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肝损害的意义.方法 67例手足口病合并肝损害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 (30/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7%(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46.1±3.0)、(35.7±2.5) U/L,均低于对照组的(120.3±2.9)、(86.1±5.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肝损害中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的特点,提高对肝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200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M易合并肝损害,发生率为46.0%(92/200);肝损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轻到中度,50 U/L< ALT< 200 U/L共82例(占89.1%,82/92);ALT> 50 U/L患儿(92例)白细胞计数为(16.60±10.56)×109/L,ALT≤50 U/L患儿(108例)为(14.28±10.42)×109/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大占51.0%(102/200),多为轻度肿大.结论 IM易合并肝损害,主要表现为ALT轻到中度升高,肝脏轻度肿大,早期同步检查ALT及肝脏B超,并进行比较,对于IM的诊断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建军 《中国保健》2009,(18):724-725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697.5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41例,给予肌苷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3%。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并发肝损害的相关因素,为IM并发肝损害发生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175例IM儿童患者,按照其是否发生肝损害分为两组,其中85例并发肝损害为病例组,90例未并发肝损害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年龄≥6岁、男性、病程、病情(累及器官≥2个)、发热时间、最高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CD4+、CD8+、CD4+/CD8+、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IgM抗体阳性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6岁、男性、病程、病情(累及器官≥2个)、发热时间、最高体温、WBC、CRP、CD8+、抗EBV-CA-IgM抗体阳性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与IM并发肝损害呈正相关,而CD4+、CD4+/CD8+与IM并发肝损害呈负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情(累及器官≥2个)、CD8+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D4+高、CD4+/CD8+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病情(累及器官≥2个)、CD8+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D4+高、CD4+/CD8+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保护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等对上述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先用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然后改用口服维生素类、肌苷片治疗,总疗程12个月;治疗组44例,服用易善复,总疗程12个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及超声声像图表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5%(35/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2%(1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易善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提高对肝损害的认识与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并发肝损害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与并发肝损害的关系。结果 IM肝损害发生率为53.8%;不同年龄组的并发肝损害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0.46,P<0.01),年龄越大并发肝损害概率越大;IM发热持续时间>1周、肝脏肿大、脾脏肿大与并发肝损害均相关(χ2值分别为9.40、9.19、4.86,均P<0.05);IM外周血小板<100×109/L或异常淋巴细胞数≥20%与并发肝损害均相关(χ2值分别为5.89、4.85,均P<0.05),血小板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数增多越明显并发肝损害的概率越高;IM合并肝损害组较无肝损害组CD4+数明显减少,而CD8+数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69、2.526、2.968,均P<0.05)。对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发热>1周、CD8+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2.67、1.48,均P<0.05)。结论儿童IM肝功能损害与患儿年龄、发热时间、肝脾肿大及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等具有相关性;持续发热>1周,CD8+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肝功能损害患儿应加强其早期护肝及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7.
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乙型肝炎感染者中的50~75表现为慢性炎症。本院自2007年12月—2009年9月联合应用古拉定联合多烯磷脂酞胆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将12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4例,对照组中所有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照碱治疗,治疗时长为3~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单传),是由EB(EPsteiT]--nalx)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中淋巴细胞总数和异常淋巴细胞增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192例,现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男,136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从2个月至13岁,且岁以内46例(240%),1岁以上至4岁84例O3.70),4岁以上至8岁48例(25.00),8岁以上至13岁14例O.30)12诊断标准(1)发热、咽峡炎、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出现并发症情况及患者肝功能指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所有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2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也均有所下降,但相比之下,观察组下降的更为明显(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显著好转,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病程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儿病情严重,可迁延反复,并可损害多个器官和系统,因此,仍需抗病毒治疗。为对比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近几年收治的应用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的8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敏 《中国校医》2014,28(8):602-603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甘草酸二铵;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明显优于对照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为35.77(s=23.43)U/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肝功能异常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何玮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6):1022-1022
本文报道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肝脾肿大、皮疹等,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职业性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职业性黑变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1例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六味地黄丸治疗;治疗组1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10 ml+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3个月.以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变淡、消失或色素沉着面积变小者为有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4.74(18/19),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42.86%(9/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E、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职业性黑变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肝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0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发热时间、热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结果 30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共有195例(63.93%)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3-6岁组、男性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68.25%,77.77%)高于其他年龄组及女性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而发生肝功能损害患儿的病程(7.4±2.5)d、发热时间(8.2±3.6)d及热峰(38.48±1.72)℃明显高于未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患儿(4.4±1.3)d、(5.7±3.1)d、(37.49±1.92)℃。并且病情越重,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损害与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发热时间、热峰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有关,对肝功能损害高危患儿应加强其监护及早期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甲亢性肝脏损伤的临床疗效,以期提供可靠的保肝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甲亢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观察组给予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保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4.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是89.1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三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甲亢性肝损伤的患者,在采用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保肝治疗后,能够有效降低转氨酶、胆红素指标,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莹 《现代保健》2014,(11):81-83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肌苷、肝泰乐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研究组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和肝功能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黄、皮肤巩膜的黄染分别为6.25%、10.42%,对照组分别为22.92%、29.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相关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皮肤瘙瘁症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ICP孕妇6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谷胱甘肽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孕妇的Ribaha评...  相似文献   

19.
姜苗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9-2969
1 病例摘要 患儿、男、11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11天,发热8天为主诉入院.患儿11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右侧淋巴结肿大,颈部稍有触痛,当时无发热,无皮疹,无咳喘,第2天到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做颈部彩超见右侧淋巴结肿大,左颈部、右锁骨上淋巴结显示.口服蒲地兰头孢克洛,并用仙人掌外敷,8天前出现发热,体温达38.5℃,每日发热2次,口服美林后热可退,又加红霉素口服3天,症状无明显好转,颈部淋巴结较前肿大,次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见异型淋巴细胞,肝功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8.9℃,P109次∕分,R29次∕分,BP100∕75mmHg,神志清楚,呼吸稍促,无发绀,周身未见皮疹,双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较多,最大者约3CM×2CM,质软,轻触痛,活动度可,无粘连,咽充血,双扁桃体Ⅱo肿大,无脓点,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质Ⅰo,触痛(+),四肢末稍温.辅助检查:肝胆脾彩超:脾大,肝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彩超:右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左颈部、右锁骨淋巴结显示.血常规:WBC11.51×109∕L,N%10.0%,淋巴细胞计数:70×109∕L,异型淋巴细胞分数:15%,HGB125g∕L,PLT132×109∕L,MP-Ab:1:80,IgM(+),IgG(-),嗜异凝集实验(+),肝功:ALT120u∕L,AST101u∕L,GGT53u∕L,ALP257u∕L,EB病毒抗体(+),入院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上给予静滴头孢替唑、口服红霉素以抗炎,喜炎平抗病毒,静滴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以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20.
蓝峥 《中国妇幼保健》2024,(7):1200-1203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9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5 d后瘙痒评分、临床相关指标(黄疸、瘙痒消失时间)、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蛋白-3(SOCS-3)]、妊娠结局(早产、羊水粪染、剖宫产、胎儿窘迫)。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1.21±0.18)分、黄疸(6.31±0.67)d和瘙痒消失时间(4.41±0.52)d均低于对照组(1.93±0.25)分、(8.15±0.79) d、(6.37±0.6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发生4例、羊水粪染2例、剖宫产6例、胎儿窘迫1例,均低于对照组(12例、9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