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1例,根据Schatzker分型法分型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手术治疗,优良率达85.7%.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3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组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住的胫骨平台 骨折31例患者进行手术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31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7个月,膝关节功 能均基本恢复。据Rasmussen标准评分,优良率71.0%。结论 术前对骨折的复杂程度及合并伤正确评估, 常规MR检查,术中力求解剖复位,植骨结实,恢复关节功能,尽量维持正常的力轴线,确保关节稳定,术 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田建红 《四川医学》2004,25(10):1105-1105
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2年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分析8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按Lysholm评分标准,优39例,良31例,中11例,差4例,总优良率82.6%。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恢复关节面平整,坚强的内固定及术中植骨,术后合理有效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尹忠业 《中外医疗》2009,28(13):42-42
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Schatzker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分别使用解剖钢板、螺丝钉,空心钉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正规的手术操作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8年6月至2006年2月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9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Ⅳ型9例,Ⅴ型3例,Ⅵ型2例。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至3a,优良率为87.18%。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可行的。正确选择手术时机,稳定内固定,保护关节附属结构,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14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仕元  杨林  丁国强 《四川医学》2010,31(7):927-928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schatzker分类法,将145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型。Ⅰ型、Ⅱ型、Ⅲ型及部分Ⅳ型应用"高尔夫"钢板内固定,部分Ⅳ型、Ⅴ型及Ⅵ骨折,应用高尔夫钢板及加用"T"型钢板内固定。Ⅱ、Ⅲ、Ⅳ、Ⅴ、Ⅵ型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本组1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1个月,平均随访36.3个月。全部骨析均临床愈合,无植骨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优79例,良53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满意的疗效取决于:①关节面的平整,下肢力线的恢复;②骨折压缩,塌陷骨折复位后,骨质缺损部需植骨;③妥善处理软组织,包括前交叉韧带、半月板、侧副韧带的损伤;④同时注意腓总神经的挫伤、压迫的解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6岁。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26例,Ⅵ型11例。伤后7~10d手术。SchatzkerⅠ~Ⅲ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骨折复位植骨后(Ⅱ、Ⅲ型植骨)支撑钛板固定。Ⅳ型采用前内侧入路,骨折复位植骨后支撑钛板固定。对于SchatzkerⅤ型、Ⅵ型骨折,因受伤暴力大,关节面骨折粉碎、塌陷,手术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后内侧倒"L"切口,显露骨折并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后,C臂X光机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关节面下方植入自体髂骨或骨诱导活性材料支撑,然后外侧、后内侧支撑钛板固定。术后常规药物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一般术后1~2周开始CPM帮助功能锻练,术后12周内扶双拐不负重行走,骨折临床愈合后逐步由部分负重锻炼到完全负重锻炼,一般于术后12周后开始练习负重行走。结果治疗效果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24例,可9例。优良率84.5%。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能早期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或减轻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万志 《中外医疗》2009,28(5):39-39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是一个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过程,任何骨折都存在独立的病理特点,个体化的有效治疗非常重要。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在保护好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下,解剖复位,恢复膝关节的稳定和膝关节的力线,合理的康复,注重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11.
胫骨平台骨折2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孟和  周涛 《安徽医学》2010,31(4):362-364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手术方式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2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24~3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8.4%。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早期手术;根据伤情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重视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争取一期修复;胫骨平台高度与宽度的准确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内固定以支撑钢板最可靠;功能锻炼应根据伤情及手术情况适时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用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采用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12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其中后外髁骨折4例,后内髁骨折8例;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通过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切口复位骨折,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情况.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情况.结论 吸收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bsorbable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absorbable screw from March 2004 to June 2008. In all patients, there were 4 cases with post-lateral condyle fractures and 8 cases with post-medial condyle fractures, and 7 cases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injure. Open reduction by posterior medial or lateral approach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bsorbable screw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13.4 months ( ranged 6 to 24 months). No complication such as skin necrosis or wound infection was found postoperatively. All patients got bone union, the average time need four months. According to Hohl score of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10 cases were excellent result and 2 cases were good. No joint surface collapse was found. Conclusions It' s a good method to treat posterior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ith absorbable screw.  相似文献   

13.
胫骨平台骨折53例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3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Schatzker分型,53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Schatzker分类Ⅱ型、Ⅲ型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43例随访10~35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5.9%.结论 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Ⅱ型和Ⅲ型患者应予植骨.  相似文献   

14.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易漏诊,主要累及胫骨平台内、外侧髁的后1/3。大部分需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依骨折类型可选用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后侧"S"形或"L"切口及前后联合入路等。骨折复位多采用从后向前、从内向外的复位顺序,后内髁的解剖复位及有效固定至关重要,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同期或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何彦国 《西部医学》2010,22(8):1411-141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34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7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7例,Ⅴ型6例,Ⅰ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其他类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缺损塌陷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38个月,平均18个月,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临床结果优良率达85.3%。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方法 ,术中解剖复位应根据不同分型给予牢固内固定,早期正确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永常  俞强  王宝 《北京医学》2001,23(6):341-343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1987-1999年共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获得平均4.8年随访。分析治疗后股胫角(FTA)、关节面复位、早期免负重膝关节功能锻炼对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临床意义。结果 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良率92.6%。治疗后关节面复位满意与稍差之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FTA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理想复位、可靠的固定,早期免负重膝关节功能锻炼,能够避免负重后畸形和骨关节炎的发生,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平台骨折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胫股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患者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损伤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手术治疗73例、保守治疗1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论对胫骨平台骨折塌陷移位或侧向移位明显,侧向不稳,合并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者均应手术。常规探查膝关节有助于骨折复位和修复关节内损伤,支撑钢板或普通钢板塑形后内固定能防止塌陷移位,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可降低并发症,关节腔内注射SH可改善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0—2005年收治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58例,均采用了改良切口的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闭合骨折采用了术前牵引,延期手术的方法。结果:5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16个月(6个月至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评价采用Hohl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6·2%。结论:如果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双钢板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稳定系统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Ⅴ型12例,Ⅵ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一的微创稳定系统(LISS)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1个月),全组病例无感染,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断钉、断钢板等并发症发生,临床骨愈合时间平均12.7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分82.1分(68~95分)。结论对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微创稳定系统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忠  眭述平 《上海医学》2001,24(9):541-544
目的 通过对分别采用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和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探讨该类型骨折手术的最佳入路。方法 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术中操作情况、术后伤口愈合、近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较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术后伤口感染、创缘坏死延期愈合的概率明显减少,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快,远期效果好。结论 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膝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较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