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显军  钟艺华 《重庆医学》2013,(25):3008-3010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阻断剂缬沙坦预处理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紧张素受体AT2R的表达与冠状动脉重构。方法将123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Sham)组、对照(Control)组、缬沙坦(ARB)组。术前假手术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10mg·kg-1·d-1灌胃4周,对照组、缬沙坦组予以手术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脱结扎线建立缺血再灌注(I-R)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开胸不结扎,术后各组继续用生理盐水、缬沙坦灌胃,分别于术后3、7、14、28d4个时间点测量左心室舒缩压后处死大鼠并采集大鼠心脏标本。予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ABC)观察冠状动脉重构、冠周胶原沉积以及AT2R在冠状动脉的定位、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AT2R定位于冠状动脉外膜呈放射状分布,尤以大血管管周密度较高,冠状动脉内膜也有部分表达。AT2R呈一过性表达,对照组I-R术后7d时达峰值,缬沙坦组较对照组AT2R表达峰值提高、提前。I-R术后3d心脏舒张功能受损;缬沙坦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缬沙坦组冠周间质胶原沉积于术后28d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心肌冠状动脉周围胶原沉积随时间进展逐渐升高,术后14、28d显著高于Sham组。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心肌I-R损伤后AT2R的一过性高表达来抑制冠状动脉重构而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贾勤惠  贾国良 《医学争鸣》1996,17(5):347-349
目的:研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在心肌晕厥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巯甲丙脯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晕厥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晕厥发生时心肌组织肾素,ANG-Ⅱ及NE的变化,缺血前用巯甲丙脯酸静脉给药。结果:心肌缺血后局部肾素活性有升高趋势,再灌注后心肌局部肾素活性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组、Wortmannin处理对照组,观察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13(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r9)水平增高,P13K抑制剂Wortmannin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所致的Akt、GSK-3β磷酸化,但只能部分消除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1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组、Wortmannin处理对照组,观察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13(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r9)水平增高,P13K抑制剂Wortmannin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所致的Akt、GSK-3β磷酸化,但只能部分消除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1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翔 《医学综述》2011,17(6):867-869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与受体结合后可激活蛋白激酶C(PKC),活化的PKC可以通过各种信号转导途径,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诱导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重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滞AngⅡ促心血管细胞增殖肥大作用,同时AT1受体被阻断后,反馈性地使血浆肾素增加2~3倍,导致血浆中的AngⅡ浓度升高。由于AT1受体已经被阻滞,这些反馈作用难以表现。但血浆中升高的AngⅡ通过激活AT2受体,进而激活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产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心血管重构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随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心肌I/R中的作用日受关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作为RAS中的主要活性肽 ,参与I/R损伤的发展[1] 。AngⅡ需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 ,其受体虽已发现多种亚型 ,但目前认为AngⅡ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拮抗AT1受体而发挥作用。本文仅就AngⅡ受体拮抗剂在心肌I/R损伤中的作用简述如下。1 AngⅡ受体拮抗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心肌I/R损伤是指心肌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 ,甚至发生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7.
8.
(1)目的 探讨开搏通过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2)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缺血再灌注及开搏通再灌注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及乳酸脱氢酶尖性的变化,(3)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组及再灌注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均升高,开搏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均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再灌注  相似文献   

9.
10.
为观察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离体大鼠心脏在30min全心缺血和30min再灌注前有和0^-7M/L去甲肾上腺素和1mg/L苯肾上腺素灌注5min,随后用正常K-H液冲洗10min,结果发现,去甲肾腺素和苯肾上腺素预处理可以1)显著降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增加再灌注期间的心率和冠脉回流量;3)减少心肌细胞内CK和LDH的漏出以及抑制心肌MDA含量的升高。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uroeortin (UCN)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UCN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进行缺血/缺氧1h再灌注/复氧2h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前1h给予UCN预处理;在再灌注/复氧2h后观察UCN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UCN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使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低;增加缺氧复氧离体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上清的LDH水平.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相伴随的是UCN预处理还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使LC3BⅡ/LC3BI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且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 p3的mRNA表达.结论 UCN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可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马多预先给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探讨痛觉干预在缺血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70-300 g,随机分为3组(各n=6):假手术组(S组)、单纯冠状动脉结扎组(I组)和曲马多干预冠状动脉结扎组(T组)。S组大鼠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I组大鼠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T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曲马多12.5 mg/kg,15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各组在手术后计时3 h。采用免疫组化、酶免疫试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蛋白和基因水平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SP的表达。结果 I组大鼠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心肌SP和SP mRNA的水平均较S组升高(P<0.05),T组低于I组(P<0.05),但仍高于S组(P<0.05)。结论曲马多预先给药可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SP的表达,提示曲马多痛觉干预可能参与缺血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陈盼  赵明  蒋鹏  王胜军  谷腾飞 《重庆医学》2012,41(16):1604-1606,1673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7)、缺血-再灌注组(I/R组,n=7)、缺血-再灌注+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7)。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Bax mRNA、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DEX组Bcl-2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上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Bcl-2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Bax mRNA和蛋白表达,表明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预处理的心肌缺血/再灌注(I/R)动物模型中PPAR-γ表达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分为4组(n=8):罗格列酮+I/R组(ROS组),GW9662+I/R组(GW组),I/R组(I/R组),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2h.动态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 mRNA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 分别在术前、缺血30 min、再灌注1h、再灌注2h4个时间点检测心电图QRS波宽度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ROS组、I/R组、GW组、Sham组;ROS组较其他组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明显较高(P<0.05),GW组则相对减少.荧光定量PCR检测ROS组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GW较I/R组和ROS组表达下调(P<0.05).PPAR-γ蛋白质表达结果与PPAR-γ mRNA相似.结论 心肌PPAR-γ表达上调可能增加心肌I/R动物模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核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与P-选择素表达的关系。方法 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组(缺血 30 min,再灌60 min);③核黄素组。在缺血前5 min,缺血30 min,再灌5 min,20min,60 min采集血样,ELISA检测P-选择素。整个手术过程Medlab-E监测心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组中,缺血再灌后P-选择素的表达显著升高,同缺血前有显著性差异。核黄素组P-选择素无明显改变。结论 核黄素能抑制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38/Fas/Fas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剪断结扎线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心肌组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Fas、Fas配体(FasL)、p38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以及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在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纤维变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Fas、FasL、p38MAPK及P—p38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TUNEL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明显增多。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Fas、FasL、p38MAPK和P—p3SMAPK表达明显增多,且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Fas/FasL/p38MAPK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正常与糖尿病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分别取各组左心室心肌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及凝胶染色后,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加以分析,寻找差异蛋白点。结果:二维电泳结果显示,IR组心肌蛋白二维电泳图谱与DMIR组相比共有29个显著差异点,其中6个点表达上调,6个表达下调,17个表达不匹配。结论:IR组与DMIR组大鼠心肌的二维电泳结果显示蛋白表达图谱有明显差异,但其差异蛋白为何种蛋白、起何种功能需要进一步的质谱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姚立农  柴伟  赵晖  杨永慧 《医学争鸣》2003,24(7):625-627
目的 :利用离体大鼠心脏建立心肌顿抑模型并进行可靠性分析 .方法 :以K H灌注液对 3 0只离体大鼠心脏行Langendorff法灌注 ,根据缺血时间不同分为 5组 ,测量缺血前后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于再灌注 60min后进行坏死面积分析 .结果 :各功能指标在缺血前无组间差别 ,缺血后差异明显 (P <0 .0 1) .非缺血组、缺血 15min组和缺血 2 0min组的坏死区比率分别是 (2 .2± 3 .4 ) %、(7.5± 5 .2 ) %和 (9.0± 4 .8) % ,两两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缺血 2 5min和缺血3 0min组的坏死区比率分别是 (2 1.7± 5 .5 ) %和 (3 9.7± 8.8) % ,明显高于前 3组 (P <0 .0 1) .结论 :在离体灌注的大鼠心脏上建立的心肌顿抑模型是可靠的 ,全心肌常温缺血 2 0min仅造成心肌顿抑 .  相似文献   

19.
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室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与丙泊酚不同浓度处理组 ,分别以 0、 12 5、 2 5、 5 0、 10 0 μmol/L丙泊酚预处理 2 0min后 ,予以缺氧3h复氧 1h。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单纯缺氧 /复氧 (0 μmol/L组 )细胞活力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显著下降 ,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丙二醛 (MDA)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丙泊酚预处理以剂量依赖性减轻细胞活力下降及LDH、CK水平上升 ,并拮抗MDA水平上升及SOD活性下降的作用 (P <0 0 1或 0 0 5 ) ,2 5μmol/L组保护作用达峰值 (P <0 0 1)。结论 丙泊酚以剂量依赖性保护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损伤 ,2 5 μmol/L该作用达峰值。其机制可能与丙泊酚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中的表达,观测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AC)在对其含量的影响,探讨MAC在脑缺血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TTC染色观察再灌注48h缺血损伤面积。结果 iNOS活性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内板低,在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活性显著升高(P〈0.01),于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在MAC预处理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MAC预处理组TTC染色缺血损伤面积也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iNO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活性显著增高,MAC预处理能有效抑制iNOS激活,减轻缺血性损伤范围,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脑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