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保留脾脏手术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全部或部分保留脾脏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1982~1998年32例外伤性脾破裂与2例良性脾脏肿瘤施行全部或部分保留脾脏4种手术方法。结果 术后4周血清免疫测定值处于同地区同年龄组正常值低水平范围内,其中3例术后第3周内发生OPSI,另1例全脾切除后5年发生粘连肠梗阻并发肠源性感染性休克,占同期脾切除患儿5%(4/80)。34例行各种保留脾脏手术的患儿,包括4例OPSI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治疗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位于胰体尾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4例,均成功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术后均在门诊随访,内容包括腹部B超和CT检查,肿瘤标记物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并由专人测量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切除肿瘤及部分胰体尾,全部成功保留脾脏,肿瘤直径介于4.0~12.5em,包膜完整,手术过程中无脾脏动、静脉损伤及脾实质撕裂伤,无术中输血。术后3d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恢复过程顺利,住院时间为6~9d。无围手术期出血、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Ki-67〈5%。所有患儿获得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均健康存活,生长发育正常。腹部B超、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肿瘤标记物及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发生在胰体尾部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虽然肿瘤直径较大,但是包膜完整,与胰腺血管关系疏松,易于将脾脏动静脉分开而成功保留脾脏。 相似文献
3.
以往小儿施行胰体尾切除术,常同时切除脾脏,近年来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的认识,保留脾脏的术式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施行了3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7、10、12岁。3例患儿均为上腹部挤压伤,剖腹探查发现为单纯的胰体部断裂,施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胰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正常,均痊愈出院。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人腹腔。探查胰腺应切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显露胰体尾,注意不要损伤胃短血管和胃网膜左血管。如发现胰腺断裂或其他病变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儿童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我们对35例儿童实施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岁10个月至16岁3个月,平均年龄8岁7个月。结果35例中,2例因脾蒂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2例因脾脏巨大无法装入取物袋而于主操作孔处增加约5cm长辅助切口取出脾脏,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125min;术中失血15—200mL,平均25mL。35例患儿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6~10d,平均7d。29例术后随访3~25个月无异常。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4例儿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即Whipple术)的手术技巧及监护治疗经验,讨论该术式在儿童中的可行性并总结术后监护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Whipple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共4例,其中男童2例,女童2例;中位年龄6岁6个月,疾病分别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胰母细胞瘤1例、胆管葡萄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和B细胞淋巴母细胞瘤1例。结果 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以上腹部为著,其中3例合并黄疸,1例合并便血。CT检查均提示累及胰腺头部的实性占位,并通过手术证实。肿瘤直径4~10 cm,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合并门静脉瘤栓。术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随访3~18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儿童年龄不是Whipple术的禁忌证,该术式治疗儿童累及胰腺的病变是安全可行的,术前MRI及CT检查可为手术提供安全支持,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和术中对肿瘤部位、包膜是否完整、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评估结果来决定,术后加强液体平衡监测及及时补液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儿童脾切除术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病例就儿童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方法2003年4月~2004年7月,上海新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应用腹腔镜完成儿童脾切除术12例,其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脾血管瘤1例伴有血小板减少。1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结果2例ITP于脾门部发现副脾,游离脾门前先行摘除。11例脾脏经10mm孔在取物袋内打碎后取出,1例脾过大无法装入取物袋经下腹皮纹切口取出。1例脾蒂游离中发生中等量出血300ml,给予输血300ml。1例在脾上极游离时伤及胃底,致胃穿孔,镜下修补满意。术后12例患儿恢复好,分别于手术后第5~11d出院。术后随访1~14个月,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好,血小板计数和贫血得到纠正。结论儿童腹腔镜下脾切除是一安全有效的技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学习曲线有关。手术指征的掌握、术中出血的预防和控制、副脾的切除与否及游离脾脏能否顺利取出是能否完成手术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级睥蒂结扎法在儿童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实施腹腔镜下分级脾蒂结扎法脾切除术8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8.5岁;体重16~66kg,平均体重34.5 kg.结果 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50mL,住院时间5~7d,平均6.2d.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个月,平均4.5个月.患儿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儿童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采用分级脾蒂结扎法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切除及保留副脾对治疗儿童戈谢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戈谢病并已经接受脾切除的6例患儿(男4例,女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患儿确诊年龄1岁2个月~4岁9个月,平均为2岁5个月,均为Ⅰ型戈谢病,存在脾大影响生活质量及出血倾向,血小板(62~143×109/L)、血红蛋白(49~110 g/L)低于正常,手术前没有骨痛及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时平均年龄4岁9个月~9岁4个月,平均6岁7个月.2例术前接受酶替代治疗(ERT),仍有明显脾肿大及血小板降低,1例曾接受ERT半年.结果 6例患儿均经手术治疗行脾切除,3例患儿存在副脾,其中1例未保留副脾,2例保留副脾.所切除脾脏大小28 cm×21 cm× 15cm~31 cm×18 cm×11 cm,标本重量1.97~3.35 kg,4例脾标本肉眼可见广泛局灶性梗死.术后病理证实戈谢病诊断,5例存在局灶梗死.出院时血小板(330~1 419×109/L)、血红蛋白(87~121 g/L)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45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坚持酶替代治疗,但剂量减半,1例术后即停药,1例术后半年停药.患儿生长发育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血小板(368~969×109/L)及血红蛋白(100~121 g/L)升高,保留副脾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其他患儿.结论 脾切除可以有效缓解戈谢病患儿临床症状,减少酶替代治疗剂量,而保留副脾可能减少部分及全脾切除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1,20(8)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儿童脾切除和脾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技术行脾切除或脾部分切除的3例脾脏肿物患者临床资料。3例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分析患者术前病历资料、手术处理过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例脾脏肿物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近期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2~185 min,机器人手术系统装机时间12~15 min,术中出血量2~50 mL,术后住院时间11~13 d。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儿童脾切除术和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年来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选择性脾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986年~2000年新华医院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选择性脾切除术治疗ITP的患儿资料,以术后血小板计数的稳定最低值判断疗效,回顾性研究其相关因素。结果16例慢性ITP患儿行选择性脾切除术,其中9例男孩,7例女孩。治愈7例(43.75%),好转5例(31.25%)。术后随访未有感染并发症发生。治愈患儿的术后血小板峰值均超过400×109/L,而其余患儿中仅2例超过400×109/L,经Fisher精确检验,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择性脾切除术是治疗儿童慢性ITP安全有效的方法。脾切除术后的疗效与术后血小板最高峰值相关,术后高的血小板计数峰值将提示着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作者实施脾切除术治疗ITP30例,其中12例采取LS,为LS组;18例采取OS,为OS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36个月。结果30例患儿均成功实施脾切除术,LS组和OS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0min、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67mL、43.18mL,术后平均恢复饮食的时间分别为2d、2.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d、11.5d。治疗有效率:LS组为91.67%(11/12),OS组为94.44%(17/18),术后1周LS组和OS组平均血小板分别升高至458×10^9/L和411×10^9/L。长期随访有效率:LS组为80%,OS组为75%。结论①LS治疗ITP的疗效与OS相近,二者均可作为ITP的有效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与手术方式无关;②IS较OS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伤口小而美观。③LS治疗儿童ITP安全有效,可替代OS成为治疗儿童ITP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儿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生机理、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16年来治的6例小儿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6例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伤后出现脾破裂症状的时间均在48小时以上,经腹穿、CT或了超确诊,手术证实。结果 6例中5例行脾切除术,1例行脾修补术,术后未发生暴发性感染,均痊愈。结论 小儿延迟性脾破裂容易误诊,应掌握其发生机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是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的关 相似文献
13.
14.
巨脾切除加自体脾腹膜后移植术治疗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巨脾大部分切除加自体脾腹膜后移植术对儿童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并巨脾患儿 2 7例 ,其中男 1 2例 ,女 1 5例 ,年龄 4~ 1 4岁 ,平均 (6 .7± 1 .6)岁。对 1 995~ 1 999年的 1 5例患儿施行巨脾全切除术 (对照组 ) ,2 0 0 0~ 2 0 0 2年的 1 2例患儿施行脾大部分切除加自体脾腹膜后移植术 (实验组 ) ,随访半年以上者 2 4例 ,将两组的Hb平均值、血清抗体水平、99mTc 脾扫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疗效观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术前两组Hb平均值皆约为 60 g/L左右 ,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Hb先升高后呈下降趋势 ,但实验组与对照组Hb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术后 1周、3个月实验组IgM水平分别为 (0 .54± 0 .1 3)g/L和 (0 .62± 0 .1 5)g/L ,对照组为 (0 .2 2± 0 .0 5)g/L和 (0 .2 8± 0 .0 7)g/L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Ig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③对照组发生OPSI(切脾后全身凶险性感染 ) 1例 ,死亡 1例 ,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④实验组有 6例术后 1年行99mTc 脾扫描可见脾组织显影。结论 ①脾切除术对儿童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们收治的24例外伤性动静脉瘘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2~8岁。病变发生于上肢6例,下肢16例,颈部2例。对全部患儿行血管多普勒超声、CTA检查。22例管状型动静脉瘘行单纯瘘管结扎术,2例肢体末端囊瘤型动静脉瘘行动静脉瘘切除术。结果24例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肌张力正常,患肢或颜面部无肿胀,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对儿童外伤性动静脉瘘宜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以彻底治愈,若已经出现并发症,应先彻底关闭瘘口,再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胰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1~8岁的儿童,现就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肿瘤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表现,并对胰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1999~2003年住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胰母细胞瘤患儿6例。1.2方法应用A TL蛳超九,G E LG Q700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7.5M H z。经腹部横、纵、斜切面扫查。患儿空腹,必要时饮水后扫查。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表现。2结果2.1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发病年龄9个月~10岁;病史20d~8个月。表现为黄疸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腹腔镜原位脾切除术治疗儿童血液病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优势、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因血液病所致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共32例, 其中男13例, 女19例, 年龄5~16岁;包括地中海贫血28例,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4例。18例行传统腹腔镜下分束结扎脾蒂脾切除术(传统组), 14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术(原位切闭器组)。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儿中, 2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合并胆总管急性梗阻, 行禁食、胃肠减压及抑酸抑酶好转, 1个月后行脾切除手术治疗;其余3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一例中转开腹患儿。围手术期, 腹腔镜原位脾切除术组术后住院时间[(5.2±1.5)d]较传统组[(7.1±1.3)d]明显缩短(P<0.05), 而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2.3±0.1)d比(2.1±0.8)d]、术后进食时间[(2.7±0.9)d比(2.2±0.2)d]、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2.1±0.4)d比(2.4±0.3)d]差异均... 相似文献
18.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除了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外,还具有减重作用,对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GLP-1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和耐受性不同于成人,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仍不明确。目的:采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评价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年4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收集和评估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RCT文献,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运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9篇RCT文献进入Meta分析,2篇为交叉RCT,7篇为平行RCT;共纳入了565例儿童及青少年肥胖患儿,试验组293例(利拉鲁肽235例,艾塞那肽58例),安慰剂组272例;年龄7~19岁,研究周期5~56周。文献偏倚风险中等。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安慰剂组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可降低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儿的BMI (MD=-1.46 kg·m-2, 95%CI: -1.93~-0.98, P<0.05)、体重(MD=-2.29 kg, 95%CI: -3.68~-0.90, P<0.05)、腰围(MD=-2.42 cm, 95%CI: -4.36~-0.47, P<005)、伴糖尿病者糖化血红蛋白(MD= -0.91%, 95%CI: -1.05~-0.77, P<005),但会升高低血糖(OR=2.00, 95%CI: 1.20~3.34, P<0.05)、恶心(OR=3.83, 95%CI: 2.43~6.04, P<0.05)和呕吐(OR=4.32, 95%CI: 1.87~10.02, P<0.05)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可降低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儿的体重和BMI值,但使轻度胃肠道不良反应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探讨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获得已发表的脾切除治疗儿童ITP的相关文献。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评价脾切除治疗儿童ITP的效果。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6篇,并纳入Meta分析。共行脾切除224例,所有患儿脾切除年龄均大于5岁,从诊断到脾切除的时间大于6个月。利用Revman4.2软件对所有文献的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Z值为1.51,P〉0.05,总体OR为2.17(95%CI,0.79~5.95)。结论 对于儿童慢性ITP,因脾切除可以取得与内科治疗基本相等的疗效,因此,对内科治疗失败,年龄大于5岁,病程大于6个月者,可考虑行脾切除术,但应严格遵照手术指征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麻醉对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皮质醇(Cos)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对照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每组各30例.分别于麻醉前5 min(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时(T3)、腺样体切除时(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自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os水平,记录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观察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期问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稳定;对照组气管插管后各时点Cos高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各时点Cos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降低应激引起的内分泌反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于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