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评价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与常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7月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膜置换术24例(A组),同期未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膜置换术30例(B组),监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的LVDD,LVEF,LVFS,记录体外循环时问,主动脉阻断时间,使用升压药的种类及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3d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卡瓣、左室破裂、低心排及死亡事件。结果 A组10例无1例死亡,B组因顽固性低心排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亡,两组均无卡瓣及左室破裂,体外循环时间无明显差异,LVDD,LVEF,LVFS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但A组心功能改善更显著,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种类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LVDD、LVEF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组方法较简单,易于实践,不增加心内手术时间,无卡瓣及左室破裂,手术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敏  潘丽  文佳 《广西医学》2009,31(7):975-97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11例人工机械瓣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其中4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9例二尖瓣位机械瓣超声心动图显示瓣叶表面毛糙不光滑、开放幅度减小;连续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跨瓣压差半降时间估测二尖瓣口面积均小于1.2 cm^2。2例主动脉瓣位机械瓣梗阻患者,主动脉瓣位瓣膜跨瓣压差均大50 mmHg,估测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在中度以上;可显示左房血栓6例。其中4例急诊手术,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 2000年3月-2005年3月应用此法的56例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全组男18例,女38例;年龄(39.48±11.95) 岁;二尖瓣关闭不全(MI)15例,二尖瓣狭窄(MS)19例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狭窄 (MI+S)22例。保留全瓣膜和瓣下结构1例,保留部分瓣膜和瓣下结构55例。结果术后55例病情较稳定, 心功能恢复较快,恢复顺利出院;并发症:低心排3例,心律紊乱6例,2次止血1例;1例因术后肾功能衰竭死亡;随访1个月至3年,1例术后3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有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左室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换瓣术的麻醉处理林雅芳张国楼朱敬明惠宁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京210029)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换瓣术;二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破坏心脏瓣膜结构致严重心力衰竭者非手术治疗死亡率高达100%,为这种病人急诊换瓣国...  相似文献   

6.
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的治疗经验。方法:77例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56例,生物瓣替换术后瓣膜毁损15例,机械瓣替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房间隔缺损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1例。55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2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5.2%)。晚期死亡2例。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病人术前心功能是导致再次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可简化手术过程,改善心肌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机械瓣替换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机械瓣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结果: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但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机械瓣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防止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58例双瓣替换术体外循环管理状况,总结双瓣替换术中灌注技术。方法:对5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施行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术中体外循环手术的临床资料、心肺转汉方法和心肌保护中的难点及处理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58例中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45%R。结论:只有良好的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和心肌保护,才能保证双瓣替换术病人顺利渡过围术期,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评价机械二尖瓣的返流特征。采用双平面经食道彩色多普勒对72例机械二尖瓣进行了详细观察。所有二尖瓣位机械瓣,无论患者心功能状态如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返流,不同类型的瓣膜其返流方式,返流束的形态及空间分布不同。GK瓣的返流以中央型为主,伴有较小的周边型返流;双叶瓣的返流以周边型为主,伴有轻微的中央型返流。  相似文献   

10.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6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 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应用此法的 6 7例手术病人。全组男 30例 ,女 37例。年龄 39 4 8± 11 95岁 (16~ 6 4岁 )。二尖瓣病变为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 16例 ,二尖瓣狭窄 (MS) 15例及MI +S 35例。手术全部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保留全瓣膜和瓣下结构 4例 ,保留部分瓣膜和瓣下结构 6 3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 :低心排 3例 ,心律紊乱 6例 ,肾功能衰竭 1例 ,2次止血 1例。随访 3个月至 3年。 1例术后 3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对心功能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115例临床资料,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45例和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70例,观察两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手术前LVEDD、LVFS及LVEF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同组手术前的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F高于同组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DD、LVFS均高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D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例1 尹××,女性,21岁,病案号74727。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于1985年5月27日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置入28号Bjorkshiley机械瓣,后因机械瓣故障,再次阻断循环更换28号广东Ⅰ型生物瓣。术后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80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0例患者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结果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此种手术方法较简单,易于实践,不增加手术时间,病死率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自 1988年 7月至1999年 12月共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为 4~ 18(平均 9.3± 3.0 )年。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17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 (MVR) 2 7例 ,MVR 三尖瓣成形 (TVP) 9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 2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DVR) 5例。结果 早期手术 (1988年 7月至 1991年12月 )死亡 5例 ,死亡率 31.3% (5 / 16 ) ;后期 (1992年后 )死亡 1例 ,死亡率 3.7% (1/ 2 7) ;在术前心功能均≥Ⅲ级。术后并发症 2 4例。结论 对生物瓣失功能病人需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勿过多分离粘连及加强心肌保护、防止术后低心排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20例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进行紧急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术中切除感染瓣膜及感染组织,用0.2%呋喃西林,先锋霉素溶液反复冲洗清创。20例均置入机械瓣,其中1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接受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1例行单纯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结果:术中所有病人均证实存在瓣膜穿孔及关闭不全,17例发现瓣缘有赘生物。其中18例恢复良好出院。存活的18例中,有2例病人术前出现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在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进行急诊瓣膜置换术手术,2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有2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0%。所有病例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①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不能控制性感染和心力衰竭时是瓣膜置换术的指征,目的是清除感染组织,改善心功能,避免不可逆性的器官损害和感染的扩散。②紧急瓣膜置换术不引起心脏感染灶扩散。③人工机械瓣膜适用于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巨大心脏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行二尖瓣替换术8例报告。结果表明:术后病人血液动力学稳定、心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本文亦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9例的经验与治疗效果,并与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19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并与21例行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CU停留治疗时间差异。结果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并不加长手术时间,不加大手术难度,没有增加并发症及其它危险。结论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1 051例瓣膜替换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瓣膜替换术瓣膜的选择,瓣周漏的发生机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MVRP)对心功能的保护效果及术后可否妊娠。方法:对1976年1月-1996年1月,中山医科大学附一医院心胸外科施行瓣膜替换术1051例1267个瓣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5-11年,机械瓣生存率91%,生物瓣为75%,瓣周漏的发生与缝合方法无关。MVRP对重症二尖瓣替换术死亡率为9.7%,较以往的24.1%有所减少,术后心功能在Ⅰ-Ⅱ级其妊娠分娩死亡率为0。结论:(1)选择瓣膜时,以机械瓣为主,国产瓣与进口瓣视经济情况而定;(2)瓣周漏的发生与缝合方式无明显的相关性,而是决定于瓣膜的病理改变;(3)MVRP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但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4)瓣膜置换术后,能否妊娠决定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7年开展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以来,治疗心脏病患者百余例,其中对42例心脏瓣膜病变进行机械瓣置换术,现将42例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对6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资料作回顾分析,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UCG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位机械瓣赘生物形成伴关闭不全,二尖瓣位机械叶开放幅度降低、消失,连续多普勒(CW)估测瓣口面积≤1.2cm^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中度关闭不全,6例患者左房室均增大。其中3例行急诊再次人工机械瓣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