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晓青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42(2):1
目的 :评价 1 5 3S- DTMP治疗恶性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对 113例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转移瘤患者进行 1 5 3Sm-EDTMP治疗。结果 :(1)镇痛方面 ;第一次治疗有效率为 6 1% (6 9/ 113) ;第二次治疗有效率为 6 6 % (74/ 92 ) ;第三次治疗有效率为 88.3% (5 3/ 6 0 )。 (2 )骨显像方面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 1 5 3S- DTMP治疗恶性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对 113例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转移瘤患者进行 1 5 3Sm-EDTMP治疗。结果 :(1)镇痛方面 ;第一次治疗有效率为 6 1% (6 9/ 113) ;第二次治疗有效率为 6 6 % (74/ 92 ) ;第三次治疗有效率为 88.3% (5 3/ 6 0 )。 (2 )骨显像方面 ,经 1 5 3Sm- EDTMP2 - 6次治疗后 ,患者原骨转移灶确有减淡或消失改变。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1 5 3Sm- EDTMP作为一种内照射治疗药物 ,对恶性骨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 ,特别适合门诊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瘤疼痛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小剂量^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效果。方法 96例骨转移瘤患者用^153Sm-EDTMP进行治疗,每次治疗剂量为18.5MBq/kg,其中63例接受1次治疗,22例接受2次治疗,12例接受3次或3次以上治疗。结果治疗反应为显效的34例(35.4%),有效53例(55.2%),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 小剂量^153Sm-EDTMP可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瘤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53Sm-乙二胺四甲基膦酸(EDTMP)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伴有剧烈疼痛的56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所生产的^153Sm-EDTMP,按37 ̄55MBq/Kg一次性静脉注射给药治疗。结果 56例患者中,最早在注药后2d开始疼痛减轻或消失,一般为3 ̄13d,止痛维持时间最长1年,一般1 ̄4个月。能完全消失(显效)者占44.6%(2 相似文献
5.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1例^153Sm-EDTMP治疗的骨转移癌病人(其中41例行意境欠治疗,30例行多次治疗)的骨痛缓解情况进行观察,对30例多次治疗病人治疗前后病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欠治疗骨痛缓解率为80.5%,多次治疗骨痛缓解率为90.0%,多次人治疗病灶有效率为50.6%,结果表明,^153Sm-EDTMP不仅可以缓解骨转移癌所致的骨痛,而对转移灶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153Sm-EDTMP对多发性骨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用^153Sm-EDTMP注射液每次29.6MPq/kg肘静脉注射,共行1-4次,两次间隔4-8周,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36例,观察骨痛程度改变,全身骨显像转移灶的变化情况。血象、心、肺、肝肾功能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发现骨痛有效率80.6%;骨转移灶数减少5例(13.9%)、变淡20例(55.5%)、不变10例(27.8%)、增多、增浓1例(2.8%)。白细胞降低3例,血小板降低1例。认为^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有效率高,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153Sm—EDTMP治疗晚期骨转移瘤94例分析夏继红(205医院核医学科)153Sm-EDTMP是一种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其β能量为810Kev,半衰期46.3h,对骨局部病灶可产生电离辐射作用。153Sm-EDTMP具有亲骨性,特别是在骨肿瘤... 相似文献
8.
^153Sm—EDTMP门诊治疗骨转移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亲骨性新药^153Sm-EDTMP门诊治疗骨转移瘤,其止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经达77%;治前治后有显像对比者,其病灶好转率为83.3%。 相似文献
9.
报告2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趋骨性核素药物^153Sm-DETMP进行内照射治疗,人均一次给药剂量为0.5 ̄1.0mCi/kg。其结果为:显效34.78%(8/23),好转26.08%(6/23),部分好转30.43%(7/23)-无效8.69%(2/23),总有效率为95%以上。其疗效好,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用153Sm—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EDTMP)治疗11例多发骨转移癌,其原发癌均有病理检查证实,每次剂量范围按22.2~37MBq/kg×患者体重计算,一般患者接受1~3次治疗,两次治疗间隔平均为4周。止痛有效率为72.7%(8/11),治疗后5例病...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2(3):446-448
目的采用全身显像法测定153Sm-EDTMP(乙二胺四甲撑膦酸)骨摄取率,并探讨骨摄取率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Elscint双探头γ相机,于注射153Sm-EDTMP后10分钟和6小时,对66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全身显像并测定骨摄取率.结果66例患者全身显像法测定的骨摄取率范围在31.9%~86.6%之间,平均56.0%,153Sm-EDTMP骨摄取率高的患者的总体疗效好于骨摄取率低的患者.根据显像法测定的骨摄取率,以红骨髓吸收剂量限制在1400mGy为标准进行个体化给药,66例患者所接受的治疗剂量在1.40~2.27GBq之间(平均1.90GBq),骨髓吸收剂量在1370~1430mGy之间(平均1400mGy).结论通过测定153Sm-EDTMP进行安全而有效的个体化给药,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了骨髓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克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多发骨肿瘤3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1,18(3):196-197
目的观察云克(99Tc-MDP,二甲基二磷酸盐)与153Sm-乙二胺四甲基磷酸(153Sm-EDTMP)对骨肿瘤的镇痛效果.方法31例骨转移癌患者,153Sm-EDTMP按18.5~37MBq*kg-1体重一次性静脉注射,1周后每日静滴云克200mg,连续5d.治疗2疗程.结果31例中骨痛完全缓解12例(40%),部分缓解16例(53.3%),无效2例(13.3%),总有效率93.3%.缓解时间达1年者2例,0.5年15例,3个月8例,1个月3例.结论云克和153Sm-EDTMP联合治疗骨转移癌镇痛效果明显,方法简单,无成瘾性. 相似文献
13.
骨膦治疗56例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骨膦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止痛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采用骨膦注射液+口服胶囊对56例确 诊为多发性骨转移癌病有效率为84%,显效20例(36%),有效27例(48%0,无效9例(16%)。疗效显示时间一般在用药后3 ̄7d,少数病人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结论:骨膦对多发性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其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小鼠人肝癌细胞转移瘤模型,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维生素K2的协同治疗效应。方法构建小鼠人肝癌细胞转移瘤模型,分别用1.25mg/kg的索拉非尼和2mg/kg的维生素K2单独或联合给药,观察用药后小鼠肝内、肺内转移瘤情况及生存时间的变化。结果索拉非尼和维生素K2联合作用较空白对照及单独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肝、肺内转移灶的数量及体积,维持给药可显著改善小鼠生存状态并延长生存时间。结论索拉非尼和维生素K2对人肝细胞癌有良好的协同治疗效应,可抑制肿瘤肝、肺转移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小剂量153Sm EDTMP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效果。方法 :对 96例骨转移瘤患者用135Sm EDTMP进行治疗 ,每次治疗剂量为 18 5MBq/kg,其中 63例接受 1次治疗 ,2 2例接受 2次治疗 ,12例接受 3次或 3次以上治疗。结果 :治疗反应为显效的 3 4例 ( 3 5 4 % ) ,有效 5 3例 ( 5 5 2 % )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为 90 6%。结论 :小剂量153Sm EDTMP可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瘤疼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采用不同放射性活度剂量的^153Sm-EDTMP注入大白鼠体内,以评价放射性核素对大白鼠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取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及不同活度的给药组,用注射器自受试大鼠尾静脉,将^153Sm-EDTMP及生理盐水注入体内,各组分别于给药后的第3、7、10、14天通过尾静脉采血,镜下观察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大白鼠体内注入^153Sm-EDTMP后第3天,各活度剂量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第7天37MBq/kg组,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而227MBq/kg、555MBq/kg、1110MBq/kg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点,均在正常范围值下限,第10天各组白细胞呈上升趋势,第14天各组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外周血中血小板变化与白细胞变化有相似之处,第14天的血象检查中,各组血小板计数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值内。结论:^153Sm对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影响,呈一过性下降,与核素放射性活度的剂量多少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较高活度剂量的^153Sm-EDTMP具有一定的耐受。 相似文献
18.
陈勇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5):164-166
目的18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18F-FDG/PET-CT)与99锝代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110例,其中发生骨转移患者63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与99mTc-MDP骨显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骨转移病灶检出率、对不同类型肿瘤骨转移的检出率。结果18F-FDG/PET-CT检测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检测对胸部、脊柱的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对溶骨性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结论18F-FDG/PET-CT检测肿瘤骨转移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31I联合强的松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分析强的松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将Graves’甲亢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独用药组给予131I治疗;联合用药组使用131I治疗同时给予强的松30 mg,1次/d,1个月后强的松15 mg,1次/d,第3个月5 mg,1次/d,总疗程3个月。2组患者131I剂量确定方式相同。131I治疗后第3、6、9个月评价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同时比较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以及甲状腺相关眼病变化。 结果 131I治疗3个月后,单纯性突眼恶化率单独用药组患者为16.7%,联合用药组为10.0%(χ2=0.349,P>0.05);浸润性突眼恶化率单独用药组为23.1%,联合用药组为10.0%(χ2=0.219,P>0.05)。2组之间总突眼恶化比较(20.0% vs.10.0%,χ2=1.05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6、9个月2组TRAb分别为(112.23±45.88) IU/L vs.(90.11±46.32) IU/L,t=2.679,P<0.01;(90.55±33.55) IU/L vs.(70.77±50.88) IU/L,t=2.513,P<0.02;(44.27±40.56) IU/L vs.(30.66±37.98) IU/L,t=0.548,P>0.05。治疗3、6个月后2组患者甲亢控制率(甲功正常或甲减)分别为(70% vs.75%),(81% vs.86%),χ2值分别为0.353、0.513,均P>0.05。 结论 131I联合强的松治疗较单纯131I能减低Graves’甲亢患者第3、6个月TRAb水平,但不影响第3、6个月甲亢治疗效果。131I联合强的松较单纯131I有利于降低Graves’甲亢患者浸润性突眼恶化率,改善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症状,但是否合用强的松必须根据患者眼部活动评分确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