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糖耐量异常者162例,随机分为78例对照组,84例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每3个月1次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电话),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24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并每月随访1次。每例均采用超声及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各组均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24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干预组较干预前甘油三酯、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经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代谢状态,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并能延缓其血管病变的发展;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应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中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踝臂指数与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74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进行踝臂指数测定、眼底动脉检查及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与冠状动脉病变组踝臂指数差异显著(P<0.001),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和踝臂指数的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为-0.768(P<0.001),冠状动脉造影积分越高,踝臂指数越低。眼底动脉正常组与眼底动脉病变组踝臂指数差异显著(P<0.001),眼底动脉病变越严重踝臂指数越小。眼底动脉正常组与眼底动脉病变组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差异显著(P<0.001),眼底动脉病变越严重冠状动脉造影积分越高。以踝臂指数<0.9为二分类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踝臂指数与年龄、性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量、糖尿病和遗传因素相关。结论踝臂指数是动脉硬化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素,低踝臂指数与传统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量、糖尿病和遗传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患者体质干预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体质干预组,各120例。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生活质量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体质干预组血压[(145.65±7.89)/(98.45±9.17)mmHg比(130.34±8.98)/(82.11±6.43) mmHg]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中物质功能[(78.44±8.23)分比(64.68±6.76)分]、心理功能[(76.26±7.54)分比(67.35±6.65)分]、躯体功能[(77.28±7.53)分比(59.28±6.12)分]和社会功能评分[(78.73±6.89)分比(58.43±6.12)分]均显著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5±0.12)mm比(0.91±0.09)mm]、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699.56±240.90) mm/s比(1438.56±221.78) mm/s]均显著降低,肾小球滤过率[(63.21±11.21)ml·min~(-1)·1.73m~(-2)比(76.12±10.47) ml·min~(-1)·1.73m~(-2)]、踝臂指数[(0.92±0.13)比(1.00±0.08)]显著均增加,P均=0.001。结论:改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轻靶器官损害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多种无创检测方法联合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情况。方法无并发症的DM患者30例,对照组27例,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压力波增强指数(AI)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 DM组及对照组IMT、ABI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右两侧baPWV[(1449±232)cm/s比(1291±171)cm/s,(1452±222)cm/s比(1280±178)cm/s;P0.01]及ET技术中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137±51)kPa比(101±34)kPa,P0.01]、硬化参数(β)[(10.6±4.2)比(8.2±2.7),P0.05]、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7.0±1.2)m/s比(6.1±1.0)m/s,P0.01]在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M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67%(20/30)比26%(7/27),P0.01];Ep、PWVβ分别与左右两侧baPWV呈正相关。结论 DM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ET技术中Ep、β、PWVβ与baPWV均可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硝酸酯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开始前及研究3个月后采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脉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结果: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患者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44.32±6.72)mmHg∶(56.21±11.23)mmHg,P0.001],baPWV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938.67±361.92)m/s∶(2051.32±412.63)m/s,P0.01]。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有改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82例,单纯糖耐量减低患者84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86例,采用彩色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 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Lp(a)。结果:高血压并IGT的患者的Lp(a)值[(179.5±23.4)mg/L],颈动脉I MT[(1.24±0.11)mm],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38.8±17.8)mg/L,(0.94±0.14)mm]及单纯糖耐量减低组[(142.3±18.0)mg/L,(1.02±0.12)mm],P均0.05。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患者Lp(a)与I MT值呈正相关(r=0.654,P0.05)。结论:Lp(a)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患者,其中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各30例。每例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其baPWV及超声检测IMT。结果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F=13.40,P<0.05)、baPWV逐渐升高(F=15.26,P<0.01),且两者变化之间呈正相关(r=0.856,P<0.01)。结论baPWV与IM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均对了解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及其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病变程度与血糖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1月268例疑似CHD且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170例)和非CHD组(98例);另根据Gensini评分将CHD分为轻度病变组(53例)、中度病变组(72例)和重度病变组(45例);分析CHD病变程度与其空腹血糖(FPG)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HD发病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血糖及颈动脉斑块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D组FBG水平[(6.41±2.46)mmol/L]、斑块数目[(1.86±1.12)个]、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2.16±1.32)分]、Crouse积分[(1.92±1.63)分]均高于非CHD组[(5.06±1.21)mmol/L,(0.53±0.61)个,(0.38±0.55)分,(0.66±0.57)分;P0.05];重度病变组FPG[(6.82±1.67)mmol/L]水平、斑块数目[(2.93±1.24)个]、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3.57±1.46)分]、Crouse积分[(3.87±2.24)分]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6.15±1.58)mmol/L,(1.64±1.72)个,(1.82±0.64)分,(2.13±0.85)分]与轻度病变组[(5.67±1.34)mmol/L,(0.67±0.69)个,(0.73±0.51)分,(0.96±0.62)分],且中度病变组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水平、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是CHD发生的危险因素,且FPG水平、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CHD患者FPG水平、斑块数目、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高于非CHD患者;FPG水平、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在CHD病变的预测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哆胺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饮食法诱导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食物;动脉硬化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小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100 mg/(kg·d);吡哆胺大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150 mg/(kg·d),共观察12周。实验12周末监测所有兔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AGEs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AGEs受体(RAGE)含量,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实验12周末,(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硬化组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均明显增高(均P0.01),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硬化组的血清AGEs水平[(419±29)mg/L)]、动脉RAGE吸光度(0.88±0.14)及斑块面积[(67.4±5.8)%]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1±11)mg/L、(0.19±0.04)及0%]明显增高(均P0.01);(2)与动脉硬化组相比,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血糖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吡哆胺小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278±22)mg/L]、动脉RAGE吸光度(0.43±0.06)及斑块面积[(43.2±2.4)%]和吡哆胺大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211±18)mg/L]、动脉RAGE吸光度(0.27±0.05)及斑块面积[(27.4±2.8)%]均较动脉硬化组明显减少(均P0.01);(3)吡哆胺大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动脉RAGE吸光度及斑块面积较吡哆胺小剂量组低(均P0.01)。(4)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显微镜下见动脉硬化组动脉内膜增厚,形成明显的粥样斑块;有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及较多的炎性细胞。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较动脉硬化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吡哆胺能够抑制、减缓实验性高脂饮食兔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抑制血清AGES的生成及动脉RAGE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踝肱指数(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31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ABI,以ABI值0.9为异常分为LEAD组(46例)和非LEAD组(对照组,18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体重量指数,腰臀比,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46例ABI0.9的LEAD患者的病程[(9.1±6.3)年:(4.5±5.7)年]、糖化血红蛋白[10.9±3.3)%:7.8±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0.9)mmol/L:(2.6±1.1)mmol/L]及脉压[(59±15)mmHg:(52±14)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者具有病程长、血糖高、脉压差大、血脂紊乱等特点,踝肱指数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2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运动组和常规治疗组,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长期运动训练,随访1年,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 IMT的影响。结果:一年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0.04),颈动脉内径、颈动脉 IMT显著减小(P均=0.03);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组治疗后收缩压[(145.72±11.31)mmHg比(130.89±13.01)mmHg]、舒张压[(88.49±7.32)mmHg比(81.71±8.45)mmHg]降低更显著,颈动脉内径[(6.34±1.23)mm比(6.22±1.01)mm],颈动脉 IMT [(0.89±0.21)mm比(0.84±0.11)mm]减小更显著(P均<0.05)。结论:长期运动训练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能够有效逆转颈动脉壁的动脉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mg)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血脂水平以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5mg/d,对照组不服用阿托伐他汀,每组均随访观察1年,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血脂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均检测部分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平均面积由(25.34±22.44)mm^2下降为(25.21±22.40)mm^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581.47±502.36)mg/L:(5360.12±421.16)mg/L,P〈0.053;②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治疗后显著加大[(25.054-_22.18)mm“(38.65±30.19)mm^2,P〈O.001];③治疗后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平均面积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5.21±22.40)mm^2:(38.56±30.19)mm^2,P〈0.01]。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老年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有阻止或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于改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伴IGT患者分为EECP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血压治疗,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EEC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但是两组间血压下降幅度并无明显差异。EECP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 PWV均有显著下降,ET也有显著下降,NO则有显著上升。但是EECP组ba PWV、ET和NO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EEC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伴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PWV。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耐量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糖耐量正常的老年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正常、增厚、硬化)和斑块形态(无斑块、硬斑、软斑)分别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1)随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显著升高[(4.98±0.55)%比(5.51±0.42)%比(5.92±0.39)%],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无斑块组、硬斑组和软斑组HbAlc水平分别为(5.36±0.51)%、(5.89±0.44)%和(5.97±0.2)%,硬、软斑块组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均〈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有待成为评估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2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和运动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随访1年,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血压、颈总动脉内径、颈动脉IM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基线值比较,运动组训练1年后收缩压[(176.66±11.78) mmHg比(130.89±13.01) mmHg]与舒张压[(101.43±6.41) mmHg比(81.71±8.45)mmHg]均明显降低(P均<0.05),颈动脉内径[(6.62±0.97)mm比(6.22±1.01)mm]、颈动脉IMT[(0.98±0.12)mm比(0.84±0.11)mm]显著减小(P均<0.05),且较治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显著减小(P均<0.05).结论:长期运动训练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颈动脉内径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As)的关系,探讨其对脑梗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4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转换法进行Hcy水平测定,并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及脑CT检测。结果:脑梗塞组和对照组空腹血桨Hcy水平升高分别有39例(46.79%)和7例(17.5%),血浆Hcy含量分别为(19.53±6.02)和(11.24±2.31)μmol/L,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脑梗塞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冠心病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1例,另有高血压病患者51例(高血压康复组)。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进行有指导的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未进行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前及24周后查血压、血脂、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平板负荷试验、6 min步行试验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66.2±6.26)%:(69.53±5.04)%:(68.41±5.08)%,P0.05],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左斑块(2.14±1.62)mm:(1.21±0.87)mm:(1.35±1.35)mm,右斑块(1.81±0.93)mm:(1.01±0.89)mm:(1.12±0.95)mm,P均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359.27±89.58)m:(457.12±62.05)m:(426.45±52.68)m,P0.01],自感劳累分级减少[(14.84±0.78):(14.35±0.66):(14.39±0.60),P0.01]。上述指标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干预疗法对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6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治疗,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焦虑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8.23±0.218)分vs.(14.02±2.874)分,P<0.05;女:(9.02±1.070)分vs.(16.87±3.412)分,P<0.05].结论 心理支持干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心理,保障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择对照组40例。高血压组60例。使用E1立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测量颈动脉IMT,EDD。结果:高血压组动脉IMT明显增厚,平均(0.912±0.263)mm。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