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医家对“食疗”极为重视,认为“医食同源”,食物即药物。如唐代医家孙思邈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中专列“食疗”一门,认为“夫为医者,尚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后不愈,然后用药”。下面仅就  相似文献   

2.
双双 《家庭中医药》2010,(10):76-77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现在人们都比较注重食物的医疗保健作用。天麻沙河鱼头汤就是将天麻与堪称“江南一绝”的沙河煨鱼头相结合制作而成的药膳佳品。  相似文献   

3.
“医食同源”,食物亦是药物,只要辨明食物寒热润燥之性,即可用作药物。清代王孟英氏对“食疗”甚为重视,认为“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唐代孙思邈在《素问·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基础上,所著《千金要方》中专列“食疗”一门,认为“夫为医者,尚须先晓病  相似文献   

4.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民谚也有“猴头燕窝,不如多吃米馍”之说。金元时代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些都说明平时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高度概括了食物对人体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他指出“食物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在他长期的医疗生涯中,积极推行饮食疗法,每获良效。他说:“医者当须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主张人在无病时就要注意饮食摄养,有病宜先以食疗疾,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造成的药源性危害。他研究出159种蔬菜、五谷、果类、畜类的性味功用,以指导人们的食疗、食治。他认为“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存生”,并提倡老年人宜“淡食”,  相似文献   

6.
最近常有病人问我,所谓的“食疗”到底管不管用?大街上到处都是打着“药膳”旗号的餐馆;报纸上、网络上、电视上也在天天宣传,吃这种食物可以抗癌,吃那种食物可以补充维生素,我们往往虔诚地按图索骥,但吃了之后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就谁也说不清了。药膳在食疗中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且大家也不是天天吃,不在我的探讨范围之内。另一种食疗,我更愿意把它叫“饮食调控”,通过补充食物中的营养达到强身健体、抵御疾病的目的。这种“食疗”能不能起到作用,关键就在于是否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于事无补,很多时候,还会危害健康。饮…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金代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当考药效”。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这些都说明平时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但是,有些人以为要使身体健壮,非服用补药不可,说补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也有的人迷信补药,本来身体正常,总以为吃些补药,可以增强体质,祛病延  相似文献   

8.
小儿常见病的药膳治疗管红珍,李翠云我国的中医药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的系统论述。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云:“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这充分说明中医药膳疗法的重要性,它是中...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汉代王充在《论衡》一书中称:“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过:“便难之人,其面多晦。”说明当时已认识到“粪毒”对健康的危害。现代医学关于人体衰老学说中有关中毒导致衰老之说,正是祖国医学上述理论的深化。中毒学说认为:人体肠腔内存在大量细菌,人摄食后的食物经咀嚼和胃肠消化成为食糜,其在肠道经细菌发酵分解代谢的产物含有一系列有毒物质,如醛类、酮类、氨、过氧化物等;这些毒物若被肠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加强消化道食物的新陈…  相似文献   

10.
"食疗"一词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该书中另有"食治"一词和"食疗"语义相同,但由于避唐高宗李治的讳,多称为"食疗"。此前《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有"食养"的概念,与其含义相同。唐宋以来随着食疗发展日趋兴盛,又出现了食补、药膳、饮膳等同义词,其表达的基本含义均为通过饮食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现代食疗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食疗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食物的不同性味,通过饮食调理或运用食物与药物配伍而成的膳食,以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疗”者,是以食品代替药物而治疗疾病。也可以依食物为主,配少许药品,组成治疗方法。此法的运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素问》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至唐代名医孙思邈又云:“夫为医者,尚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经食疗之”。由此可见,食疗早已为我国人民所重视。其法简便易行,其效确实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饮食预防和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我国就已有了“食医”。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说明了食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食物与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食物每人每天都要吃,较药物与人们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下如“食疗”。古代医者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在治疗过程中,确实先以食疗,后以药疗。只有食疗不能取效时,才以药疗。古时人们将能用食物治病的医生称为“上工”。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  相似文献   

14.
孙晓生 《新中医》2011,(4):120-122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重视养生,尤重食疗,其医学著作《千金方》有着大量关于食养食疗的记载。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学术继承,特别对其“养生十要”中食养食疗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简要的梳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饮膳正要》对食养和食疗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龙瑞 《国医论坛》2000,15(3):38-39
《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由于作者忽思慧为蒙族医家,兼通汉医,又长期担任宫廷饮膳太医之职,在烹饪技艺、营养卫生和饮食保健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书中不仅反映了忽氏关于食养、食疗的卓越思想和独到见解,而且突出了元代饮膳养生的民族特色。该书问世以后,受到广泛的重视,甚至明·代宗朱祁钰为之作序。现对其成就从7个方面分析如下。1 强调保健养生,先食后药忽氏在序言中首先引述了孙思邈所说的“医者,先晓病源,知其所犯,先以食疗,不瘥,然后命药……故善养生者,谨先行之”。他认识到,食物是维持人体物质和功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为杂病专著,仲景在严格制方的同时,也非常注重食疗的作用。他将药物与食物共同组方,协同作用,相辅相成,堪称“药疗”与“食疗”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食疗管窥     
一、食疗的内容范围食疗历来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前贤曾有专著(如《食疗本草》等),亦有在方书中作专门论述者(如《千金要方.食治》等),内容相当丰富。近日又有一些新作出版,如《食物疗法》、《常见药用食物》等,也还有若干介绍或探讨性文章已经发表。但食疗作为一个总称,其内容范围似较驳杂,大致包括了这样一些情形:(1)原是食物,今作防治之药用,仍然内服,但在数量上可能较  相似文献   

18.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所著的《千金方》中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无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且与食有密切关系。临床实践证明,胃癌的发生发展、病机、性状、体征在每个阶段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尚云青  杨敏  王玲  俞捷 《环球中医药》2012,5(11):828-830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食疗学》的大纲要求、课程特点及教学实际情况,为使《中医食疗学》成为生动有趣、易学易懂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强调了教书育人、上好第一堂课、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对食物的性能与应用及疾病食疗两部分重点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蒙医食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具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本民族应用方面的特色。顾名思义,食疗必然既需食物,又佐药品。古代蒙古民族长时期居住草原地区,多以游牧、狩猎为业,又很少种植谷物。《礼记·王制》即说过“北狄不粒谷”,《汉书》有“北地谷稼不熟”。处在这样环境的条件下,食疗也只有以乳肉为食料佐以药物入剂了。此为蒙医古代食疗的突出特点之一。在这里仅就对食疗理论的认识及其临床应用,谈点个人的理解。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变化异常,寒多热少,高风气燥,加上食用以乳肉为主的特点,久而久之,人们认识到寒与热、饥与饱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