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E.  S.A  张本固 《放射学实践》1989,4(3):97-103
胸部CT有较高诊断能力。在CT连续断层时应用造影剂(有时为附加应用)能明显减少对血管结构和肿瘤块影的分辨困难。  相似文献   

2.
静脉 注射碘造影剂失败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动脉造影剂团注射动态 CT(ABDCT)检查是在动脉内造影剂团注射后,对欲观察组织所在平面进行一系列连续快速扫描的检查方法。作者使用GE CT/T 8800扫描机,在常规血管造影后将导管保留在恰当的动脉内,选定通过兴趣区的最佳平面,经导管注射泛影葡胺3~6ml 并作4次连续快速扫描。作者指出,ABDCT 最大优点是可在扫描期使血管内碘浓度达到最高水平。基于此特点,ABDCT 影像可用来:①勾划肿瘤边缘,但对颅底肿瘤边缘的勾划由于其密度增高接近骨质及伪影干扰而受到限制②了解肿瘤血管分布及邻近组织结构,利于 CT 导向针刺活检靶区的选择;③增进对  相似文献   

4.
放射线阻光造影剂引起血浆内组织胺浓度增高早已被人们熟悉。造影剂引起的反应同注射组织胺的反应特征类似,虽仍不知其真正原因,但这种类似组织胺的反应只能是组织胺所引起。鼠主动脉研究中还发现泛影葡胺曾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和造影剂混合液比单纯造影剂对内皮的损伤要大,当实验性颈动脉血管造影时,血脑屏障紊乱的部位常发生矛盾现象即造影对侧血脑屏障发生渗透紊乱现象有时比造影同侧要严重得多。如术前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可以完全消除造影剂被血或水稀释后的各种反应。血和造影剂混合液引起损伤的特点同组织胺释放所引起的极相似。由于抗组织胺对纯造影剂引起的内皮泄漏无任何作用,故造影剂直接作用于主动脉壁内的H_1受体的可能性亦不大。鼠  相似文献   

5.
选择血清肌酐正常、无上尿路梗阻、无胃肠道和心脏疾病的病人,甲组166人,乙组168人,分别进行快速和慢速注射法尿路排泄性造影,就其不良反应作比较。所用造影剂为Sodium and meglumine io-xitalamate(Telebrix),每毫升含碘380毫克。剂量按每公斤体重1.5毫升给予。从肘前静脉注入。快速组用16号针,10秒注完;慢速组用19号针,两分钟注完。  相似文献   

6.
肘髌骨2例报告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戴晓,戴华中湖南省益阳市人民医院陈立丰肘髌骨较罕见,现综合报告2例。1病例介绍1.1例1,男,23岁。3d前在军训时右肘部跌伤,当即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体检:右肘后皮肤青紫,软组织肿胀,肘关节后方可触及一硬性包块,...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子宫肌瘤7年,浮肿、心悸气短2个月"于2004年8月18日入院.1997年2月行经阴道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入院查体:体温37℃,贫血貌,右侧胸廓呼吸运动消失,右肺呼吸音消失..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5岁。右季肋部胀痛2月,发现肝占位50天入院。入院后B超、CT检查均提示为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正常,AFP:15200μg/L。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未见异常,胸片、心电图正常。于1997年7月23日行第一次TAE术,术中操作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于1997年9月17日行第二次TAE术,术中导管经右股动脉插至肝总动脉进行造影,注入造影剂即刻见造影剂大部分呈团状积聚,少量进入血管(图1),立即停止注射,  相似文献   

9.
局部注射加理疗治疗肘管综合征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参祥  李杰 《人民军医》2004,47(7):414-414
肘管综合征,又称肘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青壮年男性多发。长时间、重复性地高强度活动和训练是常见致病因素。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局部注射加理疗治疗肘管综合征8例(11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造影剂逆入血管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造影剂逆入血管的原因。方法:对来我站就诊不孕育龄妇女患者中1260人用40%碘化油做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结果:1260例子宫输卵管迄影者中有2例造影剂逆入血管。结论:要绝对掌握造影剂逆入血管的诱因及X线表现,避免造影剂逆入血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对比剂注射优化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优化技术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心电门控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根据对比剂注射技术将患者随机分成恒速团注组(FB)和优化团注组(OB)两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问右冠状动脉(RCA)、左冠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和胸主动脉各段的血管显影效果及密度差异。结果:两组均可获得较高密度的冠状动脉和主动脉图像,OB组测得的冠状动脉近端和远端以及胸主动脉中端和远端的密度差异较小,与F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中,优化团注法可以获取较为均匀一致的血管密度,有助于提高CTC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脑血管 CT 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确定使血管显示最佳的 CT 值阈值.资料与方法连续测量60例 CTA 病例左侧颈内动脉入颅前段(LEICA)、左侧大脑中动脉 M1段(LM1)、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LA2)、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IVA)、基底动脉(BA)血管腔内 CT 值,头颈部 CTA 加测左侧颈外动脉(LECA)CT 值,观察段血管发生病变时测量对侧,评价常规与减影 CTA 血管重建图像质量.结果常规与减影 CTA 图像中,优、良、差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ICA、BA、LIVA 及 LECA 常规与减影 CTA 图像以及 LM1常规 CTA 图像优、良组与差组 CT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优组与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 CTA 图像及 LA2常规与减影 CTA 图像优、良、差组两两比较,各组间 CT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 CTA 图像及 LA2常规与减影 CTA 图像中最佳图像显示的 CT 值阈值分别为(506±89)Hu、(460±67)Hu、(436±60)Hu.结论随着脑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增高,血管强化程度增强,有利于提高脑血管 CTA 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门静脉CT血管成像(PVCTA)在诊断门静脉瘤(portal vein aneurysm,PV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VA的临床与CTA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VCTA清晰显示3例PVA的发生部位、扩张程度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3例均位于肝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交汇处,2例病变呈囊状,1例病变局部一致性扩张.3例均无相应临床表现及基础病变.文献报道18例中13例位于肝内门静脉分支交汇处,4例位于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交汇处,1例位于门静脉主干.18例中5例有肝癌伴肝硬化,其余无临床表现(6例)或仅有腹痛或腹部不适(7例).结论 PVA好发于肝内或肝外门静脉交汇处,多无基础疾病,PVCTA能够清楚显示PVA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血栓、瘤体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在降低肾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比剂浓度和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对比剂用量均为1ml/kg,其中26例采用传统模式扫描,其对比剂浓度为350 mgI/ml;另一组(24例)采用宝石能谱CT扫描模式,其对比剂浓度稀释一半,为175 mgI/ml,选取能谱CT组肾动脉和肌肉之间具有最佳对比噪声比(CNR)的单能量图像,比较其与传统图像肾动脉CT值及CNR、背景肌肉噪声及主观评分间的差异.结果 能谱CT成像所用对比剂浓度较传统CT成像减少了一半(175 mgI/ml vs 350 mgI/ml,P<0.0001),所用碘含量也明显下降(11.96 gI vs 25.63 gI,P<0.0001).能谱CT成像所得最佳单能量图像上,肾动脉CT值明显高于传统模式成像图像,而两组的CNR、主观评分及剂量长度乘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能谱CT成像能够有效降低肾动脉CTA所需对比剂浓度及用量,可在临床尤其是肾动脉不全患者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离子型造影剂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常规注射速度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常规注射速度与低速度注射所产生的副反应。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 离子型造影剂 32 83例 ,非离子型造影剂 2 6 88例常规注射速度注射和非离子型造影剂 1984例低速度注射 ,统计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与结论  (1)离子型造影剂比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高 ,副反应程度也是离子型造影剂较非离子型造影剂严重。 (2 )常规注射速度注射较低速度注射的副反应发生率高 ,低速度注射副反应程度更加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联合成像中的动脉分级能力及图像质量效果.资料与方法 搜集1183例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联合成像患者的资料,按对比剂注射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708)和常规剂量组(n=475).观察容积重建图像上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段、颈内动脉岩骨段至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的显示情况,根据最大密度投影上血管质量评分判定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头颈部动脉血管及脑内较大分支在容积重建图像上显示良好,且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多数血管显示清晰,边缘光滑锐利.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段血管的显示率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对比剂在CT头颈部联合成像上可以很好地显示颅内血管,且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