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联合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修订纽约标准确诊的31例AS病例和25例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两侧骶髂关节常规MRI横断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T1WI联合SE/EPI扩散加权成像(DWI)横断位扫描(b值0,600 s/mm2),观察两组骶髂关节的信号改变,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 31例病例组中的24例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面下骨质抑脂T2WI呈高信号,29例DWI呈高信号,25例对照组骶髂关节面下骨质T2WI、DWI均呈等信号,测量ADC值,病变组为(0.993±0.169)×10 -3mm2/s,对照组为(0.649±0 395)×10 -3 mm2/s,病变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14,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联合DWI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联合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修订纽约标准确诊的31例AS病例和25例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两侧骶髂关节常规MRI横断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T1WI联合SE/EPI扩散加权成像(DWI)横断位扫描(b值0,600 s/mm2),观察两组骶髂关节的信号改变,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 31例病例组中的24例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面下骨质抑脂T2WI呈高信号,29例DWI呈高信号,25例对照组骶髂关节面下骨质T2WI、DWI均呈等信号,测量ADC值,病变组为(0.993±0.169)×10-3mm2/s,对照组为(0.649±0.395)×10-3mm2/s,病变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14,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联合DWI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MRI常规及DWI表现,掌握髓母细胞瘤常见影像学特征,并了解其不常见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确诊为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扫描图像包括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分析MRI图像。结果:23例中,常见表现为肿块位于小脑蚓部18例,实性为主、散在小囊变15例;16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68±0.16)×10-3mm2/s,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16例。不常见表现为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例),第四脑室(2例),桥小脑角(1例),大囊变(1例在小脑半球,2例在蚓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7例),ADC值为(0.73±0.18)×10-3mm2/s,轻度强化5例,结节样强化1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发生于小脑蚓部、实性为主、小囊变、DWI高信号是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常见表现,诊断不难。髓母细胞瘤不常见表现多样,结合病灶DWI信号特点,可与幕下其他肿瘤相鉴别,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DWI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颅内表皮样囊肿和15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分别测量病变区、健侧脑组织及健侧侧脑室内脑脊液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在T1WI和T2WI上呈相同的信号改变;在DWI上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而蛛网膜囊肿呈低信号;表皮样囊肿的ADC值[(10.197±0.329)×10-4mm2/s]明显低于蛛网膜囊肿[(30.098±1.510)×10-4mm2/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DWI对于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后颅窝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后颅窝PCNSL患者的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影像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共有26个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21个病灶呈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2个呈混杂稍高信号;DWI上2例扩散受限呈高信号,13例扩散稍受限呈稍高信号,1例扩散不受限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得肿瘤实质与对照侧平均ADC值分别为(0.610 ±0.092)×10-3mm2/s和(0.700 ±0.044)×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Z=-2.269),rADC为0.884±0.125.增强扫描26个病灶呈明显强化,其中12个病灶可见“尖角征”、“脐凹征”,时间一信号强度(TIC)曲线为Ⅰ型(缓升型).瘤周轻、中度水肿12例.MRS表现为病灶实质区出现高大的Lip峰.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后颅窝PCNSL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吴光耀  孙骏谟  田志雄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32-1235
目的: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比较来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ECs)的FLAIR和DWI特征。方法:ECs16例,测量其T1WI、T2WI、FLAIR及DWI上病灶信号强度和ADC值,计算组织间对比度(C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在FLAIR上ECs平均信号强度高于脑脊液(CSF),低于脑组织。在T1WI上,表皮样囊肿与脑脊液间的CR和CNR分别是0.11±0.06和1.02±1.11;在T2WI上,ECs与CSF间的CR和CNR分别是0.05±0.04和1.05±0.58;而在DWI上,ECs与CSF间的CR是12.56±2.87,CNR是18.23±5.42。16例患者示踪DWI图像上均呈明显高信号。ECs平均ADC值明显低于CSF(P<0.001),而高于脑白质(P=0.002)。结论:FLAIR对颅内表皮样囊肿显示优于常规MRI序列,DWI描述ECs轮廓优于其它MRI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临床上评估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能力。资料与方法对53例肝癌患者行MR DWI、常规平扫T1WI、T2WI和T1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系统化分析并观察病灶内部存活的肿瘤组织与肿瘤液化坏死组织成分的DWI与增强图像上的信号特征,测量各组信号强度值,并计算出各组ADC值与对应的MR 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MR DWI像上肝癌病灶内残存或复发的肿瘤组织表现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正性强化;液化坏死部分表现为明亮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ADC图上肿瘤组织为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的高信号,肿瘤坏死组织部分为低信号;均数ADC值分别为:b=500 s/mm2时,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15±0.43)×10-3mm2/s,肿瘤坏死囊变组织约为(1.88±0.43)×10-3 mm2/s,正常肝实质约为(1.31±0.16)×10-3 mm2/s;b=800 s/mm2时,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02±0.37)×10-3mm2/s,肿瘤坏死组织约为(1.71±0.32)×10-3mm2/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脑淋巴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淋巴瘤患者,行常规MR、DWI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各病例的平扫、DWI及增强扫描特征,并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4例,髓母细胞瘤8例,脑膜瘤10例进行DWI及增强扫描对比分析。结果 5例淋巴瘤,单发3例,多发2例,共计病灶数8个,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其中1例2个病灶表现为T_2WI低信号;DWI上2个病灶呈低信号,1个病灶为等信号,余病灶呈高信号表现,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1个病灶强化欠均质,余强化均匀,DWI与增强对照,测得肿瘤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0.66±0.10)×10-3mm2/s,其中有3个病灶累及邻近脑膜,致脑膜增厚、强化;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明显强化,DWI上呈低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1.93±0.13)×10-3mm2/s;髓母细胞瘤呈中-明显强化,DWI上呈高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0.71±0.11)×10~(-3)mm~2/s;脑膜瘤呈中-明显强化,6例出现脑膜尾征,DWI上5例为等信号,3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稍高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1.07±0.22)×10-3mm~2/s。淋巴瘤的ADC值最低,其次是髓母;强化程度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最高,其次是淋巴瘤。结论应用DWI结合增强扫描对幕下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0例脊柱转移组,脊柱良性病变25例(良性病变组)。55例均行常规矢状位、横轴位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得2组病变ADC值。主观评价并比较2组的DWI病灶信号强度。采用ROC曲线,获得最佳DWI及ADC值界值,以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两者联合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椎体病变T1WI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后为高信号、混杂高信号。良性病变组DWI以稍高信号为主(17/25),脊柱转移瘤组DWI以高信号为主(24/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77,P0.001)。测得平均ADC值:脊柱转移瘤组为(0.843±0.189)×10-3mm2/s;良性病变组为(1.204±0.184)×10-3mm2/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1,P0.001)。当病变DWI为稍高信号,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敏感度80%,特异度80%;2组ADC值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最佳临界值为0.947×10-3mm2/s,敏感度76.67%,特异度96%。DWI病变信号为稍高及高信号,ADC值≤0.947 4×10-3mm2/s,满足其中之一诊断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0%。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及ADC值对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子宫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包括3例平滑肌肉瘤、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腺肉瘤、12例癌肉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DWI及MRI表现,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分期情况,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相应正常子宫肌层、内膜的ADC值.结果 肿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伴肌层浸润的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为中等或高信号,增强多呈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本组子宫肉瘤ADC值0.87×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子宫肌层(1.59×10-3mm2/s)、内膜(1.73×10-3mm2/s),也显著低于文献报道良性病变的ADC值(1.44~ 1.55×10-3mm2/s).结论 ADC值在子宫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宋济昌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03-1207
目的:探讨各种Meckel腔病变的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eckel腔病变(31处病变)的MRI表现,且与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处Meckel腔病变中以肿瘤(n=28)最常见.病变T1WI呈等信号(n=18)、不均匀信号(n=11)、稍低信号(n=1)或稍高信号(n=1);T2WI呈稍高信号(n=8)、等信号(n=7)、高信号(n=6)及不均匀信号(n=10);所有病变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30例病变DWI上呈高信号,且31例呈不同的ADC值,平均ADC值为(1.09±0.22)×10-3mm2/s,最小值为(0.59±0.11)×10-3mm2/s(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值为(2.09±0.41)×10-3mm2/s(软骨肉瘤).结论:常规MRI与DWI和ADC值相结合,对诊断各种Meckel腔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常规成像及DW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磁共振常规成像序列(T1WI、T2WI及FLAIR)与DWI对脑膜瘤的检出率,探讨其鉴别病理亚型及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的MRI图像,计算不同序列对脑膜瘤的检出率;测量并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和相对ADC值(rADC值)。结果:在T2WI上出现低信号的多是纤维型、过渡型和砂粒体型,出现高信号的多是脑膜上皮型和血管瘤型。在各个序列中,以DWI对脑膜瘤病变的检出率最高(87.1%),T2WI次之(74.3%),T1WI最低(38.6%)。恶性脑膜瘤的囊变发生率(67%)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22%)。良性组各亚型间、良恶性两组间平均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提高对脑膜瘤的检出率,但单独根据ADC值并不能鉴别脑膜瘤的亚型及良恶性。DWI结合常规MRI表现对脑膜瘤亚型及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再生结节(RN)及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MR表现,探讨其MR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0例结节性肝硬化病例MR检查资料,患者行正反相位T1WI、脂肪抑制T2WI、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DWI)扫描,总结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RN在T1WI脂肪抑制上多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多为低信号,增强后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强化相似或信号稍低;DN在T1WI多为较高信号,T2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癌结节T1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偶有稍高信号,T2WI多为较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强化多为动脉中晚期强化,门静脉期以后强化减退。结论:磁共振平扫加动态增强能对大多数RN、DN和小肝癌结节做出明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常规MRI序列与DWI序列,鉴别退变期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与小病灶环形强化转移瘤。方法回顾29例脑囊虫病患者与30例多发小病灶转移瘤患者的M R检查,观察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及测量ADC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规T2 WI退变期脑囊虫病组和小转移瘤组病灶出现低信号环的比例分别为91.9%和9.1%,诊断敏感性为90.7%(78/86)、特异性90.9%(60/66)、准确性90.8%(138/152);DWI退变期脑囊虫病组和转移瘤组病灶出现低信号所占比例分别为95.4%和69.7%,诊断敏感性95.4%(82/86)、特异性30.3%(20/66)、准确性67.1%(102/152)。退变期脑囊虫组病灶ADC值(1.54±0.42)×10^-3 s/mm^2,脑转移瘤病灶组ADC值(1.12±0.36)×10^-3 s/mm^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 T2 WI病灶周围连续的低信号和完整规则的环形强化是退变期脑囊虫病的特殊表现。DWI序列对退变期脑囊虫病和小病灶转移瘤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华  储彩婷  祝明洁  姚小红  张萍  张忠阳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31-1133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表现特点。方法:对31例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缘和信号特征。结果:31例中卵泡膜瘤7例,纤维卵泡膜瘤15例,纤维瘤9例。全部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肿瘤最大径范围2.1~6.7cm。全部肿瘤T1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卵泡膜瘤T2WI呈高信号;纤维卵泡膜瘤T2WI呈高低混合信号,卵泡膜成分区呈高信号,纤维成分区呈低信号;9例纤维瘤于T2WI呈低信号。31例肿瘤中有1例纤维卵泡膜瘤见小囊变和/或坏死区。增强后卵泡膜成分强化比纤维成分明显,而且纤维成分强化慢于卵泡膜成分。弥散加权成像卵泡膜瘤ADC值(范围1.07~1.32×10^-3mm^2/s)明显高于纤维瘤(范围0.74~0.49×10^-3mm^2/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卵泡膜瘤-纤维瘤多为实体性肿瘤,T2WI卵泡膜成分呈高信号,纤维成分呈低信号,DWI有助于进一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脑型血吸虫病的扩散加权成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扩散加权成像表现。方法: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行DWI扫描。分析DWI图像,测量血吸虫病灶、灶周水肿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和eADC值。结果:DWI图上,血吸虫病灶和灶周水肿均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脑血吸虫病灶、灶周水肿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4.78±0.98)×10^-4mm^2/s、(15.41±1.87)×10^-4mm^2/s和(8.48±0.92)×10^-4mm^2/s,eADC值分别为0.23±0.02、0.20±0.04和0.43±0.04。结论:磁共振DWI和ADC、eADC值测量可为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图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中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分别进行DWI检查和MRI常规扫描(T1WI和T2WI)。每次取2个扩散敏感梯度值即b=0和/或150、350、500和8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进行DWI检查。在各成像序列上分别计算病灶信号-噪声比(SNR)、病灶-脏信号对比噪声比(CNR)和病灶的ADC值;与肝脏CT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定性评价不同b值DWI对肿瘤内部坏死组织和活组织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病灶在T2WI、DWI150、DWI350、DWI500和DWI800的SNR分别为:(69.81±18.99)、(59.33±32.66)、(59.23±32.94)、(54.25±19.71)、(39.43士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P=0.0024);病灶-肝脏CNR分别为(19.11±11.33)、(17.69±9.20)、(21.38±10.10)、(19.90±13.75)和(13,24±1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0,P=0.1556);b=150、350、500和800s/mm^2时病灶的ADC分别为(2.35±0.80)×10^-3、(1.95±0.59)×10^-3、(1.78±0.44)×10^-3和(1.54±0.3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6,P=0.0001)。DWI500和DWI800病灶内部坏死和活性肿瘤组织能有效区分。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检查时,选择合适的扩散梯度系数能够得到较佳的信号对比度,同时也能较准确地区分坏死组织与活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培安  周正荣  张国福   《放射学实践》2012,27(3):337-341
目的:建立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于软组织肿瘤成像的合适的b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2~3个月,体重1.5~2.0kg,雌雄不限),将肿瘤瘤株种植在左前上肢内侧。在种植瘤株后2~3周使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200、400、600、800和1000s/mm2。在MRI检查后3~4周分批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瘤成瘤率96%(24/25)。种瘤后14、21和28天,肿瘤直径分别约为2.0、4.0和5.5cm。肿瘤直径比较小(14天)时,质地硬,肿瘤坏死、瘤周水肿很少见。在常规T1WI上肿瘤实质多呈等信号,瘤内出血少见;T2WI上肿瘤实质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中央和瘤周可见信号更高的坏死、水肿区;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强化更显著。DWI图像上,当b值较小时(200s/mm2)受T2透过效应影响明显,b值比较大时(1000s/mm2)图像信噪比下降明显,b值为600和800s/mm2时,图像质量比较好;b值为200、400、600、800和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56±0.11)、(1.32±0.12)、(1.25±0.10)、(1.19±0.08)和(1.14±0.07)mm2/s;b值为600和800s/mm2时,肿瘤实质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区及周围肌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DWI可以用于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的观察,b值为600和800s/mm2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DWI图像。肿瘤组织、肌肉组织及坏死组织的ADC值明显不同,DWI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CE-MRI)对表皮样囊肿的检出敏感性,评价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初次检查及66例术后复查疑似表皮样囊肿的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序列[T1 WI、Tz 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钆对比剂增强扫描(CE-MRI)检查.将所有图像分为DWI结合常规序列(Ⅰ组)、CE-MR1结合常规序列(Ⅱ组)及DWI联合CE-MRI并结合常规序列(Ⅲ组)三组进行判断,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判定三组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另外选择32例经病理及随访观察证实的蛛网膜囊肿做对照,分析信号特征并测量ADC值,与表皮样囊肿ADC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Ⅰ组、Ⅱ组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性分别为90.5%、57.8%,二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25.714,P<0.01).Ⅲ组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性为91.8%,与11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30.250,P<0.01),与Ⅰ组没有统计学差异(x2=0.250,P>0.05).病理证实的88例表皮样囊肿DWI均呈明显高信号,32例蛛网膜囊肿DW1均呈明显低信号,表皮样囊肿的ADC值(1.06士0.21×103)mm2/s明显低于蛛网膜囊肿的的ADC值(3.24±0.39×101)mm2/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47,P<0.01).结论:DWI较MRI增强检查对表皮样囊肿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及判断表皮样囊肿复发上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李洪福  李莉  梁建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25-1828,184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病变48例患者、54个病灶,经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T1WI、T2 WI、DWI(b值为150、300和500s/mm2)及动态增强中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T1 WI像良性病变呈等及略高信号,恶性病变为不均匀略高信号;T2 WI像良恶性病变均为略高信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DWI成像(良性病变:b值为150时ADC值为2.489±0.442、b值为300时ADC值为1.974±0.369、b值为500时ADC值为1.649±0.445;恶性病变:b值为150时ADC值为1.733±0.326、b值为300时ADC值为1.399士0.258、b值为500时ADC值为1.214±0.30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动态增强良性病变呈流出型强化曲线,恶性病变呈延迟性消退型曲线,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应用价值高,尤其是ADC值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