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代谢性骨病骨骼从出生到老年,骨质的形成(成骨)和吸收(破骨)以及矿物质的沉积和去除都是有规律地进行着。代谢性骨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骨吸收、骨生长和矿物质沉积三个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X线改变是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和骨质硬化等。X线检查在诊断、随诊与疗效的观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为了作出正确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特别是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例加以叙述。佝偻病的一般X线表现:全身骨骼由于软骨基质钙化不足和骨样组织不能钙化,再加上原有的骨结构被吸收而发生普遍性骨质软化、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粗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潜水减压病性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9例患者23个部位均行X线、CT、MR检查,病变累及股骨颈、股骨粗隆、肱骨上端、胫骨下端。结果骨梗死早、中期X线片、CT表现为阴性和局部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中央T1WI为中等或略低信号,边缘为迂曲清楚的线状低信号带,T2WI为中央等略高而边缘高信号带,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反映了骨梗死内的反应性新骨形成、纤维化、出血和骨髓水肿。晚期X线及CT呈不规则状骨质硬化,MRI T1WI及T2WI示梗死区中央及边缘均为低信号,这意味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及营养不良性钙化和骨化。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中晚期骨梗死在X线平片、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表现,三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各部位上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各骨上的X线表现不尽相同。按其形态及内部骨质改变情况大致分为5种类型。磨玻璃型:患骨膨胀增粗,病患区显示密度均匀一致的无小梁结构区,呈磨玻璃样改变;囊肿型:表现为囊状透光区;丝瓜瓤型:在囊状膨胀性改变的背景上,可见不规则的粗大骨小梁,粗大骨小梁和沿纵轴或不规则排列,前后重叠交织,呈“丝瓜瓤样”改变;虫噬型:呈多发的点状溶骨性破坏.边缘锐利如虫噬一样;硬化型: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范围较大。可数种并存以其中一种改变为主,也可单独存在。结论骨纤在人体各部位均可发生。X线表现虽有不同,但也有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2010年4月许昌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和骨科合作采用死骨刮除+植骨+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9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术前向患者告知,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后6个月,放射线检查股骨头原坏死区域显示股骨头、骨质、骨小梁清晰,股骨头内新骨大量生长,骨质密度接近正常;VAS疼痛评分由术前6.2分降至2.2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4.3±5.32)分升高至(89.6±10.5)分。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髂骨采骨髓部位无感染及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证实采用死骨刮除+植骨+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的血运,甚至达到彻底治愈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持续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能反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诱导性股骨头坏死(femurheadnecrosis,FHN)病变特征的动物模型,观察用GC过程中和停药后股骨头的变化。方法:给家兔注射2.5mg·kg-1·d-1(相当于人1mg·kg-1·d-1)的大剂量地塞米松(dwxamethasone,DEX)诱导FHN,光镜、透射电镜和X线摄片观察。结果:1、实验组2周股骨头软骨下区空虚的陷窝增多,骨髓脂肪化。4周软骨下区出现典型的骨坏死灶,灶内大部分骨陷窝空虚,骨髓出现典型的坏死、溶解。病变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8周骨坏死灶大且更典型,灶内除少数骨陷窝内残存变性固缩的细胞核或核残迹外,大部分骨陷窝均完全空虚,软骨下区平均骨陷南空虚率达51.8±11.7%;髓腔异常宽大,软骨下骨板菲薄并有中断和缺失;可见包括目内小血管的大片灶性或弥漫性骨髓坏死、溶解。停药2周,骨坏死继续存在,骨修复活动加强,骨质表面附着有增多的破骨细胞或骨细胞,有新骨形成。停药6周,骨坏死程度进一步加重,骨陷窝空虚率达72.9±11.4%;新骨形成明显增多,骨小梁因覆盖有新骨而明显增粗。但股骨头负重区新骨形成很少,髓腔宽大,软骨下骨板菲薄并仍有缺失;骨髓有包括小血管的坏死、溶解,炎症反应明显增强,纤维肉芽增多。2、电镜下观察到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性关节炎32例X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sA)的X线特征,以提高对PsA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PsA32例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PsA的X线特征。结果32例PsA累及单个关节8例,累及两个及以上关节24例。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邻近关节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部分有骨质破坏,表现为关节边缘部的虫蚀样、穿凿样骨质破坏;指(趾)问关节和膝关节脱位及半脱位;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等。结论PsA的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需结合临床资料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福转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76-1577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骨肉瘤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骨肉瘤,全部病例均作了X线、CT平扫与19例MRI,其中8例CT增强扫描,1例MRI增强扫描。结果 骨肉瘤的基本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这些征象在平片、CT与MRI上均可见到,但他们的表现有所不同。CT与MRl可显示平片不可见或难以发现的征象: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分界、肿瘤坏死、出血、肿瘤侵犯关节及跳跃性病灶。增强扫描更有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及肿瘤.骨髓交界面。结论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CT与MRI相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骨关节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X线表现多种多样,但大多包括下列一些基本病变。了解基本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其X线表现,对诊断骨关节疾病是重要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观察这些X线变化,加以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1骨骼的基本病变1.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1g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骨在质上正常,化学成分不变。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如图1)。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松质中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  相似文献   

9.
骨囊肿1例     
骨囊肿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病变,大多认为与外伤有关,是由于骨髓腔或松质骨内出血形成局限性血肿,继而其周围的骨质被吸收消失,病变逐渐扩大,于是形成骨囊肿,囊肿较小时,可因骨折骨痂形成而修复,较大的囊肿亦可在骨折后缩小,介而可因囊内血肿机化和骨化而自愈。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8岁,外伤后就诊,经摄X线片显示左肱骨上段骨囊性改变,经CT检查证实为骨囊肿。患者6岁时曾有轻度外伤史,之后并无任何不适感,现今因外伤后左上臂疼痛,肢体活动障碍就诊。X线片示左肱骨上段有一与骨干长轴走行一致的束状透亮区,其密度较均…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片无明显改变.随着病情发展,X线片可见:股骨头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边缘不清,股骨头变扁变平,呈蘑菇状,不规则改变;骨小梁模糊、扭曲、粗细不均、断裂、消失等.骨皮质下密度不均,出现密度增高带,点状或不规则的密度减低区,囊性变等.关节间隙由于软骨碎裂而变窄,间隙模糊不清,严重者髋关节间隙消失.  相似文献   

11.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指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大片坏死,临床常以骨痛,发热及贫血为主要表现,血象多呈三系减少。血涂片可见幼粒、幼红细胞,骨髓穿刺和(或)骨髓活检显示坏死特征。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骨髓坏死的报告亦见增多,现将我科收治的两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临床特点及X线、CT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找出临床病理资料齐全、且均有X线、CT检查的患者13例,对其影像表现分别按正常表现、轻度骨质疏松(骨小梁粗糙或小梁间隙增宽)、骨质疏松+斑点状骨质硬化、斑片状钙化或骨化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X线及CT诊断骨梗死的影像特征例数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虽然也能发现病变的范围及轮廓,但CT更能够清晰显示骨梗死的边界、内部细微结构及其周骨小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1、本文在国内首次报告了鸡骨质石化病的X线诊断,利用X线检查,共发现了20只本病的自然病鸡。鸡的骨骼X线照相对诊断骨质石化病是有效可行的。在生前检出骨骼的病变较其他方法更为可靠。 2、本病的X线征为双侧骨骼的密度增高和骨质硬化,骨皮质变厚,骨髓腔变窄甚至闭塞。病变可见于多骨,但最常发生在四肢长骨。最先损害的是胫骨,其发生率最高(20/20);股骨其次(12/20);而乌喙骨、尺骨和桡骨再其次,均为11/20;跖骨较低(6/20);趾骨最低,只有3/20发生病变。其X线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1)四肢长骨(尤其跖骨)梭状畸形与骨质硬化;(2)后肢长骨畸形与泛发性骨质硬化;(3)泛发性骨质硬化但无骨骼畸形;(4)胫骨骨内膜局限性增生硬化或小灶性硬化,有时累及股骨或尺骨。第一种类型的表现可能只发生于仔鸡。没有跖骨“靴样”畸形的其他类型通常见于成年鸡。 3、对其他骨病如佝偻病、骨质疏松、骨膜骨质增生、葡萄球菌病、慢性骨髓炎、成骨肉瘤和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等的区别诊断作了讨论,并建议在大群检疫时用一侧胫骨的X线照相作为检出该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4例年龄1~15岁。男3例,女1例。术前2例误诊为内生性软骨瘤,1例误诊为骨脓肿。其部位均在股骨,3例在中下段,1例在上段。3例有结核病史。发病以局部肿痛发热、不能站立行走开始,经青霉素治疗无效,X线摄片:骨髓腔内有局限性透亮区或低密度区,骨皮质膨出,有分层状的骨膜增生,1例见死骨。术中发现1例髓腔内为坏死肉芽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医学影像检查对SAPHO(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PHO综合征影像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52岁,X线5例,CT 5例,MR 3例,骨扫描5例。结果 X线1例为第一肋软骨骨质硬化,5例CT均显示胸骨柄骨质破坏及硬化,2例骶髂关节骨质侵蚀,1例腰椎骨桥形成;3例MR胸骨柄骨髓水肿;5例骨扫描胸骨、胸锁关节、胸腰椎及骶髂关节放射性浓聚。结论多骨受累是其影像特点,骨扫描对SAPHO综合征最敏感,对发现全身无症状关节病变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IMF)的螺旋CT和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至2014年确诊的14例IMF病例的胸腹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14例IMF中,胸腰椎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8例,胸骨、肋骨骨皮质与骨松质界限模糊,骨质密度增高,髓腔变窄3例。心脏增大,血液密度减低5例。脾肿大9例,其中巨脾5例,脾梗死2例,肝肿大合并门脉高压,门静脉迂曲,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4例。结论螺旋CT联合MRI在I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一种恶性增生性疾病。由于肿瘤细胞浸润和破坏骨质并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故临床上常引起骨痛、骨折、反复感染、肾功能异常等表现。血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骨髓检查骨髓瘤细胞存在,X线检查骨质多有破坏。1980-2000年我院共收治MM患20例,其中14例死亡。6例存活。本研究对以上有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切了解人体股骨头缺血坏死在影像学的X线、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的对应关系。方法 将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除的完整坏死股骨头标本行X线、CT检查和术前MRI扫描,多平面取样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X线显示的股骨头承重区的高密度死骨及周围的透光区和硬化带。在CT上坏死股骨头星芒征分支融合成丛、成簇,可有囊性变及股骨头塌陷骨折、变形。MRI的低信号带以坏死组织为主,亦含有少量修复组织。高信号代表的并非全部为正常组织,亦含有少量坏死组织及修复组织。结论 阐明了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种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为临床上对该病的影像学分析提供正确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整理X线、CT、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CT、MRI对AVN的检查阳性率.结果 X线对AVN检出阳性率为73.68%,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变形、关节轮廓不规则及其内部密度不均匀;CT对AVN检出阳性率为84.21%,影像学表现为骨小梁增粗变形、骨皮质不连续及星芒状结构消失;MRI扫描对AVN检出阳性率为97.36%,影像学表现为T1 WI序列中出现明显“线样征”改变,粗隆间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呈高信号改变.结论 MRI对AVN早期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优于X线与CT扫描,可为定性诊断及准确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质修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79例ANFH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指导,并随访督促健康计划的实施,3个月后判断临床病情分级及疗效,X线摄片,CT复查判断骨质修复情况。结果督促实施健康教育计划3个月后股骨头疼痛的缓解或改善率100%,X线摄片、CT复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结论对ANFH患者介入术后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系统康复训练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加快骨质修复和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