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病例的X线和CT表现.结果:胸片常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呈蝶翼样分布,其中可见弥漫结节样阴影;CT能较清楚地显示磨玻璃中的网格状影(碎石路征)和充气支气管征.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碎石路"征是其典型表现,确诊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2.
李林  黄辉  徐泽国   《放射学实践》2013,28(6):639-641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PAM)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相关诊疗进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复习3例肺泡微石症患者的临床及X线/CT表现。结果:3例患者中无症状1例,胸闷1例,咳嗽1例,除1例患者双下肺可闻及细捻发音外,其余2例均无肺部体征;血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肺功能结果提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轻度扩散功能下降1例,肺功能正常1例;X线检查提示两肺广泛分布斑点、颗粒状高密度影,以中下肺野内带最为密集;胸部CT双肺弥漫性分布砂粒状微小结节,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和磨砂玻璃密度影;临床疑似肺泡微石症(PAM),分别经肺穿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及临床随访观察证实。结论:PAM是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X线、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PAP患者的临床和X线胸片、常规CT和HRCT资料。结果:X线表现:双肺云絮状密度增高阴影(29例);以下同常规CT表现:弥漫性、地图样、片状磨玻璃影(29例);HRCT表现:"碎石路征"(21例),"地图样"病变(29例),"空气支气管征"(18例)。结论:①X线胸片能发现PAP病变,但缺乏特征性。②常规胸部CT扫描对于诊断PAP有帮助,是胸片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③"碎石路征"、实变区细小而少的"空气支气管征"和"地图样"病变,是PAP在HRCT上的典型表现。④肺泡灌洗:是最关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季鹏  秦国初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171-117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0例PA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样表现、肺水肿样表现及肺间质纤维化改变等。10例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确诊。结论:肺部影像可以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特点,应尽早作TBLB、BALF确诊。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附1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艾滋病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18例,均摄有胸部X线片和CT扫描片,HIV抗体检查均为阳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的胸部表现:双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弥漫性不对称的网状或网织结节状影和对称的毛玻璃样影以及更多融合均匀的肺实变影.非典型表现:局部气囊性改变,大叶实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肿块和空洞性结节等.结论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典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和血清HIV抗体阳性,诊断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PAP)及2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后患者的MSCT的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价灌洗术后的效果.方法:对27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的PAP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上观察病灶的形态、范围、边缘及对比灌洗术前后的变化,分析PAP的MSCT表现.结果:PAP在MSCT上表现多样化,可见地图征19例,碎石路征15例,肺水肿样5例,肺实变征7例,伴有微小结节2例,间质纤维化3例;BAL术后20例可显著改善.结论:MSCT能直观显示PAP的影像特征,对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亦可评价PAP严重程度及随访BAL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影像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开胸活检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表现(支气管充气征)以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肺部阴影重且相对稳定而临床症状较轻,可出现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分离现象。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具有上述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诊断(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X线与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分析其X线与CT征象。结果4例病变中皆见到弥漫性斑片影与磨玻璃影,CT扫描病灶呈地图样分布。结论CT对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范围、程度及病变轮廓的显示较X线平片准确,根据CT和HRCT表现的典型特征,可以作出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及高分辨率CT表现与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X线胸片、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一秒率(FEV1/FVC)],根据肺部阴影的程度、范围、严重程度及网格阴影范围进行影像学评分,将X线胸片及HRCT的影像评分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X线胸片以双侧对称的自肺门向外放射的"蝶翼征"表现为主,胸部HRCT特征性的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样气腔实变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及网格影,这种"铺路石"样病变呈地图样分布.19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为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54.49±16.78)%;FEV1/FVC:(86.00±6.70)%.X线胸片的范围评分及严重度评分与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661,P<0.01;r=-0.475,P<0.05).HRCT严重度评分为(16.47±5.26)分,在HRCT的各项评分中严重度评分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FVC升高)及弥散功能障碍(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的相关性最好(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r=-0.809,P<0.01;FEV1/FVC r=0.573,P<0.05);HRCT的范围评分比程度评分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更好,而HRCT的网格范围评分只与弥散功能障碍相关.结论 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胸部HRCT与肺功能相关性良好,HRCT比X线胸片更能准确反映肺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8例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归纳为:①肺挫伤36例,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伴有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磨玻璃样改变;②肺撕裂伤22例,影像学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空洞样团块影;边缘模糊的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夹杂密度减低区,囊腔内可见气-液平面;③肺血肿10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团块影,边缘尚清楚,可有分叶,周围略高于中心.肺外表现:血气胸28例、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15例、单纯性气胸6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最佳方法,典型的肺实质损伤单凭X线平片、CT、外伤史即可诊断,但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马振波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98-1200
目的:通过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MSCT表现与相应的病理改变,探讨MSCT对PAP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9例PAP患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对其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改变,其中碎路石样改变4例,地图样改变9例,肺实变表现(支气管充气征)6例,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3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石蜡包埋切片,显微镜下示片状嗜伊红性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其中可见针状裂隙。组织化学染色示肺泡腔内或BALF中嗜伊红性细颗粒状蛋白性物质淀粉酶消化后的过碘酸雪夫染色(D-PAS)阳性,奥新兰染色(AB)阴性。结论:PAP典型的胸部MSCT表现与病理改变一致,具有一定特征性,CT是临床诊断本病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的64层螺旋CT表现。方法本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 T扫描,其中7例行肺泡灌洗,1例行C 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活检,4例经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均得到病理证实。结果 CT 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或片状磨玻璃影,边界清楚呈“地图样”改变,小叶间隔增厚交织呈“铺路石样”改变及实变区“空气支气管征”及模糊结节影。结论 PA P具有特征性的C T表现,即地图样分布、铺路石样改变的磨玻璃影。64层螺旋CT在PAP诊断上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永华  李彦  毛毳  刘国红   《放射学实践》2012,27(4):399-40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CT资料。结果:PAP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地图征10例,铺路石征8例,磨玻璃征8例,蝶翼征2例及支气管充气征1例,以上征象联合出现时强烈提示本病。结论:PAP临床罕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肺部疾病相鉴别,并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肺泡蛋白沉积症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肺泡蛋白沉积症4例,其中3例由支纤镜检及肺泡灌洗术正实,1例尸检证实。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其中1例进行了C画内外相关骸尸检病理所见,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病理基础。结果:该病依病程长短可分别具有下列不同的影像学表现:(1)弥散分布的非肿瘤性腺泡结节,为较早期表现;(2)弥温性斑片状阴影与磨玻璃影与磨玻璃影,CT扫描病灶常呈地图样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症状与CT表现的相关性评价螺旋CT扫描对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由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诊的PAP患者的胸部常规与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症状相对照。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起病隐匿且病程进展缓慢,2例未见明显临床症状;胸部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双侧肺野中散在性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样密度影和典型的"铺路石"征。轻微的临床症状与明显异常的CT表现之间的不对称性是PAP的重要特征。结论胸部螺旋CT是诊断PAP的重要依据,但确诊仍需借助于支气管肺泡灌洗。  相似文献   

16.
肺泡蛋白沉着症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影像特点以及诊断。材料和方法:对1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开胸活检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胸部影像与动脉血气、肺功能及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表现、肺水肿样表现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但肺部阴影相对稳定(即短期内如无感染,胸部阴影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胸部影像与临床症状常不平衡。结论:肺部影像可以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着症的特点,也是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转归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和影像相结合可以有效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7.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4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高分辩率CT(HRCT)检查资料,4例均经肺泡灌洗术,其中3例经纤支镜检、1例经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在HRCT象上呈多样化改变:从弥散分布的较模糊的结节影到弥漫性斑片云雾状肺实变阴影与磨玻璃影,呈地图样分布;多见蜂窝状、网状间质性表现,同时伴有病变范围内光滑的小叶间隔增厚。  相似文献   

18.
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治疗的CT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影像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临床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PAP患者肺泡灌洗前后胸部CT影像资料、肺功能检查结果及血气分析检测指标;在CT图像上对病变范围进行影像学量化评分,并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例PAP患者肺泡灌洗前胸部CT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病变范围量化评分与肺总量(TLC)、用力呼吸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_LCO)、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肺泡灌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aO2、SaO2较灌洗前明显增加.结论 胸部CT检查可为PAP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