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不同患者不同矫形术式的选择。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5.2(1~40)岁,平均后凸角度69°(35°~98°),2例行单纯前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例行单纯半椎体切除术,1例后路原位融合内固定术,6例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畸形矫正率为32.2%。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分型以及不同的畸形程度,应选择相应的矫形术式。  相似文献   

2.
17例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17例,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4例,胸腰段5例,腰椎5例。手术采用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7例加用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6年,切口一期愈合,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治愈。结论: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扳间植骨融合治疗单纯下腰椎失稳(I度以内滑脱)合并一侧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扳间植骨融合治疗23例。并对术后植骨融合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优19例,良4例。术后随访1-3年,脊柱无失稳,椎弓根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第一年82%,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及小关节、椎板间植骨融合,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前后路内固定在胸腰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应用前后路内固定对胸腰结核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 7例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再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手术;5例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神经减压、植骨融合。同时椎体间内固定。结果 12例患中11例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1例固定欠稳后遗部分神经压迫症状,优良率达到91.7%。结论 有效可靠的脊柱内固定是保证胸腰椎结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海军  周跃  周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4):1890-1891,1904
脊柱外科各种内固定系统只是脊柱稳定的必要手段,对脊柱只起到暂时的固定作用,因此必须进行植骨融合,才能使脊柱获得恒久的稳定。植骨融合的方法包括附件间和椎间融合,附件间融合范围包括上下关节突的外侧、峡部及椎体的横突。椎间融合是在椎体间隙切除椎间盘结构,切除上下椎体的软骨终板,显露骨质,在两椎体间负重力线前方加入各种融合材料,从而减少内固定螺钉松动、折断、拔出等并发症。自体骨移植是脊柱融合的金标准,但由于来源有限,  相似文献   

6.
脊柱融合生物学特性及融合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随着对脊柱植骨融合生物材料的深入了解和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致力于寻找新的材料代替自体取骨,完成脊柱融合,采用各种方法促进植入材料的融合。选择一种适合的骨移植物成为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脊柱植骨融合的各种植入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如何选择等方面问题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理想的植骨融合材料,了解脊柱融合方面的最新知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体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用自身对照,随机在L4、5和L6、7制成保留终板(实验组)和不保留终板(对照组)的脊柱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模型,比较术后4、8、12周骨间隙抗扭转的情况;用未手术之腰椎间隙制成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植骨模型,比较其抗压性能。结果:(1)抗压实验;引起保留终板间隙出现1mm位的应力显著>对照线(P<0.05)。(2)抗扭转实验;4周对实验组抗扭转强度<对照组;8周时两组趋于相等;12周时两组两组完全一致,结论:(1)保留终板椎间盘融合的抗压强度明显优于不保留终板者。(2)保留终板椎间植骨融合早期的骨愈合强度<未保留终板者,但手术稍后阶段,两组骨愈合强度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Il缶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脊柱结核48例皆使用椎间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率95.8%,下肢放射痛缓解率97.9%,复位率97.9%,腰痛缓解率91.7%,间歇性跛行缓解率100.0%,滑脱矫正丢失率8.3%。结论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良好的内固定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2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前路-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1例腰椎和腰骶椎结核患者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2个月时94.9%(37/39)植骨融合,治愈率为94.9%。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的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脓肿大小、范围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髓核组织对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组织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11头体重约35kg的丹麦猪接受L3/4和L5/6两个节段的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其中一个节段在植骨的同时把本节段的全部髓核混合于植骨材料内(A组),另一节段则去除髓核组织行单纯植骨(B组),手术后6周处死猪,分别进行椎间融合器内骨置DEXA骨密度的检查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A组和B组骨密度分别为0.109和0.150mg/cm^2,两组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5),A组和B组新生骨和未吸收骨骨量分别为9.2%和9.3%,11.1%和12.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6周的观察时间内,猪的髓核组织并不影响椎体间植骨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简单的脓腔和痛灶清除到强调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逐步出现单纯前路椎间植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等术式,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畸形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促进了结核病变的愈合。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普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理论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但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指征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58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单节段胸椎结核22例,多节段胸椎结核6例,单节段腰椎结核24例,多节段腰椎结核6例。分析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JOA评分,随访评估结核活动度、植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90±15.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0±19.88)ml。术中无主要血管、神经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JOA评分:优39例,良11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后凸Cobb角矫正满意。1例术后结核脓肿复发,经再次清创、持续负压引流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25.14±6.40)个月。无结核病变复发、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明显矫正度丢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58例植骨全部确定融合。结论对脊柱结核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同时完成病灶清除、重建脊柱稳定,是治愈结核病灶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仲前  唐六一  吕波 《中国骨伤》2005,18(7):400-401
目的:探讨Ⅰ期手术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其中胸椎15例,胸腰椎5例,腰椎11例;平均年龄31.6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经彻底病灶清除后Ⅰ期植骨内固定,前路固定21例,后路固定10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3.6个月(4个月~2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和窦道形成。结论: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增加了术后节段稳定性,植骨块牢固,植骨融合率提高,后凸畸形矫正满意。Ⅰ期内固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RF器械复位内固定椎体间足量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998年9月~2006年6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86例,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减压(开窗或半椎板切除)、RF器械复位固定、椎间足量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及Suk等的植骨融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根损伤患者,切口脂肪液化3例,经换药伤口愈合;3例术中神经根袖破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观察3~5d夹闭引流管见脑脊液漏停止后拔管,经换药引流口愈合。随访1~8年,平均3.6年,术后1~2周X线片复查示复位不良3例,其中1例再次手术矫正,2例姑息治疗结果融合失败,其余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椎体间植骨融合率97.67%,临床疗效优良率96.5%。结论:经后路选择性减压RF器械复位内固定椎体间足量打压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骨性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14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7±23)min,出血量(915±175)ml,术中无神经、输尿管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7.9(9~48)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95.6%,融合时间平均9.3(3.5~6.5)个月,未融合5例。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疗效评价:优73例,良29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为89.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脊柱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 4月~2003年 6月采用全脊柱植骨 (全椎板切除, 椎管减压, 后路“H”型植骨 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 )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35例。结果: 随访 1~3年, 平均 30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定, 优 24例, 良 9例, 可 2例。结论: 全脊柱植骨 (全椎板切除, 椎管减压, 后路“H”型植骨 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既能彻底解除脊柱、神经根的压迫, 又能通过重建椎管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恢复椎间隙高度, 阻止术后椎板切除膜的形成, 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2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的疗效及经验。方法:本组24例,年龄30~61岁,平均病程10.5个月,计中下颈段3例,中胸段7例,胸腰段5例,腰段5例,腰骶段4例。15例术前有不全瘫。均行前路病灶清除,19例同时行前路内固定,4例后路内固定。结果:24例随访8~12个月,术后4~8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复发及感染。结论: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可行,应视病灶部位选择前路或后路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15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行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植骨融合和脊柱序列保持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0±21)min,术中出血量为(500±88)ml。15例均获随访,时间24~36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5例D级恢复到E级4例,1例无恢复。植骨均融合。术后脊柱后凸、侧凸均有不同程度纠正,Cobb角术后为0°~24.2°,末次随访时为0°~25.3°。结论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9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16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术前1周内、术后1周内伤椎椎体相对高度、Cobb角及取内固定前1周内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前1周与术后1周内差值)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后3个月与术后1周内差值)A组与B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远期效果A组优于B组。B组有2例分别于术后10、12个月复查时螺钉松动,内固定失败率12.5%。A组未发生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结论应用伤椎内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促进椎体骨折的愈合,减少伤椎椎体高度、角度的丢失,降低了断钉、断棒的发生率,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不同植骨材料及骨质疏松因素对腰后路椎间植骨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使用自体髂骨块(A组)、同种异体骨(B组)、融合器+自体松质骨(C组)3种不同植骨材料行腰椎后路椎M融合手术患者共1121例,其中骨质疏松者共180例,通过X线及CT检查,对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椎间高度、内同定火败率进行随访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6l例中,11例患者(18.5%)出现植骨不融合.其中断钉6例,断棒2例.该组l在植骨融合率、内固定失败率、椎间高度丢失、融合时间等方面比另2组差(P〈O.05)。A组和C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7.6%、98.2%,2组比较在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0例骨质疏松患行中,A绀患者融合率(90.3%)高于C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使用同种异体骨融合率最低,内固定失败、惟间隙塌陷发生率较高;自体髂骨块与融合器+自体骨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小;埘于骨质疏松者,自体髂骨块融合情况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