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运用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患者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谱特征,寻找肿瘤临床早期和中晚期之间的血浆蛋白组差异。方法 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患者血浆标本共46例,其中临床分期为Ⅰ-Ⅱa的早期患者26例,Ⅱb-Ⅳ的中晚期患者20例;利用高丰度蛋白去除方法,制备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样品,经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ProteomeLabTM PF-2D)分析,研究不同宫颈癌临床分期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差异。结果建立了早期和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蛋白质组差异图谱;以2倍以上的血浆蛋白质含量变化作为蛋白质峰组分的定量差异标准,并将宫颈癌早期患者设为对照,综合分析二组的有效蛋白组分,发现中晚期肿瘤患者血浆中5个低丰度蛋白组分含量明显上升,而10个组分下降。结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存在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差异,为进一步鉴定肿瘤演进过程特异的血浆标志蛋白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医院检验科尿常规检查剩余的尿液样本开展尿蛋白质组分析,以便充分利用资源。方法同一个体尿液样本采集后分别采用立即冻存和室温下放置4 h后冻存于-80℃备用。尿液样本分别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二维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对比两种尿液样本采集方法对尿蛋白质组分析的影响。用点杂交免疫印迹法分析了室温放置4 h尿液样本(n=150)中胞质非特异性二肽酶(CNDP2)蛋白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与健康对照尿液中的含量。结果立即冻存和经室温放置4 h后冻存的尿液样本的主要蛋白条带、数量和位置无明显差异;从中分别鉴定了(1 204±50,n=3)个和(1 155±7,n=3)个尿蛋白质,以及(7 501±661,n=3)条和(6 940±182,n=3)条多肽,两组样本间无差异。尿蛋白CNDP2在结直肠癌患者尿液中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01)。结论采集后立即冻存和室温放置4 h后冻存尿液样本的尿蛋白质组分析无明显差异。医院检验科尿常规检查剩余的尿液样本可用于尿蛋白质组分析。CNDP2在结直肠癌患者尿液中含量升高,是结直肠癌候选的尿蛋白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株和敏感株亚细胞蛋白质组差异,鉴定菌体细胞壁蛋白和细胞膜蛋白中与异烟肼耐药相关的蛋白,并初步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5株异烟肼耐药株和5株敏感株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蛋白,利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进一步获得耐药株和敏感株的亚细胞蛋白表达差异图谱。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获得的1280个细胞壁和细胞膜组分进行质谱鉴定,并运用DAVID数据库中GO注释功能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细胞成分和生物过程的注释和分类。运用NASF技术对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报告阈值为1.5。选取5个在耐药株中表达上调、2个在敏感株中表达上调的蛋白分别与菌株来源患者的血清进行ELISA检测,检测上述组分与血清样品发生免疫应答的强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共鉴定到347个蛋白。蛋白定位分析表明58%蛋白定位于细胞膜或跨膜。蛋白功能聚类分析表明31%蛋白参与三羧酸循环,26%、15%蛋白分别参与脂类、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代谢,28%蛋白参与脂质体的生物合成、代谢、转运和定位。其中琥珀酰氯化胆碱合酶、单加氧酶、假想蛋白Rv2255c、烟碱核苷二甲基联苯酰磷酸核酮糖激酶、膜磷脂胞嘧啶转移酶在耐药株中表达上调,含有上述蛋白的组分与感染耐药株患者的血清免疫学反应的吸光度(A450值)明显高于与感染敏感株患者的血清免疫学反应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28、0.044、0.066、0.064、0.083,P均<0.01)。Rv2002蛋白A链、Rv2632c蛋白A链在敏感株中表达上调,含有上述蛋白的组分与感染敏感株患者的血清免疫学反应的A450值明显高于与感染耐药株患者的血清免疫学反应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53、0.073,P均<0.05)。结论 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二维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能在亚细胞水平上富集并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株和敏感株中表达有差异的蛋白。有助于寻找异烟肼耐药株感染相关的抗原蛋白,为进一步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机制、研究耐药株-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研究高尿酸血症(HUA)大鼠整体代谢谱的改变,筛选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腺嘌呤和氧嗪酸钾灌胃3周,同时自由进食含10%酵母膏饲料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析比较模型组与正常大鼠血清的代谢谱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在高尿酸模型组大鼠中发现并鉴定出14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尿酸、次黄嘌呤、尿囊素、肌酐、马尿酸、犬尿氨酸、色氨酸、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酚、牛磺酸、棕榈酸、硬脂酸、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7∶0)和LPC(18∶0)。提示,高尿酸血症影响大鼠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及菌群代谢。结论本研究筛选出高尿酸模型大鼠血清中的14种差异代谢物,有助于解释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代谢改变,可望为高尿酸血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附睾分泌蛋白与精子成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精子成熟是通过与附睾管腔微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精子通过在附睾内转运过程中与附睾蛋白相互作用获得运动和精卵识别结合能力.附睾蛋白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精子膜修饰或有助于保护精子的完整性参与精子成熟过程,与精子成熟相关的附睾蛋白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男性生殖医学的研究进展,同时有可能对附睾环节的男性避孕带来新的思路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偶联在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液相色谱与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仪偶联(LC—ESI-MS/MS)技术分析蛋白质序列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以尿激酶原的一个酶解片段的LC—ESI—MS/MS图谱为例,报告了人工排列多肽氨基酸序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已对正常人胎盘和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进行分离与鉴定 ,补充了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 ,并且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寻找病理条件下线粒体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作用靶标。随着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一些新方法也被应用于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 ,推动了线粒体研究的发展。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中的数据仍较匮乏 ,并且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后早期肠黏膜蛋白质组的整体变化特性及功能,并对明确的蛋白质进行临床意义分析,为探讨严重烧伤后肠黏膜损害的发病机制和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Ⅲ度烫伤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Master2DElit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的分析等技术研究大鼠烫伤后肠黏膜蛋白质组的变化特性。结果(1)烧伤后6h和12h两组明确下调的蛋白质点数为34,进行鉴定及分析的蛋白质22个,分别参与线粒体的变化(如线粒体乌头酸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肝脏F1ATP酶重链A、短链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P-电子转移[传递]黄素蛋白α亚基六种)、参与代谢(如磷酸丙糖异构酶1和细胞溶质环氧化物水解酶)、细胞骨架(如纤维单元素、类动力蛋白-5、肌钙蛋白.2和碱性肌浆球蛋白轻链3四种)、参与调控(如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核因子1-B2、BRCA1、雌二醇安息香酸盐转录因子、G-蛋白13-2亚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六种)和免疫调控(如T细胞受体-V-δ6和Ig重链Ⅴ区蛋白1);(2)烧伤后6h和12h两组明确上调的蛋白质点数为12,进行检测及功能分析的蛋白质10个。参与了应激反应(如糖调控蛋白前体78、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A3(PDIA3)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11、α-烯醇酶和鸟氨酸转化酶)和其他蛋白质(如白蛋白、乳酸脱氢酶A、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辅酶Q和eps8捆绑蛋白)的变化。结论本研究从和线粒体有关的蛋白质的改变、骨架及基质蛋白的变化、代谢的调控、激素因子分泌的信号调控、免疫反应、应激反应和其他蛋白质的改变等7个方面揭示了严重烧伤后早期肠黏膜屏障的病理生理变化特性,以线粒体和对激素及因子的调控的病理生理改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中蛋白质鉴定技术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质组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蛋白质的鉴定 ,基于双向凝胶电泳的图象分析技术可以对组织细胞蛋白质表达的量、表观分子量和等电点等特性进行初步的鉴定 ,但是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必须借助其它技术手段。目前逐渐形成了以生物质谱为核心的鉴定技术 ,蛋白质微测序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在表达模式分析中也有应用。关于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研究目前可用的方法有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生物传感芯片质谱、蛋白质工程中的定点突变技术等。这些技术对推动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单一技术通常不能确切的鉴定某一蛋白质 ,常需联合应用几种技术才能准确的鉴定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白质组的变化与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探讨肾阴虚证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肾阳虚证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总蛋白,银染显色;PDQest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差异表达分析;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Mscot-Wizard软件进行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结果与正常人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阳虚证患者相比,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中绝对高表达的蛋白质斑点有80个,绝对低表达的蛋白质斑点有42个;定性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中特异出现的蛋白质斑点有2个,缺失的蛋白质斑点有13个。结论同病异证患者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对中医证候的发生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Experimental epilepsy induced in rats by infusion of kainic acid into the lateral cerebral ventricles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NADPH-diaphorase-positive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al formation by 55–79% and increased activity of this enzyme in CA1 and CA3 pyramidal neurons. All parvalbumin-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kainate in contrast to calbindin- and calretinin-positive interneurons, whose amount decreased by 50%.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Byulleten’ E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139, No. 3, pp. 287–290, March, 2005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DEAE-40HR阴离子交换柱。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FPLC)建立了IgG类单克隆抗体制备级纯化方法。该法是将McAb腹水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粗分离后,再用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一次上样量相当于80~100ml腹水。可得纯化McAb500~600mg,得率为6~7mg/ml腹水,回收率为57~67%.一次纯化周期仅需45min。经SDS-PAGE检测McAb纯度为95%,ABC染色法测定McAb活性为1:20000(3.13×10-10mol/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尿液蛋白的检测在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蛋白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尿液低浓度蛋白.为了实现对尿液低浓度蛋白的检测,使其应用到临床诊断等方面,本实验室尝试应用特异性免疫磁珠联合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尿液低浓度蛋白.本实选择β-actin单克隆抗体来制备特异性免疫磁珠对该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和方法学研究.方法 将β-actin单克隆抗体以共价偶联的方式包被到羧基磁珠表面,用含1%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BS溶液封闭磁珠,获得特异性β-actin免疫磁珠.使用pH 10.0的0.02mol/L硼砂溶液对β-actin免疫磁珠进行洗脱,将洗脱液进行毛细管电泳,验证免疫磁珠是否制备成功.结果 β-actin免疫磁珠洗脱液的毛细管电泳图中可见到β-actin抗体峰和BSA峰,结果表明β-actin抗体与羧基磁珠偶联成功以及BSA封闭羧基磁珠成功.结论 本实验成功的制备了特异性β-actin免疫磁珠,并应用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相关验证,此实验为特异性免疫磁珠联合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尿液低浓度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The experimental arrangement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under limiting conditions of desorption was optimized, aiming at separation of the parent homopolymers from diblock copolymers. Measurements with the block copolymer PS‐b‐PMMA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method enables fast and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both parent homopolymers PS and PMMA from the copolymers in a single run. The new experimental set‐up also allows the separation of potentially present low molecular or oligomeric admixtures from the polymeric constituents of sample. The peak broadening of the non‐retained macromolecules has been suppressed. The sample recovery is high and can be easily checked by the injection of a large volume of an appropriate displa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