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作者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E2、Pg和17β-E2DH活性表达。E2和Pg在乳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5.6%和68.9%,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分别为40%和20%;乳癌17β-E2DH阳性率(86.9%)及高酶活性率(53.3%)分别高于良性病变的阳性率(16%)和高酶活性率(4%);纤维囊性乳腺病17β-E2DH活性高于其它良性病变,癌旁小叶17β-E2DH活性与其癌组织相似;E2和Pg阳性率及半定量 相似文献
2.
人类乳腺良恶性病变的SSTR2mRNA表达及其与类固醇受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类良、恶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SSTR2)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3例乳腺癌、16例乳腺增生病和9例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标本,采用多相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SSTR2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状况,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SSTR2mRNA相对含量测定.结果SSTR2mRNA在乳腺癌表达的阳性率(87%)和相对含量(0.47)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64%,0.26)(P<0.05).乳腺良性病变中SSTR2mRNA表达与ER呈正相关(P<0.05);在乳腺癌中SSTR2mRNA表达与ER、P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SSTR2mRNA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普遍表达,恶性高于良性;SSTR2mRNA表达与ER、PR具有相关性,提示对ER阳性乳腺癌采用抗雌激素与SST类似物联合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组化方法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RL和NADHDH、GDH、LDH三种酶活性分布及在乳癌中相互关系.乳癌和良性病变PRL阳性率分别为80.5%和85.7%;乳癌组织NADHDH、GDH和LDH高酶活性率分别为73.2%、39%和82.9%,良性病变分别为51.4%、51.4%和65.7%,NADHDH和LDH高酶活性率乳癌高于良性病变(P<0.05);PRL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均与NADHDH和LDH高酶活性率有高度密切关系,GDH和LDH高酶率均与NADHDH高酶活性率存在密切关系.上述结果提示:大部分乳癌存在PRL依赖性,PRL可能参与乳癌形成;NADHDH、GDH和LDH可能是较好的乳癌酶生物学标记物,检测这些酶活性可能对估测乳癌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有较重要意义;乳癌组织中PRL可能诱导NADHDH和LDH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组化方法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RL和NADHDH、GDH、LDH三种酶活性分布及在乳癌中相互关系。乳癌和良性病变PRL阳性率分别为80.5%和85.7%;乳癌组织NADHDH、GDH和LDH高酶活性率分别为73.2%、39%和82.9%,良性病变分别为51.4%、51.4%和65.7%,NADHDH和LDH高酶活性率乳癌高于良性病变(P<0.05);PRL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均与NADHDH和LDH高酶活性率有高度密切关系,GDH和LDH高酶率均与NADHDH高酶活性率存在密切关系。上述结果提示:大部分乳癌存在PRL依赖性,PRL可能参与乳癌形成;NADHDH、GDH和LDH可能是较好的乳癌酶生物学标记物,检测这些酶活性可能对估测乳癌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有较重要意义;乳癌组织中PRL可能诱导NADHDH和LDH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COX-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激素受体等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8例副乳腺、31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BPBD,包括腺病15例,纤维腺瘤16例)、7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其中35例伴有导管原位癌(DCIS)标本进行COX-2免疫组化标记,观察COX-2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布特征并与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临床病理因素等进行对比.结果 ①COX-2表达8例副乳腺全部阴性;BPBD阳性率为96.5%(30/31),其中腺病93.3%(14/15),纤维腺瘤100%(16/16);DCIS阳性率为85.7%(30/35),表达强度≥相应癌组织;IDC阳性率为84.3%(59/70),癌周非癌腺体有不同程度的COX-2表达.②COX-2在BPB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DC,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P<0.025);③COX-2阳性表达在DCIS中与组织分化低(χ2=10.98,P<0.005)、PR阴性(P=0.019)及C-erbB-2阳性(P=0.0008)有关.在IDC中主要与淋巴结转移(χ2=4.09,P<0.05)、组织分化低(P=0.004)、PR阴性(χ2=6.91,P<0.01)及C-erbB-2阳性(χ2=5.94,P<0.025)等有关.结论 COX-2在正常乳腺组织不表达,在BPBD、DCIS和IDC中均有较高表达,提示COX-2表达上调既参与乳腺致癌,又促进其发展和转移,并可能参与了PR阴性乳腺癌对辅助性内分泌治疗的抵抗性而使治疗反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应用组化方法对82例乳腺癌和3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E2、6PGDH和ICDH活性分布进行检测。乳腺癌E2、6PGDH和ICDH阳性率分别为78.0%、75.6%和76.8%,良性病变分别为40.0%、20.0%和14.3%;乳腺癌6PGDH和ICDH高酶活性(Ⅱ~Ⅲ级)率均为52.4%,良性病变均为2.8%;乳腺癌中E2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与6PGDH和ICDH高酶活性率均存在密切关系。检测E2、6PGDH和ICDH对了解乳腺癌激素依赖性可能有重要意义,6PGDH和ICDH活性可能是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较好的酶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OX-2和VEGF-C mRNA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乳腺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Real-time PCR方法对9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COX-2和VEGF-C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8例副乳腺组织中,COX-2和VEGF-C mRNA不表达或低表达,15例腺病和16例纤维腺瘤中两者表达明显增加(P<0.05),11例DCIS中,两者均高表达,高于腺病和纤维腺瘤(P<0.05),40例IDC中,两者同样高表达,并且肿瘤级别越高,表达水平越高.在DCIS和IDC中,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分别r=0.82,P=0.002;r=0.89,P=0.000).结论 COX-2和VEGF-C基因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明显增高,而且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两者参与了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p53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桂开林,张恒兴,李全义济南市解放军第456医院病理科(济南市250031)乳腺癌发病机理虽还不清楚,但目前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oncogene)和抗癌基因(antioncogene)的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 (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AIB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40例良性乳腺病变、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IB1的表达,并探讨该蛋白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基因分型等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40.0%)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0.0%)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5.0%)(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分级Ⅲ级组的过表达率(62.0%)显著高于Ⅰ级组(10.5%)和Ⅱ级组(29.4%)(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过表达率(53.8%)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14.3%)(P<0.05).乳腺癌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率在ER阳性组(45.2%)、阴性组(27.8%)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41),PR阳性组(42.9%)、阴性组(34.9%)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而HER2阳性组的AIB1过表达率(51.5%)显著高于阴性组(25.0%)(P<0.05).乳腺癌组AI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不同基因分型亚型明显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AIB1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AIB1蛋白高表达可能提示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c—myc和hTERT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乳腺腺病和79例乳腺癌组织中ER、c—myc和hTERT的表达。[结果]ER、c—myc和hTERT在乳腺腺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12.0%和20.0%;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2%、70.1%和92.4%.均明显高于乳腺腺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组中,c—myc和hTERT、ER和hTERT、ER和c—myc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2、0.388和0.632,P〈0.01),而hTERT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ER、c—myc、hTERT均高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其中ER和c-myc的过表达可能和hTERT转录激活进而激活端粒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的区别及维汉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了汉族患者的乳腺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和维吾尔族及汉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ductalcarcinoma ,IDC)三种病变的MVD值。结果 乳腺IDC中MVD显著高于良性病变 (P <0 0 5 ) ;两种良性病变间MVD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乳腺IDC中 ,汉族的MVD与维族的MV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微血管增加在乳腺ID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但与维汉之间以及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癌84例和乳腺良性病变22例进行检测。结果:(1)CerbB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的着色面积与着色深度高度相关(P<001)。(2)CerbB2阳性表达全部为恶性肿瘤,总表达率为33%。在不同年龄、肿瘤分级以及淋巴转移情况之间CerbB2阳性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CerbB2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与DNA倍体水平高度正相关(P<001)。(4)CerbB2阳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参数均显著大于阴性肿瘤。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中,CerbB2癌基因激活仅见于乳腺癌,对乳腺癌的诊断有意义,对预后判断只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117例良恶性乳腺病变石蜡切片核仁组成区(NOR)变化进行观察,其中包括腺病33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纤维腺瘤32例,乳腺癌42例。结果表明: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和纤维腺瘤细胞核内的AgNOR颗粒均数分别与乳腺癌的均数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这种方法对于区别良恶性乳腺病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用银胶染色技术对224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进行了核仁组成区的观察,良性病变103例,其 AgNORs 数为3.12±0.18((?)±S(?));恶性病变121例,其 AgNORs 数为】7.28±0.70((?)±S(?)).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证明该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有一定意义。但是,良恶性之间的 AgNORs 数有少数重叠现象,故数量的多少不是绝对的。但恶性病变中 AgNORs 颗粒大小不一致,形态不规则,有畸形;而良性病变中,其颗粒大小一致。为圆形,规则,故鉴别诊断时,应注意形态的变化,不能单纯根据量的多少。特别是有重叠现象时,更应注意。 相似文献
17.
18.
细胞形态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体视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MPIAS-500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50例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形态进行了多参数的体视学定量研究。在26项参数中有23项参数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非常显著(P<001),2项差异显著(P<005),1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定量参数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测算,有15项参数特异度达90%以上,其中7项参数达100%;灵敏度9项参数达90%以上。本文研究结果充分揭示了乳腺良恶病变细胞的立体形态学特征,其多参数的定量结果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类固醇激素受体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技术对21例男性乳腺癌,28例男性乳腺发育作ER和PR检测。结果显示:男乳腺癌ER阳性率80.95%,PR阳性率61.90%。ER和PR阳性率随癌组织分化增高而增高。男性乳腺发育ER阳性率60.71%,低于乳腺癌ER检出率,PR阳性率89.29%,明显高于男性乳癌的检出率。本文结果提示ER和PR的表达与男性乳癌和男性乳腺发育之间有一定关系;体内雌激素相对活性升高,使ER和PR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