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辅助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5例。先于关节镜下辅助撬拨复位,然后根据骨折片的大小选择1或2枚AO3.0 mm钛合金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后15例均获平均13(3~38)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复位良好、固定牢靠,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1.8±2.2)分。结论关节镜下辅助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有效,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髁间隆突骨折在膝关节损伤中非常多见,由于前交叉韧带的牵拉,骨折块往往移位明显,欲达到解剖复位,可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大多数学者认为,伴有撕脱骨折块的韧带损伤,应一期复位固定。自2000~2002年在关节镜下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髁间隆突骨折取得良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胫骨棘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2月~2003年7月对6例儿童胫骨棘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利用导线在关节外搭接后将固定线引入,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固定骨折块。结果 随访6~20个月,所有骨折均在术后4周愈合,无骨折移位。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范围均与健侧相同,无关节不稳,前抽屉实验及Lachmann征阴性。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棘骨折有助于早期诊治合并伤,利用导线在关节外搭接后将固定线引入操作简便易行、复位准确、固定可靠、不需特殊器械、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胫骨棘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错位在关节镜下复位及钢丝内固定的新途径。方法:关节镜下骨折块复位及钢丝内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4例。结果:术后14例骨折块位置满意。所有病例均获正常活动范围。结论:本术式为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错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简便易行和便于推广应用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 1999年4月~2002年6月,17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下通过撬拨复位植骨重建塌陷的胫骨平台,并经皮用松质骨螺钉固定. 结果 17例术后3个月都达到临床骨愈合.无感染和严重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结论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复位直观、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传统手术均采用膝关节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存在着手术创伤大、对关节内的合并伤难以有效诊治、术后常发生关节粘连等并发症。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提高,目前多主张关节镜下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可靠、一期发现与处理关节内合并伤以及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练习等优点。2005年5月~2008年6月,我院对13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关节镜下钢丝固定,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关节镜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近3年来34例踝部骨折病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即常规关节镜检查,根据关节镜检查所见,对软骨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进行关节镜下修复、清理,且关节镜监视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结果:术后随访均2年,根据Must和Teipner临床及X线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重视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保证确切关节骨折对位,提高了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监视下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Ⅰ~Ⅳ型)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10±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按HSS评分:优38例,良4例.结论 在关节镜监视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损伤小,复位固定确切,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四点固定治疗胫骨前棘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胫骨髁间前棘移位骨折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技术已逐渐取代开放手术。关节镜下内固定方法较多,各家报导不一,我们采用2条不吸收线4点固定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可靠,可早期康复的优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掌骨钢板结合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有明显移位的ACL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使用掌骨钢板结合不可吸收Ethieon缝线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积极康复训练。结果16例获随访0.5~2.5年,术后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无骨折移位出现。术后3个月,无膝关节松弛或者不稳定发生,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伤前水平。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1±2.8)分。结论关节镜下利用掌骨钢板和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ACL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好、创伤小,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能够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应用自制引导器治疗胫骨髁间前嵴骨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胫骨髁间前嵴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的新方法。方法:治疗10例胫骨髁间前嵴骨折并移位患者,关节镜监视下将骨折复位,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引导下,于胫骨结节旁内侧,向关节控制作两个骨隧道,利用自行设计的引导器,把PDS-Ⅱ缝线经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2.5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X线片示骨折愈合,结论:本术式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治疗髁间前嵴骨折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缝合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6例关节镜下复位缝合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观察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及Lysholm评分等.结果 本组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骨折均为解剖复位及近解剖复位,且均为骨性愈合.关节活动度用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7.7±1.5)分,术后平均(95.6±5.3)分.关节稳定性用KT2000检查结果均正常,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阴性.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缝合锚钉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恢复前交叉韧带长度及强度,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且不需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新鲜的明显移位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使用不吸收Ethicon缝线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积极康复训练.结果 随访6~24个月,术后6周所有骨折均得到愈合,无骨折移位出现.术后3个月,无膝关节松弛或者不稳定发生,所有患者都恢复了与健侧相同的活动度.术后6个月,Lysc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1±2.5)分.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好,创伤小,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微创条件下应用锁定钢板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监视下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Ⅱ~Ⅳ型)应用锁定钢板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6~24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术后6个月HSS评分,关节功能优25例,良3例。结论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锁定钢板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损伤小、复位固定确切,但技术要求高,手术视野小,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双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8例胫骨髁间棘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使用前后位双钢丝内固定。结果 28例骨折均一期愈合,无移位。术后3个月,膝关节无不稳及伸屈活动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6±2.8)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对胫骨髁间棘骨折复位直观、准确,经双钢丝内固定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胫骨髁间棘骨折,固定可靠,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治疗21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5~40岁,平均32岁。新鲜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3例。通过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分别使用钢丝、空心钉内固定,术后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9例,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关节内黏连、疼痛、不稳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膝活动度与健侧相同。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所有患者疗效均为优(大于85分)。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疗效确切、固定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2例,其中Ⅱ6例。常规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进入关节镜检查,前内侧入路引入器械进行骨折两断端清创、复位。然后由胫骨粗隆两侧外事孔,分别引入细钢丝达关节内,通过撕脱骨折片基部,关节内套入,拉紧,由一端拉出钢丝达骨外,在骨外将两端拧紧,完成撕脱骨折片固定。然后石膏外固定6-12周,本组12例均愈合,功能佳,效果可靠,损伤小。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火节镜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7月-2005年7月对19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患哲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8—50个月,平均18.2个月,优良率为94.7%。[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创伤小,骨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操作较为简单,是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并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在关节镜下复位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23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型9例,型14例。手术通过关节镜下微创操作,复位骨折块,引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绕过前交叉韧带的后方,并在前交叉韧带前方骨折块的方向呈"8"字交叉或打一单结。通过前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由胫骨结节内侧向关节内骨折缘钻2个骨隧道,引出编织线,皮下打结固定,术后支具固定46周。术后摄片复查随访,并以Lysholm评分评估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症状,Lachman征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示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Lysholm评分为9098分,平均95.5分。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并以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以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02-2007年治疗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均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内固定,部分处理合并伤。结果术后随访1~3年,根据HSS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本组共42例.优24例,良16例,中2例,优良率95.2%。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好、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目前微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