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在6所医院进行多中心、分层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 DNA和/或HBeAg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247例,补肾冲剂+苦参素治疗组126例,拉米夫定对照组121例,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和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在1年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达43.7%(55/126)较对照组(64.5%)低(P<0.05);但HBeAg阴转率(40.9%)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0%)明显高于对照组(23.4%和13.5%)(P<0.05);ALT复常率(86.4%)较对照组(62.7%)高(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P<0.01或P<0.05),其中ALB、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症状改善以头晕、腰酸、胁肋胀痛、尿黄、纳呆最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应答率(34.1%)明显高于对照组(21.5%)(P<0.05)。结论: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对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理想的近期抗病毒疗效;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 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DNA、HBsAg和HBeAg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49例和拉米夫定对照组(对照组)41例,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和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42.6%(20/47例)与对照组61.0%(25/41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42.6%)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6.2%)明显高于对照组(22.0%和17.0%,P〈0.05);ALT复常率(74.4%)较对照组(51.4%)高(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P〈0.05或P〈0.01),其中ALB、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P〈0.05);症状改善以头晕、腰酸、胁肋胀痛、尿黄4症最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应答率(29.8%)与对照组(14.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对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理想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学转换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eAg阳性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 mg空腹口服,每日1次,研究组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临床疗效、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并评价肝功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为25.00%,HBeAg阴转率为28.33%,HBV DNA阴转率为95.00%,均优于对照组的18.33%、20.00%、8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能更好地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肾解毒协定方联合干扰素治疗肾虚毒伏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温肾解毒协定方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BV DNA、HBeAg/HBeAb、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7%,对照组为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HBe Ab/HBeAg血清转换率及肝功能ALT、TBiL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解毒协定方联合干扰素治疗肾虚毒伏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服用中药煎剂肝宁方,对照组口服甘力欣胶囊治疗,3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ALT、AST、GGT、ALP、TBIL、DBIL),肝纤四项(LN、HA、IV-C、PCⅢ),HbeAg阴转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指标及(HBV)DNA载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同时治疗组肝纤四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ALT、AST、TBIL、DBIL、HA、IV-C、(HBV)DNA载量改善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在HbeAg阴转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及肝功能,抑制HBV病毒复制,减轻肝纤维化,进而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愈肾方联合黄蜀葵花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愈肾方联合黄蜀葵花治疗,对照组给予槐杞黄颗粒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0%、71.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肾方联合黄蜀葵花能有效降低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改善中医证候,延缓肾脏病进展,临床疗效较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方治疗肝肾阴虚兼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方法收集HBV DNA阳性、ALT异常的肝肾阴虚兼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其中治疗组22例给予补肾方治疗,对照组13例给予α-2b干扰素,疗程6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后检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HBV DNA水平,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效应分子穿孔素(PF)、颗粒酶B(GrB)、颗粒溶素(GNL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T及AST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都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F(%)34.86±31.60和GNLY(%)25.72±24.98均低于治疗前69.62±27.58,64.54±25.96(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方治疗肝肾阴虚兼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在于降低NK细胞的相关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促进受损肝脏的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邪解毒法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中西药联合组各60例,治疗组予加味升麻葛根方治疗。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中西药联合组采用加味升麻葛根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48周,比较3组患者中医证候、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等变化情况。结果:应答总有效率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药联合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和中西药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善肝功能方面,3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DNA阴转率方面,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药联合组高于治疗组(P0.05)。HBeAg阴转率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药联合组优于治疗组(P0.01)。结论:加味升麻葛根方能够改善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能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能够提高HBV-DNA和HBeAg阴转率,增强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糖神方联合参蝎止痛胶囊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空白对照的方法,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加服糖神方和参蝎止痛胶囊,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糖脂代谢等指标的变化.治疗组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继续服用糖神方和参蝎止痛胶囊,比较随访前后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糖脂代谢等指标变化.结果 2周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糖脂代谢指标变化无组间差异(P>0.05);28例患者完成随访,与随访前相比,TC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糖脂代谢指标无变化(P>0.05);结论 糖神方联合参蝎止痛胶囊能改善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延长疗程后中药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清肝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自拟清肝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治疗组),并与对照组(护肝、降酶、对症支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ALT、HBsAg及HBeAg、HBeAb、HBV—DNA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症状、体征及ALT均明显好转,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且停药3个月后仍保持疗效。结论:自拟清肝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改善症状、肝功能及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畲药食凉茶组方结合西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畲药食凉茶组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血压、NO、E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NO、E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及NO、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畲药食凉茶组方结合西药可有效用于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胆健脾方胆胃舒颗粒对胆囊结石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用短毛雄性豚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每天40g/只;模型组:喂养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40g/天/只;治疗组喂养胆固醇诱石饲料40g/天/只,并胆胃舒颗粒溶液灌胃2mL(含300mg胆胃舒颗粒)。实验2个月后观察胆囊内结石情况、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胃窦平滑肌CCK-AR最大结合容量;结果:胆囊结石情况:空白组3.33%(1/30);模型组92.59%(25/27);治疗组:10.71%(3/28)。胆囊收缩功能:空白组为66.83%±5.34%;模型组43.06%±4.27%;治疗组67.93%±6.82%;胆囊平滑肌CCK-AR基因表达:空白组0.862±0.112;模型组0.521±0.083;治疗组0.792±0.098。结论:利胆健脾法可降低胆囊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胆囊CCK-AR基因表达,从而加强胆囊收缩功能,促使胆汁流动,防止胆囊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在减少乙肝病毒P区基因YMDD变异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 DNA(PCR法)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32例、拉米夫定对照组31例,疗程2年,疗程结束时,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仪对HBVDNA阳性患者进行YMDD变异检测。结果:2年疗程结束时,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YMDD变异率为15.6%(5/32),拉米夫定对照组变异率为38.7%(12/3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较长的疗程、治疗前较高的DNA含量与变异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0.888,P=0.018)。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单独应用能有效减少病毒YMDD变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坤宁汤颗粒剂和煎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颗粒剂组(68例)和煎剂组(40例),分别给予坤宁汤颗粒剂和煎剂治疗,疗程3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结果颗粒剂组总有效率为91.18%,煎剂组为92.5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坤宁汤颗粒剂和煎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颐脑解郁方对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随机分为颐脑解郁组30例和氟西汀组30例。颐脑解郁组给予颐脑解郁方治疗,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用药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2周、4周、6周时,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颐脑解郁方对性欲减退、时有太息的疗效在2周、4周、6周时均优于氟西汀(P<0.05或0.01);对腰酸背痛的疗效在2周、4周时优于氟西汀(P<0.01),在6周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胁肋胀痛的疗效在2周时优于氟西汀(P<0.01),在4周、6周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神思不聚的疗效在2周、4周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6周时优于氟西汀(P<0.01);对忧愁善感、兴趣索然、精神委靡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P>0.05)。结论颐脑解郁方能有效改善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6.
骨疏康治疗老年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福增  杨豪  程少丹 《中医正骨》2004,16(10):13-14
为观察骨疏康治疗老年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选择50例老年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骨疏康(辽宁东港康辰医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10g,每天2次;对照组用颈复康(河北承德中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每次6g,每天2次.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X线表现、骨密度、血清钙磷变化情况,两组比较,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治疗作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骨疏康对老年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营方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65眼予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35例67眼予激光光凝治疗及口服和营方;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视力及眼底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9.1%、61.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视力0.27±0.16,治疗后视力0.47±0.26;对照组治疗前视力0.26±0.15,治疗后视力0.40±0.24。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后眼底出血、渗出、黄斑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管瘤、新生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7.6%;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和营方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视力、改善眼底病变,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钴胺组、活血解毒方不同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65μg/g)造模,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16周后观察大鼠血糖、热板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病理的变化情况,检测坐骨神经中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热板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髓鞘松解,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升高、总抗氧化能力减弱,坐骨神经内PKC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热板潜伏期缩短,神经束膜整齐,PKC在坐骨神经内表达减少,血清中MDA降低,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KC及MDA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方和苦参素抗病毒治疗有无基因型依赖.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补肾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各30例病人治疗前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有无不同.结果: B型血清ALT、HBVDNA基础水平低于C型(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B型高于C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对补肾方和苦参素抗病毒治疗存在潜在的影响,B型有较高的应答.  相似文献   

20.
软坚散结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软坚散结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32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7例,治疗组采用心脉康方每天1剂口服;对照组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2组均给药3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对照组治疗后TG、TC、LDL—C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消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斑块消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软坚散结法能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