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胰腺损伤的并发症早期以胰瘘最为多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建立充分有效的引流,合理选择抗生素、生长抑素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胰腺外伤术后并发胰瘘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外伤术后并发胰瘘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1例胰腺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胰腺外伤并发胰瘘12例,发生率为29.9%,其中9例行非手术治疗治愈,2例行二期手术治愈,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及时了解术式,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管理和正确使用生长抑素,同时实施有效营养支持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胰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胰腺损伤近几年来发生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我院2004年1月-21307年1月共治胰腺损伤20例。术后发现胰液外漏6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胰瘘是胰腺外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0%~30 %.它的治疗较复杂,护理问题多,康复期长,医疗费用高,而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预后.为提高对术后早期胰瘘治疗的效果,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41例胰腺外伤术后并发12例胰瘘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1月收治外伤胰腺损伤后胰瘘8例.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4 5岁。因上腹饱胀 1月 ,伴黄疸 ,阵发性腹痛 8天入院。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 ,皮肤巩膜黄染 ,右上腹深压痛。B超示胆囊增大 ,胆总管扩张约 1.2 cm,内见约 1.1cm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胰腺钩突异常 ,主胰管扩张。血淀粉酶 2 0 IU/ L。以胆道结石择期手术。术中见胆囊 12 cm× 5 cm,壁厚约 0 .3cm。胆总管扩张直径达 1.5 cm,其下端一结石直径 1.3cm。切除胆囊 ,胆总管切开取石。探及胆总管下端乏特氏壶腹部狭窄 ,3号探子不能通过。胰腺弥漫性结节性肿大质硬。行胆肠 Roux- en- y吻合 ,胰体取活检 ,胆道及腹腔 (胰腺前 )分别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Child方式52例,以Whipple术式5例。结果病理类型胆总管下段癌13例,胰头癌21例,乏特氏壶腹部癌11例,十二指肠癌6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57例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7%,其中胰瘘2例(3.5%),胆瘘1例(1.75%),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病死率3、5%,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在于术中选择正确的胰肠、胆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入院2个月前,因上腹部闷痛不适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性病变。为求行胰腺肿物手术治疗于2018年4月8日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体健。肝肾功能良好;肿瘤标志物:CA199:3.61U/mL;IG4:阴性;心肺功能检查良好。术前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胰腺颈体交界部可见大小约1.6cm×1.8cm占位性病变,T1表现为低信号;T2表现为稍高信号;核磁增强动脉期呈乏血供改变,静脉期有环周强化(图1);核磁共振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待鉴别。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11年5月间行胰腺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197例患者因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慢性胰腺炎行胰腺手术。收集患者手术方式和有无胰瘘发生,其中胰瘘分A、B、C三级。结果:43例患者为神经内分泌肿瘤,127例患者为胰腺癌,27例患者为慢性胰腺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高于胰腺癌、慢性胰腺炎(P<0.01)。胰腺肿瘤摘除术后胰瘘发生率高于其它手术方式(P=0.001)。结论:在排除了不同级别的胰瘘、术后不同的处理方法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发生胰瘘的风险比其他胰腺疾病术后发生胰瘘的风险大,应更加重视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8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2例胰瘘的防治经验,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时的正确处理,以及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和生长抑素的应用是防治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胰腺损伤为最严重的腹外伤之一。我院1994-2003年收治闭合性腹外伤伴胰损伤16例,7例术后发生胰瘘,占44%。其中4例保守治疗痊愈,3例再手术后痊愈。胰腺外伤发生率低,病死率高,是因伤情重和合并伤,诊断困难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由于胰管损伤不易发现,也难以判断,尤其细小胰管损伤,处理不当,即可发生胰瘘。胰瘘治疗除同胰腺炎的治疗外,引流通畅是治疗的关键,引流无效时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生长抑素-善得定不仅抑制胰腺分泌,减少胰瘘量及其淀粉酶含量,还能改善组织充血、水肿,促进胰管修复。 相似文献
16.
胰外瘘是胰腺损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在30%左右。日流量小于100ml的小型瘘,只要及时发现、治疗合理,大多可自愈。而日流量大于100ml的大、中型胰瘘,不仅自愈率低、愈合时间长,而且由于胰液的长期丢失,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加之胰酶的自身消化引起感染、出血、侵蚀邻近器官而可危及生命。我科自1991年3月至1995年9月收治大、中型胰外瘘9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蔡茂庆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介绍2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式进行胃肠道重建,胰管外引流预防术后胰瘘方法。结果26例术后仅1例发生胰瘘。并对胰瘘原因、胰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