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联合佳苏伦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的作用。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自然苏醒组),B组(氟马西尼催醒组),C组(佳苏伦催醒组)和D组(氟马西尼合并佳苏伦催醒组),观察并比较四组效果。结果D组的催醒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结论氟马西尼、佳苏伦联合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作用高效彻底,清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合并佳苏伦对小儿静脉全麻的催醒。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自然苏醒组);B组(氟马西尼催醒组);C组(佳苏伦催醒组);D组(氟马西尼合并佳苏伦催醒组)。结果D组的催醒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结论氟马西尼与佳苏伦联合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术前应用氯胺酮的最佳剂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30例,体重7~10kg,随机分3组:A组(氯胺酮8mg/kg、咪达唑仑0.5mg/kg,),B组(氯胺酮9 mg/kg,咪达唑仑0.5mg/kg,),C组(氯胺酮10mg/kg,咪达唑仑0.5mg/kg,)术前30 mi n,口服。结果:3组在苏醒时间、镇静、镇痛及术后睡眠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组用药方法和剂量是较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5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B组=25例)。诱导插管后两组均术中吸入2%~2.5%异氟醚维持,同时间断静注咪达唑仑0.1~0.2mg/kg,芬太尼2μg/kg,A组唤醒前20min停止吸入异氟醚及静脉用药,并加大氧流量促进异氟醚排出,必要时给予少量纳洛酮0.2mg静注。B组唤醒前10min停药,同时静脉给予氟马西尼0.2mg,观察两组唤醒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唤醒时间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A组唤醒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唤醒时间平均15min左右,B组平均5min左右。A组唤醒后有20例躁动,有5例对术中唤醒有模糊记忆,B组无躁动且无术中知晓。讨论氟马西尼用于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的唤醒试验是安全可行的,它能将患儿快速唤醒,非常有利于术中脊髓功能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曲马多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0例,年龄45~65岁,体重50~90 kg,ASAⅠ或Ⅱ级,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四组: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静注纳布啡0.1 mg/kg+曲马多2 mg/kg;B组静注纳布啡0.2 mg/kg+曲马多2 mg/kg;C组静注纳布啡0.3 mg/kg+曲马多2 mg/kg;D组静注曲马多2 mg/kg。记录四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5、15、30 min警觉/镇静评分和VAS评分;记录手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拔管后5、15、30 min警觉/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15、30 min D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拔管后30 min 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四组拔管后呼吸抑制、头晕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B和C组(P0.05)。结论全麻手术结束前30 min采用纳布啡0.2~0.3 mg/kg复合曲马多2 mg/kg较纳布啡0.1 mg/kg复合曲马多2 mg/kg全麻苏醒期镇痛效果好,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氟马西尼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应用于小儿麻醉后催醒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50例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Ⅰ组术后静脉推注氟马西尼8μg/kg催醒,Ⅱ组则不予氟马西尼催醒. 结果术后苏醒时间比较,Ⅰ组为(5.6±0.6)min, 较Ⅱ组的 (46.7±8.4)min明显缩短(P<0.05);催醒后烦躁、谵妄的发生率,醒后5 min之内Ⅰ组较Ⅱ组高,但5 min之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氟马西尼用于小儿麻醉后催醒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七氟醚作用迅速、苏醒快,在成人麻醉中已很常用;因其具有水果味、呼吸道刺激小、宽容度大(易控制、安全)等特点,也特别适用小儿吸入全麻。氯胺酮已广泛用于小儿麻醉。本研究旨在探讨七氟醚开放吸入复合氯胺酮静注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纤支镜检查患儿48例,年龄1月~8岁,男27例,女21例,体重3.8~28kg,ASAⅠ或Ⅱ级,ECG正常,无肝肾功能异常。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B组20例。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禁食6~8h。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3mg/kg,年龄小表1两组患儿各时段H…  相似文献   

8.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麻醉时的躁动情况.方法 选择学龄前儿童(3~5岁)及学龄儿童(6~9岁)各60例拟进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分别均分为学龄前儿童静-吸复合组(A1组)及七氟醚吸入组(A2组),学龄儿童静-吸复合组(B1组)及七氟醚吸入组(B2组).A1、B1纽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A2、B2组吸入麻醉诱导采用8%七氟醚吸入.维持吸人3%~5%七氟醚,调节氧浓度1~2 L/min,将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值控制在1.3~1.5 MAC.术毕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和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并记录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同一年龄不同麻醉方式组患儿:术后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A2组明显高于A1组、B2组明显高于B1组(P<0.05).不同年龄同一麻醉方式组的患儿:术后轻、中度躁动发生率A1组明显高于B1组、A2组明显高于B2组(P<0.05);而重度躁动发生率A2组明显高于B2组(P<0.05)(表1).结论 学龄前儿童及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烧伤换药的临床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分别对20例烧伤住院患儿的两次换药采用不同镇静方式.A镇静方式为右美托咪定6μg·kg-1 ·h-1静脉泵注10 min后静注氯胺酮1 mg/kg,随后右美托咪定0.6 μg·kg-1·h-1维持,根据换药中的体动情况按0.5 mg/kg追加氯胺酮.B镇静方式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其余方法与A相同.监测静脉泵注前(T1)、静脉泵注10 min后(T2)、换药开始后1 min(T3)、5 min(T4)、10 min(T5)、换药结束时(T6)患儿的MAP、HR、RR、PETCO2、SpO2等指标,并对小儿作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换药完成时间、氯胺酮使用量、苏醒期睁眼或体动时间,观察小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及恶心呕吐情况,记录小儿父母及换药医师满意度评分.结果 T2~T6时A镇静方式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B镇静方式(P<0.05);T2时Ramsay镇静评分A镇静方式明显低于B镇静方式(P<0.05).两种镇静方式的氯胺酮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方式苏醒时间长于B方式,但PAED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父母满意度明显高于B方式(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烧伤换药的镇静,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为平稳,且对呼吸无明显影响.本研究中虽然右美托咪定不能减少氯胺酮使用量,且可稍延长患儿苏醒时间,但可以提高患儿苏醒质量,可以安全用于小儿烧伤换药的镇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时复合异丙酚与咪达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小儿短小手术,肌注氯胺酮后分别复合异丙酚(Ⅰ组)和咪达唑仑(Ⅱ组)进行麻醉,记录麻醉时间、生命体征变化、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时间:Ⅰ组为(42.8±10.2)min,Ⅱ组(40.7±11.5)min,时间基本相似(P>0.05)。氯胺酮用量分别为Ⅰ组(8.12±1.13)mg/(kg.h),Ⅱ组(8.25±1.00)mg/(kg.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参数(HR、RR、BP、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和血压在肌注氯胺酮后20 min均增加了(15±5)%,但在静注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后均下降5%~10%。苏醒时间基本相同。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中分别复合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均可安全运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