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雪氏病的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及假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lq21,结构基因为11个外显子,长度为7.6kb,假基因位于下游11kb,葡萄糖脂肪苷酶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拼接位点突变,核苷酸插入,缺失,结构基因与假基因之间的交换。对于高雪氏病人应进行综合的分子分析,以确定其基因突变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juvenile parkinson-ism,AR-JP)parkin基因的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等技术对15个AR-JP家系先证者的parkin基因进行突变研究。结果发现3个家系有parkin基因的突变,其中2个家系含parkin基因的杂合缺失突变,分别为第2外显子的202-203delAG及第9外显子的1069-1074delGTGTCC;另一家系发现一个杂合点突变,为第12外显子的1422(T→C)。其中1069-1074delGTGTCC和1422(T→C)为新的突变。3个家系共6名患者,发病年龄18~31岁,平均25.2±5.7岁;病情进展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症状波动常见;对小剂量多巴制剂反应良好。结论我国的AR-JP家系存在parkin基因的突变;含parkin基因突变的AR-JP患者有帕金森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又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2 5岁。颈短 ,头向右侧倾斜 ,后发际低 ,颈部活动受限。左前臂较右前臂短 ,左前臂后长 14 4 mm,前长 2 9mm,左腕关节向掌侧屈曲 ,不能运动。左手与左前臂约呈 4 5°夹角。左手掌窄长 ,拇指缺失 ,其余 4指均呈半屈曲展开状态 ,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不能运动。X线摄片可见脊柱颈段与上胸段呈 S形弯曲 ,脊柱颈段向左凸出 ,上胸段向右后凸出 ,全部颈椎绕中轴左转 90°,上部胸椎绕中轴左转 4 5°,第 5~ 7颈椎及第 1胸椎呈半椎体畸形 ,第 6颈椎椎体呈楔形嵌于第 5颈椎与第 7颈椎椎体之间 ,下部颈椎与上部胸椎椎体部分融合。由于颈段脊柱…  相似文献   

4.
中央轴空病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央轴空病的病理特点,方法:通过HE、特殊染色及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2例中央轴空病患者的肌肉活检标本,并复习文献。结果:HE染色肌纤维中央有圆型深红色区,NADH-TR染色见肌纤维中央有圆型无着色的轴空区(尤其在Ⅰ型纤维)。该区PAS染色不着色,MGT染色呈紫色,电镜观察显示,轴空区肌节结构消失,肌丝排列紊乱,Z线物质呈水纹状,肌原纤维间未见线粒体,肌管,糖原和脂滴结构。结论:中央轴空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肌活检病理诊断,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对该病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患儿 女 ,5个月。因嗜睡半个月、气喘 1天、肢体抖动数次 ,门诊疑为“病毒性脑膜炎”收入院。患儿出生后头发稀少、黄。半个月时开始出长气。约 70天时出现喷射状呕吐 ,耳内常有严重湿疹 ,头、脸及腰部亦有散在湿疹。 4个月时出现摇头动作 ,并伴有嗜睡、尖叫及发育倒退。患儿系第 3胎 ,第 2产 ,孕 37周剖腹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 :T36 .5℃ ,P12 0次 /分 ,R42次 /分 ,体重 8kg,呻吟状、呼吸急促 ,出气凉 ,下颌抖动。头发黄 ,极少 ,睫毛、眉毛呈浅黄色 ,皮肤白 ,未见湿疹。双肺呼吸音粗 ,心音低钝 ,肝脾未触及 ,双膝腱反射正常 ,颈强 (…  相似文献   

6.
人类斑驳病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斑驳病是一种黑色素细胞发育障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是皮肤、毛发的先天性色素减少性斑块,主要发生于发部、前额、胸腹和四肢,斑块内黑素细胞缺失。斑驳病是由原癌c-kit基因的突变引起,此基因绾码一种胚胎时期生长因子(steel factor)的细胞表面跨膜受体,这种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的作用。已经识别出引起斑驳病的c-kit基因的多种突变,这些突变和临床表型之间具有阶梯状的联系.对这些联系的研究反过来又加深了对斑驳病发病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Stargardt病(STGD)是一组进行性眼底黄斑营养不良的遗传性疾病,多于青少年期发病,表 现为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黄斑与色素上皮萎缩,常伴随后极部斑点,尚无有效治疗方法。STGD多呈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4个染色体区段与本病相 关,并因此将本病分为STGD1、STGD2、STGD3和STGD4。其中,STGD1与STGD3的致病基因已被克隆, 已通过体外表达研究相关蛋白突变体的性质,对于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功能、蛋白突变体及其发病机 制的研究目前已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4代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 ( 1 1 ) 男 ,36岁 ,出生时表型正常 ,7岁时足趾皮肤发生水疱、大疱 ,偶有糜烂 ,多于行走、压迫、摩擦后局部出现疼痛 ,于疼痛部位出现疱疹 ,无瘙痒 ,数日自愈 ,愈后不留色素沉着及瘢痕 ,反复发生。青春前期加重 ,至今症状无明显缓解。疱疹偶及双前臂、腕、肘关节处。夏季症状较重 ,冬季减轻。查体 :发育正常 ,一般情况良好 ,头面部、心、肺、腹及神经系统均未见异常。左足第二趾背可见直径 1.0 cm水疱 ,刺破见淡黄色清亮液体流出 ,疱疹周围皮肤色泽正常 ,甲床无粗糙、增厚及缺损 ,尼氏征阴性。皮损病理检查 :角化过度 ,大疱位于表皮…  相似文献   

9.
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GD)是溶酶体贮积性疾病,又称葡萄糖脑苷脂贮积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882年由法国Gaucher首次报道.由于染色体lq21上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基因变异,导致葡萄糖脑苷脂不能水解而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中大量贮积,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贫血、骨骼破坏、发育滞后、反复癫痫、共济失调等.现将我院2004年的2例GD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遗传病,其基因定位于13q14.3区,目前常用于检测ATP7B基因突变的方法有染色体单体型分析法、PCR-SSCP法及DNA直接测序法;ATP7B基因突变形式很多,以点突变为主,不同地域、不同人种存在不同的突变热区。现有的研究还未证实ATP7B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这些关于ATP7B基因突变的研究为实现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诊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个面部有巨大神经纤维瘤家系的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方法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神经纤维瘤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通过染色体检查和家系分析方法确定遗传方式.结果 家系12名成员中有3名患者表现出Ⅰ型神经纤维瘤的4项临床特征,染色体检查无异常,家系分析表现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结论 该家系为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2.
斑驳病的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个斑驳病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1个斑驳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IT基因第1833位G〉A,导致V6041。100名健康对照者及其它家庭成员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V6041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D)携带者筛查对于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RD携带者筛查的345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 对各病种的携带率、致病基因变异率及其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71例单基因病致病变异携带者, 携带率为20.58%。携带率较高的病种依次为苯丙酮尿症(5.80%)、OCA2型白化病(4.35%)、脊髓性肌萎缩(4.35%)和GJB2型耳聋(4.06%)。结论针对检出率较高且患儿有明显表现的9种ARD设计基因检测包, 进行高效的携带者筛查, 有利于减少单基因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4.
先证者 男,33岁。因发作性四肢无力18年,加重1天于2004年9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5岁起开始出现发作性四肢无力等症状,持续约2~30h好转。平时服钾剂预防,但仍有发作,仅发作时程度减轻及无力持续时间缩短。症状多发于凌晨,晚餐进食过饱、面食及糖类等可以诱发,进甜食后即使同时服用氯化钾,也不能预防发作。此次发作始于夜间,先感双下肢无力,床上移动、翻身网难,后迅速发展为双上肢无力,卧床时抬头费力,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TYGM1、ALOX12B和ALOXE3基因突变引起。近几年来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分子遗传学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TGM1、ALOX12B和ALOXE3基因定位、突变位点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Ⅱ,DGI)又称遗传性乳光牙本质(MIM 125490),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人群发病率为1/6000~1/8000,1939年由Roberts等首次报告[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牙冠从棕黄色到灰色不等,釉质易剥脱,牙本质暴露后磨耗迅速,影响美观并造成咀嚼和发音障碍.1982年Ball[2]将其基因定位在4号染色体上,2001年我国学者克隆了DGI-Ⅱ的致病基因[3,4]并发现了导致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的基因突变.本文报告1例涉及6代涉及25患者的家系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皮肤松弛症是由于皮肤弹力纤维先天性发育缺陷而引起的以皮肤松弛下垂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分型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性连遗传三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显性遗传性皮肤松弛症多为良性疾病,通常病情较轻,预后较好,隐性遗传性皮肤松弛症表现为高度异质性,常伴有脏器的并发症,预后差。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通过整形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在我市800万人口的遗传病普查中,共发现粘多糖9个家系14例患者。本文探讨了该病遗传方式,按Weiberg先证法f=0.269,基本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经显性分离分析x2=0.29,P>0.01提示该病亦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在我市群体发病率为0.175/10万,低于文献报告。我们资料以Ⅰ型最多(85.7%),平均死亡年龄为10.57±3.5岁,与国外文献相符。目前本病无特殊治疗,家族发病率又高,对有家族史者应劝其绝育为佳。  相似文献   

19.
粘多糖病Ⅱ型一例及家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马某,男,5岁,回族,因进行性智能低下就诊.出生后即出现鼻阻,通气差,睡觉时张口呼吸,鼾声大,喉中有痰响,智力正常.查体:身高略矮,为90.5cm,面容丑陋,头大,头围50cm,前额稍突出,无角膜混浊,嘴唇稍外翻,舌略肥厚,发音含混不清,智力低于正常儿童,听力减退,心脏(-),双肺音清晰,腹平软,见脐疝,肝于右肋下约4cm,剑下4,5cm,脾于左肋下约4cm,质地中等,边缘锐,双手略呈爪形挛缩,无腰椎后突,双下肢呈X型腿.  相似文献   

20.
先证者男,汉族,50岁。双眼视力进行性减退10年,视力为0.01,不能矫正。色觉轻微异常。眼底黄斑区2×2视盘直径金箔样反光,散在色素沉着,中心凹光发射消失,伴黄色斑点。外周视网膜可见骨针样色素沉着,视网膜动脉血管变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视网膜变薄。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强荧光,未见脉络膜湮没。视网膜电图检查可见波形形成,但振幅降低,低于正常型。根据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缺乏暗脉络膜。诊断为Stargardt病Ⅲ型。家系调查:本家系共5代53人,患者10人(男6、女4),其中第2代1人,第3代5人,第4代4人(图1)。患者发病年龄都在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