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肠俞募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性肥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埋线每周1次,共12次;走罐每周2次,共24次。观测2组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结果: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腹围、脂肪含量百分比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配合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疗法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方面优于单纯用大肠俞募合穴埋线法。  相似文献   

2.
刺血拔罐法治疗荨麻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丽岩 《中国针灸》2000,20(12):760
治疗方法 :穴取大椎、肺俞、大肠俞。操作 :令患者俯卧位 ,在其背部沿督脉及膀胱经用玻璃火罐走罐数趟 ,然后在大椎、肺俞 (双 )、大肠俞(双 )三穴处闪罐及揉罐数次后常规消毒 ,用三棱针点刺数下 ,再迅速拔以玻璃火罐 ,留罐 5分钟。起罐后擦净血迹。每日 1次 ,3次为一疗程。若患者为小儿则走罐、揉罐力量减弱 ,次数减少 ,视其出血量酌减留罐时间。疗效观察 :用本法治疗急、慢性荨麻疹 4 5例 ,男 1 6例 ,女 2 9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68岁 ;发病时间最短2天 ,最长 4 0天 ,其中反复发作者 7例。经 3次治疗后 ,痊愈 (症状全部消失 ,随访 1年未…  相似文献   

3.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2个月~ 2 5岁 ;病程最长者 8天 ,最短者 2天 ;轻度脱水者 15例 ,中度脱水者 14例 ,重度脱水者 1例。2 治疗方法2 1 常规手法患儿取俯卧位 ,医者用五指罗纹面进行推拿 ,中指着于督脉经 ,其它四指分别着于两侧膀胱经 ,运用指舒法自大椎至腰俞穴往返 3~ 5次 ;用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于督脉经 ,自腰俞穴推至大椎穴 ,往返 3~ 5次 ;用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于腰部两侧膀胱经 ,第一侧线自上而下推 3~ 5次。然后根据病情推上或推下七节骨 10 0次 ,揉龟尾 5 0次。再行捏脊法 :双手中指、无名指…  相似文献   

4.
针刺走罐刺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走罐刺络与药物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7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走罐刺络组90例,采用针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等及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走罐,走罐后在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及其附近瘀紫较重处刺络放血;药物组86例采用口服Vit E和Vit C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走罐刺络组总有效率为9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1.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走罐刺络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针对初春、入冬两季受风寒之邪引发的风寒感冒患者 2 0例采用拔罐加温和灸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在 2 0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的 14岁 ,最大的 49岁 ;病程为 1d~ 3d。2 治疗方法2 1 拔罐法 以背部大枢 (双 )、风门 (双 )、肺俞 (双 )、定喘 (双 )为主。患者俯卧位 ,用止血钳夹住燃烧的酒精 (95 % )棉球 ,在火罐内壁中烧 1圈~ 2圈后 ,迅速退出 ,然后将罐罩在穴位上 ,每穴停 10min~ 15min ,若恶寒严重者 ,可采用走罐 ,选用罐口平滑的大玻璃罐 ,先在背部督脉、两侧膀胱经涂上凡士林 ,将罐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背部走罐配合悬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背部走罐配合悬灸涌泉穴疗法的为治疗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的为对照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采用背部走罐配合悬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舒乐安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循经走罐治疗颈腰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腰综合征患者65例,采用背俞穴温针灸联合循经走罐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35例,显效17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8%.结论:温针灸联合循经走罐治疗颈腰综合征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兴奋点转移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于2016年5月至10月在厦大医院中山附属演武分院国医堂确诊并纳入32例失眠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兴奋转移法进行治疗,即丛针疗法透刺腕、踝部穴位并结合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治疗3次/周,6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随访。结果:治愈11例(34%),显效16例(50%),有效4例(13%),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两个月内无复发病情。结论:兴奋点转移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经穴位+压痛点"闪火拔罐与熨罐治疗肩背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压痛点闪火着罐,留罐10~15min;每周2~3次。治疗组55例"循经穴位+压痛点"闪火拔罐,循经闪火拔罐:裸露背部,俯卧位,自然放松,将10~12个大号或中号玻璃火罐以闪火法拔于背部,从大椎沿督脉向下达腰阳关;沿两条足太阳膀胱经向下至腰骶部;从大椎至左右肩峰;由肩井沿肩甲内缘向下至肩甲下角;反复拔罐,以皮肤发红或暗红色为宜,10~15min;穴位+压痛点闪火拔罐:阿是穴及肩背部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肾俞、肩外俞、大椎、肩井等着罐3~5min,起罐后利用罐体的热度在皮肤隆起部位熨罐2~3min,2~3次/周。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肩关节及背部活动功能、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6%,痊愈率72.72%;对照组痊愈28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27%,痊愈率50.19%;痊愈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穴位+压痛点"闪火拔罐与熨罐治疗肩背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腰背部闪罐及督脉隔姜灸治疗低热不愈案进行观察与报道,为临床治疗此类特殊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肺俞、大杼、风门、脾俞、胃俞、大肠俞及膀胱经位置进行闪罐,后配以督脉隔姜灸,每日1次,5 d为1疗程。结果:第1次治疗之后,患者自觉轻快,仍有低热,继续坚持上述治疗满至1个疗程,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患者体温基本正常,36.4℃左右,未见明显波动。结论:闪罐法可反复牵拉皮肤,配合背部穴位作用,可有效促进背部气血的疏通运行,隔姜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散滞、扶正固本的作用,二者配合,对于本病可有奇效。  相似文献   

11.
磁圆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 1996年~ 1997年间 ,采用磁圆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2 2例 ,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 2例中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多在 2 2岁~ 5 0岁之间 ,平均 32岁 ;病程 0 5浕~ 1浕。2 治疗方法磁圆针叩击 ,先沿背部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经背部第一、二侧线顺序叩击穴位 ,重点叩大椎、膏肓、命门、肝俞、胆俞 ,每穴叩10次~ 2 0次 ,以皮肤微红即可。然后可根据疲劳程度 ,伴随症状选叩穴位气海、足三里等 ;如伴周身不适 ,颈背腰、四肢酸痛者 ,可循经叩颈、背、四肢。一般治疗一次 30min~ 40min ,2d~3d治疗一次 ,10次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对50例门诊患者刺血拔罐:取腰阳关、局部压痛点、委中、昆仑;或取腰俞、腰阳关、委中;或腰俞、委中、腰阳关、后溪以及腰部压痛点;俯卧位,常规消毒,三棱针点刺后拔罐,留罐15~20min,1~3d一次,瘀血尽则止。推拿:主要手法:点法、按法、压法、揉法、擦法、推法、滚法、拍法、斜扳法;俯卧位,沿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进行推法、揉法、滚法、擦法治疗;腰部穴位及压痛点进行点法、按法、压法治疗;然后坐位或侧卧位进行斜扳治疗;最后虚掌拍打背部两侧经脉及督脉。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腰腿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结论]刺血拔罐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失眠症患者,给予针刺(百会、太阳、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留针30 min,1 d 1次;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2 d 1次,1周3次。以1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治疗4~6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15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2%。结论:针刺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治疗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背俞穴叩刺拔罐加耳尖放血治疗痤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102例,男62例,女40例;年龄13~36岁,平均24.4岁;病程5天~半年。患者俯卧暴露背部,局部消毒后,以梅花针叩刺双侧肺俞、胃俞、脾俞穴。叩刺力量由轻到重,至微有血液渗出为止,然后在各穴处拔火罐,留罐约10~15分钟,取罐后以消毒干棉球擦净出血。再取患者耳背上角小静脉一根,以2%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以三棱针点刺小静脉一下,然后挤出3~5滴血。上述治疗,拔罐每天1次,背俞穴叩刺及耳尖放血每2~3天1次。治疗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效标准:治愈:痤疮全部消失,面部皮肤光洁无疤痕;显效:痤疮基本消失,但面部有疤痕;好转:痤疮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皮部、卫气理论观察芒针沿皮针刺加走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患者第三腰椎棘突下向腰俞穴处沿皮针刺并施以振颤手法3次,留针5分钟,取针后用闪火法在针刺部位及腰骶部受损伤的软组织,由上向下单一方向走罐,至皮肤潮红即可。嘱患者站位,作小幅度前俯后仰、左右旋转活动3~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病例30例中痊愈18例,占60%;显效7例,占23.3%;有效4例,占13.3%;无效1例,占3.3%。结论:芒针沿皮针刺加走罐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阿是穴点按结合走罐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落枕患者均采用阿是穴点按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阿是穴予以点按治疗,火罐沿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循行部位上下推移,再沿斜方肌的肌纤维走向往返推移,5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6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24例,无效0例,全部有效。结论:阿是穴点按结合走罐疗法治疗落枕疗效较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近一年内用拔罐治疗风寒感冒 56例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6例 ,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3 1例 ,女性 2 5例 ;病程 1~ 2天 ;年龄 2~ 50岁 ,均因感受风寒之邪 ,有风寒感冒的主要特征。治疗方法拔罐部位主要在肩背部 ,为手足太阳经的皮部 ,以大椎、肺俞、肩井等穴为重点。先将罐口沾水 ,以闪火法拔罐 ,走罐 2~ 3 min,以使皮肤发红 ,并有少量针尖大出血点为度。如果患者对走罐难以耐受 ,则可以不走罐而将罐留在拔罐部位 5~ 8min,使皮肤发红即可。走罐或留罐后 ,再在大椎、肺俞、肩井、肩贞、天宗等穴拔 3~ 7…  相似文献   

18.
背俞穴走罐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背俞穴走罐配合针刺疗法对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背俞穴走罐(凡士林为介质,以背部皮肤微红为度)加针刺治疗(取穴及手法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穴取天突、膻中、中脘、足三里、内关,平补平泻)。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结果: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两组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走罐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及循经走罐治疗与局部温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针刺双侧肩井、大杼、阳陵泉、阳辅,加背部督脉经及膀胱经第一侧线循经走罐为循经走罐组,与局部温针拔罐的针刺组作比较。结果 循经走罐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温针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以整体取穴为原则,配合背部循经走罐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部走罐治疗急性荨麻疹2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其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疹样损害 ,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 ,愈后不留痕迹 ,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本人于 1996年~ 2 0 0 2年 ,用背部走罐疗法共治疗2 4例 ,疗效独特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9例 ,女 15例 ;年龄 2 1岁~ 3 0岁 ;均为门诊病例。2 操作方法让病人俯卧 ,将其背部用纱布蘸温水擦湿 ,选 2号玻璃罐 ,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大椎穴处 ,然后手握罐身 ,沿督脉及膀胱经在背部的走向上下往返移动 ,至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为止。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第二次治疗 ,治疗不超过 5次。治疗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