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广忠 《右江医学》2001,29(4):345-346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人畜共患动物源性传染病 ,分布区域较广 ,易感人群较普遍。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形钩体血症 ,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并引起中毒症状 ,多器官系统如肝、肾、肺、神经肌肉病变与功能异常。我院近 8年收住各型钩体病 2 8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近 8年共收住钩体病 2 8例 ,均为散发病例。男性 2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16~ 5 6岁 ,平均 3 2岁 ,其中 1例为怀孕 8周孕妇 ;以农民为主 ,共 2 3例 ( 82 .1% ) ;发病以 5~ 9月份为主 ,病后 3~ 7天入院 ,病前 1~ 3周有明确疫水接触史。诊断根…  相似文献   

2.
王尝章 《海南医学》1996,(4):230-231
构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我国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流行病学方面发生了变化,典型表现的钩体病已趋向减少,而不典型的钩体病人较前增多,常造成误诊误治。本文选自1993年~1995年3月住院确诊病员58例中,以非典型临床表现的钩体病23例误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3例;男16例(69.5%),女7例(30.5%)。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29岁。职业:农民13例(56.5%);劳教人员3例(3%);学生2例8.6%);个体专业户5例(21.7%)。1.2流行病学资料:全部病例均有疫水接触史,其中,水田…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死亡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下简称钩体病)死亡率一般在5%左右。探讨本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加深认识,对降低病死率有一定意义。我院在1983~1993年间收治钩体病105例,死亡2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0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23.1岁,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7.3天,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我县是钩体病高发区,现就我院近3年来收治52例钩体病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男39例,女13例,男:女=3:1。年龄:10~19岁18例,20~29岁18例,30岁以上16例。职业:52例病人均生活在农村,均有水田接触史。临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系钩体感染后罕见而严重神经系统后发症,该并发症致残率高。我科1988年6月至1991年12月收治18例,现就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侧、女2例;年龄2~55岁,其中≤10岁8例、11~60岁5例;21~30岁2例,45~55岁3例。1~3月发病4例,5~10月发病14例(其中7~8月占8例)。17例来自钩体病流行区农村,1例工人。本组均有疫水或疫源接触史。  相似文献   

6.
1987年我科收治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74例,其中18例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误诊率达24%.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农民,病前一直参加农业劳动.年龄20~63岁,发病时间为6~10月份.18例临床均有明显畏寒、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钩体菌多价菌苗的预防注射,我县的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从1985~1990年中平均每年收治367例降至近年的20多例,但属肺大出血型的钩体病比例明星升高。1991~1996年,我科先后收治钩体病146例,属于肺大出血型的27例,占135%。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2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1,25。年龄16~58岁。青壮年17例,占63%。发病至入院时间,1天以内8例,2~3天13例,4天以上6例。入院后1天确诊12例,2~4天确诊历例。27例均符合戴自英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九版中构端螺旋体病(肺大…  相似文献   

8.
钩体病致出血性肺炎X线表现:附26例胸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Lo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骤起高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胖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常为分轻型及重型,其中重型有肺大出血及黄疽出血型。本文收集了我科从1986年以来全部26例肺大出血型钩体病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为钩体病并行X线检查者共26例。发病年龄为16~58岁,平均年龄32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8例。农民患者24例、学生1例、工人1例。豆.ZX线表现本组病例分别于发病后3~sd…  相似文献   

9.
肺弥漫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DPHT)是一危重凶险急症,病死率较高。1986~1995年期间,我院共收治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1138例,其中CPHT241例,占21.1%,与文献报告相近。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1例DPHT中,男148例,女93例,年  相似文献   

10.
贺孟奇 《中原医刊》1999,26(1):64-64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肺出血型与肺结核颇多相似,容易误诊。本文就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37例钩体病误诊为肺结核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误诊37例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3~62岁,职业为农民或者农村学生,发病日期:每...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科1990年~1991年收治的8例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脑动脉炎,加以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3例,女5例。3~6岁3例,7~10岁5例。发病时间:9~11月7例,1月1例。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人兽共患的最常见病之一,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生或流行,东南亚地区的流行较为严重。在我国广泛分布和流行,50~80年代南北方均有较大规模的流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钩体病的防治工作逐步深入,其发病率大大下降,但近几年来,钩体病在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一直处于前10位[1]。本文旨在通过报道1a多来我院检查出12例钩体病,表明广东省对钩体病的防治工作仍需重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14~53岁,平均35-5岁。全部来自广东各地,其中4例从事农…  相似文献   

13.
<正> 莨菪类药物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现将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山莨菪碱(654~2)抢救重危病人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9~64岁,平均37.5岁。本组由钩端螺旋体病肺弥漫性出血型(简称钩体病肺出血型)5例,急性肺水肿12例,肝肾综合征(HRS)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2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88~2001年共收治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患者345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钩体病诊断符合疫水接触史、典型“三症状、三体征”、赫氏反应、排除其他急性发热性疾病、钩体凝集试验阳性反应5个条件。钩体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诊断参照文献[1]。本组345例中男293例,女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年来治疗经血清免疫学、脑电图及脑血管造影等证实为小儿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所致神经系统后发症1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男、女各8例;4~8岁12例(75%),最小为3岁,最大为12岁。(二)流行病学:均来自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疫区,发病季节全年均有,以10~12月为高峰,计8例(50%)。(三)症状和体征:所有病例均为轻型或隐性感染,无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急性症状。就诊时主诉突然发生偏瘫9例,反复短暂肢体活动障碍、癫痫发作6例,失语1例。  相似文献   

16.
钩体病20例死因分析楼昌根1970~1993年我科共收治320例钩体病,其中死亡20例,现将死亡原因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20例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5~50岁,平均36岁,以青壮年占多数.农民14例,学生4例,炊事员1例,泥瓦工1例.从入...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简况1886年Weil首先描述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体征,(发热、肌痛、出血倾向、黄疸、急性肾功衰竭等),有人称Weil氏病。1915年稻田和井户从黄疸出血型患者血液中分离发现钩端螺旋体定名为黄疽出血型钩端螺旋体。1958年Alstron报告78例死亡钩体病中,全部死于6~27病程日,其中78%死于8~15病程日,死者多数出现黄疸。医学上广泛认为无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病多系临床轻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8-1998年共收治265例钩体病,现将其肺部X线胸片及有关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诊断与分型标准:依1972年成都钩体病会议拟订的标准进行诊断与分型。一般资料:265例中男196例占73.96%,女69例占26.04%。年龄6-65岁,45岁以下236例占89.06%。农村203例占76.60%。发病时间7-10月下旬,其中8-9月186例占70.19%,均有疫水接触史。  相似文献   

19.
采用犬型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Moulton株23SrRNA基因273-293位点和376—396位点的引物A和B,即5'GATCTAATTCGCTGTAGCAGG~(3')及~(5')ACTTTCACCCTCTAT-GGTCGG~(3'),对52株钩体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49型50株问号状钩体均发生特异性扩增,而双曲钩体patoc型PatocⅠ株及细螺旋illini型3055株钩体不出现特异性扩增。用引物A和B对1992年从井研、西昌两地收集的早期钩体病患者的早晚期血清进行PCR扩增,结果第一次血清55份(发病后1~5天),PCR阳性51例(92.72%),第二次血清55份(发病后6~60天),PCR阳性41例(74.55%)。由此表明PCR不仅可广泛用于钩体病的临床早期诊断,而且可用于检测不同病程患者血中钩体DNA。  相似文献   

20.
我院2年来收治复发性脑血栓病人42例,占同期脑血栓病人27%,现根据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7例(64%),女15例(36%),年龄36~82岁;其中50岁以下5例(12%),50~59岁14例(33.3%),60岁以上23例(55%)。本组复发次数仅2例为2次,其余均为1次。复发距首次发病时间:1年内复发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