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是眼科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病变,其病程缓慢,晚期黄斑损害和新生血管形成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是威胁视力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1]。视网膜光凝加速视网膜出血、水肿的吸收并防止新生血管的产生,降低了该病的并发症。但尚无早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RVO的报道[1-3]。现报告一组不同发病病程的氩激光治疗的RVO患者,以探讨视网膜光凝的时机,影响视力及疗效的因素。1 临床资料1.1 对象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RVO患者38例3… 相似文献
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凝治疗的波长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不同激光波长对中一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为(中浆)的治疗效应。方法 根据氖和不同激光波长随机将89例中浆患者分为黄光、红光及录光3组,分别采用不同激光波长光凝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查所有患者的视力、工、Amsler表及光敏感度,并进行眼底血为光造影。结果 3种激光波长治疗结果显示:在中心视力改善和复发率方面,3组间效应基本齐同;但黄光组病程明显缩短,绿光组光敏感度恢复程度低于黄光和红光组,3组 相似文献
3.
激光光凝在眼底疾病的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一些眼底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临床实践证明其仍然不能替代激光光凝。而通过将两者有机联合、协同应用可获得更佳疗效。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加速转化,新的激光设备也不断推陈出新,朝着微创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因此,我们仍有必... 相似文献
4.
点阵扫描激光通过特殊的机械或电子控制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图形,通过缩短曝光时间和间隔时间,快速扫描同时释放多点激光。这种激光光凝效应中热扩散模式改变以及多点模式扫描面聚焦差异、扫描面内视网膜病变程度不一对激光光斑的影响和多点扫描时患者眼球运动对治疗的影响均与传统单点激光光凝有所不同。正确认识这些差异,从远离黄斑区的上方视网膜开始测试激光光斑或进行治疗,增加激光光凝点数,缩小激光光斑之间的间隔,利用其激光光凝热扩散少的特点,减少对黄斑区光感受器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均是提高点阵扫描激光多点激光光凝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眼底病激光光凝治疗主要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视网膜局部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不同疾病激光光凝治疗目的和技术操作要点不完全相同.其中,缺血缺氧类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激光光凝必须达到破坏视细胞,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的强度;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只需清除病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能量不宜过大;视网膜裂孔激光光凝治疗需要形成有效的视网膜脉络膜瘢痕,产生较强的视网膜脉络膜粘连,以防发生大范围的视网膜脱离;而黄斑水肿的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是使血管自身调节收缩、视网膜外屏障功能恢复,减少持续性黄斑水肿和视功能损伤.只有根据疾病性质及病灶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局部视网膜激光光凝、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辩证处理好光斑大小、间隔、强度以及曝光时间等激光参数的合理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激光光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6 6岁 ,诊断“左眼鼻上方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拟行左眼球摘除术。术前征得患者同意 ,对肿瘤周边部行激光光凝封闭后 ,在其余正常视网膜区域进行了实验性设计光凝。肿瘤位于左眼鼻上象限 ,避开黄斑、视盘区域 ,在正常视网膜区域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 (Novus Omni)进行光凝 :(1)设定光斑级别光凝 :颞上象限 ,分别用氪红、黄、绿激光击射出 级光斑。每种波长光凝斑放射状分布击射两排 ,分别作光镜、电镜标本用。颞下象限 ,同法击射出 级光斑。(2 )设定激光能量光凝 :鼻下象限 ,同法击射出功率 30 0 m W的 3种波长激光光斑。光斑… 相似文献
7.
经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自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6月在 2 6例 2 6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 ,经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 (裂隙灯显微镜和VOL K宽视野激光镜 )联合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未封闭的视网膜裂孔和术后早期发现的新裂孔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6例 2 6眼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发现视网膜裂孔未封闭和术后早期发现新的裂孔。其中男 19例 ,女7例 ,年龄 15~ 71岁 ,平均 37.4岁。 2 6眼中 ,18眼为术后早期 ,视网膜裂孔冷凝或术中光凝后反应不佳 ,裂孔有的部位封闭不牢或未封闭 ,其中 1眼是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术后…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和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 方法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8只眼,11例12只眼单行经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未作激光光凝治疗;24例26只眼在玻璃体手术术中及术后作黄斑裂孔缘激光光凝。术后均作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 结果 非光凝组5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发,占41.7%,术后0.1以上视力6只眼,占50.0%;光凝组2只眼黄斑裂孔复发,占7.7%,1只眼因周边新裂孔形成而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有13只眼视力在0.1以上,占50.0%。统计学检验两组黄斑裂孔复发率概率P=0.024,视网膜脱离复发率概率P=0.0487。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差异。 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99-201)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激光光凝致睫状神经损伤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92~ 1998年用半导体激光治疗眼底病中发现 2例致睫状神经损伤者 ,在激光治疗的并发症中较罕见 ,报告如下。例 1 女 ,38岁 ,因右眼前阵发闪光感 3个月 ,于 1995年 2月 2 2日就诊。曾有高度近视史 2 0年。检查 :双眼远视力均为0 .1,- 10 .0 D矫正到 0 .8,近视力 0 .8,调节近点为 2 0 cm,双眼瞳孔等大 (3.0 mm)正圆 ,对光反射灵敏。右眼底周边部 11~ 3及 5~ 9点钟位见弧形格样变性区 ,伴有 2个干性裂孔 ,左眼11~ 3点位见不连续的弧形格样变性区 ,未见裂孔形成。诊断为双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行双眼眼底变性区及干性裂孔预防性激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的ROP患儿64例1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阈值前Ⅰ型ROP 15例30只眼,占患眼的23.6%;阈值期ROP 49例97只眼,占患眼的76.4%。所有患儿均于确诊后72 h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间接检眼镜引导的532 nm或810 nm激光光凝治疗。阈值前Ⅰ型ROP 15例30只眼中,行532 nm激光光凝治疗6例12只眼,行810 nm激光光凝治疗9例18只眼。阈值期ROP 49例97只眼中,行532 nm激光光凝治疗37例73只眼,行810 nm激光光凝治疗12例24只眼。治疗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4个月。观察患儿病变退化情况。以1次激光光凝治愈率、重复治疗率、不良预后发生率、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疗效观察指标,对比分析阈值前Ⅰ型与阈值ROP,以及532 nm与810 nm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 127只眼中,附加病变消失、嵴消退、病变完全退化125只眼,占98.4%;颞侧周边部残存膜状牵拉、视网膜血管颞侧牵拉移位2只眼,占1.6%。未出现进展为4期或5期严重不良预后者。经1次激光光凝治疗病变完全退化者118只眼,占92.9%;经2~3次激光光凝治疗病变完全退化者6只眼,占4.7%;因近周边部病变较重,激光光凝反应欠佳,行冷冻治疗者3只眼,占2.4%。64例127只眼中,发生麻醉意外1例,占患儿的1.6%;出现结膜下出血12只眼,占患眼的9.4%;发生白内障1只眼,占患眼的0.8%。经532 nm或810 nm激光光凝治疗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ROP的治疗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需要重复激光光凝治疗、附加冷冻治疗、出现不良预后及严重并发症者主要出现在阈值期532 nm激光光凝治疗的患儿中。结论 激光光凝可有效治疗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ROP。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在玻璃体手术后,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对其手术的补充作用和光凝中的技术问题。
方法:对65例(66只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根据眼底情况在玻璃体手术后1天~15个月选择不同波长及能量的氩、氪离子激光进行封孔、拦坝及光凝嵴后360°。
结果;52只眼孔缘均有良好光凝反应。有3只眼光凝过量,光斑处形成小圆形孔。
结论:玻璃体手术后的光凝治疗对于视网膜脱离裂孔的封闭及预防视网膜脱离复发是必不可少的。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201-201)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对术后视网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LASIK术前对近视眼患者常规行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对视网膜干性裂孔或严重视网膜变性的144例(168眼)患者行氩离子激光光凝,作为治疗组;另外108例(126眼)轻度视网膜变性的患者不予氩离子激光光凝,作为对照组;LASIK术后密切观察视网膜病变情况,必要时补行氩离子激光。结果 LASIK术后随诊12个月,治疗组视网膜情况稳定。对照组有6眼于LASIK术后视网膜变性范围扩大,病情加重,补行氩离子激光光凝;1眼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给予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结论 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视网膜干性裂孔的近视眼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是预防LASIK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保障LASIK手术成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低能量,短曝光时间的氩蓝-绿激光和氩绿激光对猴眼视网膜距黄斑中心凹500μm以外区域进行光凝。组织病理学显示,两种激光对黄斑部视网膜组织的损伤程度、范围和修复特点大致相同,损伤局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弱外网状层,未见基底膜破裂,内层视网膜结构完整,修复期未见损伤区扩大。实验表明,用低能量和短曝光时间上述两种激光对黄斑部光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氩激光对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氩激光光凝术治疗 3 2例 44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早期治疗组 14只眼 ,晚期治疗组 3 0只眼 ,随访 3~ 2 0月 (平均随访 6月 )。结果 :早期治疗组视力提高明显 ,且无一例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 ,晚期治疗组可以有效封闭视网膜无灌注区 ,防止玻璃体积血的出现 ,改善其预后 ,激光治疗可有效防止或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结论 :采用氩激光治疗静脉周围炎早期较晚期有效 ,安全且并发症少 ,根据眼底荧光造影表现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及定期随访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氩激光光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油填充广泛应用于治疗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使不少患者恢复了部分视功能。但硅油填充眼仍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 ,对于此类患者 ,一般采用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术或硅油置换术等治疗。然而 ,多次手术必然会增加对患眼的损害 ,并且有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我们对部分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氩激光光凝“筑堤”的方法固定视网膜脱离的范围 ,待硅油填充术后 3~ 4个月再行硅油取出术并同时处理下方脱离的视网膜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择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并比较氪红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4例 12 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 ,分别采用氪红 (6 4例 )、氪绿 (6 0例 )激光光凝治疗 ,术后定期观察视力、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 ,随访时间 7.1± 3.4月。结果 氪红激光组中 :视力明显提高或提高者 5 3% ,不变者 34% ,下降者 13%(P <0 .0 0 1)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 38% ,部分消退者 42 % ,不变者 2 0 % (P <0 .0 0 1) ;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6 7% ,部分消退者 33%。氪绿激光组中 :视力明显提高或提高者 6 3% ,不变得 2 3% ,下降者 13% (P <0 .0 0 1)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 38% ,部分消退者 5 0 % ,不变者 12 % (P <0 .0 0 1) ;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 6 1% ,部分消退者39%。两组间的视力、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1)。结论 氪红、氪绿激光光凝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都同样有效 ,但氪红激光主要适用于屈光间质混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效果。方法:氪黄激光(波长568nm)对31例(31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raphy,FFA)确诊为CSC进行直接(渗点)光凝;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进展期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XLRS的27例患儿3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以上,其劈裂有缓慢发展但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儿均为男性。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47岁。单眼18例,双眼9例。将患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眼。采用多波长激光机的氪黄激光对治疗组患眼劈裂周围行堤坝式激光光凝,避开黄斑与视盘周围1个视盘直径范围的区域。对照组患儿每隔半年门诊随访观察。两组患儿均随访3年,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BCVA检查结果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结果 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3±0.41,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P=0.201)。对照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8±0.60,较治疗前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9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提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33)。治疗组18只眼中,视力提高4只眼,占22.2%;视力稳定10只眼,占55.6%;视力下降4只眼,占22.2%。对照组18只眼中,视力提高3只眼,占16.7%;视力稳定4只眼,占22.2%;视力下降11只眼,占61.1%。治疗组视力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P<0.01)。治疗组18只眼中,出现严重并发症2只眼,占11.1%。对照组18只眼中,出现严重并发症7只眼,占38.9%。治疗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0,P<0.05)。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进展期XLRS可稳定或提高患儿视力,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