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是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在中风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以下体会,现总结如下。1 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中西医结合提高中风的诊断治疗率1.1 中风又名卒中,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脑卒中基本相同,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  相似文献   

2.
中风既西医所指的脑卒中,也是现代医学所指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它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在死亡原因中居一二位.  相似文献   

3.
中风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也是临床多发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7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对其中的30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辨证都属于气虚血瘀,且处于恢复期,排除有严重肝肾、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86%,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近十余年来,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大最的成果。1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临床研究1.1中医诊断标准传统中医多以症状来命名疾病。中风乃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类似风善行数变的特点而得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五大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因此,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在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但在  相似文献   

6.
沈权民 《养生月刊》2011,32(9):804-805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是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疾病,后遗症严重,是造成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中风又有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之分,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又称脑梗死。这两类中风原因不同,治疗措施也不一样。对于缺血性中风,临床上一般采用抗凝血和扩血管治疗,而  相似文献   

7.
沈权民 《气功》2011,(9):804-805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是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疾病,后遗症严重,是造成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中风又有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之分,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义称脑梗死。这两类中风原因不同.治疗措施也不一样。对于缺血性中风,临床上一般采用抗凝血和扩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八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脑血栓形成占出血以外脑血管病的9/10“‘。因此,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CT及MRI的应用,在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但在中风内科治疗上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被认为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近年…  相似文献   

9.
马振国  李永红  郑薇 《陕西中医》2002,23(8):765-766
中风为较难治的风、痨、臌、膈四大病之一 ,也是导致死亡的疾病之一。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在中风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有点滴体会 ,现作一总结。   1 结合现代医学检测 ,辨病辨证相结合 1 .1中风又名“卒中”,与西医所称的脑卒中大体相同。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有高血压性脑出血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两者在病性、病势、治疗及预后上是有区别的。我们认为中医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 ,亦有未见昏仆 ,仅见歪僻不遂…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中风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键  刘昕 《中医药通报》2003,2(1):13-16
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86%,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近十余年来,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1 临床研究 1.1 中医诊断标准 传统中医多以症状来命名疾病。中风乃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类似风善行数变的特性而得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  相似文献   

11.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病形象的称谓,意指脑血管病发作突然,如疾风到来一般。脑血管病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所形成的疾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类,一般以突发头晕头痛、手足麻木、口眼歪斜、失语、偏瘫、大小便失  相似文献   

12.
<正>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我国近年统计表明,脑血管病的死因排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而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中风,约占75%,而且还有继续增加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对于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报道甚多,现将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风又名卒中,属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根据脑血管病变性质不同,可分为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根据疾病进程,中风一般分为3期:急性期指发病2周以内(最长至1个月);恢复期指发病2周至6个月;发病6个月以后则为后遗症期.临床还可根据中风的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中经络为中风之轻证,患者神志清醒,而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或偏身麻木等症状;中脏腑为中风之重症,患者出现突然昏倒、意识障碍、伴有偏瘫、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即脑卒中,为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部血流受阻所致,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病例的75%。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者多于死于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之首。中风不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在存活下来的80%中风患者中仅有10%左右能完全恢复正常功能,绝大多数患者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约为出血性中风的3倍。现将近4年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谭白山 《河北中医》2002,24(1):19-20
中风属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缺血性中风占全部脑血管病的 43%~ 65 % ,有报道高达 80 % [1 ] ,且致残率与复发率均相当高。 2 0 0 0~ 2 0 0 1年 ,笔者运用自拟天麻首乌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38例 ,疗效较佳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 45~ 83岁 ,平均 64岁。1 .2 诊断标准1 .2 .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缺血性中风肝肾阴虚型的诊断标准[2 ] 。1 .2 .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三次修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和头颅C…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复原振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4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兆祥 《河北中医》2009,31(10):1519-1519
缺血性中风属现代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缺血性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占脑血管发病率的80%左右,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征。2005—02--2008-05,笔者采用复原振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44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玉英  辛兆珍 《陕西中医》2005,26(6):608-608,F003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因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病的特征相似,以此类比,又名中风。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有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  相似文献   

20.
浅析桂枝茯苓丸治疗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学斌 《光明中医》2008,23(8):1166-1167
从中医理论方面简要分析《金匮要略》中桂枝茯苓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认为桂枝茯苓丸兼顾了缺血性中风的正虚邪实及病机治疗,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