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丈夫不跟我说话,他每天晚上只是坐在那里读报纸或看电视。我问他问题时,他只是哼哼作声,有时甚至对我不理不睬;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管家婆及一个陪他睡觉的人。这样的婚姻使我感到很苦恼。我想摆脱这种婚姻关系,但心中仍有着一分牵挂,内心总在这种矛盾焦虑中挣扎。”一个来心理咨询门诊寻求帮助的女性这样诉苦着。 这些抱怨时常发生。由于某  相似文献   

2.
放学了,刚要出校门,学生小军低着头走到我身边悄悄地说:“老师,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说完他双眼直视地面,右脚尖不停地在地上划着。见他这样,我温和地说:“问吧,只要我知道,一定告诉你。”“您得保密,不然就算了。”“好啊,我一定保密。”“您知道安定药片致人死亡的具体数量是多少吗?”这个问题使我一惊,同时他平时很多离奇的行为不断在我脑海闪现出来:将火柴一根根划燃去烧学校实验楼的总电闸,差点酿成大祸;晚自习后将漱口杯置于实验楼四楼洗手槽的水龙头下,将水龙头开到滴水状态,等第二天人们发现时已是“水漫金山”;打电话给防疫站举报…  相似文献   

3.
正前些天,咨询室来了一位中年男士。从他的着装和神态举止,就能判断他是我们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这位男士前来咨询是因为他感到工作生活压力大,自己支撑不下去了,有厌世轻生的念头。但他又说,考虑到自己孩子还小,妻子一人无法抚养孩子,而且父母尚在,要是自己"走了",无人给父母送终。考虑到这些,自己又不能撒手而去。他和咨询师聊到自己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4.
“医生,近几个月来,我的大脑总是和我自己对着干,请你看看我是不是有精神病了?”一个女中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焦虑不安地问医生。 “能不能告诉我,你的大脑是怎样和你对着干的?” “当我想要当个好女孩时,大脑里立即冒出‘你不是好女孩’的念头;我想要好好学习时,脑子里又立即冒出你不会好好学习、你不是好学生’的念头……反正是我怎么想,大脑就出现与我想法相反的念头,想控制这种念头,又控制不了,经常搞得我  相似文献   

5.
讲卫生爱清洁,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过分讲究则应引起注意。 有一位36岁的女性,是一家百货商场的楼层经理。自从“非典”爆发以来,几乎所有的职工都知道她患了一种反复洗手的毛病,一天洗手无数遍,只要用手摸过东西,必须赶快洗手,每天下班后,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用香皂洗手,还反复拿小刷子剧指尖、  相似文献   

6.
当小儿子呱呱坠地时,我脑子里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希望他将来当一名作家。 作为家长,我不“望子成龙”,那纯粹是假话——至少我不属于那一类。我自幼酷爱文学,并立志当一名作家;笔耕20余载,可谓“硕果累累”,且各级文学组织的“理事”、“秘书长”头衔也挂了一大串,但毕竟是个“业余作家”。因为如此,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了,让他去圆这个“作家梦”。记得小儿子两岁多时,我就开始教他背诵唐诗宋词。他极认真地学,—个多月时间,他居然能背诵二三十首诗词了。我暗喜:长此下去,“好梦成真”矣!可惜,好景不长。后来他上幼儿园了,再后来,他上小学了,竟把先前背诵的几十首诗词全忘了。我依然耐心  相似文献   

7.
“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之中也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秦,他是结构派家庭治疗的创始人。这位迄今仍健在的大师一语道出了夫妻生活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8.
16岁的扬扬是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门诊的。他长得瘦瘦高高,面目清秀,说起话来有点腼腆。 一家三口刚落座,扬扬的母亲就很着急地向我介绍情况。扬扬念初中时成绩优异,颇得学校老师赏识,顺利考上一所市重点高中。上了高中后,父母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有信心了。有时学习很努力,有时则有点心不在焉,而且经常闷  相似文献   

9.
例16:女性,31岁,职工。三年前因家翁有病,内心焦急,此时适有同单位一人患“麻风”,因而出现惊慌,怕传染,与人接触后即要洗手,换衣服,不如此则内心慌乱不已。见到类似患“麻风”那人的形象或听到叫此人类似的名字时,惊怕更甚,洗手、换衣服更频,自知不必要,但无法控制。虽经多方求医,诊断为“疑病症”,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内心痛苦,后经介绍由丈夫陪来心理咨询。病人过去较胆小怕事,做事很细致。  相似文献   

10.
萱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初三女生,近来她发觉自己经常紧张、不安,有时还很悲观。特别是在两周前的月考过程中,她答着答着,突然感觉心悸、头晕、胃不适,后来竟然不知怎么就冲出了教室。她回忆说:“当时我内心有种从楼上跳下去的冲动,现在想起来就后怕。”从那次经历之后,半个月来,萱每天都担心自己会控制不住从楼上跳下去。这些念头让萱睡不好觉,晚上开始失眠。由于睡眠不足,白天就有些精神恍惚,大脑反复出现从教室冲出去跳楼的情景。越是担心就越是想这件事情。现在,萱只要一听“考试”两字就出现心跳加快、头晕等症状,注意力和记忆力也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11.
“医生,近几个月来,我的大脑总是与我对着干,当我想要做个好女孩、好学生时,大脑里会立即冒出‘你不会好好学习,你不是好女孩,不是好学生’的念头……我想控制这种念头,又控制不了,经常搞得人烦躁不安,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 “在出现这种现象之前,你是否有过什么精神刺激或心理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校园心理》2006,4(12):47-47
室友论坛:不胜其烦“我的宿舍简直就是单身汉的‘地狱’!”某学院男生抱怨,他的三个室友都带女朋友回来过夜,让他不胜其烦。“我们宿舍的一位和他女友很晚才睡觉,有时还吵架,说话声很大,让人觉得特烦。”“我当时在打扫卫生,竟扫出了避孕套,这让人觉得不能接受。”“同宿舍的小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说过几次谎话。但这并等于我们想有意欺骗谁,更不能推定我们的品德就有问题。撒谎,大多数情况下是人“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譬如,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想得到某种荣誉而夸大自己的工作业绩,也可能为了躲避他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穷追不舍”而用一句谎言敷衍过去,还可能为了避免长者的唠叨而用一句假话来结束让自己烦心的话题等。但这些大多是出于无奈,并不是我们愿意这样做的。我曾接到一位初中学生的求助信。他在信中写道:“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家里来了一位客人。看到他点火抽烟我很好奇,于是趁妈妈到厨房的工…  相似文献   

14.
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自己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啰唆”。我好像一直在纠正他的行为,并且每天都在重复,有时还会跟孩子发火,因为他好像一句都听不到,只顾着自己玩。但是我发现即便我发火了,下一次孩子也未必记得。  相似文献   

15.
小王有两大爱好:弹吉它和吸烟。业余时间他给夜总会当乐手,每月可得二百多元的外快,刚好够他每天吸两包烟。所以,朋友们常常笑他是为“烟草公司”打工,并奉劝他当心回报他一个“肺癌”。一次他感冒后,咳嗽吐痰,有时痰中还带有血丝。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告诉他,痰中带血要排除呼吸系统的肿瘤,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他到市医院检查后,虽然没有发现什  相似文献   

16.
苔花的梦想     
正一个在模具厂打工的朋友,前几年动了当网络作家的念头。周围的朋友都笑他,说他学历仅初中毕业,每天与冰冷的硬件打交道,能写出什么好小说来。他却觉得,看了几年的网络小说,悟出了一些写作要领,再加上自己对写作从小就很痴迷,他觉得努力一点,他也能编出精彩的故事来。每天下班后,他就窝在宿舍里,鼓捣他的小说。他谢绝了朋友们喝酒聊天的邀约,谢绝了同事们看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三定位     
董海原 《校园心理》2006,4(4):18-22
心理学倡导良好的适应性,追求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然而,对于环境,我们能够认识到的非常局限;对自身,我们也不够了解,我们往往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在面对环境时,我们有时过于自信,有时又陷入自卑。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来适应社会。但如何调整自我?如何在适应过程中既保持独立人格,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这是让人非常困惑的问题,尤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这个问题是那么让人迷茫,让人手足无措。“人生三定位”的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自我,调整自我的途径。这个理念的提出者是一个在生活中不断搏击的人,一个善解人意、谙于世事的人,他对人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不仅用他的知识、他的理念为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重要的是他还帮助了无数的人。无数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因受到他的影响而变得积极,变得会做人,会生活。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Socrates)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自此以后,人们对自我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这一理念的提出,可谓又是一种探索,一种进步。本期,我们尝试去领悟这一理念,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课间,几位同事开始在办公室议论起孩子们的那点儿事。一位同事说:“每次让女儿收拾她的玩具时,总要催上十几遍,有时还得我拉着脸走到身边提起她的耳朵才行”,话音刚落,另一位同事便接上了话茬儿“我家儿子可乖了,只要我开始教‘1,2,3’他就老实了了”  相似文献   

19.
十年一梦     
陈宁静 《校园心理》2004,2(6):14-15
清清的湖水映衬着微微的月光,一盏盏移动的“小灯笼”洒满岸边。13岁的陌陌在一刹那间闪过一个念头,她记住了它。那时,她正在湖边的草丛里捉萤火虫。湖的对岸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那是同班的一群男生。于是她飞快地跑回宿舍,把装过腌菜的玻璃瓶洗得干干净净,里面的萤火虫忽明忽暗,映衬着陌陌稚嫩的脸庞。上初一的陌陌沉默寡言,她转来这个重点中学还不到半年,她只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她不是一个漂亮的女骇,只有沉默。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那是上晚自习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不在,前座的男生会经常转过头来跟她侃大山。他谈飞碟黑洞,她谈武后秦…  相似文献   

20.
《心理与健康》2006,(2):42-42
2005年某期《南方人物周刊》的标题人物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封面上除了崔永元的肖像照以外,还有一个醒目的大标题:病人崔永元。时下一件时髦的事情是把自己归入某一偶像的“粉丝”,比如“凉粉”、“玉米”、“盒饭”之类。“粉丝”见面分外亲。有时问问自己预备做谁的“粉丝”,脑海中有过的一个闪念是崔大哥。从喜欢他节目的内容,喜欢他睿智、独特、幽默的主持风格,到喜欢他的为人。然后是他的突然消失,然后是江湖谣传他的病,然后是他的再次出现,讲述自己失眠、抑郁症的经历。刚听到时是有些窃喜的(这是俺人心阴暗的一面),心想崔大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