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现状,评价乙肝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效果。方法用组群抽样(PPS)和机械抽样法调查1-7岁儿童并采静脉血,用EusA法检测血中HBsAg。结果在全省18个市县抽查乡镇所辖村166个、25所小学,1305名儿童,结果表明海南省2003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后出生儿童,HBsAg携带率为1.4%,较2003年前出生儿童6.5%,下降了5.1个百分点。2003年后出生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达到89.7%、100%,分别较2003年前出生儿童提高了44个和28个百分点。及时和全程接种了乙肝疫苗儿童HBsAg携带率均低于没有及时和全程接种的儿童。2003年前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都随着地区经济水平不同而不同,2003年后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无地域差异。本次调查的2003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中有9名为HBsAg阳性,9名儿童母亲100%为乙肝病毒携带者,66.7%母亲为“大三阳”,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1.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所取得的成果显著,有效保护了新生儿,阻断了母婴传播,提高了乙肝免疫率,降低了7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2.
王赞 《黑龙江医学》2005,29(3):171-172
目的 研究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及她们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 ,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有何不同。方法 在道里区的 4家产科单位选择 2 0 0 1- 0 1- 0 1~ 2 0 0 3- 0 6 - 30期间 ,由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 15 8名新生儿按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 3组 ,于婴儿 12个月龄时 ,采血检测HBsAg和抗 -HBs。结果  3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2 6 32 %、11 4 8%和 10 % ,其中采用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两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独采用乙肝疫苗免疫组 (P <0 0 5 )。 3组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 74 14 %、81 97%和 75 % ,各组间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但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哪种方法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乙肝父婴传播及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效果。方法:以男方HBsAg阳性所生的7-24月龄的婴幼儿为父亲HBsAg阳性组,子女出生后均接种乙肝疫苗;女方HBsAg阳性所生的7-24月龄的婴幼儿为母亲HBsAg阳性组,子女出生后均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分别检测父亲或母亲以及婴幼儿血清的乙肝标志物和HBV-DNA。结果:随访HBsAg阳性父亲及其小孩共117对,没有发现婴幼儿HBsAg阳性者,93名婴幼儿抗-HBs阳性,阳性率为79.5%(93/117);HBsAg阳性母亲及其婴幼儿共491对,14名婴幼儿HB-sAg阳性,母婴传播率2.9%(14/491),398名婴幼儿出现抗-HBs,阳性率为81.1%(398/491)。父亲或母亲HB-sAg阳性组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769,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对新生儿采取主被动免疫方案后,HBV母婴传播率约为2.9%;经免疫后约20%子女抗-HBs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乙肝母婴阻断试点,观察乙肝母婴阻断效果,为乙肝母婴阻断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152例HBsAg阳性孕妇娩出婴儿开展乙肝母婴阻断,跟踪随访,采集婴儿血清标本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150例活产婴儿开展乙肝母婴阻断,追踪随访到132例,其中130例母婴阻断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8.48%;孕妇血清不同乙肝病毒复制状态下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阻断成功率94.74%;24例单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血清HBsAg检测均为阴性,与相关报道有差异。结论建议完善项目实施方案,促进婴儿HBIG接种,保证乙肝母婴阻断项目执行质量;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建议使用母婴双重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减少因宫内感染等所致母婴阻断失败病例。  相似文献   

5.
马磊  何卫  刘涛  徐朝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69-169,17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母婴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6月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299例,分为A、B两组进行效果观察,A组126例,24 h内及时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B组173例,在24 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时,同时接种100 UI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所有婴儿按0、1、6个月完成全程免疫后,7~12个月做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A组126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婴儿中,Anti-HBs有效保护数34例,保护率26.98%;B组173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儿中,Anti-HBs有效保护数108例,保护率62.43%,统计学分析比较,P〈0.01,二者差异显著,B组保护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出生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优于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1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70%、2.22%和26.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8.26%、73.33%和64.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阻断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  相似文献   

7.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泉州市HBsAg阳性产妇所生儿童的乙肝免疫状况,评价本市乙肝母婴阻断方案的保护效果,并分析免疫失败的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泉州市惠安、石狮两县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信息,在新生儿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1~2月,采集血标本并通过胶体金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儿童经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其抗-HBs阳性率为93.1%,HBsAg阳性率为1.8%,免疫失败率为6.9%。新生儿乙肝免疫失败与HBsAg阳性产妇谷丙转氨酶(ALT)值和HBV-DNA值高低、产妇HBeAg阳性与否有关(P<0.05),ALT、HBV-DNA值越高,免疫失败的概率越大,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免疫失败率高于HBeAg阴性;乙肝母婴阻断与HBsAg阳性产妇ALT值和HBV-DNA值高低有关(P<0.05),ALT、HBV-DNA值越高,母婴阻断失败的概率越大。HBV-DNA≥104 cps/mL HBsAg阳性产妇选择20 μg/mL乙肝疫苗和200 IU HBIG进行接种的率明显高于HBV-DNA<104 cps/mL 产妇。结论 泉州市现行乙肝母婴阻断策略实施效果较好,建议HBeAg阳性且HBV DNA载量>6 log10 IU/mL的母亲在孕期进行干预治疗,以进一步减少免疫失败率,提高母婴阻断率。  相似文献   

9.
李钧  部英  韩斌 《当代医学》2007,(11):44-45
目的 研究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及其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观察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有何不同.方法 将104名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孕妇48名,联合免疫组(B组)孕妇56名.A组孕妇只作常规体检,新生儿只接受乙肝疫苗免疫;B组孕妇于妊娠的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1U,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两组婴儿均随访1年,满周岁时抽血检测HBsAg和杭一HBs.结果 两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41%、7.14%,其中采用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独采用乙肝疫苗免疫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3.99;P<0.05]A组的免疫保护率73.47%,B组的免疫保护率91.07%,两种方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53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0.
李钧  部英  韩斌 《当代医学》2007,(21):44-45
目的 研究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及其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观察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有何不同.方法 将104名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孕妇48名,联合免疫组(B组)孕妇56名.A组孕妇只作常规体检,新生儿只接受乙肝疫苗免疫;B组孕妇于妊娠的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1U,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两组婴儿均随访1年,满周岁时抽血检测HBsAg和杭一HBs.结果 两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41%、7.14%,其中采用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独采用乙肝疫苗免疫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3.99;P<0.05]A组的免疫保护率73.47%,B组的免疫保护率91.07%,两种方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53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invasion by HBV on artificial immunization in newborns.Methods Fifty- two newborns of HBsAg positive mothers were immunized with HBIG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and HBVac (hepatitis B vaccine)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7 months. The newborns’ HBV- DNA in serum and in the PBMCs was detected with nested- PCR; anti- HBs was tested with solid phase radioimmunoassay (SP- RIA). PBMCs isolated from newborn peripheral blood were incu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PHA or purified HBsAg. Interleukin- 2 (IL- 2) level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activated cells was detected by ELISA.Results The failure rate of immunization was higher in infants with positive HBV- DNA in PBMCs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HBV- DNA (P&lt;0.05); IL- 2 level in PBMC culture supernatants was lower in former than in the latter and in normal controls (P&lt;0.05). The level of IL- 2 in the immunization failure newbor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uccessfully immunized newborns and in normal controls (P&lt;0.05).Conclusions Intrauterine invasion of PBMCs by HBV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immunization failure in newborns. IL- 2 produ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vasion of PBMCs by HBV,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failure of artificial immunization in newbor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重组乙肝疫苗的长期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乙肝母亲(35例)和健康母亲(100例)所生的新生儿按照0-1-6月的程序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进行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免疫接种,免疫后13年(2010年)随访并进行乙肝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 成功随访到101例少年。3.96%(4/101)的少年出现天然的乙肝病毒感染(即HBcAb阳性),其母亲均为具高感染性的乙肝感染者,其中1例同时为乙肝携带者。婴儿乙肝疫苗免疫13年后其anti-HBs阳性率为82.2%(83/101),其中起始疫苗应答者中anti-HBs阳性率为83.5%(76/91)。乙肝感染母亲和健康母亲所生少年anti-HBs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母亲乙肝感染所生的少年anti-HBs水平较高。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后13年仍具有保护性,母亲乙肝感染长期影响着其子女处于较高的anti-HBs水平。  相似文献   

13.
周爱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296-297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2696例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696例新生儿中乙肝疫苗24h及时接种2486例,及时接种率为92.21%,未及时接种的原因大部分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等患急性、慢性严重疾病的新生儿。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与新生儿健康状况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兴山县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兴山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17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73%、92.37%,母亲HBsAg阳性率0.61%。结论兴山县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国家乙肝防治规划规定的接种率达90%的目标。加强产科接种点建设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建华  林友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21-2022,2038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与不同类型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385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根据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与否分为肝炎组与非肝炎组,比较两组患儿溶血性黄疸与G-6PD缺乏症黄疸比例,并比较不同黄疸类型情况下,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差异。结果(1)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52例,乙型肝炎抗原阴性者333例。肝炎组与非肝炎组乙型新生儿溶血病,G6PD缺乏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溶血发生率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0:385.000,P〈0.001)。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34.6%,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22.5%。两组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差异相对比较小,分别为50.5%与42.3%。(2)G6PD缺乏症患儿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最高总胆红素水平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1)。非G6PD缺乏症溶血,如新生儿溶血病与其他类型黄疸,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儿组最高总胆红素水平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高,并与G-6PD缺乏症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集中接种在新生儿疫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卡介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观察组,接种疫苗的方式采取卡介苗集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分开接种的方法;选取2009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接种疫苗的方式采取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接种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卡介苗使用数量。结果观察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卡介苗使用数量较对照组节省678支。结论初生新生儿采取卡介苗集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分开接种的方法,能减少卡介苗使用数量,节约医疗资源,提升卡介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方法对51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子女进行该疫苗预防接种,注射后的不同时期抽血检查HBsAg,抗-HBs的滴度,设45例对照,未注射疫苗。结果抗-HBs阳性率为82.4%~90.2%,有效保护率为74.5%~90.2%,HBsAg阳性率为1.96%~9.81%。结论乙肝疫苗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8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随机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婴儿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研究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1.11%和8.16%,差异有显著性(P<0.005);研究Ⅰ组、研究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82%、2.22%和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研究Ⅰ组、研究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9.55%、73.33%和6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9.
潍坊市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潍坊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 921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14%、97.10%,母亲HBsAg阳性率1.30%。结论潍坊市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付花霞 《医学综述》2008,14(11):1710-1712
目前,影响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因素有经济因素、出生地点、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及对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等。在国家实行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费接种的政策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冷链外运转和自毁型预充式乙型肝炎疫苗的策略可以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