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5年3月至2007年7月,作者采用腹腔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至2007年7月,作者采用腹腔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16例行腹腔镜下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前180°胃底折叠缝合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2例因食管黏膜穿孔行一期缝合修复,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明显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治疗效果以及折叠术对术后返流症状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行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患者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反酸等症状,总结临床体会。结果:1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并加做胃底折叠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2±4.1)d,术后住院天数(7.1±2.6)d,术中出血(5.2±1.9)mL,手术时间(78.5±26.8)min;术后无1人死亡,随访患者1例6个月时出现反酸症状,1例1年后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结论: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应作为治疗贲门失迟缓症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7月对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加胃底折叠术。结果:7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min,无出血和食管贲门口瘘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198 5 - 0 5~ 2 0 0 3- 0 4 ,我们采用Herlle氏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39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9例中 ,男 15例 ,女 2 4例。年龄 13~ 6 7岁 ,平均 31 3岁。病史 1~ 15年。 39例均有间歇性吞咽梗阻 ,其中 ,食后呕吐或反流 33例 ,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 19例 ,体重明显下降 18例。X线钡餐检查 :食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 ,<5cm 15例 ,5~ 8cm2 3例 ,>8cm 1例 ;食管下端皆呈对称性狭窄 ,贲门呈鸟嘴、箩卜根状。纤维胃镜检查 :食管黏膜正常2 1例 ,充血 12例 ,黏膜表面增厚呈白色 6例 ;食管内潴留食物或黏液 2 6例。…  相似文献   

7.
8.
我院从1985年8月至1991年8月采用Heller氏手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0例,随访6个月至5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13~65岁。病史最长16年,最短2年,平均5.7年。主要临床表现:间断性吞咽梗阻,食后呕吐10例,胸骨后疼痛5例,体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岳莹 《当代医学》2010,16(22):136-137
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方法之一,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2007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微创外科中心成功为8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效果良好。本文通过这8例手术的配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11.
孙国龙  赵慧  付鑫  田晓巍  王登莉  王凯忠 《吉林医学》2011,32(26):5413-5414
目的:探讨Heller改良术在贲门失弛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0例贲门失弛症患者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2~73岁,平均30.7岁。采用Heller改良术治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结果:5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食管破裂,康复率为99.60%。未出现胸腔积液。结论:Heller改良术治疗贲门失弛症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患者满意度高,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眼针结合雷火灸对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眼针结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分别记录2组入组时、治疗1月后主观指标Eckaxdt评分、客观指标食管腔扩张直径和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主观和客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针结合雷火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能明显改善主、客观指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联合胃镜在36例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宝飞  葛恒发  于仁  朱晋国  陶国全 《重庆医学》2011,40(7):668-669,67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中定位治疗胃间质瘤(GSTs)的经验.方法 36例诊断为GSTs(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的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中定位技术,分别行胃腔外锲形切除术、经胃腔肿瘤外翻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等.结果 36例均在双镜联合下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行局部切除,术后胃动力障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贲门失驰缓症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贲门失驰缓症患者48倒,行Heller手术15例,Neller氏术加贲门成形术12例,Heller手术加食管胃底固定术21例。术后从症状学、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纤维胃镜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食管胸膜瘘死亡1例(208%),39例经6mo~8a随访,术后狭窄再手术2例,痊愈30例(7692%),好转9例(23.08%).而Heller手术加食管胃底固定术21例中,17例经6mo~3a随访体重增加,进食顺利,无反酸及烧心症状。结论Heller氏术加食管胃底固定术在预防胃食管反流方面优于其它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诊断贲门失驰缓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12例经常规食管吞钡或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提示为贲门失驰缓症的患者(A组),及30例无吞咽困难等贲门疾患的患者(B组)均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了解其胃镜图像、贲门处管壁厚度、固有肌层厚度及有无异常回声。结果 A组胃镜图像显示食管不同程度扩张,内容物滞留,贲门口强力收缩狭窄呈玫瑰花样,小探头超声内镜示贲门处层次结构清楚,无异常回声,管壁厚度平均4.9cm,固有肌层厚度3.4mm。A组管壁厚度与固有肌层厚度分别为(4.9±0.5)mm和(3.4±0.2)mm,B组分别为(3.3±0.3)mm和(2.1±0.2)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及结构,与胃镜图像结合可作为贲门失驰缓症确诊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手术患者15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客观指标:食管腔扩张直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和松弛率,及主观指标包括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胃食管反流问卷调查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 Q)、吞咽困难评分量表、汉化版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结果:15例患者顺利完成POEM,1例(6.7%)并发穿孔,3例(20%)见不同程度的纵膈气肿,2例(13.3%)发现轻微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1个月、及12个月主观指标及客观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POME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三腔二囊管辅助经胸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9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9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接受食管肌层切开术,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经左第7肋床作8-10cm切口进胸,利用术前插的三腔二囊管充气辅助游离肌层,注水检查黏膜有无损伤,全组均未作抗反流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无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d,1例术中损伤黏膜于术中修补,未发生食管瘘等并发症,术后吞咽困难消失,无胃食管反流症状,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三腔二囊管辅助经胸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下气囊扩张术(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疗效影响因素和安全性。方法:在内镜下使用直径30mm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73倒,行扩张97次,定期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缓解、复发和并发症,随访平均39.57(s29.36)个月,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10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和扩张次数等因素对患者缓解及复发的影响。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中位缓解月数为62个月(519.31,95%C124.15-99.85)。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复发与年龄和扩张次数有关。术后有黏膜渗血(42.27%)、贲门黏膜撕裂(4.12%)、严重胸痛(2.06%)和胃食道返流病(8.57%),未发生穿孔、呕血或黑便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安全和经济。增加扩张次数可延长缓解时间。年轻患者缓解时间短,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内镜下球囊扩张术、胸腔镜Heller手术及开胸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内镜/钡餐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的53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组(扩张组)14例,胸腔镜Heller手术治疗组(胸腔镜组)11例,开胸Heller手术治疗组(开胸组)28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症状、食管中下段直径及食管pH值;以首次扩张治疗后6个月~1年为中期疗效、1年以上为远期疗效,计算该疗法的中远期有效率。结果开胸组和胸腔镜组近期疗效均优于扩张组(P均<0.05),三组中期疗效及胸腔镜组远期疗效均达100%,开胸组远期疗效为97.73%,扩张组远期疗效为86.96%。3例复发再次扩张治疗后症状缓减。无食管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胸腔镜Heller手术及开胸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球囊扩张术可经门诊治疗、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创伤小,是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为最有效的方法,但不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