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窦真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总结我院1992~1998年收治鼻窦真菌病10例,认为鼻窦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①单个侧鼻窦受累,尤其是上颌窦;②单侧头痛、鼻塞、脓血涕或鼻腔干酪样物;③CT扫描常见鼻腔鼻窦有软组织块影或钙化斑;④鼻腔鼻窦有阻塞因素存在。柯-陆氏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鼻内窥镜手术在清理筛窦或蝶窦病变组织及术后窦腔护理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正>鼻腔、鼻窦真菌病以往的发病率较低,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临床上以非侵袭型为主。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窦腔治疗鼻腔鼻窦真菌病12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3.
鼻腔鼻窦真菌病的真菌学和临床诊疗研究(附51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真菌病的菌种鉴定、药敏检测和临床诊疗。方法:对51例鼻腔鼻窦真菌病作如下研究:(1)进行菌种鉴定;(2)用Etest法以含酮康唑(KE),伊曲康唑(TT),氟康唑(FC),氟胞嘧啶(FL)及二性毒素B(AP)的药敏试条进行药敏检测;(3)病人以手术及抗霉菌药治疗。结果:(1)致病菌主要为曲老菌,占87.5%,共次为枯青霉菌对AP、FC、KE、IT敏感,对FL有耐药性,卡氏支孢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检查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81例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评价CT扫描的诊断意义。结果病灶位于左侧鼻腔鼻窦198例,右侧183例。其中单纯上颌窦病变102例,孤立性蝶窦病变29例,上颌窦为主、累及筛窦及鼻腔191例,多鼻窦病变累及鼻腔59例。临床症状主要以单侧鼻塞、流涕为主326例(其中涕中带血者47例),单侧嗅觉减退或丧失31例,元明显临床症状24例。术前CT诊断准确率: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36例,准确率为93.4%;鼻窦囊肿54例,准确率为96.3%;真菌性鼻窦炎98例,准确率为87.8%;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5例,准确率为81.5%;其他良性肿瘤3例,准确率为66.7%;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5例,准确率为88.0%。结论单侧鼻腔鼻窦病变以慢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等病变为主。CT能清晰显示炎性病变、肿瘤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是诊断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真菌感染46例报道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6例鼻真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鼻真菌病CT扫描其主要特点为腔内软组织块影中有密度不均匀的斑片状或点状钙化灶;鼻内窥镜检查在部分患者可发现鼻道和窦口处有干褐色或灰绿色干酷样分泌物。44例经1次手术治愈,1例经2次手术治愈,1例行4次手术,最后仍广泛侵犯眼眶、颅底、颅内。结论 CT和鼻内窦镜检查对鼻真菌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手术彻底引流是有  相似文献   

6.
该文三点报道位于不同的鼻窦的囊肿所导致的视觉障碍。经手术治疗的额窦(F)、筛窦(E)和蝶窦(S)囊肿96例。其中累及额窦或额筛窦者71例,蝶窦或蝶筛窦者13例,筛窦12例。63例既往有鼻窦手术史;29例为原发性囊肿;2例为外伤后;2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以眼部症状多见:眼睑肿胀55畅、眼球突出43畅、复视33畅、视力减退26弧、眼球运动障碍25畅、眼痛22畅、头痛39畅。视力减退的25例中X线及CT显示视神经管破坏着5例。鼻腔检查:53例有充血、流涕、肿胀、息肉等,13例囊肿突向鼻腔经穿刺确诊,35例大致正常。囊肿发生部位与视力障碍的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鼻窦真菌病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28例鼻窦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取窦口附近干酪样物送病检而确诊。2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曲霉菌病,1例采用上颌窦根治术,26例采用内镜鼻窦手术,5例术后加口服抗真菌药治疗;术中随机取9例患者的上颌窦腔粘膜病检,均未见霉菌侵犯;27例患者均获治愈。另1例为侵袭型鼻脑曲霉菌病,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术后2月死亡。结论 ①窦口鼻道复合体是本病的发病、转归及手术治疗的关键部位;②取窦口附近干酪样物送病检有助于诊断;③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采用内镜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6年回月~2000年6月采取鼻窦内窥镜手术和传统的柯一陆手术联合进路(双径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25例,并与同期单纯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单径路)治疗17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2例病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42.4岁;左侧14例,右侧28例,侵及同侧筛窦18例;病程3~25年,其中合并糖尿病6例,2例有长期服糖皮质激素史,5例长期不规则服用抗生素2~8年,涕中带血或回吸涕血27例,鼻塞21例,单纯脓涕10例,…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2例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发病率低,但破坏性强,易迅速向周围邻近组织扩散,造成功能障碍。②临床分类: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过程分为慢性、急性爆发性及肉芽肿性侵袭型鼻腔鼻窦真菌病。③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真菌培养阳性可以确诊。④治疗:尽早、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关键,辅以抗真菌、纠正全身疾病、提高机体免疫等综合治疗。⑤2例病人鼻内镜下鼻窦根治,感染控制,病灶吸收,功能恢复。结论侵袭型鼻腔鼻窦真菌病是一种少见的真菌性疾病,病情凶险,预后差。早期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方法。方法:利用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治疗24列鼻腔,鼻窦肿瘤的病人,其中6例结合内镜技术,该术式将传统正中翻揭术的鼻前庭环形切口改为鼻中隔的贯乇开和鼻腔外侧壁的骨膜下切开。本组病例,筛窦骨瘤2例,鼻中隔血管瘤1例,鼻腔,筛窦血管瘤3例,鼻腔,上颌窦血管瘤3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7例,鼻腔筛窦鳞癌2例,鼻腔鳞癌3例,上颌窦鳞癌2例,复发性上颌窦鳞癌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皆未侵犯前筛窦 ,前颅底及眼眶,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鳞癌术后皆行放疗。结果:24例手术皆成功。该手术切口可变通,对鼻腔,鼻窦,鼻咽及前中颅底皆可充分暴露,结合内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形皆满意。无鼻前庭狭窄,鼻中隔穿孔,口鼻瘘管等;12例面部麻木主后6个月均渐好转;5例溢泪皆行泪道冲洗后好转;1例复发性上颌窦癌病人再次手术后3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是一种变通而实用处理鼻腔,鼻窦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下经鼻腔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鼻窦真菌病的报道,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该文报告7例鼻窦真菌病在内窥镜下经鼻腔扩大上颌窦自然孔,保留鼻窦粘膜的手术效果。男3例,女4例。主要症状鼻塞、面额部疼痛。内窥镜下6例可见中鼻道炎性物堵塞。CT示一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密度不均认为是钙质沉着而出现高吸收区域。6例进行MRI检查,T1与T2加权像上均显低信号。术中切开中鼻道粘膜,插入吸引管,吸出干酪样物质后,见窦内粘膜充血、肥厚、易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上颌窦内容物中可见真菌,上颌窦粘膜组织内未见到真菌。术后未出现面额部或眼周围的肿胀。撤纱条时无出血,术…  相似文献   

12.
鼻-鼻窦真菌球是真菌性鼻-鼻窦炎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多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1]。我科近期诊治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导致鼻腔真菌病1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左鼻塞伴流涕10年”到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出现反复出现左侧鼻塞、伴多脓涕,偶有轻微臭味,偶有涕中带血丝,无头痛及嗅觉减退。感冒后加重,每次发作到当地诊所及外院门诊治疗,诊断为“慢性鼻炎”,予口服抗生素均能所缓解。查体:左侧鼻腔慢性充血,局部见脓性分泌物,予麻黄碱收缩鼻腔并清理脓涕后见左下鼻道中后段黏膜水肿,局部息肉样变,右侧鼻腔清洁通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均阴性。鼻窦水平加冠状位CT示左侧鼻腔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局部钙化,左上颌窦黏膜增厚,各鼻窦壁骨质完整,未见增生或破坏现象,考虑左鼻腔真菌病(图1)。  相似文献   

13.
由1989~1994年间年龄21~69岁,性别比大致相同的84例因慢性筛窦或上颌窦病变作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的病人为研究组。回顾复习放射学家对术前鼻窦CT扫描报告、手术医师对鼻窦CT的解释、手术时发现和病理学家的组织病理学报告。对筛窦记录包括反常的鼻甲、泡性鼻甲、骨破坏、塞口鼻道复合体(OMC)部分或全部阻塞、鼻窦和/或鼻内息肉样改变、前部或后部粘膜增厚(轻:3mm或以下;中度:4~6mm;严重:6mm或以上)、额筛窦病变或其他。上颌窦记录包括巨大息肉作改变、粘膜增厚和其他。计算放射学家对84例CT报告和术中所见意…  相似文献   

14.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良性鼻腔-鼻窦肿瘤,呈局部侵犯,有明显恶变倾向。报道1973年至1993年间治疗11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经验。112例中,男89,女23。平均发病年龄52.4岁(15至80岁),平均随访期6.5年(1个月至16年)。所有患者术前行平片、断层照像、CT扫描和/或MRI成像评价。根据病变范围和部位选择手术方法。94例初选鼻侧切开-上颌骨中部切除术;1例行面中剥离进路(肿瘤侵犯下鼻甲和鼻窦);2例颅面切开,术(X线片证实肿瘤中心在筛窦板且有颅底破坏);15例行保守性肿瘤切除术(即息肉切除术、鼻内蝶窦切除术、Coldwell-Luc手术或…  相似文献   

15.
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已有新的进展。如鼻腔局部滴用抗生素和激素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近年来,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该文根据1987一1991年诊治的136例(男74,女62;年龄1一19岁,平均6岁)全部经CT扫描证实的小儿慢性鼻窦炎进行回顾,其中132例行FESS,114例CT片有利用价值。因此,着重对CT片所见情况与小儿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和鼻窦畸形时行FESS应注意要点予以分析讨论。114例CT片中有20例(17.5畅)示上颌窦发育不全(单侧18,其中右8左10;双侧2)。全部上颌窦发育不全的窦内粘膜有炎性病…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28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28例随访7个月~5年,仅6例术后复发(21%),其中2例累及筛窦与蝶窦,4例累及上颌窦.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为鼻腔常见病,鼻息肉的形成同鼻腔慢性炎症的刺激和变态反应有关[1]。多发性鼻息肉与变应性有关,往往延及筛窦;普通手术后复发率很高,即使用鼻窦镜手术也难以完全控制[2,3]。所以,如何减少界息肉的术后复发,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探索课题[4,5,6]。我们用中药喷涂减少鼻息肉复发,现报告94例如下。临床资料94例患者中男性54例(57.5%)。女性40例(42.6%);维吾尔族54例(57.5%),汉族38例(40.4%),克尔克孜族2例(21%);圈套器摘除22例(23.4%),18号血管钳摘除68例(72.3%),鼻窦镜下手术4例(4·3%);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3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本病单发于一侧上颌窦,以鼻涕带血、鼻塞为主要症状,鼻窦CT多示有窦腔内钙化影,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治疗以经鼻内镜手术为主,全部治愈,随访6月~2年无复发.其中经尖牙窝入路22例,经中鼻道入路15例.结论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应根据鼻窦CT所示病灶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12月以来我科采用鼻内窥镜行鼻窦开放术98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98例(172侧),男58例,女40例;年龄11~69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5年;鼻阻98例,流脓涕89例,伴头昏头痛72例,嗅觉减退5例;根据病史,术前专科检查,鼻窦CT,鼻窦摄片。反复发作性鼻窦炎15例,中鼻道息肉十鼻窦炎37例;全鼻腔息肉十鼻窦炎21例;有前期手术史25例。鼻息肉摘除十筛窦开放36例,鼻息肉摘除十筛窦、额窦开放18例,鼻息肉摘除十全鼻窦开放5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下鼻道联合开窗35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十上颌窦根治术4例。本组98例中,…  相似文献   

20.
上唇内径路行鼻腔鼻窦垂体手术(摘要)杨劲松,李志春1988年以来,以上唇内径路行鼻腔、鼻窦、鼻咽及垂体肿瘤切除术15例。此径路具有视野清晰,肿瘤切除彻底及术后面部不留疤痕等优点。15例中鼻腔内脑膜膨出1例,脑脊液鼻漏2例,筛上颌窦骨化纤维瘤、鼻腔及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