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肩胛皮瓣修复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以旋肩胛动脉及其皮支为供血系统的肩胛皮瓣,采用岛状皮瓣、吻合的游离皮瓣及借助知名动脉吻合携带的皮瓣修复头面、腋胸部及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0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局部外形及功能均比较满意.结论肩胛皮瓣的供瓣区较大,血供稳定充足,具有多种形式皮瓣移植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供瓣区.  相似文献   

2.
游离足内侧皮瓣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改进和完善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内侧支供血的游离足内侧皮瓣的设计和应用技术。方法 基于8只足标本的解剖观测结果,制定独特皮瓣设计方案,应用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4例,改进如下:皮瓣静脉回流选用大隐静脉,缝合皮瓣的隐神经带,利用动脉蒂的伴行静脉与受区动脉吻合,挽救发生动脉危象的皮瓣等。结果 4例皮瓣均完全存活,效果良好。结论 皮瓣设计例题,将该皮瓣的深静脉动脉化是动脉危象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肩胛皮瓣在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肩胛皮瓣修复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以旋肩胛动脉及其皮支为供血系统的肩胛皮瓣,采用岛状皮瓣、吻合的游离皮瓣及借助知名动脉吻合携带的皮瓣修复头面、腋胸部及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0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局部外形及功能均比较满意。结论肩胛皮瓣的供瓣区较大,血供稳定充足,具有多种形式皮瓣移植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供瓣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一跖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踇甲瓣供区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对6例拇手指再造患者术中切取踇甲瓣所形成的供区皮肤缺损,采用第一跖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24 h因皮瓣肿胀,部分缝线较紧,造成皮瓣血管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缓解并最终皮瓣成活。术后随访3~48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一跖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踇甲瓣供区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趾外伤或再造后皮肤缺损使用带蒂皮瓣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9月用跖底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趾皮肤缺损21例。在足底设计以跖底动脉为蒂的跖底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趾皮肤缺损,设计的跖底皮瓣宽度均小于3cm,供区可以直接缝合。再造时足部供区切取的面积较大,用跖底皮瓣修复趾骨外露创面,其余部分配合植皮。结果 21例跖底动脉皮瓣全部成活,8例外伤和4例Ⅰ度指尖缺损再造的趾供区直接用跖底皮瓣修复,9例拇甲瓣供区配合植皮。供区修复后外形良好,不需要二期整形。结论跖底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趾皮肤缺损,皮瓣薄、有神经支配、解剖位置恒定,是修复趾端小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蒂复合瓣修复足跟部瘢痕的疗效。方法: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为蒂的复合瓣修复足跟部瘢痕共11例。设计的皮瓣面积为6cm×8cm~9cm×16cm。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患者3~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隐神经一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蒂复合瓣相对较长,血供可靠,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跟部瘢痕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坶)甲瓣供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坶)甲瓣供区皮肤缺损患者,设计并切取游离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3 cm~10 cm×5 cm.结果 应用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坶)甲瓣供区创面25例,均顺利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及耐磨性好,色泽接近正常,供受区功能与外观良好.结论 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是精细化修复(坶)甲瓣供区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巨大皮瓣或肌皮瓣修复供瓣区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切取一个巨大皮瓣或肌皮瓣的同时,同期掀起一个比较小的皮瓣、肌皮瓣或穿支皮瓣,用于修复前一个皮瓣或肌皮瓣的供瓣区.自2008年初以来,应用上述方法共治疗瘢痕或体表巨大恶性肿瘤患者13例.结果 所有患者的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供区的形态无明显畸形,效果满意.结论 连续皮瓣转移技术可以确保修复重建外科医师在切取巨大的组织瓣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无须担心供瓣区的关闭问题,并可恢复皮瓣受区和供瓣区的功能,达到美学修复.  相似文献   

9.
自 1998年始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的桡骨皮瓣修复虎口孪缩 3例 ,修复第 1掌骨及虎口桡侧皮肤缺损 4例 ,修复第 4、5掌骨手背尺侧皮肤缺损 1例。移植骨皮瓣全部成活 ,虎口未再孪缩 ,骨缺损愈合。该骨皮瓣特点是皮瓣供区与骨瓣供区不在同一平面 ,分离血管蒂时应保留部分筋膜以增加皮瓣血供。切取皮瓣时要保护骨膜及骨膜支 ,防止骨与骨膜分离。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皮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 ,切取方便 ,适应于修复掌骨缺损及重度虎口挛缩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瓣临床应用$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张立沼 $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第2趾胫侧皮瓣在甲瓣供区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1月-2020年10月,切取短蒂动脉甲瓣19例,行指-趾动脉吻合修复手指受区,以足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为动脉供血的第2趾胫侧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甲瓣供区背侧骨和肌腱外露,趾底供区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第2趾胫侧皮瓣切取面积:1.5 cm×1.0 cm~3....  相似文献   

11.
自显微外科诞生和它在游离皮瓣方面的应用以来,不断地研究出新的供瓣区。作者解剖20例新鲜尸体,发现沿两肩胛骨外缘各有一支恒定的下行动脉,支配着颇大一片皮肤区。他建议将这支动脉称为皮肤肩胛旁动脉,这个新的供瓣部位叫做肩胛旁皮瓣。解剖皮肤肩胛旁动脉是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 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 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 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 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 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 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 应用激光脱去面部移植皮瓣部位生长的毛发;或于原发创面修复术后3个月, 采用扩张头皮瓣治疗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记录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皮瓣/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及缝合口瘢痕增生情况、面部功能部位修复效果、激光脱毛及供瓣区继发秃发治疗效果, 询问患者对整体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原发创面修复术后, 烧伤创面移植的皮瓣和供瓣区继发创面移植的皮片全部成活, 皮瓣供受...  相似文献   

13.
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减少供区损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6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筋膜瓣进行修复,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0.0 cm×7.0 cm,以肌皮穿支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血管采用端侧吻合,受区筋膜瓣行断层植皮覆盖.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6例筋膜瓣全部存活;术后7 d,筋膜表面植皮成活大于90%4例,80%2例.随访时间为3~12个月,1例皮瓣臃肿,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整术;5例皮瓣略臃肿,外观满意.小腿供区仅留线条瘢痕.结论 腓动脉穿支筋膜瓣是在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上的改良,目的 是减少供区创伤,改善小腿外观.筋膜瓣本身可以填充组织缺损,为功能重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报道应用由肩胛下动脉系供血的6种组织瓣进行游离移植或移位。背阔肌肌皮瓣9例,肌瓣1例;胸外侧皮瓣5例;胸背联合肌皮瓣7例;肩胛皮瓣1例;肩胛骨皮瓣1例。成功21例,失败3例。根据受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供血动脉,同时,在受区也应选择优质血管供吻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方法 以胫后动脉发出的穿支为血管蒂,沿隐神经营养血管轴线设计、切取皮瓣,逆行转位、覆盖创面.结果 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带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跟、足背创面24例,2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约2cm坏死,经换药及手术植皮创面愈合.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带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不损害主干动脉、供区破坏小、操作简单、易成活、受区覆盖好,是修复踝、足跟、足背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适应证及供瓣区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旋髂浅动脉皮瓣,并分别游离移植修复17例面颈部、足踝部及小腿等处创伤及畸形,对供瓣区无法直接拉拢缝合者,设计同侧脐旁岛状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 17例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最大面积19 cm×14 cm,最小5 cm×3 cm,16例术后成活良好,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2周移植皮片修复.10例供瓣区直接缝合,7例行脐旁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腹部外形良好.结论 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对于面颈部及手足等处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而同侧脐旁岛状皮瓣亦可使供瓣区得到良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四肢组织瓣移植供区继发损伤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目的探讨四肢组织瓣移植后供区创面处理的方法,为减少供区并发症提供新思路。方法在进行组织瓣移植的36例中,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减轻或修复供区继发损伤。其中3例(足母)趾甲皮瓣和2例足背皮瓣创面采用次要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5例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采用同侧腹股沟皮瓣逆转修复;3例(足母)趾腓侧皮瓣供区采用第一跖背动脉皮瓣逆转修复;3例足背皮瓣复合第二趾移植供区采用外踝上皮瓣逆转修复;7例肌瓣和筋膜瓣移至受区后表面植皮,供区直接缝合;13例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分离血管蒂时,保留皮神经在原位。结果所有治疗原发和继发损伤的移植皮瓣均成活,应用带蒂或游离肌瓣、筋膜瓣加表面植皮者,3例植皮完全成活,4例植皮大部成活,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区及其以远感觉接近正常。结论四肢组织瓣移植后供区继发损伤的处理值得重视,在治疗原发损伤的同时,采用各种方法修复或减少供区损伤,是降低供区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皮瓣对[足母]甲瓣供区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并对皮瓣选择做出分析。方法应用5种近位足部带蒂皮瓣和2种远位游离皮瓣对57例[足母]甲瓣供区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近位带蒂皮瓣33例:带蒂足跗外侧动脉皮瓣2例,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15例,带第1跖背动脉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顺行足第2趾胫侧皮瓣11例,逆行足底内侧皮瓣2例,足部皮瓣供区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远位游离皮瓣24例:游离腹股沟皮瓣1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1例。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57例皮瓣中53例成活良好;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游离腹股沟皮瓣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术后未缓解,Ⅱ期行游离植皮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术后随访2~12个月,行走姿态良好。结论合适的显微皮瓣技术可以良好的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保全肢体的完整性,减少医源性损伤,患者更容易接受[足母]甲瓣移植的手术方式。皮瓣选择不应只关注[足母]趾供区的修复,更应合理运用显微皮瓣技术,重视供、受区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甲瓣供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9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甲瓣供区15例,切取面积为4.2 cm×3.5 cm~9.0 cm×5.0 cm,小腿皮瓣供区直接间断缝合。结果术后1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出现皮缘部分坏死,予换药等处理后伤口愈合。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接近健趾,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无压迫性溃疡,行走、跑步无明显受限。结论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甲瓣供区,能较好地保留趾的外观和功能,而且不牺牲主要血管,切取简单、方便,供区仅留一线形瘢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游离穿支皮瓣组合在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1月—2022年6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复杂创面患者, 其中男8例、女3例, 年龄28~55岁, 创面位于上肢者4例、下肢者7例, 均采用不同类型游离穿支皮瓣组合进行修复。清创后, 创面面积为7.0cm×6.0cm~28.0cm×12.0cm。应用穿支皮瓣组合类型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3叶皮瓣者6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联合斜支穿支皮瓣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分叶皮瓣联合对侧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者2例、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联合甲瓣者1例, 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2.0cm~25.0cm×6.0cm。对供瓣区创面行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皮片/皮瓣修复。游离移植皮瓣时, 根据皮瓣实际携带穿支情况进行裁剪、分叶, 并将供区与受区血管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术后观察原发受区移植皮瓣成活情况、是否发生血管危象, 供瓣区创面愈合情况及供瓣区移植的皮片/皮瓣存活情况。随访时, 观察原发受区移植皮瓣血运、外观及质地, 同时观察足底受区负重情况以及皮瓣有无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