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54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进行TGF-β_1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Ⅳ型胶原(Ⅳ-C)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检测其中49例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C等。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TGF-β_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逐渐明显。在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慢性肝炎中度、轻度及急性肝炎。同时TGF-β_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血清PⅢP、LN、HA、Ⅳ-C以及α-SMA和Ⅳ-C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TGF-β_1通过刺激贮脂细胞,大量合成细胞外间质,最终导致肝脏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加DotBlot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mRNA水平,并以正常肝组织和正常人的PBMC为对照。结果TGF-β1mRNA水平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组肝组织(2.22±0.84,n=16)和PBMC中(1.83±1.2,n=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均高于正常肝组织(0.94±0.76,n=5)和正常人的PBMC(0.62±0.40,n=16)水平。结论TGF-β1mRNA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关,PBMC中TGF-β1mRNA检测可望作为一项代替肝组织活检的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3.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对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人肝组织进行了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检测其中21例血清TGFβ1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原肽(PⅢP)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TGβ1血清水平上升,肝内表达逐渐明显,二者呈正相关;TGFβ1的血清水平及肝内表达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霉素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和疗效。方法 实验用Wistar 大鼠81 只,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模型组和红霉素治疗组, 每组27 只。气管内注入单剂量博莱霉素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于博莱霉素气管内注入后每日给予口服红霉素(100 mg/kg)治疗,各组动物分别于气管内用药后第4、7 和28 天处死动物。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测定肺泡巨噬细胞(AM) 的核因子(NF)κB活性;用Northern 杂交测定肺组织的白细胞介素1(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表达。结果红霉素治疗组第4 和第7 天时,AM 的NFκB活性与博莱霉素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第7 天时肺组织的IL1β和TGFβmRNA表达与博莱霉素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在病理上,红霉素减轻了肺泡炎及后续的肺纤维化。结论 在肺纤维化中,红霉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IL1β和TGFβmRNA表达起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反义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SMC)及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对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血管成形术;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和RT-PCR方法观察反义核苷酸对体外兔髂动脉SM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反义核苷酸抑制SMC增生,并呈浓度依赖性;反义核苷酸抑制TGF-β1和bFGFmRNA表达;阳离子脂质体能明显增强反义核苷酸的上述作用。在培养的兔髂动脉SMC中EGFRmRNA表达阴性。结论:反义核苷酸抑制兔髂动脉SMC增生与抑制TGF-β1和bFGFmRNA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增强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细胞生长的负性调节上有重要作用,是肝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强抑制物但肝癌(HCC)患者肝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高.现检测HCC患者外周血中TGFβ1mRNA表达,血清TGFβ1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GFβⅡ型受体(TGFβRⅡ)的表达.方法HCC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TGFβ1mRNA.血清TGFβ1水平测定用Promega公司产的试剂盒.肝组织TGFβRⅡ表达的分析用原位杂交法.结果HCC患者20例PBMCTGFβ1mRNA用RTPCR检测阳性率达70%,对照组阴性.HCC患者40例血清TGFβ1水平(2758mg/L±81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827mg/L±372mg/L).原位杂交表明,TGFβRⅡ在HCC细胞的胞质中有弱表达.结论HCC患者TGFβ1基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均显示表达增强.PBMC有可能代替肝组织用以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应用于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正常雌性大鼠肾脏的增龄性改变以及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及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方法利用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技术观察了不同鼠龄雌性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改变及TGF-β表达的演变过程,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TGF-β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血尿素氮、肌酐、血脂及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变化。18月龄大鼠的肾小球在光镜下仅见轻度系膜增殖性改变,可见IgG、IgM在肾小球内沉积,但不伴有C3的沉积,肾组织内未见有单核巨噬细胞(ED-1)、T辅助淋巴细胞(CD4)及T抑制淋巴细胞(CD8)的积聚。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皱折及结节形成。肾组织免疫荧光及原位杂交技术均证实18月龄大鼠肾小球内有TGF-β表达。结论无蛋白尿的正常雌性大鼠可见明显的肾脏增龄性改变,TGF-β在这一病变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单克隆抗体对博莱霉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结合体内和体外实验,利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和Northern杂交法。结果表明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肺泡巨噬细胞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mRNA的表达。TGF-β1单克隆抗体对其有抑制作用,同时亦能减轻肺组织的病变程度和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TGF-β1单克隆抗体可部分地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不同阶段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斑点杂交法检测肝纤维化不同阶段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都逐渐增高,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纤维化时,肝内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TGFβ1是重要的肝纤维化介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治疗组给苯那普利(4mg·kg-1·d-1)。用比色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肾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ECM),原位杂交观察TGFβ1mRNA表达。结果治疗组肾内ACE活性和AngⅡ与非治疗组比较,受到明显抑制(P<0.01)。治疗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区TGFβ1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1)。同时,ECM在肾小球内沉积也较非治疗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苯那普利通过阻断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下调TGFβ1表达和ECM积聚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纤维母细胞是重要的胶原合成细胞,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纤维母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TGF-β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对含有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cDNA片段的质粒进行扩增、提纯及酶切,然后用自由引物延伸法进行地戈辛标记,并对探针进行检测;其次对纤维母细胞进行培养,加用TGF-β1孵育后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最后将RNA点样于尼龙膜上,并与上述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杂交结果显示TGF-β能明显促进纤维母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P<0.05),也能促进其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P=0.09);而对其胶原酶mRNA的表达则起抑制作用(P<0.05)。结论TGF-β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转化生长因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el,TGFβ1)蛋白及TGFβlmRNA的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并做其中21例TGFβ1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TGFβ1蛋白肝组织表达阳性率为8889%,主要为间质细胞、汇管区及纤维化发生活跃部位阳性,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增强(r=073,P<005);TGFβlmRNA检测阳性率为57.14%,不仅定位于间质细胞,某些肝细胞也有阳性信号。结论TGFβl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病毒性肝炎,不仅间质细胞能够产生TGFβ1,肝细胞本身也能分泌TGFβ1。  相似文献   

13.
刘翠雪  张立煌 《肝脏》1999,4(4):219-220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不同阶段TGFβ1和I,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斑点杂交法检测肝纤维化不同阶段TGFβ,I,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都逐渐增高,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纤维化时,肝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激活素(activin,ACT)与肝纤维化形成有关,本实验以四氯化碳(CC1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析了肝纤维化时ACT 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变化。 1.材料与方祛:(1)模型的建立: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10g,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12),模型组动物皮下注射40%CC14(精制橄榄油配制)0.4 ml/100g体重,首次剂量加倍,每周2次,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7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处死时距最后一次CC14往射时间为72h。…  相似文献   

15.
激活素和卵泡抑素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激活素(ACT)βA、βC、βE及卵泡抑素(FS)mRNA的表达。方法 40%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注射 CCl4后1、2、3、4、5、6、7周分批处死动物,每次 6~12只,采用半定量 RT—PCR检测 ACT βA、βC、βE亚基及 FS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肝脏可检测到ACT βA、βC、βE及FS亚基mRNA,往射CCl42~3周后,βA水平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4周以后,又逐渐升高,注射 6~7周时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注射CCl41~4周可检测到βC亚基mRNA,5~7周后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βE亚基mRNA在 CCl4注射1~5周后水平下降至检测下到的水平,注射 6~7周后其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Cl4注射后的各个时期均未检测到FS mRNA表达。结论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ACT、FS表达发生了不同的变化,ACT—FS系统失衡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对肝星状细胞( HS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growth factor, 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注, 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大鼠 HSC,并用 TNF α,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 β1)处理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的HSC中的CTGF的表达。结果 TNFα, TGFβ1均诱导HSC的CTGF表达; 10μg/L浓度的 TNFα作用 6h,没有观察到 HSC表达 CTGF;作用 24 h后,检测到有 CTGF mRNA的表达。 TGF β1在 1μg/L浓度作用 6h后,即可诱导 HSC的 CTGF mRNA表达。结论 TNF α可诱导 HSC的 CTGF mRNA表达,可能是其参与早期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素影响血管成形术后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生的机理。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血管成形术;观察肝素对体外兔髂动脉SMC的增生、细胞周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等的影响。结果肝素能抑制SMC的增生,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肝素阻止SMC进入S期,也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肝素能抑制TGF-β1和bFGF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在培养的兔髂动脉SMC中EGFRmRNA的表达呈阴性。结论肝素抑制培养的兔髂动脉SMC的增生与抑制TGF-β1和bFGFmRNA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虫草多糖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及其受体1(TGFβR1)在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虫草多糖对其影响。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制备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攻击注射8周后给予虫草多糖(60mg/kg)保护,继续攻击注射4次,用药至末次注射3周后(共34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TGFβR1、肝星状细胞及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攻击注射BSA8月后,大鼠已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纤维隔中TGFβ1及TGFβR1阳染增强,后者阳染强度与胶原增生程度有相关性;肝星状细胞显著增多,Ⅰ、Ⅲ型胶原及肝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虫草多糖组对应指标的变化均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TGFβ1与TGFβR1表达的增加是BSA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之一;虫草多糖可显著改善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 (IFN-γ) 基因治疗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及其受体的影响与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小鼠IFN-γ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的肝细胞经脾移植到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6 wk 的小鼠, 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斑点杂交方法分析小鼠血清IFN-γ与TGF-β1 表达的关系, 小鼠肝内IFN-γ、TGF-β1、TGF-βRII与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关系。结果: IFN-γ基因修饰的肝细胞经脾移植后能有效地表达, 显著地降低TGF-β1 、TGF-βRII的表达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论: IFN-γ基因治疗能有效地发挥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 可能与降低TGF-β1及其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 (IFN-γ) 基因治疗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及其受体的影响与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小鼠IFN-γ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的肝细胞经脾移植到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6 wk 的小鼠, 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斑点杂交方法分析小鼠血清IFN-γ与TGF-β1 表达的关系, 小鼠肝内IFN-γ、TGF-β1、TGF-βRII与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关系。结果: IFN-γ基因修饰的肝细胞经脾移植后能有效地表达, 显著地降低TGF-β1 、TGF-βRII的表达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论: IFN-γ基因治疗能有效地发挥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 可能与降低TGF-β1及其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