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波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5):525-527
目的:探讨X线、B超、结肠镜、CT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资料,对4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B超、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CT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0%、90.0%、83.3%、3/6,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0.9%、92.0%、98.2%、93.7%。结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另选择B超或CT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大部分清晰,直径〉4cm占84.6%。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内见单一或多发囊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部分延迟扫描CT值进一步增高。结论CT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部分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B超,MR,CT联合检查及病理证实(手术及穿刺)的病例156例,病灶340个,采用CT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每人造影剂用量100-120mL,注射速率(2.5-3.5)mL/s,动脉期延迟20-30s,门静脉期延迟60-90s,延迟期(平衡期)延迟230-360s。结果:动脉期显示265(77.94%)个病灶,门静脉期显示204(60%)个病灶,延迟期显示239(70.29%)个病灶,三期综合显示323(95%)个病灶,总正确诊断率95.48%。结论: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明显高于单期相扫描和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B超、MR、CT联合检查及病理证实 (手术及穿刺 )的病例 15 6例 ,病灶 34 0个 ,采用CT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每人造影剂用量 10 0~ 12 0mL ,注射速率 (2 5~ 3 5 )mL/s ,动脉期延迟 2 0~ 30s ,门静脉期延迟 60~ 90s ,延迟期(平衡期 )延迟 2 4 0~ 360s。结果 :动脉期显示 2 65 (77 94 % )个病灶 ,门静脉期显示 2 0 4 (60 % )个病灶 ,延迟期显示 2 39(70 2 9% )个病灶 ,三期综合显示 32 3(95 % )个病灶。总正确诊断率 95 4 8%。结论 :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明显高于单期相扫描和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5.
对 8例疑动脉瘤可能或合并动脉瘤患者应用ElscintCT Twin扫描机行CTA检查。CTA条件为Pitch 1 0 ,层厚 1 3mm ,层间距 0 8mm ,非离子型碘剂 80~ 10 0mL ,注速为 3 0mL/s ,延迟扫描时间为 15~ 2 2s。采用MaxIP、MPR和SSD进行编辑后处理。 8例经CTA检查均排除了动脉瘤 ,其中 4例垂体瘤 ,3例脑膜瘤 ,1例颅咽管瘤 ,CTA诊断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 ,如疑颅内病变为动脉瘤或肿瘤同时合并有动脉瘤 ,可用CTA进行鉴别。除了能排除动脉瘤外 ,利用CTA原始图象和三维编辑图象还能多方位显示肿瘤确切位置、起源和与相邻结构关系 ,术前多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方法通过经病理证实的47例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和21例恶性结节CT影像对比,分析两者间的CT表现差别。结果47例单发良性结节中39例病变边界清晰、8例病灶边界欠清、26例囊变、10例钙化;21例恶性结节有17例病变边界不清、4例病灶边界较清、8例囊变、9例钙化、6例表现强化残圈征、9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扫描特征,对11例经手术及活检病理确诊的颅内淋巴瘤的CT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病灶单发或多发,以幕上分布为主;圆形多见,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边界清楚,常累及脑的深部结构,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病灶多为均匀强化,亦可为环状强化,可侵及室管膜并沿之播散。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表现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期动态CT扫描和腹部B超以及两者相结合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行双期动态CT扫描,其中20例同时行经腹B超检查。将CT和B超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的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3.2%和58.0%,TNM分期准确率为56.7%。在20例同期有CT和B超检查的病例中,B超T分期准确率为50.0%,CT结合B超的T分期准确率为70.0%,与单独CT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超排除了7例CT误诊肝、胰受侵的病例。CT结合B超的TNM分期准确率为90.0%,与单独B超准确率5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与B超结合,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及邻近器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和腹部B型超声检查在大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经结肠镜检查和手术病理确诊的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腹部B型超声及CT检查资料。结果 CT大肠恶性肿瘤阳性检出率为82.3%,明显高于B型超声阳性检出率24.7%(P<0.001)。B型超声对右半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的检出率最高,CT对直肠和升结肠的检出率最高。CT对器官转移诊断符合率为73.2%,敏感度为57.7%,特异度为94.7%,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85.2%,敏感度为23.7%,特异性为97.6%;B型超声对器官转移符合率为72.2%,敏感度为35.1%,特异性为96.6%,对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63.6%,敏感度为10.5%,特异度为96.6%。结论螺旋CT和联合腹部B型超声检查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骨转移瘤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转移瘤是指原发于骨骼或肌肉骨骼系统以外其它脏器的恶性肿瘤,包括癌瘤、肉瘤等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及骨组织而形成的继发性骨肿瘤,肿瘤组织发生远隔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之一.由于原发性肿瘤的恶性程度、细胞分化不同,转移瘤的发展速度和转移瘤的数目也不尽相同,所以部分原发性肿瘤手术切除之前骨组织已存在了转移瘤,只是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缺乏诊断依据而已。  相似文献   

11.
B超和CT对上腹部大肿物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准确定位上腹部大的实体肿物,方法 将同期B超和CT扫描对肾上腺,肝,脾,肾的肿物定位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定位肝肿物准确率为33.3%(3/9),CT为22.2%(2/9),超声定位肾上腺肿物准确率为76.2%(16/21),CT为22.2%(4/18),超声及CT定位脾肿物准确率均为0(0/4)超声定位肾肿物准确率为50%(2/4),CT为0(0/1),结论 超声定位肾上腺肿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结合胸部CT在原发性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对术前CT分期、FDG PET结合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4例全身PET显像发现远处有18 F-FDG摄取增高者放弃手术,28例开胸手术中,FDG PET诊断肺门、纵隔恶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与准确度显著优于CT检查,P<0.05;FDG PET结合CT检查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92.9%)较CT检查有显著意义的提高,P<0.05.结论FDG PET结合CT检查能提高术前肺癌分期的准确率,有助于改进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并指导手术操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目前肿瘤临床中CT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 ,包括常用的扫描方法、肿瘤大小的测量、分期及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在 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分期与疗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CT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1例行术前CT检查,按Kadlish标准分期:B期4例,C期7例。全组病灶平扫呈软组织密度,3例内部要见钙化灶,4例平扫+增强病残暴球均匀明显强化;6便直接增强扫描病灶密度明显高于周转软组织。4例行术后复查者,在3个月至2年内均有复发。病灶侵犯鼻腔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比较CT与MRI对鼻咽癌侵犯部位检出率的差别;评价MRI相对于CT对92分期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250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CT及MRI资料.在CT和MRI上分别评价各个解剖部位的受侵犯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92分期.结果:MRI对于鼻咽超腔、茎突前间隙、口咽、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海绵窦、鼻窦、颈椎和颞下窝等侵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对于鼻腔、茎突后间隙侵犯及颈部淋巴结的检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RI使32.0%的T分期发生改变;11.6%的N分期发生改变;30.0%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MRI对于诊断鼻咽癌的超腔侵犯、颅底骨质、鼻窦、海绵窦受侵,以及咽后淋巴结转移要明显优于CT;而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方面与CT结果一致.MRI主要影响鼻咽癌92分期的T分期;对N分期影响不大,临床分期的改变将有利于指引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血管集束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血管集束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对123例直径≤3cm的肺内孤立结节实施了薄层CT扫描。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其中周围型小肺癌83例,良性病变40例。91例手术切除标本做成病理大切片与CT进行对比研究。重点观察血管集束征的CT及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5例胃间质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均单发,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其内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腔内型4例,腔外型14例,哑铃型7例。良性19例,直径均〈5 cm,密度均匀,强化较均匀;恶性6例,直径均〉5 cm,密度多不均匀,见囊变、坏死,且强化不均匀。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内见点状钙化灶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同时观察肿瘤本身、周围脏器及有无转移等重要征象,对鉴别良、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常规CT及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CT与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134例,中心型肺癌56例,周围型肺癌78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或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56例中心型肺癌中,病变发生于右侧支气管30例,左侧支气管26例;螺旋CT扫描对肺癌阻塞性改变及纵隔内大血管受侵情况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扫描,对病灶密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观察与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