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86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临床病例;采取大剂量氨苄青霉素加激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能减少肺出血的发生.以及防止赫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8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福安 《右江医学》2005,33(3):315-316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我国农村地区常见的传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也常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86例钩体病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83年元月至2001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钩体病患者220例,选择第1个诊断错误者归为误诊,共有86例,占39.09%,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19~55岁,平均35.5岁,平均住院天数8.5天。全部病例均依据1972年成都会议诊断意见,其中钩体凝溶试验1∶400以上或双份血清滴度增加4倍以上为阳性。2.临床表现有典型三症状(寒热、身痛、乏力)者55例,典型三体征(眼红、腓肠肌痛、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88~2001年共收治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患者345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钩体病诊断符合疫水接触史、典型“三症状、三体征”、赫氏反应、排除其他急性发热性疾病、钩体凝集试验阳性反应5个条件。钩体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诊断参照文献[1]。本组345例中男293例,女  相似文献   

4.
1997年至 1 999年夏秋季 ,我科收治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 ) 4 6例 (男 33例 ,女 1 3例 ;年龄 7~ 62岁 ;农民 4 1例 ,务工人员 3例 ,学生 2例 ) ,其中 1 997年 6例 ,1 998年 2 7例 ,1 999年 1 3例 ,现分析如下 :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4 1例 ,正常 1 1例 ,异常 30例 ,其中WBC 1 0 .0× 1 0 9~ 2 0 .0× 1 0 9/L 2 2例 ,>2 0 .0× 1 0 9/L 8例。N 0 .71~ 0 .80 2 3例 ,0 .81~ 0 .90 7例 ;摄胸片 2 6例 ,正常胸片 1 7例 ,异常胸片 9例 ,异常胸片中 7例报告有分布大小不等的点状、结节状或絮片状密度不均阴影 ,重者可见大片状…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流行较广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鼠尿和猪尿可排出大量的病原体而污染水,可以通皮肤接触感染人。我院地处闽北山区,鼠类较多,多因水田被鼠尿污染,青少年下田劳动而被感染。临床以起病急、寒战、高热、眼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是我县常见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1970—1980年平均年发病率为39.2/10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经病原学证实,1980年的流行菌群有秋热群,七日热群,黄疸出血群等。以秋热群为主。其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确诊困难,易于误诊或漏诊,而造成死亡,并非少见。本文就我们1979年8月1983年9月收治的200例作一临床分析,并对早期诊断和误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端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对广大工农群众的健康有一定威胁,为了提高认识,加以注意,及时总结经验,现将内科1973~1977年共收治50例的临床材料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远学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30-1830,1817
目的总结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26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患者大多数为农民,以7-10月份为发病率高峰;有少数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26例中误诊12例(46.15%),其与首诊误诊、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和未早期用激素有关。结论临床医师要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掌握钩体病各型及其后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钩体病的认识,掌握有效的救治方法仍是目前基层医院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融水县1996年7月18日遭受罕见特大洪灾,灾后出现构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记诊,探讨防治方法,作者将我院住院治疗的11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男79例,女31例,男女之比五:0.39,发病年龄15~55岁。15~30岁77例,占70%;31~55岁33例.占30%。职业分布:农民65例,占59.0%;中学生5例,占4.5%I工作人员40例,占363%。流行病学资料:该地人18特大洪灾,当洪水泛滥,有钩体存在的畜舍、厕所等被冲溢,水被污染。参加抗洪救灾者接触疫水而感染发病,故传染源是猪。本组110例有明显的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钩端螺旋体病112例的临床表现、分型、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进行了临床分析。在乡镇级医院中,因检验条件有限,不能做血清学检查和病原体检查,因此,早期诊断应以流行病学、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主。如在本地区七——九月份雨后出现成批的寒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红腿疼、淋巴结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尿检蛋白阳性,血沉增快,青霉素治疗效果好者,可初步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治疗轻型病人青霉素或四环素有特效,重型可加用激素。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广为流行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鼠类和家畜,人因接触排菌动物的尿及其污染的水经皮肤、粘膜感染。由于人体免疫水平不同,加上菌株型别较多,因此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程轻则呈自限性经过,重则呈严重的黄疸、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本  相似文献   

12.
彭廷勇  黎华 《四川医学》2002,23(1):49-50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动物源性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避免误诊漏诊 ,探讨诊治方法 ,本文收集从 1995~ 2 0 0 0年间我院收治的147例钩体病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0 0例 ,女 4 7例 ,男女之比为 2 .13∶ 1,发病年龄 12~ 5 9岁 ,其中 12~ 18岁 5例 ,占3.4 0 % ;18~ 5 0岁 139例 ,占 94 .5 6% ;>5 0岁 3例 ,占 2 .0 4 %。职业分布 :农民 142例 ,占 96.60 % ;中小学生 4例 ,占 2 .72 % ;其他 1例 ,占 0 .68%。1.2 流行病学资料 :据左桂芳报道 [1] ,本市鼠密度一般在 14.80 %以上 ,其中黑…  相似文献   

13.
小儿钩端螺旋体病68例临床分析丽水市中医院儿科楼金梁,魏丽华〔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小儿,畏寒,发热,腹痛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悬殊,小儿病例又与成人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对68例小儿钩体病作回顾分析。临床资料1诊断依...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经鼠类或家畜传播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县部分地区流行及散在发病。现将我院诊治的59例患者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一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引起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现于1886年,曾命名为外耳氏病。近二十多年来,钩体病已在许多国家中被发现。其分布遍及世界五大洲,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终年冻土地带均有这种病的踪迹。我国第一个确诊病例报告于1934年(广州)。解放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组疾病,它开始是以发热,出血现象,黄疸及肾功能损伤等“典型”症候而被认识的,但是经过医学界的多年来的研究,已对本病加深了了解,本病实际上包括许多不同临床表现的类型。过去我国对于本病一向认为是少见的疾病,但是经过我院热带病研究组两年多在广东、云南二省调查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来看,本病远非一种少见的疾病,使我们感觉到它是我国比较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之一,在某些地区每年都有严重的流行,造成人民健康上与经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病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广忠 《右江医学》2001,29(4):345-346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人畜共患动物源性传染病 ,分布区域较广 ,易感人群较普遍。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形钩体血症 ,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并引起中毒症状 ,多器官系统如肝、肾、肺、神经肌肉病变与功能异常。我院近 8年收住各型钩体病 2 8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近 8年共收住钩体病 2 8例 ,均为散发病例。男性 2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16~ 5 6岁 ,平均 3 2岁 ,其中 1例为怀孕 8周孕妇 ;以农民为主 ,共 2 3例 ( 82 .1% ) ;发病以 5~ 9月份为主 ,病后 3~ 7天入院 ,病前 1~ 3周有明确疫水接触史。诊断根…  相似文献   

18.
1979年8月,我县某地发生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局限性流行。当时具有类似症状、体征的住院病人40例,均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后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钩体病。为总结教训,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27例,女13例,年龄14~55岁,其中18~45岁30例,占75.0%,农民37例,学生2例,职工1例。发病时间7月31日至9月2日,s月11~20日发病最多,共25例(62.5%)。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1天以内4  相似文献   

19.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1972~1973年我们用钩端合剂治疗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114例,得到较好的效果。一、钩端合剂的制备(一)基本处方:地胆头二两二钱半,旱莲草、丁葵草、金花草、紫珠草、田基黄各一两半(干药,16两秤计算)。(二)煎制方法:将药切碎,加水浸过药面,煎煮30分钟,倾出药液,加水再煮2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过滤,浓缩为90毫升。(三)服法:成人每日90毫升,分三次口服,重病人剂量可适当加大,小儿剂量酌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肺出血型的流行病学、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钩体病肺出血型的发病率高,占本地同期各型钩体病的59.6%,呈典型的稻田型流行,患病年龄以18-40岁青壮年农民为主,且肺出血普通型多于肺弥漫出血型,其肺部X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基本一致,但与临床症状不尽认:钩体病肺出血型是本地区钩体病的主要临床类型,肺部X线检查对钩出血型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