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ER、PR和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类型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按ER、PR和Her-2检测结果,将152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ER、PR和Her-2表达阴性,54例)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98例),分析2组患者p53和上皮性钙粘蛋白状态(E-Cadherin)以及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AJCC分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成期之间的差异,总结ER、PR和Her-2与这些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的p53和E—Cadherin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比Her-2过表达乳腺癌更容易发生淋巴转移(P〈0.05),而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中组织学分级为三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的无瘤生成期(59.8个月)明显短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75.7个月)(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比Her-2过表达乳腺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患者无瘤生成期更短,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ER、P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年龄、及临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用S-P试剂盒对我院随机抽取的26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R、PR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将患者按[ER(+)PR(+),ER(-)PR(+),ER(-)PR(-),ER(+)PR(-)]分为四组,分析发现四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3%、75.6%、69.2%、79.6%(P<0.05)。不同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中ER、PR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区别(P〉0.05)。年龄分析发现ER(+)PR(+)组在40岁~55岁的占86%,而其他三组的年龄主要分布在55岁以上和40岁以下占92%、89%、90%(P〈0.05)。肿瘤直径〈3cm在ER(+)PR(+)组占83%与其他三组(13%15%1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们研究发现乳腺癌组织中ER、PR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年龄分布、肿瘤大小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术前应用超声检查的1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B-2蛋白表达。结果在乳腺癌超声显示肿块≥2.5cm及肿块〈2.5cm组中的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阳性的表达率,肿块≥2.5cm组高于肿块〈2.5cm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毛刺征组E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毛刺征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毛刺征组与无毛刺征组PR、CerbB-2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超声显示富血供组、有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乏血供组、无淋巴结转移组病例(P〈0.05);CerbB-2阳性率则高于对应病例(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B-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判定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thelial receptor-2,CerbB2)在老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ER,PR,CerbB2呈阳性表达者分别为84例(67.2%),83例(66.4%),25例(20.0%).ER,PR阳性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相关,CerbB2阳性表达与患者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1).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4.9%和62.0%,中位生存时间6.9年.结论:ER,PR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而CerbB2阳性表达率低,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较好地反映老年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并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子宫颈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宫颈癌ER阳性率为41.3%(19/46),PR阳性率为52.2%(24/46),两者均阳性为26.1%(12/46)。ER及PR在宫颈癌表达无显著性差异。ER或PR阳性的子宫颈癌其淋巴结转移率22.6%(7/31),而ER和PR均阴性其淋巴结转移率为53.3%(8/15)。两者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中雌、孕激素受体和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挝氧化物酶链接法(SP法)检测96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和p53的表达,并对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p53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4%、62.5%、59.4%,乳腺良性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0.0%、0,乳腺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中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无腋淋巴结转移者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5),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有转移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和p53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帆  马辉 《农垦医学》2011,33(6):484-48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tHer-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Her-2蛋白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0/44)、11.4%(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r-2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ER、PR明显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月经情况无关(P均〉0.05);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腋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HER-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既可用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也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薛峰  周静  靳疆  张燕  李青  郑苏 《新疆医学》2011,41(12):46-49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和HER-2表达的关系,探讨雄激素受体在浸涧性导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浸涧性导管癌中AR、ER、PR和HER-2的蛋白表达。结果:乳腺没润性导管癌中AR的阳性表达率为45.9%。随着病理分级增加,AR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AR阳性率明显高于行淋巴结转移者〈P〈0.01)。AR在临床分期Ⅰ、Ⅱ和Ⅲ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51.5%和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中AR表达勺ER、PR和HER-2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R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与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立ER状态,将PR与Her-2表达的关系进行比较,综合p53和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状态以及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否化疗之间的差异。对影响ER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96例,Her-2过表达乳腺癌164例,PR+/Her-2+10例,PR+/Her-2—28例。三阴性乳腺癌较Her-2过表达乳腺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34),并且三阴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10枚患者所占的比例(26.0%)明显大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12.2%)。三阴性乳腺癌中组织学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P〈0.0001)。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三阴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期(61.85个月)明显短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78.69个月,P=0.047)。结论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比较,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为侵袭性更强,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
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9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8.81%、51.67%和59.48%。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浸润性相关(P〈0.01);PCNA表达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浸润性无关(P〉0.05);ER、PR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00),C—erbB-2、PCNA表达呈正相关(r=0.182,P=0.003)。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对65例胃癌标本中ER、PR和C-erbB-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界: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和49.2%。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癌转移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为23.0%,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爆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R、PR和C-erbB-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p53,c-erbB-2民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浸润性乳腺癌、24例癌旁组织、20例乳腺增生症ER、PR、53,c-erbB-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45例乳腺浸润性癌中ER、PR、p53,c-erbB-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60.0%、44.4%、51.2%、55.3%;在24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25.0%、4.17%;在20例乳腺增生症中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15.0%。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p53、c-erbB-2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同时检测ER、PR、p53,c-erbB-2基因产物对乳腺癌的病理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株洲市一医院病理科116例65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乳腺癌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表达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p53、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的特点,并与同期115例非老年患者比较。结果①老年乳腺癌肿块大小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乳腺癌ER、PR、C-erbB-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ER、PR阳性表达率高,C-erbB-2阴性表达率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乳腺癌p53、GSTπ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非老年组Ⅲ级(组织学分级)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老年组Ⅰ级患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组织学分级较低,ER、PR阳性表达率高,C-erbB-2阴性表达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原发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CerbB-2的阳性率为29.33%,CerbB-2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ER呈负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的CerbB-2与ER检测对于临床治疗及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预后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关系,以及对乳腺癌患者HER-3、HER-2、ER、PR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术前未经放化疗、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资料完整的女性乳腺癌139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患者组织中HER-3的表达。从病历中获得ER、PR、HER-2的表达、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资料。比较各观察指标与HER-3表达的关系。结果①HER-3表达阳性率30.2%(42/139),HER-2表达阳性率为42.5%(59/139),ER阳性率66.9%(93/139),PR阳性率59.7%(83/139);②各统计项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③HER-3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5年生存率、HER-2相关(P〈0.05),与ER、PR无相关性(P〉0.05);@HER-3与HER-2的联合与肿瘤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ER及PR相关(P〈0.05)。结论HER-3的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可预测HER.2的表达情况;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3、HER-2、ER、PR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治疗、用药、预后及新药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Zhou LH  Yin WJ  Lu JS  DI GH  Wu J  Shen KW  Han QX  Shen ZZ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9):2764-276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ER+/PR+的两种类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3124例ER+/PR-或ER+/PR+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ER+/PR+和ER+/PR-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峰值均为50岁,显著高于ER-/PR-患者的年龄峰值48岁(P〈0.05)。且ER+/PR-的乳腺癌较ER+/PR+者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个数多、组织学分级低,ER表达水平低,c-erbB-2呈高表达(P〈0.05),而Cathepsin D则呈现低表达(P〈0.05);但两组间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两者不同表型的因子有:肿瘤ER表达水平(OR=1.792,95%CI=1.484-2.164,P=0.000)、Cathepsin D状态(OR=1.380,95%CI=1.023~1.862,P=0.035)及C-erbB-2表达状态(OR=0.639,95%CI=0.463~0.883,P=0.007)。结论ER+/PR+与ER+/PR-的乳腺癌可能有相同的起病原因,但ER+状态下PR表达与否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二者的生物学行为不同,针对这些差异寻找新的治疗靶向可能更有助于改善ER+/PR-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郑飞  和钢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39-141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LYVE-1表达进行检测,计算淋巴管密度(LVD),分析LYVE-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他病理参数[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间的关系。结果LYVE-1所标记的乳腺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9.35±3.37vs1.31±1.02,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L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L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分期患者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YVE-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有关,LVD可作为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临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情况。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在1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28例甲状腺腺瘤、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性别、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ER、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其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0.01、33.47,P〈0.01;χ2=8.19、8.4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ER、PR阳性表达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4.56、16.81,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淋巴转移者、无淋巴结转移者的ER、PR阳性表达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39、8.84,P〈0.01)。结论ER、PR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检测ER、PR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 ronereceptor,PR)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PAP法)对行胃大部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22例的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进行随访并综合分析对胃癌的临床意义。结果 122例胃腺癌自身对照(取在光镜下确定无癌胃组织的区域石蜡块)未测出ER、PR,4例乳腺癌阳性对照表达确切;122例胃腺癌ER阳性率为57.4%,PR阳性率为52.5%,ER、PR同时阳性为29.5%,同时阴性为19.7%;ER、PR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ER、PR阳性率越高,反之越低(P〈0.05);ER或PR阳性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或PR阴性者(P〈0.01);ER或PR阳性的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ER或P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阴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结论 ①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可用于回顾性研究。②ER和/或PR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和/或PR阴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③雌、孕激素的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胃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Ⅲ期乳腺癌患者192例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92例患者的3年复发转移率为21.88%,单因素分析显示,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