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的方法.方法:采用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3~4周龄大鼠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活性和表型.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呈圆形、梭形、多角形等,24 h内即可见少量细胞体贴壁伸展,7~8 d左右可达90%融合,纯化后的MSCs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形,24h内细胞贴壁率99%,传代周期为7d左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CD34表达阴性,CD44表达阳性.结论: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能有效分离纯化成年大鼠MSCs,细胞纯度较高,细胞活力强,生物学性状稳定,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成骨诱导分化。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原代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进行Vonkossa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总蛋白检测,提取细胞总RNA及RT-PCR法检测Collagen I,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MSCs贴壁生长,呈放射样、爆花样或漩涡样,可传20代以上。未经成骨诱导的MSCs不发生矿化沉积,而经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可发生显著的矿质沉积。未经成骨诱导的MSCs可微量表达CollagenI,但不表达osteocalcin和osteopontin,而经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表达CollagenI增强,并出现osteocalcin和osteopontin等成骨标志物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MSCs并成骨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3.
大鼠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洁  范英昌  薛亮 《天津中医》2012,(5):463-464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7周龄sD大鼠MSCs,利用差速贴壁原理纯化MSCs,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多细胞系诱导分化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第3代(P3代)不表达抗原CD34,表达抗原CD44,符合MSCs表面标志物特征。[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够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扩增、检测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分离法相结合,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选择第3代细胞分别以特定培养液诱导,观察其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成软骨细胞的分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分别检测CD29、CD44、CD3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细胞长梭形,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具有塑料贴附性、传代细胞生长迅速,在诱导下均能分化为成熟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流式结果表明,CD29阳性细胞比率92.5%,CD44阳性细胞比率86%;CD34阳性比率0.77%,CIM5阳性细胞比率0.32%。结论:应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能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兔MSCs,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在条件诱导下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成功培养扩增的条件,以提高其培养的成功率。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足月胎儿脐带6份,分离培养UCMSCs,观察比较不同的新鲜程度、不同分离方法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UCMSCs培养的影响,并对优化条件下培养的UCMSCs进行扩增,评估其贴壁细胞形成集落数。对培养得到的细胞进行表面抗原标志检测及其鉴定。结果:从足月胎儿新鲜脐带中采用组织块贴壁的方法,在5%血清浓度的IMDM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得到的UCMSCs成功机率最高,且生成集落数最多为(5.3±0.28)×105/0.5cm脐带组织,与双酶法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胶原酶法接种后未见明显贴壁细胞。培养得到的UCMSCs细胞表面表达MSCs相关抗原CD29,但不表达造血细胞相关抗原CD34,表明此种自脐带中分离得到并诱导扩增的成纤维样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结论:优化UCMSCs的培养条件,成功地建立稳定的培养方法,可提高UCMSCs培养成功率,为UC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情况及Nkx2.5、GATA-4 mRNA的表达,从而确定大鼠MSCs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条件、规律及转化细胞的特点。方法:选用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利用per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直接贴壁法进行分离、提纯MSCs,并进行培养扩增。免疫组化方法对第9代MSCs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分别应用10μmol/L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及250μg/L SalB联合5-aza(5-aza+SalB)对第9代的MSCs进行联合诱导24h,于诱导后第4周,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GATA-4和Nkx2.5基因表达。结果:①第9代MSCs免疫组化染色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②诱导4周后,细胞体积变小,可见由几个细胞连接形成的多核肌管样结构。5-aza组、5-aza+SalB组均出现明确的心肌早期分化基因与5-aza组相比,5-aza+SalB组的NKx2.5、GA-TA-4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SalB具有促进5-aza诱导的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且在Nkx2.5基因表达上丹酚酸B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预处理对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MSCs表面抗原。分别以40,80,160 μg·mL-1的黄芪甲苷预处理MSCs 24 h,再进行无血清及缺氧培养24 h,细胞核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有效分离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表达阳性,CD31、CD34表达阴性;Hoechst33342染色显示经黄芪甲苷预处理可减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染法证实,80,160 μg·mL-1黄芪甲苷预处理MSCs细胞凋亡率较缺血缺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JC-1荧光探针检测证实80,160 μg·mL-1黄芪甲苷预处理MSCs线粒体膜电位比缺血缺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黄芪甲苷可抑制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MSCs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丹酚酸B(SalB)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情况及Desmin和α-actin mRNA的表达,确定大鼠MSCs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条件、规律及转化细胞的特点.[方法]选用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利用per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直接贴壁法进行分离、提纯MSCs,并进行培养扩增.免疫组化方法对第9代MSCs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分别应用10μmol/L5-氮胞苷(5-azaeytidine,5-aza)及250μg/L SalB联合5-aza(5-aza+SalB)对第9代的MSCs进行联合诱导24 h,于诱导后第4周,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Desmin、α-actin mRNA的表达.[结果] 1)第9代MSCs免疫组化染色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2)诱导4周后,细胞体积变小,可见由几个细胞连接形成的多核肌管样结构.5-aza组、5-aza+SalB组均出现明确的心肌早期分化基因与5-aza组相比,5-aza+SalB组的Desmin和α-actin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SalB具有促进5-aza诱导的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含药血清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记;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的含药血清体外定向诱导第4代MSCs,观察特异基因GATA-4的表达。结果: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90、CD106阳性,CD34、CD45、CD31阴性。经含药血清、5-Aza体外诱导大鼠MSCs,细胞上清液中调节心肌发生的专有基因GATA-4的浓度有明显改变。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能有调控心肌发生的专有基因GATA-4的作用,启动细胞向心肌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胶原酶的不同消化时间,观察所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确定最为理想的消化时间。方法:分别采用3h、5h、7h的消化时间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结果: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后为梭形,呈平行排列生长或漩涡状生长,并且消化时间为5h时收获到的细胞数量最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CD73、CD105、HLA-ABC,不表达CD34、CD45、HLA-DR。结论:胶原酶消化法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且消化5h收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最多,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三七总皂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方法采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离大鼠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第8代MSCs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采用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及RT-PCR鉴定心肌细胞。结果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CD34阴性;经PNS体外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其细胞免疫组化呈结蛋白(Desmin)、肌钙蛋白(cTnI)阳性;RT-PCR显示诱导后细胞转录肌球蛋白重链mRNA水平增加。结论大鼠MSCs体外在PNS诱导下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应用MSCs治疗心肌损伤提供了动物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骨康方对大鼠MSCs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和AL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康方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体外增殖并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其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第3代MSCs表面抗原,采用不同浓度的含骨康方药血清联合诱导剂对大鼠MSCs定向诱导分化,观察MSCs诱导前后形态学变化,MTT法观察各组对MSCs的增殖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ALP活性。结果:CD34表达为阴性,CD44表达为阳性。原代MSCs及诱导后形态正常。细胞生长曲线示各组MSCs数量均随时间延长增加,联合使用高、中浓度骨康方药加诱导剂可显著提高MSCs增殖,并向成骨细胞增殖。联合使用高、中、低不同浓度骨康方药加诱导剂均可显著提高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ALP活性。结论:骨康方能促进大鼠体外MSCs增殖,并向成骨细胞分化。且能提高成骨细胞的ALP活性,从而增强其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用特定细胞因子刺激诱导分离扩增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nml stem cells,MSCs),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为后续构建工程化半月板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探讨兔MSCs重建半月板组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已分离并经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兔MSCs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l,TGF-β1)协同刺激后,通过倒置细胞显微镜观察及Ⅱ型胶原生成测定,证明其已经向软骨细胞系分化。结果:已分离并经体外扩增的兔MSCs在用bFGF和TGF-βl协同刺激后,细胞生长速度增快,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向软骨细胞系分化。结论:bFGF、和TGF-β1能够加快MSCs的体外增殖并促使使其向软骨细胞系分化,为构建工程化半月板提供了可靠的自体来源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代表方左归丸对肾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增龄3月法复制肾虚模型,用左归丸给予部分模型大鼠灌胃。分离、培养正常组、模型组、左归丸组大鼠MSCs。观察各组大鼠MSCs细胞形态,生长周期,P3、P5代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衰老细胞染色结果。结果模型组大鼠P3、P5代MSCsOD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左归丸组(P<0.05)。各组大鼠MSCs细胞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衰老细胞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与左归丸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去卵巢大鼠MSCs增殖能力减弱,左归丸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虚大鼠MSCs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CDD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MSCs移植后分化成活的影响,为中药干预MSCs移植治疗AMI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鉴定SD雄性大鼠MSCs,选用3~4代MSCs,梗死区多点位注射,移植于心梗模型大鼠体内。移植前用CM-DiL对MSCs进行标记,并观察移植4周后,MSCs在宿主梗死边缘区的分化成活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宿主冰冻切片组织中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测定MI面积。结果流式细胞鉴定培养细胞表达CD90、CD106,不表达CD34、CD45、CD31表面抗原;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冰冻切片,看到被红色CM-DiL标记的植入细胞并在同一视野看到了相应的CX-43阳性表达,MSCs移植+CDDP组CX-43阳性表达理想;MI面积测定结果显示,MSCs移植+G-CSF组、MSCs移植+CDDP组、MSCs移植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SCs移植+G-CSF组、MSCs移植+CDDP组与MSCs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DP可能通过多靶点诱导干预大鼠AMI后植入干细胞的成活以及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能显著减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龟板提取物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分化和对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体外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表面抗原CD44细胞标志,体外培养MSCs分成不同的组观察其向成骨分化,在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处理的作为对照组,培养基中加成骨诱导液诱导MSCs向成骨分化作为阳性对照组,龟板提取物组在培养基中加龟板提取物,诱导7 d后,通过免疫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原位杂交、RT-PCR等方法观察龟板提取物对原代培养的MSCs向成骨分化的成骨分化标记分子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及VDR阳性表达及VD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龟板提取物组成骨分化标记分子ALP、OPN和VDR的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也显示龟板提取物组的ALP、OPN和VDR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原位杂交、RT-PCR结果表明.龟板提取物诱导MSCs向成骨分化过程可明显促进VDR mRNA的表达.结论 龟板提取物可促MSCs向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VDR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