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射后肥大细胞损伤特点的初步研究汝小美,朱宝珍,刘秀珍,谢玲,杨怡,肖露,葛志良肥大细胞是一类以胞浆中具有含多种药理活性物质的嗜碱性颗粒为特征的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已证明它也是造血干细胞的后裔【门。辐射损由过程中造血系统的改变已得到了较充分的认识,但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uftsin类似肽(T肽)单次皮下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和排泄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单次皮下注射剂量21.6 mg.kg-1T肽。采用竞争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的组织器官、尿、粪和胆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组织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药物主要分布在大鼠的血清、肾、脾和小肠组织中,除小肠达峰时间为给药后2 h之外,其它药物含量均于给药后15 min达最高;排泄实验结果表明,0~144 h内尿和粪中排泄的原型药物分别占给药总量的2.21%和0.03%;0~96 h内大鼠胆汁中排泄的原型药物为给药总量的0.02%。结论 T肽给药后在Wistar大鼠体内广泛分布,在血清、肾和脾组织中含量较高,在粪和胆汁中检测出T肽的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3.
肥大细胞在放射性肝纤维化中的改变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30只大鼠经60Coγ射线10,30,50,60Gy单次照射右腹部肝区,于照后0.5,1,2,3,6,9,12个月分批活杀,通过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定性、定量地观察了肥大细胞(MC)在放射性肝纤维化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Gy组动物肝脏发生了典型的慢性纤维化病变,其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其中MC于照后1~2个月即见增多,胞体变大,尤以3~9个月为显著,并见脱颗粒现象.且MC增多和变大的高峰期恰与肝内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期相平行,而照后12个月,纤维组织胶原化时,MC则趋于减少.表明MC参与了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最后,本文作者对其可能促进或直接参与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机理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肥大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情况及其功能。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Fas的转录和表达,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定位;应用annexinV流式细胞仪检测经抗大鼠Fas多克隆抗体诱导的RBL-2H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RT-PCR扩增出Fas细胞外区474bp片段,免疫印迹证实肥大细胞有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证实肥大细胞膜表面有Fas表达,annexinV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在抗大鼠Fas多克隆抗体的诱导下RBL-2H3出现凋亡。结论 大鼠肥大细胞表面表达Fas,通过激活Fas途径可诱导肥大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照射后正常大鼠脑形态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强  刘宗惠  于新  亓树彬  周东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2):1071-1073,F003
为研究伽玛刀照射后正常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并探讨晚期放射性坏死的发生机制,以大鼠右侧尾状核头部为照射靶点,伽玛刀照射剂量分别为20、50、75、160Gy,准直器直径4mm,应用HE、Nissl、Luxol Fast Blu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从伽玛刀照射开始到晚期坏死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在晚期坏死灶出现之前的潜伏期内,靶区内病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微血管系统改变,即毛细血管增生、微血管腔扩张、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组织间隙水肿;②星形胶质细胞肥大、增生。研究表明,大鼠靶区内的形态学变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微血管系统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都可能导致晚期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莫诺苷的大鼠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莫诺苷在大鼠组织的分布特征。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单剂量(30mg/kg)莫诺苷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5,45,120和360min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解剖取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莫诺苷浓度。结果大鼠给药5min即在小肠、胃、脾脏、肝脏和心脏达最高值,120min在脂肪组织中达最高值,其余组织均在45min达到最高值,360min后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均降至较低水平。结论莫诺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分布较快,药物入血后在体内各组织分布较为广泛,在组织中的消除亦较快,结果提示药物没有组织蓄积趋势。  相似文献   

7.
8.
32P液体球囊在血管组织中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放射性液体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时在血管组织内的剂量分布。方法 用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估算剂量分布。结果 模拟测量和理论计算的剂量平均值分别为 9 0 ,9 7mGy·min-1 ,两者差异为 7 8%。结论 3 2 P液体球囊的剂量分布在轴向上均匀 ,在径向上快速衰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贫铀(DU)弹片嵌入软组织后,铀在机体内的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取片对铀浓度的影响。方法将DU片植入大鼠肌肉,取片组在植入后第5天取出DU片,在植入后第1,3,7,15,20,26天收集样本,预处理,用激光荧光法测定铀含量。结果植入DU大鼠所有样本铀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是肾脏、卵巢和胸骨铀浓度更高;单片组植片部位的肌肉铀浓度远高于未植片部位,其余组织铀浓度显著高于取片组。结论植入DU片大鼠体内铀分布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卵巢和胸骨;取出嵌入的贫铀片可大大减少组织内的铀浓度,同时应剪去周围的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照射后学习记忆力下降及脑损伤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 REP)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经过一段潜伏期产生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是肿瘤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建立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并给予GM1进行干预治疗,以观察GM1对脑照射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放射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造成内照射 ,全身测量和器官组织样品浓度测定是估算人体放射性核素含量和所致内照射剂量的直接方法。由于人体器官组织采样困难 ,内照射剂量通常依据摄入量和相应生物动力学与剂量学模型间接估算。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 (UNSCEAR)用这两种方法来估算世界人口所受平均天然放射性内照射剂量[1 ] 。放射性核素与元素在体内行为是一致的 ,深化人或动物体内元素行为的认识和发展放射性或微量元素测定新技术为完善与更新生物动力学模型提供了新依据。近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公布了依据更新的模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肿瘤控制率而同时不增加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靶体积上剂量的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是通过X射线三维适形(3DCRT)及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质子放射治疗(PRT)计划的比较研究,了解质子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在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31例中国人主要器官组织中42种元素浓度和含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中国成年男子主要器官组织中元素浓度和估算其含量,为确定中国参考人相应参数提供依据,为微量元素和健康关系研究提供我国当前资料。方法 在我国不同膳食类型的4省市(河北、山西、上海和四川)采集31例急死正常成年男子尸体肌肉、肋骨、肝、肾、肺和甲状腺样品,有用NAA、ICP-MS、ICP-AES、多种AAS技术和必要质控措施共测定42种元素浓度,并按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重量估算了这些元素相应含量。结果 获得了31例中国成年男子甲状腺中I、其他5种器官组织中40种元素和肋骨中Li的浓度及相应组织含量估算值。结论 本研究除更新了我国15种元素相应资料外,首次获得27种元素在这些器官组织中浓度和含量资料,为确定中国和亚洲参考人相应参数提供较为系统的依据。还就我国本次结果与近年国内文献值和对ICRP参考人相应参数最新国际估算值的比较,元素在这些器官组织中浓度的相对分布和地区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单克隆抗体55,79检查了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抗原(CALLA)的组织分布特点。CALLA除强烈地表达于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ALL)细胞表面外,某些T-ALL,个别B-ALL,以及一些具有淋巴细胞特点的慢粒急变白血细胞也表达此抗原。但个别正常骨髓细胞及大多数多形核白细胞也为CALLA~+细胞。非造血组织中,胎儿肾小球及近端曲管上皮、毛囊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上保护性粘液也有CALLA表达。用免疫沉淀反应证明,多形核白细胞及非T非B细胞系Nalm-1表面CALLA分子量是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正常组织分次照射基于肺纤维化影像学改变的全肺平均剂量-效应模型,定量分析分割照射相比单次照射的生物学效应及耐受剂量关系。方法 采用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组进行X射线全肺野照射,分别给予梯度剂量0、2.0 Gy×5次、4.0 Gy×5次、6.0 Gy×5次、7.0 Gy×5次、8.5 Gy×5次。照射后24周行CT扫描成像,CT图像三维重建后经三维分割算法获得肺部平均密度与肺部体积值,并分别据此进行Boltzmann模型放射生物学建模。结果 照射后24周CT图像三维重建冠状位图像提示剂量依赖的肺部影像学改变。同一时间点肺组织全基因组芯片与组织病理学研究均提示与影像学改变高度吻合。经放射生物学建模,分次照射诱导肺密度改变的全肺平均剂量(Dmean)中位剂量为(30.80±0.80)Gy(校正R2=0.97);引起肺体积减小的中位剂量为(31.31±7.07)Gy(校正R2=0.92)。基于影像学参数的剂量-效应曲线提示,肺组织对分次照射的耐受性相比单次照射显著提高。结论 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肺密度与肺体积改变对X射线的依赖性不仅取决于总剂量大小,也与分割次数、分次剂量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人胚胎低分子肿瘤抑制物的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表明,在人胎儿肝脏组织中存在着一类抑制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的低分子量活性成分。这种天然肿瘤抑制物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在研究人胎肝中低分子肿瘤抑制物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球囊内气泡对血管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计算放射性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时球囊内气泡对血管的剂量分布影响。方法:采用Prestwich的剂量点核函数计算球囊周围的剂量分布,计算体积为0.02mL的气泡位于球囊壁中心和边缘两种情况下对球囊周围组织的剂量分布影响,并与无气泡的液体球囊比较。结果:气泡在球囊壁中心时,影响范围为4mm,球囊两侧的剂量不均匀最大可达38%;在边缘时,影响范围为6mm,剂量不均匀达47%。结论:球囊内气泡对血管组织的剂量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信号在肠壁各层的分布差异,为荧光法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15例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 荧光图像。结果:正常组织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呈现很强的荧光信号,腺上皮细胞荧光很弱,癌组织中癌细胞的荧光信号很弱,癌间质中呈现分散的小片段荧光信号。正常组织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的自体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P<0.001),结论:大肠正常组织各层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对应深度的荧光强度,癌变后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生化成分的改变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5只6.25Gyγ照射大鼠和20只正常大鼠的股骨骨髓组织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照后一天已出现血窦的扩张、破裂和出血以及造血细胞的明显减少。照后3天,血窦破坏更加严重,造血细胞几乎完全消失,网状细胞和纤维增多。照后7天血窦多趋完整,有大量脂肪细胞和大小不等的造札细胞再生灶出现。由于扫描电镜的景深长,图象立体感强、分辨率高,因此可观察到窦内皮的傲细结构变化和比较直观地观察血窦等间质成分和造血细胞问的三维结构关系。本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对维持正常造血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