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HBV在我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有很高的感染率,根据WHO的统计,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曾感染过HBV,其中2%~5%为慢性感染[1].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和判断HBV感染者病程及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在HBV感染的检测中,HBsAg是最为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血清中检出HBsAg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国外检测HBsAg试剂盒说明书均提出,测定结果有反应性的标本应做中和试验,排除可能的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本实验分析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s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时,应用MEIA法复检.结果 156例样品用MEIA法复检HBsAg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结果4例阴性,ELISA法阴性误检率为2.56%.结论 ELISA法本实验室试剂存在HBsAg假阳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HBsAg阳性的样品,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sAg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本实验分析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s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时,应用MEIA法复检.结果 156例样品用MEIA法复检HBsAg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结果4例阴性,ELISA法阴性误检率为2.56%.结论 ELISA法本实验室试剂存在HBsAg假阳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HBsAg阳性的样品,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sAg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一般以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来诊断是否存在HBV感染或预后判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临床俗称乙肝五项(HBVM)或"两对半"检测,医学上对HBVM检测模式的临床意义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转换有了具体的解释。本文就工作中偶见的1例乙肝标志物短期内不同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和预防医院感染.评估人群HBV血清标志物及ELBV DNA的感染率.方法:采用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需要做内镜检查才能确诊的患者和初筛合格征兵对象的标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的检测.结果:经ELISA法检测,346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呈HBV DNA阳性1例(1.6%);在300份初筛合格的征兵对象标本中,6例呈HBV DNA阳性(2%).其中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 DNA阳性2例(0.9%).结论:所检测标本中有HBsAg阴性的HBV感染;可见人群中存在HBsAg阴性的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预防内镜检查感染和提高征兵对象的身体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全球约3亿~4亿人存在活动性HBV感染,有约1/3的人口存在HBV暴露史.HBV是人类第一个从基因组水平及蛋白水平被认识的肝炎病毒.临床实验室对HBV感染或献血员进行血液检查在预防HBV的垂直及水平传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引入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以来,HBV感染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不断进步,新的乙型肝炎分期及随访标志物也不断被发现.  相似文献   

7.
HBV S区基因变异与HBsAg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全球约3亿~4亿人存在活动性HBV感染,有约1/3的人口存在HBV暴露史.HBV是人类第一个从基因组水平及蛋白水平被认识的肝炎病毒.临床实验室对HBV感染或献血员进行血液检查在预防HBV的垂直及水平传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引入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以来,HBV感染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不断进步,新的乙型肝炎分期及随访标志物也不断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全球约3亿~4亿人存在活动性HBV感染,有约1/3的人口存在HBV暴露史.HBV是人类第一个从基因组水平及蛋白水平被认识的肝炎病毒.临床实验室对HBV感染或献血员进行血液检查在预防HBV的垂直及水平传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引入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以来,HBV感染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不断进步,新的乙型肝炎分期及随访标志物也不断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sAg检测假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本实验分析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s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时,应用MEIA法复检。结果 156例样品用MEIA法复检HBsAg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结果4例阴性,ELISA法阴性误检率为2.56%。结论 ELISA法本实验室试剂存在HBsAg假阳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HBsAg阳性的样品,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sAg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V标志物单项抗-HBc-IgG(抗-HBc)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检测5213例、ELISA检测594例住院患者HBV标志物总抗-HBc阳性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对MEIA检测的124例单项抗-HBc阳性和167例HBV标志物全阴性住院患者的抗-HBs水平进行分析;对ELISA筛选的97例流行病学意义的单项抗-HBc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含10%小牛血清PBS进行稀释后分别采用ELISA和MEIA检测抗-HBc并进行比较。结果ELISA检测抗-HBc“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2.1%、16.3%和62.6%、7.6%。MEIA检测抗-HBc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8.1%、13.2%;MEIA检测HBV标志物单项抗-HBc阳性组和HBV标志物全阴性组的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01),ELISA筛选的97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不同倍数稀释后ELISA和MEIA检测抗-HBc结果提示,未稀释或低倍稀释存在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高倍稀释则存在较高的漏检率。结论不同方法单项抗-HBc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单项抗-HBc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反应和假阴性,日常工作中ELISA检测抗-HBc以5~10倍稀释为宜。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文清  陈玉丽  林经安  刘豫瑞 《临床荟萃》2003,18(18):1025-102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以及与乙型肝炎血清学e系统 (HBe)标志、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速率法 ,对 14 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DNA含量、血清学标志、ALT和AST进行检测 ;同时动态检测了 2 0例乙肝患者 2 4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的血清HBe标记系统和HBV DNA含量变化。结果 e抗原 (HBeAg)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 (M =6 .4 8)显著高于e抗体 (HBeAb)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 (M =4 .2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2 8.4 8,P <0 .0 0 1) ;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的HBV DNA含量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2 .181,P >0 .0 5 ) ;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 ,血清HBV DNA含量的下降和转阴明显先于血清学标志系统的转换。结论 HBeAg是反映HBV DNA复制的重要指标 ,HBe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 ,但在抗病毒治疗期间 ,血清学标志指标反映HBV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 ,HBV 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判断药物疗效的最直接、可靠的指标 ;乙型肝炎患者病程的变化、ALT和AST水平与HBV复制是否活跃没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We report a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 a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patient despite a serological profile of past HBV infection with anti-HBs and anti-HBc antibodies, following the interruption of tenofovir/emtricitabine. In HBV–HIV co-infected patients, close monitoring of HBV viral load and serological markers is required for antiretroviral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after interruption of drugs active for HBV.  相似文献   

13.
Berger A  Doerr HW  Weber B 《Intervirology》1998,41(4-5):201-207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ccount for millions of cases of vertical infections worldwide. Laboratory diagnosis is essential for the detection of potentially infectious carriers. HBeAg represents the best serological marker for HBV replication. Since 10% of HBeAg-negative carriers transmit the virus to their children, determination of viral DNA is more reliab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to vertical infection. Risk assessment of vertical HIV transmission and monitoring AZT therapy during pregnancy are achieved by determination of HIV-1 viral load and CD4+ cell count. HIV-1 RNA or cDNA detection permits a nearly 100% sensitive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HIV infection already 2 weeks after birth. While qualitative HBV DNA determination should be limited only to anti-HBe carriers in order to assess infectiosity, HIV-1 RNA measurement repres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D4+ cell count the best prognostic marker for vertical HIV infection and for the follow-up of infecte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查情况,为降低HBV感染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7日到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的425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受检的4255例样本中,测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443例,检出率为10.4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887例,HBsAb阳性率20.85%;HBV标志物五项全阴者为2839例,占总人数的66.72%。结论该地区存在感染的概率较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民族地区的预保资金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没有保护性抗体的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或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手术前、分娩前、输血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方法调查2005年6月-2006年12月医院术前、分娩前、输血前的HBV、HCV、HIV、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检测中HBsAg单项阳性占0.18%,HBsAg阳性合并抗HBe、抗HBc、HBeAg阳性占9.50%,丙肝阳性占2.06%,梅毒阳性占1.03%。结论术前、分娩前,输血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水平较高,强化检测有助于减少纠纷,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该地区预手术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HBV血清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预手术者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HBV五种标志物.结果 在4 853例标本中,共发现十种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HBsAg、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2.25%、20.73%.结论 该地区预手术人群HBV的感染低于全国人口的整体感染水平.手术前HBV的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为防范与化解医患纠纷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7.
HBV DNA PCR检测在HBsAg阴性献血人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榆测的应用价值,评估核酸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PCR检测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采用8人份混合血样测定,超离心浓缩病毒,磁珠法提取病毒核酸.如HBV DNA为阳性,则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5项.结果 HBVDNA检测限量为25 U/ml,23 225份标本中有4份为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0.17‰.进一步检测其他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发现这4份标本中有2份为抗HBe和抗HBc阳性,1份为抗HBc阳性,1份为抗HBs、抗HBc阳性.对HBV DNA的定量测定表明,其含量在50~200 U/ml.结论 现行的2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存在HBV漏检,有必要在现有的血液筛查模式中增加抗HBc检测,或增加病毒核酸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方法 采用常规的血清学试验和核酸扩增技术对本地区315 52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联合筛查,对HBsAg-/HBV DNA+标本进行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和补充乙肝5项检测,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获得标本中HBsAg编码基因即S基因序列,分析病毒基因型别及氨基...  相似文献   

19.
随着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输血传播疾病问题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针对输血传播疾病的初筛完全依赖于血清学试验,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使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以外,其他病毒的检测基本上都是检测抗体的方法.分子技术(如PCR)的出现,为提高献血者的血液初筛检出率,降低经血传播疾病这种风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国内外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U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性检测HBV—M的差异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LIA和ELISA法分别检测286份血清标本HBV—M.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CLIA法HBsAg、HBeAb、HBcAb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法,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b、HbeAg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常见模式“大三阳”和“小三阳”检测结果比较,“大三阳”模式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模式CLI—A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方面,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测定范围宽、快速、简便等优点,对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更加具有牦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