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李康增  郑建明 《中国医刊》2002,37(11):15-17,42
1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型[1,2 ]缺血性脑卒中不是单一疾病 ,而是一组包括不同的病因、严重程度、临床转归的疾病的总称。决定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因素是闭塞血管及其引起的脑梗死灶的大小、位置。1 1 NINDS  (美国国立神经病和脑卒中研究所 )1990年第Ⅲ版 ,脑梗死的分类 (NINDS Ⅲ )。此分类方法现已被广大临床医生所采用。2 2  1991年英国Bamford等提出OCSP分型  (1)全前循环梗死 (TACI) :包括大脑中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多为MCA近段主干 ,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表现为三联征 :①大脑…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进展主要是药物治疗,但行之有效而且可以广泛应用的药物是有限的。经过大量失败的临床试验,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神经保护剂可以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治疗。虽然组织纤维蛋白原激活剂(Rtpa)在美国和加拿大可以获取,但是绝大多数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仍然不能应用这一治疗,而且在国际研究领域中对溶栓治疗尚有激烈的争议^1,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其他重要的治疗包括:在卒中病房进行全方位的监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等^3,4。卒中是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二的常见病,至今还没有治疗的灵丹妙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卒中的预防^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通过多元化治疗后病人的转归.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通过静脉单纯药物治疗与多元化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48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52例采用药物治疗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高压氧治疗及手术去骨瓣减压治疗等多元化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示多元化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采用多元化治疗后的病人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病人,病人愈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病人.  相似文献   

4.
张梦婷  赵云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3):117-120
超声作为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重要手段,在AIS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可评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对AIS进行诊断并评价其预后;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及其包载递送的溶栓药物还能起到溶栓效果。本文对超声在AI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预后,除病灶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外,主要取决于能否及时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防止血栓继续延伸及梗死灶扩大和消除脑水肿等。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进展,近几年国内报道了一些新药和少数老药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疗效,综述如下。1...  相似文献   

6.
7.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与心血管病、肿瘤共同构成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患者的80%,因此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国内外临床实践显示,在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措施中,使梗塞脑血管再通是最关键而且是最有效的。其中又以溶栓治疗效果最好、最肯定,明显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降纤维蛋白原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前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药物种类繁多。怎样才能为患者选出有效、安全、经济和使用方便的药物呢?  相似文献   

11.
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477只SD和Wistar大鼠制作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结果表明:种系、麻醉剂、年龄和双侧颈总动脉不同间隔时间结扎对脑卒中发生有影响。因这两种鼠价廉及来源广泛,手术简单易行,制作出的脑卒中症侯出现率高,有一定存活率,所以该模型较理想。可依不同研究目的,在成年Wistar或SD鼠行双侧颈总动脉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结扎,制成用于不同研究目的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194-196
目的比较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别由2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TOAST分型和CISS分型,并对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患者的TOAST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39.19%)、小动脉闭塞型(SAA)53例(35.81%)、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8例(12.16%)、原因不明的卒中(SUE)11例(7.43%)、心源性栓塞型(CE)8例(5.41%);CISS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LAA75例(50.68%)、穿支动脉疾病型(PAD)35例(23.65%)、其他明确病因型(OE)29例(19.60%)、心源性卒中型(CS)6例(4.05%)、原因不明的卒中(UE)3例(2.03%)。CISS分型中LAA比例显著高于TOAST分型中LAA的比例,TOAST分型中SAA和SUE比例显著高于CISS分型中PAD和UE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SS分型中CS和OE比例与TOAST分型中CE和SOE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相对于TOAST分型,CISS分型在指导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 R Caplan 《JAMA》1991,266(17):2413-2418
  相似文献   

14.
15.
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转换(HT)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并发症,较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有更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目前文献报道,炎症反应是导致HT发生及加重的原因,其可通过参与氧化应激、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堆积炎症因子及血管异常生成等各方面起作用.本文就炎症反应参与HT发生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恋  林昆  刘忆  江琳 《疑难病杂志》2010,9(5):334-336
目的探索计算机辅助诊断对脑梗死进行早期临床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型脑梗死69例,非进展型脑梗死131例,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脑梗死进行相关分析,并用交互验证法进行验证。结果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脑梗死类型、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部位总数、WBC升高、TIA史、低血钙、入院时高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共8个进展型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分别建立进展型和非进展型脑梗死的判别式,交互验证法对脑梗死分型的正确判别率平均为81.5%。结论脑梗死分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进展型脑梗死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64排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8例,全部患者于溶栓治疗前后行颅脑MR弥散加权成像和64排螺旋CT,比较病灶与健侧成像区影像学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的差异,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AIS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MR-DWI显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血管阻塞,脑部缺血性病灶形成,64排螺旋CT显示急性颅脑基底节区缺血病灶形成,其中缺血病灶区平均ADC值、CBF和CBV明显降低;TTP明显增高,与健侧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溶栓治疗后,生存组平均ADC值、CBF和CBV明显高于死亡组,TTP明显低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WI对AIS诊断AUC值为0.812,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0.70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弥散加权成像和64排螺旋CT均能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病灶形成和溶栓治疗效果,但前者的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卒中因其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而成为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资料表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限制脑损伤和死亡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药物,以提高患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乃至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本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ICS)后脑皮层蛋白质组的变化,寻找与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和脑缺血组(ICS组,n=30)。利用远端大脑中动脉梗阻(dist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dMCAO)构建ICS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后1、6、24和48 h取脑皮层组织。对不同组的样品进行基于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 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利用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类;利用Western blot验证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结果。结果 与sham组比较,ICS组共鉴定到2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与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脂蛋白代谢过程、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及固有免疫反应有关。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的表达变化与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这2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作为ICS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