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42例OMI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1例,治疗前后用数字化24hHoh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结果OMI患者用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HRV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衡性趋向于正常,提示该药具有稳定O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AMI和OMI患者各48例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20 mg·d-1,qd,疗程4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12.5~50 mg,bid,硝酸异山梨酯5~10 mg,tid)。治疗前后用数字化24 h Holt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SDNN)和频域参数(LF和HF)。结果:AMI患者试验组治疗4周后,HRV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OMI患者试验组SDNN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使LF/HF趋于正常,提示该药具有稳定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培垛普利对急性心肌硬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法给药。治疗前后用心电图机和数字化24h Holt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结果 培哚普利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参数,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结论 培哚普利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改善自主神经失衡。  相似文献   

4.
庄梅  周元植 《贵州医药》2002,26(7):595-59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Holter记录,分析对比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结果:EH患者HRV的时域指标(SDNN、SDNNi、RMSSD)及频域指标(TP、LF、HF)较正常对照均明显降低(P<0.001-0.05),以RMSSD、HF降低最为显著。EH患者LF/HF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5),SDAN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H患者中,重度高血压组的时域、频域的多项指标较轻、中度高血压组降低(P<0.01-0.05)。极高危组的HRV多项指标亦较非极高危组减低(P<0.01-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迷走神经活性明显降低,同时伴有交感神经活性的相对增强。HRV的减低可能为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安慰剂对照 ,双盲法给药。治疗前后用心电图机和数字化 2 4hHolt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结果 培哚普利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参数 ,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 ,LF/HF明显降低。结论 培哚普利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 ,改善自主神经失衡  相似文献   

6.
72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哈尔滨医药》2007,27(4):10-11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预测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指标,国外一些研究认为心率震荡对心肌梗死患者严重心脏事件的预测能力等同或优于临床常用的其他指标。心率变异(HRV)是一个传统的预测指标,众多的研究已确定了HRV分析在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二者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2例行常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T和HRV各项指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O与SDNN,SDANN呈中等程度负相关,与HF,LF均为负相关,但与LF关系较为密切。TS与SDNN、SDANN、rMSSD、PNN50、HF、L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7。结论TS与SDNN,以及SDNN中迷走成分PNN50和rMSSD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和HF的相关性最强(r=0.647),这证实了TS和HF有共同的生理基础,即它们代表了迷走神经传出状态。TO与HF相关性不强,而且也不与SDNN中迷走成分PNN50和rMSSD有相关性。TO的发生很可能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支配的结果。TS和LF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TO与LF呈中等强度的负相关,表明LF或许也是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对单纯33例糖尿病、30例高血压及76例血脂紊乱患者,进行24h HRV时域、频域分析,同时与34例无明显临床疾病、肥胖或超重及血脂异常的正常成人进行HRV的差异比较。结果 1.糖尿病和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HRV各指标除FL/HL均降低(P〈0.05);血脂异常组HRV各指标除FL/HL也均低于正常组,但仅HF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脂异常组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组比: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SDNN,SDANN,SDNNindex,LH均降低(P均〈0.05),而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RMSSD、PNN50及HF也降低,仅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组HF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组HRV各指标均低于高血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年龄、性别、吸烟、We,SBP,DBP,FPG,UA,FATc,Te,TG,HDL-c,LDL-c后上述差异仍存在。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与血脂异常、正常人间存在HRV差异。糖尿病和高血压血脂紊乱HRV各指标减低,提示存在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可能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患者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体位改变前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6例PD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NC)行直立倾斜试验的同时进行Holter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及LF/HF比值。结果在倾斜前及从倾斜位回到水平位的最初5min内,PD组与NC组LF、HF及LF/HF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其支配心脏的迷走和交感神经均受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OMI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OMI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4周后,进行心率变异分析及尿儿茶酚胺测定。结果试验组OMI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参数中24h 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段面积(LF)和高频段面积(HF)均比治疗前明显增加,LF/HF值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SDNN、LF及HF水平高于对照组,LH/H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尿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和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OMI患者具有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改善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及心率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高血压病(E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A组)、94例高血压病患者(B组)与80例健康人(C组)采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其24h心电信号,分析HRV变化及其与VA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与C组相比,时域指标SDNN(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显著降低(P〈0.05),频域指标VLF(极低频带)、LF(低频功率)、HF(高频功率)明显降低(P〈0.05)。A组、B组VLF、LF、HF随心率失常程度加重呈逐渐下降趋势。SDNN、SDANN与心率失常程度呈负相关,但无程度依赖趋势。结论CHD、EH患者HRV降低,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早期对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进行干预治疗,有利于减少CHD、EH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程怡  岳梅  孟洋 《中国医药》2008,3(7):414-415
目的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心率变异性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在动态心电图上分析30例共74阵特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①特发性房颤发作前、后5min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LF/HF值、每5分钟的NN间期的标准差(SDNN);②24h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平均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测量、计算P波最大时间(Pmax)、P波离散度(Pd),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特发性房颤发作前SDNN、HF较发作后升高,LF/HF降低,LF无明显变化。@24h时域分析显示房颤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高于对照组。③房颤组的Pmax、Pd明显大于对照组。④房颤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与Pmax、Pd呈正相关。结论特发性房颤怠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特别在发作前迷走神经张力有明显增强,并且其Pmax、Pd显著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特发性房颤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变异时域、频域指标,评价其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心电监测系统,分别对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42例健康儿童进行HRV时域、频域指标检测,对两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心率总体标准差(SDNN)、心率差值均方的平均根(RMSSD)均降低,频域指标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降低,而LF/HF增高。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以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为主,HRV指标可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提示重新调整自主神经平衡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水平,探讨HRV是否可以做为一种预警哮喘发作及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方法检测200例慢性持续期或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HRV,并动态观察其后1个月病情变化,分析HRV变化与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与哮喘稳定期患者HRV比较,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高频(high frequency,HF)和pNN50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低频(low frequency,LF)和SDANN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EF值/预计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HRV能作为一种预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客观指标,其中以LF为主要参考,并且通过连续观察患者PEF值,可以发现病情恶化的早期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以探讨培哚普利治疗CHF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4例CHF患者,测量治疗前后HRV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2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CHF患者HRV所有成分除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外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后培哚普利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LF、HF增加非常显著(P<0.01),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增加(P<0.05),而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F有减小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与其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儿童35例与健康儿童40例测定其空腹血浆NPY浓度,同时做24h动态心电图并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 HRV中反映迷走神经张力指标的高频(HF)、rMSSD和pNN50在哮喘儿童组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主要指标低频(LF)、SDNN和SDANN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哮喘儿童血浆NPY明显升高(P〈0.01),NPY与rMSSD(r=0.76)、pNN50(r=0.71)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儿童血浆NPY与其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春坚  张馥敏等 《江苏医药》2001,27(10):753-755
目的 动态观察13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前后的心率变异(HVR),探讨RFCA术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术前、术后3天内、1个月、3-6个月、1-2年分别采样5minECG,经计算机处理得到HRV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结果 术后3天内5min平均心率(HRmean)、最快心率(HRmax)、最慢心率(HRmin)升高;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总功率(HF)及总功率(TP)下降;1个月后HRV逐渐恢复;术后3天-2年LF/HF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 (1)RFCA术可能同时损伤支配心脏的交感、迷走神经,且以迷走神经为主,此神经损伤在1个月后逐渐修复。(2)术后3天-2年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的平衡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苏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4,(16):236-23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AMI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进行HRV分析,测定HRV时域分析的5项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均值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分析的3项指标:24 h频域总功率(T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并对2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HRV与AMI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及频域分析指标(TF,LF,HF)均较体检正常者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V减低,可以用来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取43例GAD患者为研究组,4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HRV分析。结果研究组各项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天与夜间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天与夜间比较,四个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昼夜节律性消失,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规律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及血压正常者(对照组)各110例,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动态血压各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SDNN、HF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LF、LF/HF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减低(P<0.05),其心率变异性指标中,除SDNN白昼较夜间增高外(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HRV各指标则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变化。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双重受损,表现为HRV减低和昼夜节律消失。提示临床在治疗上除积极降压外,还应考虑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经依那普利治疗后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情况的观察,探讨依那普利对该类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冠脉临界病变的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经美托洛尔、辛伐他丁、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依那普利10 mg/d.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观测治疗前后HRV变化情况,并与正常人比较,分析时域指标:包括窦性R-R间期(即NN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同时分析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值等.结果 ①冠脉临界病变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用药前与正常人组比较HRV均明显降低(P<0.05);②经依那普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V多项参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依那普利可使这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提示依那普利可能对这类患者的预后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