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及少年期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84年至1999年之间在本院就诊患者中符合DSM-Ⅲ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诊断的儿童及少年期首次发作病例64例,年龄5~17岁.入组时进行基线评定,然后长期随访.至随访结束,对两组疾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91%)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年.儿童少年期入组诊断为情感障碍者36例,至成年随访结束时,92%诊断为情感障碍,8%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儿童少年期入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22例,至成年随访结束时,32%诊断为情感障碍,68%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儿童少年期情感障碍患者在成年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修改诊断为情感障碍(χ^2=22.852,P<0.001).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至成年期的诊断一致性较低(Kappa=0.62).儿童及少年期发作的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比较,起病年龄低、发作次数少、社会关系良好和较好的社会功能.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多与精神分裂症重叠,但精神分裂症出现频率较高的情感不协调、注意力分散、关系妄想、情感迟钝、被洞悉感等症状,在情感障碍患者中始终未存在.结论儿童及少年期的情感障碍在症状学上与精神分裂症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但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存在的一些核心症状可能是两者鉴别诊断的症状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培酮治疗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儿童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疗效、安全性和剂量.方法:对2002年至2003年来我院青少儿心理门诊就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 断标准,≤16岁的儿童少年62例,给予利培酮治疗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利培酮平均起效剂量为(0.86±0.28)mg/d,平均治疗剂量为(3.16±1.08)mg/d,显效率为82.26%,有效率为96.77%.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EPS)和轻度困倦.结论:利培酮可作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为我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患者,共35例,男14例,女21例,发病年龄≤30岁3例,31~40岁5例,41~50岁11例,51~60岁12例,>60岁4例.  相似文献   

4.
儿童少年情感性精神障碍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少年期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与成人不很相同。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4月共收治18岁以下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简称AD)40例,报道如下。1 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CCMD2R及ICD10AD诊断标准。男19例,女21例;初发年龄11~18岁;首次住院平均年龄158岁;病程1月~4年,平均236月;有躁狂症12例,抑郁症10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18例(躁狂相15例,抑郁相3例);精神病家族史阳性10例,其中AD2例,精神分裂症5例,其他3例;病前性格内向30例,外向10例。2 临…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使用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刊收到若干篇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稿件 ,集中于本期内作为专题讨论刊出。  相似文献   

7.
儿童少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46例儿童少年期抑郁症患者,与随机抽取同期出院的49例成人抑郁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儿童少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大多有一定诱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症状有情绪不稳、孤僻、幻觉等. 结论:儿童少年期抑郁症有一定特点,易误诊,但基本症状与成人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为18岁以前发病者[1],而17~18岁青春期是儿童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儿童少年期(17岁,少儿组)与青春期(17~18岁,青春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1对象和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18岁首次住院、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或《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烧伤面积30%以上的重度烧伤57例,探讨烧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51例,女6例,年龄14~16岁,平均29.3岁,烧伤面积30~99%,平均59.7%,Ⅲ°平均29.2%;发生精神障碍者32例,占  相似文献   

10.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38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随机抽取的同期住我院的52例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结果:儿童组临床误诊率高,思维贫乏、非血统妄想、怪异行为、情感倒错明显多于成人组,而成人组幻听、嫉妒妄想、原发性妄想、焦虑抑郁明显多于儿童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儿童组一般精神病理分明显高于成人组,阳性症状分成人组明显高于儿童组。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有其自身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癫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我院癫癎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16例,男12例,女4例;精神障碍始发年龄17~50岁,平均27.8岁.首次癫癎发作至发生精神障碍时间0.5~0.7年,有11例精神障碍出现在癫癎大发作显著减少或消失后,5例精神障碍与大发作先后或交替出现.9例病因不明,2例有脑外伤史,3例有脑炎史,1例作过颅脑减压术(诊断不明).2例有阳性家族史.16例均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3例脑电图为弥漫性异常,阵发性加重,伴棘波、尖波综合发放;1例颞区偏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988年春上海市甲型肝炎流行期间,部分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有26例来自医学心理咨询门诊的病人,其入组标准为: 一、确诊为甲型肝炎(简称“甲肝”)后相继出现精神障碍; 二、既往无精神病史; 三、甲肝与精神障碍具有时间相关性。 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3~68岁,平均34.2岁。患甲型肝炎1月内出现精神障碍者14例,占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表现上,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和癔症性精神病有许多类同性,在病中它们都可出现自我意识障碍,即神秘状态、双重人格、附体体验。在病因学方面,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据此,两种疾病易被混淆。但实际上,两种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应严格加以区分。本文列举两例典型病例,讨论区别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精神障碍的几个特点。例1,女,55岁,文盲,退休工人,平素性格要强,自我中心,信奉鬼神,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极易情感发泄,青年期曾两次受到精神刺激后,发作性倒地,四肢抽动,持续近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3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及80例成人精神分裂症在发病诱因,临床症状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在阳性家族史、个性不良、起病慢、幻视、幻嗅、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散漫、思维中断、逻辑障碍、情感平淡、行为障碍、强迫症状及亚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有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军  向虎  张平  文红  王丹 《四川精神卫生》2007,20(4):232-233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少年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心理、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1~3]。为此,本文采用心理教育对多动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报道于后。1对象和方法1.1对象62例儿童多动症患儿均来自我院儿童心理卫生科门诊。其中,男53例,女9例,年龄7~11岁,平均(9.02±2.47)岁;病程1~4年,平均(2.12±2.34)年。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对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心理教育合并利他林治疗)和对照组28例(单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404例(伴有或无精神障碍)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作脑室造影,结合临床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8年中在我科接受脑室造影的难治性癫痫404例中,男性262例,女性142例;年龄9~57岁,平均23.4岁。病程 3~41年,平均18.1年;伴有精神障碍者124例,无精神障碍者280例。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器质性精神障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共21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6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1例,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脑梗塞所致精神障碍13例.男9例,女12例;年龄60~ 80岁,平均年龄(70.5±6.6)岁;病程(10.8±7.6)个月.主要精神症状有意识障碍(谵妄)3例,幻觉6例,妄想12例,抑郁1例,焦虑10例.  相似文献   

18.
研究肾上腺皮质瘤病人的精神状态的专门著作还未见到.我们观察了57例(女46例,男11例,10~20岁7例,21~30岁19例,31~40岁17例,41~50岁13例,51岁1例.)这些病人在疾病开始时常有精神障碍.出现性格改变:病人变得兴奋,急躁,任性.主诉易疲劳,  相似文献   

19.
童年或少年期丧父或丧母,或父母之一长期不在身边,与成年后的精神障碍如情感性疾病、自杀、反社会人格、酒精中毒乃至精神分裂症有关。本文通过对住院及门诊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研究,探讨幼年缺失父或母与结局及病程的关系。一组病例选自一家州立精神病院的住院  相似文献   

20.
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30例,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我院心理咨询门诊首次就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共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16~55岁,平均(32.6±11.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