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银质针电子加热留针长度与温度设定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银质针电子加热时不同留针长度与仪器温度设定间的关系,为安全有效使用银质针导热技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下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留针长度 (加热套管下缘到皮肤进针点的距离)2cm、3cm、4 cm、5cm、6cm五组,每组20例,用银质针做常规密集型针刺,在患者腰部L3、L4横突处针刺部位进针,每例患者选择5个针刺点,观察不同留针长度在设置温度为80℃、90℃、100℃、110℃时的皮肤进针点温度,以及能够耐受的最高温度。结果:2cm针长温度设定约为80℃,3cm针长温度设定为90℃,4cm针长温度设定为100℃,5cm针长温度设定为110℃, 患者能够耐受的平均温度为47.33±1.99℃。结论:银质针针刺电子加热过程中,需对不同长度的留针分别进行不同的温度设定,留针长度最好在2—5cm范围内,才能取得满意的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2.
银质针在温热针法中热传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针具在人体组织的热传导性能 ,为进一步研究银质针疗法可能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腰腿痛病患者 2 3例 ,用不同直径和材料的银质针、不锈钢针刺入腰部的L4、L5横突 ,控制温度分别设定为 60℃、70℃、10 0℃ ,测定皮肤进针点及进针点向针尖 2 5cm处针身的温度变化。结果两种不锈钢针针身温度随着控制温度的增加 ,温度变化不明显(P >0 0 5 ) ;银质针的针身温度升高明显 (P <0 0 1)。结论银质针在人体组织的热传导性能比不锈钢针好 ,温热银质针对慢性软组织损害治疗效果比不锈钢针好 ,可能与银质针良好的导热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银质针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确定其有效性和稳定性,为研究温热银质针作用机制及研发银质针温热巡检仪打下基础。方法:确定测温方法,建立温度控制单元。选择软组织损害患者35例,分别测定温控显示温度、实际测定皮肤进针点温度、银质针中点温度和针尖温度变化。结果:温控显示温度与实际测定温度呈正相关(r=0.9991,P<0.05);温度控制单元控制银质针加热温度比较稳定(F=30.21,P<0.01)。结论:银质针温控单元实现了对银质针加热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4.
银质针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银质针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确定其有效性和稳定性,为研究温热银质针作用机制及研发银质针温热巡检仪打下基础。方法:确定测温方法,建立温度控制单元。选择软组织损害患者35例,分别测定温控显示温度、实际测定皮肤进针点温度、银质针中点温度和针尖温度变化。结果:温控显示温度与实际测定温度呈正相关(r=0.9991,P&;lt;0.05);温度控制单元控制银质针加热温度比较稳定(F=30.21,P&;lt;0.01)。结论:银质针温控单元实现了对银质针加热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损伤骨骼肌中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以及热传导银质针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30只,将27只固定在自制屈伸练习器上作单一右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60次/min,30min/d,连续14d,造成股四头肌慢性损伤模型。随机取其中3只模型兔与3只正常兔的股四头肌进行白细胞介素8测定。另外24只模型兔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行热传导银质针松解术:进针点为沿股中线与膑上缘1cm,2cm,3cm水平线交点(三针),以速眠新Ⅱ号(主要成分:氟哌啶醇、保定宁、新保灵、氯安酮等)按0.2mL/kg肌肉注射麻醉,银质针长10cm,直径1mm,针刺深度为针尖刺至股骨骨膜,针尾用电脑温控仪加热,温度为60℃,时间10min。针刺后单笼饲养。对照组兔自然修复,不做任何干预治疗。于术后1,3,7和14d处死兔子取股四头肌局部肌肉做白细胞介素8水平检测,比较其差异。结果:按实验设计于各时点对两组动物取材进行白细胞介素8的测定,所得数据均纳入最后的统计分析。①股四头肌慢性损伤模型兔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兔[(408±13)和(40±26)ng/L,t=30.962,P=0.00]。②治疗组热传导银质针治疗后1和3d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升高,3d时达高峰[(460±14)ng/L],高于同期对照组[(402±14)ng/L];7d以后下降[(306±13)ng/L],低于同期对照组[(396±13)ng/L];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207±12)和(357±13)ng/L,t=6.986,11.922,20.800;P<均0.01]。结论:骨骼肌慢性损伤可导致兔股四头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热传导银质针治疗3d后因局部炎症反应而使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治疗7d后因密集热传导针的温热作用和长期松解作用而使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低于自然修复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质针在慢性疼痛中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明确适应症,根据治疗部位安置好体位,术野暴露充分,皮肤消毒,铺巾完毕,局麻,选择长度适宜的银质针,以密集型将针刺入病灶的深部肌筋膜或骨膜附着点处,导热巡检仪加热,使针尖温度保持在42℃,达到治疗作用。结果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顽固性软组织疼痛320例,能显著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运,松解肌肉痉挛,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有效率99%。结论采用银质针治疗,充分评估患者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得当,密切观察病情,确保治疗安全和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损伤骨骼肌中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以及热传导银质针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30只,将27只固定在自制屈伸练习器上作单-右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60次/min,30min/d,连续14d,造成股四头肌慢性损伤模型。随机取其中3只模型兔与3只正常兔的股四头肌进行白细胞介素8测定。另外24只模型兔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行热传导银质针松解术:进针点为沿股中线与膑上缘1cm,2cm,3cm水平线交点(三针),以速眠新Ⅱ号(主要成分:氟哌啶醇、保定宁、新保灵、氯安酮等)按0.2mL/kg肌肉注射麻醉,银质针长10cm,直径1mm,针刺深度为针尖刺至股骨骨膜,针尾用电脑温控仪加热,温度为60℃,时间10min。针刺后单笼饲养。对照组兔自然修复,不做任何干预治疗。于术后1,3,7和14d处死兔子取股四头肌局部肌肉做白细胞介素8水平检测,比较其差异。结果:按实验设计于各时点对两组动物取材进行白细胞介素8的测定,所得数据均纳入最后的统计分析。①股四头肌慢性损伤模型兔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兔[(408&;#177;13)和(40&;#177;26)ng/L,t=30.962,P=0.00]。②治疗组热传导银质针治疗后1和3d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升高,3d时达高峰[(460&;#177;14)ng/L],高于同期对照组[(402&;#177;14)ng/L];7d以后下降[(306&;#177;13)ng/L],低于同期对照组[(396&;#177;13)ng/L];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207&;#177;12)和(357&;#177;13)ng/L,t=6.986,11.922,20.800;P&;lt;均0.01]。结论:骨骼肌慢性损伤可导致兔股四头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热传导银质针治疗3d后因局部炎症反应而使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治疗7d后因密集热传导针的温热作用和长期松解作用而使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低于自然修复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5mm针径的内热针两种不同针距的密集性针刺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后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造模完成后,20只家兔随机分为1.0cm针距组,0.6cm针距组,损伤对照组。1.0cm针距组和0.6cm针距组共10只,家兔左腿密集针刺针距为0.6cm,右腿密集针刺针距为1.0cm。损伤对照组10只。针刺组分别于内热针针刺前和针刺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测力—位移值(FDD值),测3次求其平均值,记录并统计分析。损伤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FDD值测量方法及时间点同上。结果:组间各时间点FDD值比较:1针刺前:损伤对照组[(1.303±0.064)mm]、0.6cm针距组[(1.3368±0.045)mm]、1.0cm针距组[(1.346±0.065)mm]间FD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针刺后2天:损伤对照组[(1.348±0.029)mm]、0.6cm针距组[(2.349±0.135)mm]、1.0cm针距组[(1.834±0.097)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针刺后第7天损伤对照组[(1.346±0.039)mm]、0.6cm针距组[(3.123±0.132)mm]、1.0cm针距组[(2.172±0.068)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针刺后14天:损伤对照组[(1.344±0.059)mm]、0.6cm针距组[(4.120±0.219)mm]、1.0cm针距组[(2.278±0.148)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内各时间点FDD值比较:损伤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FDD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0.6cm针距组、1.0cm针距组各组内针刺前与针刺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当治疗针径为0.5mm,密集针刺距离为0.6cm时内热针治疗骨骼肌慢性损伤肌张力随时间的改变而降低,针刺后14天肌张力较针刺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脊髓水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采用打击结合运动疲劳建立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银质针组,MPS模型成功后,行银质针导热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2周后测定热痛阈值、右股内侧肌自发电活动。麻醉后处死大鼠,取右股内侧肌及脊髓L4~6节段,HE染色切片观察局部肌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P物质(SP)及5-羟色胺(5-HT)。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痛阈降低,局部肌肉自发电活动增加(P<0.01);脊髓n NOS、SP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银质针组热痛阈明显升高,自发电活动明显降低(P<0.01);脊髓n NOS及SP表达明显降低,5-HT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脊髓n NOS及SP表达,增高5-HT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腰部银质针针刺与下肢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腰部银质针针刺疗法对改善下肢微循环的疗效。方法 将 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组 (4 1例 )和常规疗法治疗组 (4 1例 ) ,治疗前及治疗后 1 4d ,下肢甲皱微循环的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输入 /输出枝管径、流速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研究银质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下肢发凉病症方面的治疗作用。结果 银质针针刺疗法组 1 4d后 ,患者下肢甲皱微循环比常规治疗组改善显著P <0 .0 5。结论 腰部银质针针刺疗法对改善下肢微循环较常规温热治疗效果好 ,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A new needle holder is described that has jaws metallurgically bonded with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s that enhance needle holding security without causing sutural damage during instrument ties. Scissors have also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needle holder to cut sutures. One ringlet on a handle has been offset to facilitate retrieval of the needle holder from a flat surfa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随机分为Y型留置针组和防针刺伤组各250例.Y型留置针组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防针刺伤组采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套管针.观察2组针刺伤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结果 2组针刺伤的发生、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因血管条件和针型不同而不同.防针刺伤型留置针组无一例针刺伤发生.结论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可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随机分为Y型留置针组和防针刺伤组各250例。Y型留置针组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防针刺伤组采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套管针。观察2组针刺伤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结果2组针刺伤的发生、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因血管条件和针型不同而不同。防针刺伤型留置针组无一例针刺伤发生。结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可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式针尖回缩注射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注射治疗的患者4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注射器注射,观察组采用主动式针尖回缩注射器注射,比较两种注射方法患者的疼痛程度、注射所耗时间与针刺伤发生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注射所耗时间、针刺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主动式针尖回缩注射器进行注射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及针刺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股静脉单针与留置双腔针的优缺点 ,以选择更佳的血液透析通路。方法 :回顾对照研究 ,79例用股静脉单针 ,4 3例用股静脉双腔针的血流量、KT/V值和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最大血流量股静脉单针为 2 4 0± 32ml,双腔留置针为 2 0 0± 4 8ml;KT/V值分别是 0 8± 0 5 ,1 0± 0 5 ,股静脉双腔留置针出现血流量不足、感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单针 ,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股静脉单针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优势。方法:采用前后对比法,对强化头皮针组(60例)和静脉留置针组(60例)对比剂渗漏率及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强化头皮针组60例病人中有12例发生对比剂渗漏,渗漏发生率为20%,静脉留置针组无一例发生渗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头皮针组影像质量优良率为76.7%,静脉留置针组影像质量优良率为9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注药可提高注药速度、降低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我院114名护士针刺伤情况及相关的防护知识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73.7%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针刺伤的频率与护龄及学历无关(P>0.05).结论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较大,应全员重视,加强教育,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华  陈品儒  萧芃  王维勇 《临床荟萃》2010,25(2):123-125
目的 比较GALLINI活检针与COPE针行胸膜活检术在胸腔积液病因学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时237例使用GALLINI活检针及278例使用COPE针行胸膜活检术的取材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使用GALLINI活检针行胸膜活检术较传统的COPE针有较高的取材成功率(P<0.01)和诊断准确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1).GALLINI活检针组和COPE针组取材成功率分别是98.7%vs87.8%,诊断准确率为54.9%vs 45.3%,并发症发生率为1.7%vs 14.4%.结论 使用GALLINI活检针行胸膜活检术是一种简捷、快速、安全、易操作,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胸腔积液病因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炎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697例甲状腺炎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进行总结,急性甲状腺炎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64例,木样甲状腺炎7例,放射性甲状腺炎2例,毒性甲状腺肿伴淋巴细胞浸润67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78例及桥本甲状腺炎273例。文中着重描述了甲状腺针吸的方法步骤,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用针吸细胞学检查方法确定甲状腺炎症,能获得满意结果,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因此,该方法在甲状腺疾病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