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雅  宋展 《中原医刊》2003,30(1):11-12
目的:探讨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6例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26例均行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维持纠正内稳态,冠胃肠外营养支持保守疗法,平均治愈时间12.3d,结论: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性于术后4-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但有其特征性。主要症状为腹胀,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而腹痛较轻,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或局部肠粘连引起,多数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以此来为总结此类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疗效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4.
菅如钢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74-4775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腹部手术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简称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我院自1992~2003年共收治炎性肠梗阻病人34例。均采取非手术治疗,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良龙 《河北医学》2004,10(9):863-864
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在基层,往往由于误诊误治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现将临床中治疗的3例病人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体会。结果:36例均行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4.6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术后第5天~2周内,应该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禁食,胃肠减压,控制感染,中药治疗,适当的运动,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生长抑素的应用,31例患者全部非手术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1.5±1.5)d,通气时间超过2周的患者均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梗阻多为纤维素性粘连,肠壁水肿,增厚所致。经综合治疗容易有效,但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肠绞窄时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于1995年首次提出。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在术后2周内,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共存的粘连性肠梗阻。据文献报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本病发病原因是腹部手术后肠管广泛粘连或腹腔内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现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志强  于海兰 《河北医学》2003,9(8):757-759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ileus,E Pll)虽不是一个独立类型 ,却有其共同特性 ,处理不当会造成某些严重的并发症 ,使病人产生极大的痛苦。因此 ,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 ,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是临床工作者所必需的。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1 .1 定义 :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 0 % [1] ,关于早期时间 ,其太早不能脱离原发病的影响 ,太迟不能与后期肠梗阻相区别 ,有人认为最好是1 4d[2 ] ,有人则认为 4周[3] ,3个月等 ,但倾向于 4周者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伍海胜 《医学文选》2006,25(2):229-230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采用手术治疗4例,非手术治疗14例,均全部治愈。结论 及时诊断和治疗术后旱期炎性肠梗阻,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分析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8例均发生于术后1-2周内。保守治疗7例,肠梗阻缓解时间5-14d,平均10.7d。手术治疗1例,经保守72h后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腹腔广泛粘连,肠壁水肿、炎症,无法分离粘连,亦不能明确梗阻部位,只能关腹继续保守治疗16d痊愈。提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不宜行手术治疗,可行4-6周保守治疗,逾期无法缓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earlypostoperativeinflam 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 ,EPISB0 )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之一 ,处理不当 ,易产生严重后果。现将我科 1996年以来收治的 1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中 ,男 8例 ,女 2例年龄 13~ 80岁。 2例由外院手术后转入本院 ,8例本院手术后发生。临床表现为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10例 ,恶心、呕吐 6例 ,腹部有固定、压痛的肿块 1例。腹部X线平片均见液平面。发病前有 1次腹部手术者 8例、2次…  相似文献   

14.
伍海胜 《微创医学》2006,25(2):229-23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采用手术治疗4例,非手术治疗14例,均全部治愈.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数学者认为腹部手术引起的炎症反应与术后肠梗阻有关。临床上腹部广泛的手术创伤,尤其是肠管损伤,如广泛分离肠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等操作或腹膜炎、腹腔积液或异物残留等炎症原因可导致肠壁粘连及麻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其中14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中医结合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在早期因对本症认识不足,于术后第10天再次施行剖腹探查,行粘连松解术后并发肠瘘,后转上级医院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准确诊断,系统化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措施,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均经胃肠减压、TPN、静脉滴注红霉素、应有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措施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天,无1例发生肠坏死、肠瘘等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成因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29.6±15.4)天。所有病例均先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TPN)、生长抑素及其他药物。2例再次手术,1例发生肠瘘。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3~10天〔(6.2±2.8)天〕。非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其处理方法与其他类型肠梗阻有共同之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我科1998年6月-2003年10月收治1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经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非手术综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平均治愈时间为15.5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非手术治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