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肿瘤和乳头为中心、以安全边界或3.0cm为半径分别画圆,沿两圆边作两个“S”状纵切口线,上、下两端相交并位于锁骨及肋弓中1/3段,术后形成典型的“S”形缝合切口。结果治疗乳腺癌68例,全部Ⅰ期缝合,无患肢水肿及功能受限;2例出现皮瓣束状区域坏死,1例皮下积血;均在术后3~4d开始辅助治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改变切口走向可以更多的节省皮肤,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并为提高治愈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传统及改良切口对腮腺肿瘤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腮腺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切口以及皮肤瓣修复,观察组给予改良"S"形切口及腮腺筋膜缝合,记录两组疗效与面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面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4%和14.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配合面部肌肉功能训练后明显好转。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血肿、感染、皮肤麻木、涎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为2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切口,改良切口在手术治疗腮腺肿瘤中的应用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les术会阴部切口和腹部人工肛门的处理方法对预防术后该二部位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 对距肛缘 6cm以下的直肠癌和肛管癌共 64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会阴部切口一期缝合有 3例感染 ,5例有少量分泌物 ,经引流换药治疗痊愈 ;腹部人工肛门发生周围皮肤炎症 6例、出血 2例、回缩 1例、不全梗阻 1例。结论 会阴部切口一期缝合 ,骶前引流管由会阴部侧方另切口引流以及人工肛门术后合理的康复治疗 ,可以减少二部位的并发症 ,心理治疗和造口护理可减轻患者思想负担 ,树立信心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直肠癌Miles手术会阴切口一期缝合法在临床运用上的意义。方法 对 10 2例直肠癌Miles手术会阴切口一期缝合和敝开引流愈合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年龄、性别及病理分期分级无显著差异下 ,会阴切口一期缝合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12 0± 2 9天 ,切口敝开组为 44 1± 12 1天 ,差异显著 (P <0 0 0 1)。术后局部复发率缝合组为 3 3 9%。敝开组为 2 3 3 % ,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75 )。结论 对癌肿未累及肛直肠环的行Miles手术 ,会阴部清除范围距肛门缘外 3cm已足够。会阴切口严密止血 ,一期缝合法是可行的。对已累及肛直肠环或肛管癌须彻底清除坐骨直肠窝脂肪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皮肤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76例经后外侧入路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切口缝合方式,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皮钉组(皮钉间断缝合)41例,缝线组(4-0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35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者缝合时间、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的切口美观效果(HWE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VAS评分)。结果皮钉组缝合时间为(24.2±4.1)s,缝线组为(360.5±23.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钉组2例(4.9%)发生浅表感染,缝线组无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干燥时间皮钉组为(5.4±1.5)天,缝线组为(4.1±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住院时间皮钉组(11.5±1.3)天,明显高于缝线组(6.4±1.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切口美观学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全髋关节置换术皮肤切口时,金属皮钉间断缝合技术及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在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切口美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钉缝合技术快速便捷,可减少手术时间,但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方式具有更快地切口愈合时间及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les术会阴部切口和腹部人工肛门的处理方法对预防术后该二部位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对距肛缘6cm以下的直肠癌和肛管癌共64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会阴部切口一期缝合有3例感染,5例有少量分泌物,经引流换药治疗痊愈;腹部人工肛门发生周围皮肤炎症6例、出血2例、回缩1例、不全梗阻1例。结论:会阴部切口一期缝合,骶前引流管由会阴部侧方另切口引流以及人工肛门术后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减少二部位的并发症,心理治疗和造口护理可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树立信心,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自制负压封闭吸引装置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采用自制的简易负压封闭吸引装置(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多侧孔引流管、3M贴膜、无菌纱布)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控制压力在-150~-125mmHg,每2~3d更换引流管1次,每次更换引流管时进行清创。根据创面大小及肉芽情况适时缝合以加速愈合。结果13例患者经负压封闭吸引治疗7~18d(平均10d)后,创面被肉芽组织填充,4例7~12d后愈合,9例较大切口予再缝合,8~15d后愈合。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吸引装置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改善局部血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切口愈合,较传统换药方法积极有效。临床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减少经食管床胃代食管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将 10 0例胸段食管癌切除病变食管后胃经食管床提到颈部吻合 ,其中5 8例缝合纵隔胸膜固定胃 (缝合组 ) ,42例不缝合纵隔胸膜 (对照组 )。术后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呕吐等症状 ,拍胸部X片了解胸胃的位置及大小 ,随访有无“胸胃综合征”的表现。术后 3个月做肺功能检查并与术前对比。结果 缝合组暂时性胸胃排空障碍 1例 ,保守治疗缓解 ,全部病例X胸片示胸胃无移位 ,无“胸胃综合征”发生 ,手术前后肺功能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早期出现胸胃排空障碍 5例 ,4例保守治疗好转 ,1例胃扭转再次手术治愈。X胸片示胸胃不同程度移位 3 4例 ,“胸胃综合征”6例 ,2 3例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比术前下降 10 %~ 15 %。结论 经食管床胃代食管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可明显减少因胸胃移位而产生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H  Liu YS  Yuan XR  Fang JS  Ma JR  Xi J  Yang ZQ  Huo L 《癌症》2002,21(10):1136-1140
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本文探讨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损伤。方法:对13例听神经瘤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丿”形皮肤切口,后颅窝开颅术改咬骨窗为开骨瓣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11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11例,术后3-15个月复查,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Ⅰ-Ⅱ级8例,H-BⅢ-Ⅳ级4例,Ⅴ级1例,术后7例可监测到听力(53.8%),5例保留了有效听力(38.5%),其中3例听力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充分利用了有效的骨窗,减少无效脑暴露。同时,骨瓣解剖复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并有利于美容,对地中,小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去管化回肠S型缝合制作正位新膀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后,采用带蒂末段回肠片经S形折叠后缝合形成的原位类球形新膀胱,输尿管以乳头法包埋术种植于新膀胱,新膀胱远端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 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 h,术中平均出血量366 ml,术后随访1~18个月,3例白天均能控尿,夜尿1~3 次,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超声检查无上尿路扩张积液,MRI或膀胱镜检查无肿瘤复发,术后随访1~18个月,患者控尿、排尿满意,贮尿囊容量分别为250、320和450 ml,平均340 ml,剩余尿0~40 ml。结论 去管化回肠S型缝合制作正位新膀胱术操作简便,新膀胱容量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浸润性、多发性膀胱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two "hit" and multiple "hit" theories of carcinogenesi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A subset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re repor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ancer treatment, which has commonly been attributed to the receipt of chemotherapy and colloquially termed “chemobrain.” For some, a fear of this side effect enters into their decision regarding therapy. Our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so-called “chemobrain” is complex and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chemotherapy may affect cognitive function,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surgery and anesthesia, hormonal therapy, menopause, anxiety, depression, fatigue, supportive care medications, genetic predisposition, comorbid medical conditions, or possibly paraneoplastic phenomenon. Studies to date have differed in their assessment and definit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thus, making comparisons between studies difficult. In addition, most studies have been limited by a small sample size, and there has been a general lack of focus on older patients despite their high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cancer population. Large, multicent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agnitude and mechanism of cognitive changes in cancer survivors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changes on the patient's daily lives. We propose that the phenomenon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hemobrain” would be more accurately labeled “cancer- or cancer-therapy-associated cognitive change.”  相似文献   

18.
"新生食管"再生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LJ  Rong TH  Wu QL  Su XD  Long H  Zhao JM  Zhang PY  Li XD 《癌症》2006,25(6):689-695
背景与目的:在器官及组织重建过程中,由于植入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材料界面不同可诱发不同的愈合结果。本研究通过观察新型生物材料人工食管植入后诱导机体修复、再生“新生食管”的生理过程,从而探讨“新生食管”的愈合机制。方法:以病理大切片技术及特殊染色法对术后1、3、6、12、24个月的实验犬“新生食管”标本进行组织学研究,观察其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食管重塑及其组织结构再生的过程。结果:人工食管植入后早期可替代食管缺损,术后1个月左右人工食管完全脱落;诱导的“新生食管”于术后3~6个月完成粘膜爬覆,12个月左右出现粘膜下肌层、神经纤维、粘液腺、毛细血管等结构的再生,并完成纤维结缔组织层的重塑;“新生食管”术后3~6个月新生管腔狭窄较明显,12个月后狭窄缓解。结论:新型生物材料人工食管通过早期替代并诱导纤维结缔组织沉积、裹覆而形成“新生食管”;“新生食管”经过1年左右粘膜上皮爬覆、肉芽组织增生、血管、组织结构形成等过程而再生出可完成食物正常通过的再生食管;“新生食管”的狭窄与疤痕过度增生及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19.
《癌症康复》2004,(4):17-17
动物靠摄取食物中营养维持生长发育;机体的组织、器官、细胞从血液中吸取需要的营养和氧维持生长、繁殖过程。肿瘤细胞是比普通细胞生长快速的细胞,其生长发育不但需要血液,而且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肿瘤细胞如何保证血液供应呢?据研究,在肿瘤细胞内有一种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20.
审问"感冒"     
"感冒"能书写历史,也能改变历史.感冒一旦风行,就升格为"流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