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在特高海拔地区长期居住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进入高原前12天,在海拔5070m、5200、5380m分别居住一个及返回平原第10天的同一群体132名青年作3次测验。结果显示居住高原一年的较进入高原前增高,L分降低;情绪稳定性居中者减少,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者增加。返回平原初期的个性居中者较进入高原前增多,个性外向和倾向外向者减少;情绪稳定性居伍者减少,情绪稳定和倾向稳定  相似文献   

2.
海拔5000m以上地区居住1年智力与记忆功能的变化我们已有报道(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19)。但返回平原后智力与记忆功能何时能恢复到上高原前的水平,国内尚少报道。我们对驻守喀喇昆仑山海拔5380m同一群体24名官兵在上高原前和在高原居住1年及返回平原(海拔1400m)8个月分别测验了智力与记忆功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测验对象为1992年入伍的汉族男性士兵,平原出生,年龄17~25岁,平均20.2岁。文化程度:高中11人、初中13人。采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简式四合一及韦氏记忆量表甲式。由专业研究人员按全国心理测验协作组规定进行测验。测验时间每日上午8~12时,下午14~18时。2 结果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结果见表1。海拔  相似文献   

3.
初入海拔5380m及居住一年的青年结膜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进驻高原前1月,快速(5天)进入海拔5380m第4天和在该地居往1年的同一群体25我青年作了3次结膜微循环检测。结果:初入高原较上高原前细动脉收缩,细静脉舒张,血流多呈粒缓流,红细胞严重聚集,管用显著水肿(P〈0.01);居住高原1年较入高原血管形态、血液形态、管周状态发生了显著改变(P〈0.01或P〈0.05)。21项观察指标的加权积分,初入高原较平原显著增加(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4.
进驻海拔5000m以上地区一年青年心脏体积X线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对进驻海拔5000m以上地区一年的58名青年在现场拍摄正、侧位X线胸片并与平原时相比较,结果:心脏长径及心胸比率显著较小(P〈0.001);心脏面积缩小,但相关不显著(P〉0.05);心脏宽径,心脏深径、心脏体积及心脏体积指数显著增加(P〈0.001或P〈0.01);右心房宽径、右心房高径、左室壁厚度、肺面积、升主动脉模径、主动脉结构横径、肺动脉干横径、肺动脉段突度,右肺下动脉横径及右肺下动脉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进驻高原前1月、快速(5d)进入喀喇昆仑山海拔5380m第4d和在该地连续居住1年的同一群体25名青年官兵作了2次结膜微循环检测,旨在探讨超高海拔地区对人微循环的影响程度.1 对象与方法均为汉族男性官兵,平原出生,年龄18~22岁,平均20.1岁,均为初次上高原,上高原前经体检确认健康.第1次检测在原驻地(海拔1400m);第2次为部队快速(5d)进驻海拔5380m处的第4d在高原现场检测(室温16~18℃);第3次为部队已在  相似文献   

6.
海拔5000m以上地区居住1年的人群头发中微量元素检测国内未见报道。1994年6月,我们于喀喇昆仑山海拔5070m和5380m,对居住该地1年的22名边防官兵(高原组)测定了头发中的4种微量元素,并与平原(海拔1400m)健康人(平原组)做对照,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检测对象均为汉族男性青年,平原出生,年龄18~26岁,平均21.4岁。已在海拔5000m以上地区连续居住1年,上高原前经体检确认健康。每名受检者于头部枕后发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居住海拔5200ml年的30名青年检测了甲襞微循环,发现毛细血管袢直径显著增宽,血流全部呈现粒流或粒缓流;管袢形态、血液流态、管袢周围状态的加权积分值显著大于上高原前。返回平原第10d除部分青年管袢周围渗出增加外,上述改变大多恢复到接近上高原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居住海拔1400m(30人)、3700m(30人)、4300m(20人)、5070m(25人)、5380m(25人)1年的青年现场检测了结膜微循环。结果:海拔5000m以上,60%的人员血液出现粒流,部分出现粒缓流,100%红细胞发生聚集;管周水肿的发生率超过88%,动静脉短路超过60%,部分人员出现微血管边缘不齐和囊状扩张。上述改变在海拔3700m以下的人群中均未发生。其它微血管改变随海拔高度升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之增加,但海拔5380m微血管数增生较5070m减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从西宁地区(2260m)离、退休至平原地区的健康男性老人进行了测试,返平原后其个性改变的特点:①E量表(内外向)分高于平原,而P量表(精神质)分高于高原。②P、E受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返平原时间四者共同影响,以P尤著。其重要程度依次为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和返平原时间。③E受高原地区的L(掩饰)影响较大。④返平原地区后个性的脱适应呈多向改变并趋向平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LTOT)对移居海拔5000m以上青年慢性高原病(CMS)预防作用。方法:对2010年进驻海拔5 070m、5 200m和5 380m的96例男性青年,在进入高原后每人每天持续鼻管吸氧(2L/min)1h(LTOT组),驻守1年根据国际CMS诊断标准进行CMS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右室舒张末前后径(RVED)、右室前壁厚度(RVAW)、右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和左室后壁收缩末内径(LVSD),同时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氧饱和度(SaO2)的浓度,并与2008年驻守相同海拔高度1年的同一群体91例青年(未采用任何干预措施,对照组)作对照。结果:1CM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LTOT组较对照组SaO2增高,有显著性差异,CMS、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病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2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LTOT组较对照组RVAW、RVED、RVOT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LVSD、MPA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生化指标结果显示,LTOT组较对照组SOD、NO、NOS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MDA、ALT、AST、LDH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γ-GT、CK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LTOT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预防慢性高原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驻不同海拔高度一年的青年皮褶厚度与体脂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调查研究高原特殊环境时人体褶厚度与体肥量的影响,我们对进驻喀喇昆仑山海拔1400m、3700m、4300m和5400m一年的177名青年官兵进行了有关测量;方法:测定右侧肱三头肌、肩胛和髂部的皮褶厚度,同时测定上臂围,计算体脂量。经方差分析q检验,除髂部皮褶厚度4与3组、3与2组、2与1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果:青年人进驻不同高海拔地区一年后,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及体脂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此征象与高原缺氧及寒冷有直接关系,与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有一定关系;结论:建议进入高原人群应尽量减少活动量以降低消耗,同时应增加脂肪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此种征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高原居住时间血中MDA和SOD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目的: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青年血中丙二醛(MDA0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天及半年的56名某部官兵进行MDA和SOD测定,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2名在海拔5170米特高海拔地区执勤一年的人员进行了17项内分泌指标的检测,发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变化是:下丘脑—垂体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部分受抑制;皮质醇和醛固酮分泌正常,肾素活性正常,血管紧张素Ⅰ增多;睾酮分泌增多,FSH、LH、PRL均分泌正常。提示在人体习服高原过程中,内分泌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6例高原健康人服用复方天棘胶囊后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服药受试者的记忆功能明显改善,反映总记忆水平的忘同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反映长时记忆的累积,100→1显著提高;反映短时记忆的再认识,触摸,理解,再生,记图也有显著提高。证实该药对高原健康人的氓 明显地改善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紫外血疗法对高原健康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序。方法:选海拔3658m健康青年胃性60发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名,对照组血液抽出放室温(25℃)15分钏后回输,治疗组血液抽出经SB-99型血液处理器紫外线照射充氧15分钟后回输,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血测定RCR、RICR、RFER、RFI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RCR及RFER明显升高(P〈0.01),RICR及RFIR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高原藏族酒精性肝病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与方法:本文对150例酒精性肝病、21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标本的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在酒精性肝病中常见肝细胞的脂变、小叶肝细胞和窦周纤维化以及中性白细胞浸润,在乙型肝炎中均少见。而乙型肝炎中常见的是汇管区及其周围炎、碎屑状坏死和桥接坏死以及淋巴细胞浸润,在酒精性肝病少见,且程度轻。结论:这对鉴别酒精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移居高原健康青年几种尿液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移居者尿液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乳酸脱氢酶-L(LDH-L),碱性磷酸酶(ALP)的排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天和半年的某部官兵进行尿液检测,且与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低氧环境下尿液酶NAG,γ-GT,LDH-L和ALP活性均明显高于平原(P〈0.05或P〈0.01);初入高原第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