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47.5%(38/80);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混合性/舒张期高血压)(non-ISH)占52.5%(42/80)。两组并发肾功能不全及眼底动脉Ⅲ或Ⅳ期改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SH组高心病的发生率高于non-ISH组(P<0.05)。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呈物形改变者ISH组占52.6%,而non-ISH组占57.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但非物形改变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构形者(P<0.05);表明老年高血压病血压节律减弱或消失发生心脑肾并发症危险性增加。血压变异系数分析发现:两组收缩压变异系数大于舒张压,白昼大于夜间(P均<0.05);且在ISH组收缩压变异系数大于non-ISH组(P均<0.05),表明老年ISH病人24小时收缩压的波动程度更大,舒张压相对较低,更容易加重心脏等靶器官的损害。本文提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不仅要使血压水平下降,而且要纠正血压节律和波动的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对170例于该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按1999年WHO高血压分类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剔除白大衣性高血压厦诊断依据不充分的患者。将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定为老年组,另取经动态血压监测确诊为高血压病中青年患者59人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血压病类型构成及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病的必要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中ISH患者厦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较大比例,并有高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方法:用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观察了51例老年EH与46例非老年EH患的血压动态变化及左室结构改变。结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在老年EH组多见,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非老年EH并发左室肥厚多见。结论:老年EH多有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并与并发左室肥厚相关,多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较偶测血压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 15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与 48例舒张期高血压 (DH)并发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情况。结果示ISH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DH组 (P <0 .0 5 ) ;DH组年龄≥ 6 5岁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 <6 5岁者 (P <0 .0 1) ,但与≥ 6 5岁的ISH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应重视ISH尤其是≥ 6 5岁的ISH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占老年人高血压的一半以上,它有其自身的发病基础及临床特点,与其他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相比,它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更加严重。本文将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将1746例EH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两组间各项动态血压监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夜间收缩压(nSBP)、日间收缩压(dSBP)、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脉压(24hPP)、血压变异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收缩压负荷(SBP负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以SBP、PP升高、IS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为主。  相似文献   

7.
孙晓荣 《吉林医学》2014,(15):34-35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类型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对于靶器官损害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高血压类型分为10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与100例高血压组,采用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①在治疗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在心律失常、左室肥厚以及心肌劳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治疗后,根据降压胶囊治疗后的治疗反应分为50例顽固性高血压组与150例可控制高血压组,顽固性高血压组与可控制高血压组在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以及心肌劳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调查可以了解到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顽固性高血压比高血压与可控制高血压患者要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仪对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间血压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无睡眠障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睡眠障碍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平均收缩压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而两组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不同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对收缩压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出现晨峰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改善睡眠对控制老年ISH晨间高血压和减少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90例ISH患者分为ISH组(n=51)和ISH合并高脂血症组(n=39),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并行颈动脉超声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ISH组FMD显著高于ISH合并高脂血症组(P=0.021).单变量分析显示,FMD与收缩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胆固醇均呈负相关(P<0.01),与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颈动脉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FMD值有显著差异(P=0.001).逐步回归模型显示,FMD仍然与收缩压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FMD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是一种无创评估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94-94,9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34例于本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对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病的必要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较大比例,并有更加严重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省级综合性医院高血压专科住院患者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状况,从而为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提供流行病学支持。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病例数超过30的分别计算检出率及95%可信区间(95%CI),不足30的以绝对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5年间在高血压专科住院诊断明确的451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住院高血压患者中肾血管性高血压构成以及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人群间的分布特征。结果(1)4514例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3783例,检出率为83.81%;肾血管性高血压85例,检出率1.93%。(2)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51.77%,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狭窄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36.47%,先天性所致肾动脉狭窄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11.76%。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检出率为1.93%,其患病年龄低于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实验组按照高血压分级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06例两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管理前后1年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控制率为78.43%,对照组高血压控制率为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实验组较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管理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3.
盐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盐敏感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重要类型之一,即服用高盐后血压会随之增高,是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的重要原因。高盐使血压升高的机制是由于部分人群细胞膜离子转运缺陷和肾脏排泄钠功能异常,在高盐环境下发生钠盐代谢异常,出现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并引发高血压的发生。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和盐敏感性有密切关系的2个主要器官和系统。遗传、离子转运、内皮功能障碍、肾脏、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内分泌机制、胰岛素抵抗等都参与了发病过程。改变饮食习惯配合降压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本文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肺动脉高压 ( 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PH)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改变。方法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POPH组及非POP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测定POPH患者T细胞亚群及NKCDl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100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中10例合并POPH。POPH大小与Child—Pugh分级无关(P〉0.05)。两组患者丙肝肝硬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合并(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16.7%,P〈0.05)。8例病毒性肝硬化并POPH患者中,有6例患者NKCD16+CD56细胞数目降低。结论门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可伴发POPH。HCV感染、PVT以及NKCDl6+CD56降低在POPH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晕厥为主要表现的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各种肝内外原因引起门静脉高压的基 础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血管压力、炎症等因素使肺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衡、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长期作 用下将出现血管重构,最终引起肺动脉高压。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特点为平均肺动脉压力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正 常、肺血管阻力升高。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动态血压证实的隐匿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临床症状的患者分别为2.22%、4.44%、4.44%;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中吸烟、饮酒、打鼾、肥胖者占所有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75.56%、86.67%、91.11%、93.33%;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W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吸烟、饮酒、打鼾、肥胖者可能为隐匿性高血压的高危患者;隐匿性高血压心血管危险与持续性高血压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40例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栗: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治疗不当、顺应性差、继发性高血压、精神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等,针对病因合理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并结合手术或非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5.0%。结论:难治性高血压病因复杂,诊治困难,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个性化的药物和非药物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ffeSwt6 Obetif Etudier le rythme ciedien de la twon arlerielle che les mathe atteints d' hy-petenson arterielle. arebo Enregistrer la mrtation ciedienne de la twon artheelle che 80 nad' hyperWon artdrelle edire et 80 cas d' hypetenson artdrislle ecticlle, la -rtitbe de l' dge et duwr dtant similaire pour mpttre la cmpraison. holfots In courhe du groupe d' hypeboonartdrielle boire et celle du groupe d' hypeteILSon artdrielle nsntielle se SUpempnt pewhnt ta jOurhae etse diwrient netbent penda…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门-奇静脉断流手术50例,其中有呕血史者27例(首次11例,2次12例,3次3例,5次1例),便血者5例,余18例仅有食管下端静脉曲张。肝组织病理检查27例,其中坏死后性15例,门静脉性12例。除急症手术4例外均行择期手术(其中有脾切除后再度手术1例)。采用切断出入左半胃、食管下端所有血管的门一奇静脉断流方法共17例,在此基础上,加行胃底粘膜外横断术(即浆肌层切开后缝扎粘膜下血管全周)33例。手术死亡率占2%。出院49例中,3例因肝癌分别死于术后3、6、7个月,1例死于大呕血(术后1年2个月),远期死亡率为8.2%。术后4例引起再度出血占8.2%,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获愈,余1例死亡作者认为将左半胃及食管下端所有血管离断后,缝扎胃底粘膜下血管一周,可以达到阻断食管下端与胃壁间交通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运动试验时运动高血压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时患者的血压变化 ,研究运动高血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2 0 0例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患者运动时的血压反应 ,分为运动高血压组 (n =6 5 )和非运动高血压组 (n =135 ) ,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本组有 6 5例 (32 .5 % )患者发生了运动高血压 ,与非运动高血压患者相比 ,在性别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年龄、体重指数 (BMI)、运动时间、血脂、吸烟史及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有高血压基础差别 ,运动高血压更多见于高血压患者 (P<0 .0 5 )。 结论 :运动高血压更多见于原有高血压病患者及女性患者 ,其预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