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肛旁脓肿时如何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肛旁脓肿127例,通过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采用挂线与不挂线手术方式治疗,对术后肛门瘘管形成、复发脓肿以及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术后肛瘘发生率:单腔脓肿不挂线组11.4%(1/7),挂线组6.9%(2/29),P>0.05;多腔脓肿不挂线组60%(3/5),挂线组5.8%(4/69),P<0.05;高位脓肿切不挂线组83.3%(10/12),挂线组0(0/5),P<0.05.(2)术后复发脓肿:观察期内0例.(3)术后肛门功能不良:低位脓肿切排引流组无肛门功能不良,挂线组共3例,无失禁;高位脓肿轻度肛门功能不良共5例,无失禁.结论 肛旁脓肿因在切排术后肛瘘发生率高,尤其是高位脓肿,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寻找潜在的内口是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开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复杂性肛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采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开挂线置管引流术,对照组50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对两组疗效、肛门功能、创面瘢痕、肛管直肠测压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一次手术治愈49例,显效1例,治愈率98%,随访期内无复发。对照组一次手术治愈4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治愈率88%,随访期内6例复发,复发率12%。试验组在术后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移位、变形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本术式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术后愈合时间短,瘢痕小,手术损伤小等优点。试验组在肛门功能保护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术后疼痛、肛门功能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的疗效。方法经括约肌肛瘘病人124例,将124例病人分成两组,试验组60例,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64例,行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的肛门失禁评分、肛门功能、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肛门失禁总分为(8.68±1.65)分,试验组为(7.03±1.46)分;对照组肛门功能总分(6.71±0.93)分,试验组为(8.04±1.11)分;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为(6.22±1.24)分,试验组为(3.52±1.06)分,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5.31±1.32)天,试验组为(5.78±1.43)天;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1%,试验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能够缓解经括约肌肛瘘病人术后疼痛,促进其肛门功能的提高,且临床疗效与切开挂线术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截根术结合术中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门直肠瘘的效果.方法:对于120例瘘管累及肛管直肠环或环以上,且瘘管长度超过8 cm或外瘘口数量超过2个的肛瘘类型,采用截根术结合术中挂线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在随访时间内无1例出现大便失禁及复发.结论:对于瘘管累及肛管直肠环,且瘘管较长或有多个外瘘口的高位复杂杂肛瘘类型,采用截根术结合术中挂线进行治疗可减轻患者创伤,避免术后肛门失禁、皮肤缺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肛瘘手术方法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12月复杂性肛瘘患者135例,分别进行切开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不同手术方法的处理。结果:随访5~10个月(平均7.2个月),切开挂线术37例,复发1例,平均愈合时间(20.22±5.24)d;切缝内口引流术32例,复发3例,平均愈合时间(22.84±6.66)d;瘘管摘除缝合术34例,复发5例,平均愈合时间(25.56±7.51)d;瘘管旷置术32例,复发6例,平均愈合时间(30.43±10.72)d。结论:低位复杂性肛瘘多采用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高位复杂性肛瘘多采用切开挂线术、瘘管旷置术。  相似文献   

6.
同期多侧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附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病 ,其中括约肌上肛瘘较为少见 ,在肛瘘中的发病率仅为 5 %。 1997年以来 ,我们收治了高位肛瘘 2 2 8例 ,属高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分支在 2条以上者 2 5例 ,其中 19例采用了同期多侧挂线的方法 1次手术 ,2侧挂线 13例 ,3侧挂线 6例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女性 12例 ,男性 13例 ;年龄 2 0~ 73岁 ,平均 37岁 ;病程 8周~ 5年 ;其中 1个外口 2例 ,2个外口 8例 ,3个外口 6例 ,4个外口 3例 ,5个外口 3例 ,9个外口 1例 ,深部脓肿伴双侧内盲瘘的 1例 ,1例系直肠肿瘤探查时 ,术中冰冻病理发现为结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试验的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240例.试验组120例采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对照组120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就2组的安全性指标和有效性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后瘢痕面积明显短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管直肠压力及直肠容量感觉功能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直肠肛管反射功能及内口、主管和支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肛门失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对肛门直肠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具有治愈率高、伤门愈合时间短、瘢痕面积小、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作为肛瘘手术的新规范化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直肠末端旋转式瘘修补肛门成形术(简称直肠末端旋转术)治疗先天无肛舟状窝瘘的研究并与几种术式疗效评价。方法:直肠末端旋转术102例。随机完成对照组48例,其中骶会阴、尾路肛门成形术20例,瘘后移肛门成形术28例。对两组患儿进行术后3个月~2年的随访。结果:直肠末端旋转术优97例,良5例,优良率95%,并发症5%对照组:优33例,良6例,差9例,优良率81.2%,并发症31.2%。其中骶会阴、尾路肛门成形术优13例,良3例,差4例;瘘后移肛门成形术优20例,良3例,差5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经统计学检查,X~2值=17.16,P<0.001,直肠末端旋转术无瘘复发,对照组瘘复发6例,X~2值=14.81,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直肠末端旋转术解决了直肠回缩、瘘复发的发病基础,基本上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瘘管部分切除+肛提肌缝合+直肠黏膜封闭术和部分切开后挂线术治疗括约肌外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括约肌外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4人,观察组使用瘘管部分切除+肛提肌缝合+直肠黏膜封闭术治疗,对照组使用部分切开后挂线术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直肠和肛管功能变化、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瘢痕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瘘管内口、瘘管外口和瘘管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瘘管部分切除+肛提肌缝合+直肠黏膜封闭术治疗括约肌外肛瘘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较大限度地保护了肛门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手术方式与肛瘘切开挂线术对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8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试验组选择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周的疼痛情况,治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30.75±9.85分钟,对照组为32.12±9.88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75,P=0.6716)。术后7天,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平均1.28±0.12,对照组为3.4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750,P=0.00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9,P=0.9396)。试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69,P=0.0000),且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控便能力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855,P=0.0000)。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高位单纯性肛瘘临床治疗有效,而且可以缩短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肛门疼痛,且对肛门功能较小,治疗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组1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后发生胰瘘24例。对可能影响胰瘘发生的10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者,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血清总胆红素≥120μmol/L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缺乏综合措施及术者经验不足是胰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目的地控制这些因素将有助于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A rare case of pancreatico-colic fistula following pancreatitis is presented.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is condi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The penile sleeve is an extremely valuable technique in one stage penile urethral surgery. A modification of the penile sleeve involving its rotation through 60 to 90 degrees on its base allows its adaptation to the surgery of penile urethral fistula, and to second stage urethroplasty.  相似文献   

18.
19.
Congenital tracheo-oesophageal fistula (TEF) is rare in adults.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repeated attacks of chest infection since birth or cough, choking and cyanosis during feeding should be investigated for TEF.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detect all cases of tracheo-oesophageal fistulae using bronchoscopy, oesophagoscopy and CT either singly or in combination. These investigations also help in deciding on the route of exploration and the type of surgery. Disconnection of the abnormal fistulous tract brings dramatic relief of symptom and prevents further pulmonary damag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胰外瘘 ( PF)系胰腺炎症、外伤及手术后严重并发症 ,兹探讨其防治。方法 总结治疗组 13例。因重症胰腺炎 ( SAP)坏死清除引流 4例 ;外伤单纯引流 3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 PD) 1例 ;十二指肠降段癌及胰头炎性肿块各 1例均行PD;假性囊肿左半胰切除 1例 ;十二指肠首段癌首段及部分降段切除 1例 ;原因不明 1例。 PF发生于术后 1~ 5 d,胰液量 10 0~ 10 0 0 m l,淀粉酶多数 >10 0 0 IU。影像学有关检查。 11例非手术治疗 ;2例手术 ,分别为瘘管空肠 Y吻合及瘘管胃吻合、脾及胰尾切除和胰空肠 Y吻合。预防组 12例 ,术前影像学检查。壶腹 (周 )癌 PD9例 (保幽 5、空肠造瘘 4 ) ,均行胰管空肠吻合并安支撑 ;胰尾癌左半胰切除 1例 ;慢性胰腺炎左半胰切除近端空肠 Y吻合 1例 ;胰管结石伴胆囊炎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胰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经胃窦部引出 1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 10例 5 d~ 9个月 PF愈合 ,1例死于原发病 SAP;2例手术治愈。预防组未发生 PF。结论 大多数 PF可非手术治愈。手术指征按 PF时间长短、引流量、有无壶腹及主胰管梗阻或狭窄等综合地掌握 ;术式按病情针对性地选择。 PF预防是多方面的 :SAP严格手术指征和时机 ;胰伤按伤情轻重、有无邻近脏器损伤、特别是有无主胰管受伤而采用适当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