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疾病患者(85个病灶)以及10名健康自愿者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 s/mm^2。分别测量40个正常乳腺,22个恶性病灶,50个良性病灶,13个炎性病灶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比较分析各组ADC值;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乳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并分析比较两者在乳腺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能。结果①b=500 s/mm^2时,恶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0±0.13)、(0.90±0.19)、(1.68±0.30)、(2.03±0.30)×10^-3mm^2/s;b=1,000 s/mm^2时,恶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6±0.16)、(0.68±0.20)、(1.53±0.33)、(1.85±0.31)×10^-3mm^2/s。②取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阈值时,b=500 s/mm^2时ADC阈值为1.16×10^-3mm^2/s;b=1,000 s/mm^2时ADC阈值为1.03×10^-3mm^2/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阈值,b=500 s/mm^2时ADC阈值为1.30×10^-3mm^2/s;b=1,000 s/mm^2时ADC阈值为1.14×10^-3mm^2/s。结论DWI量化分析对乳腺良(不包括炎性病变)、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采用ROC曲线确定的b=1,000 s/mm^2时的ADC阈值对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和病灶不同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灌注ADC值、灌注eADC值和灶肝比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肝脏占位病变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恶性病变31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瘤20例),良性病变20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8例),测量低b值(50、150 s/mm2)、中b值(400、500 s/mm2)、高b值(750、1 000 s/mm2)肝占位病变的ADC值、eADC值,并根据低b值和高b值的ADC值和eADC差值计算灌注ADC值、灌注eADC值。根据不同b值测量的整体ADC值计算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ADC值和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即灶肝比值。分析肝占位病变在不同b值、不同区域各个测量参数之间以及肝癌与肝转移瘤的ADC灶肝比值和eADC灶肝比值的差异。结果低b值时,肝脏各种占位病变的ADC值与e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整体、中心ADC值与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边缘、中心及整体ADC值与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边缘、中心及整体灌注ADC值与e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时,肝癌与肝转移瘤的整体ADC灶肝比值、eADC灶肝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b值DWI检查是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比较有效的方法。整体ADC灶肝比值、eADC灶肝比值能作为肝癌与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b值下DW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b值下DW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1例肺部肿块或结节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300、500、800s/mm2时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同一b值下良、恶性病变及不同b值下良、恶性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根据ROC曲线确定各个b值下的ROC曲线下面积及诊断阈值,并计算各个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71例中,恶性病变47例,良性病变24例。不同b值下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在不同b值时各不相同,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值取300、500、800s/mm2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4、0.83;其中b=5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ADC阈值为1.50×10-3 mm2/s,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9%、75.00%、85.92%、87.76%、81.82%。结论 b值取300、500、800s/mm2,ADC值均有助于肺部良、恶病变的鉴别诊断,其中b值取5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b值DWI序列ADC值测量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综合影像学检查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肝脏肿瘤患者(肝癌7例、肝转移瘤16例、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11例)行多b值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计算ADClow、ADChigh、ADCperf、ADC3b及ADC10b值,分析肝脏良恶性肿瘤各ADC值之间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肝脏良恶性病变的ADChigh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癌与肝转移瘤之间以及肝血管瘤与肝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囊肿与肝血管瘤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组病变的ADC3b及ADC10b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不同肿瘤的ADClo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10b组以0.102×10-3 s/mm2为分界值鉴别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6%、87%,ADC3b组以0.285×10-3 s/mm2为分界值则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1%、82.6%.结论:多b值DWI序列可通过多个定量参数从细胞代谢及血流灌注方面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其中ADC10b、ADC3b、ADChigh、ADCperf值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较合适的b值,并探讨DWI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129例314个肝脏病变在b分别取50、500、800s/mm2时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比较不同b值时同一病变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同一b值时不同肝脏病变平均ADC的差异。结果1.肝癌DWI图像各b值时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均不同,随b值增加而降低,各b值差异显著(F值分别为103.77、93.06、118.19,P值均〈0.01),而噪声则与b值无关(F=2.19,P〉0.05)。2.肝脏病变分为肝癌、肝转移癌、肝囊肿、肝血管瘤,b=500s/mm2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08)×10-3mm2/s、(1.09±0.1)×10-3mm2/s、(2.77±0.11)×10-3mm2/s、(1.84±0.12)×10-3mm2/s,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肝癌与肝转移癌P=0.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余P值均〈0.05;肝癌实质区与坏死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08)×10-3mm2/s,(1.55±0.05)×10-3mm2/s,二者比较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b=500s/mm2为较适合的肝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DWI及ADC值可以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肝癌的实质区和坏死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灌注、MR灌注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良恶性病变、肝硬化与正常肝脏的鉴别能力。方法:共50例进行DWI扫描、CT和MR灌注成像。包括:正常肝脏11例;肝硬化16例;肝脏恶性病变13例;肝脏良性病变10例。DWI扫描,计算各例肝脏或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CT、MR灌注成像,以脾脏的峰值时间为界,分别计算脾脏峰值前后肝脏和病灶的曲线最大斜率,以脾脏峰值前后两个斜率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记为SSr(ct)=SS前/SS后和SSr(mr)=SS前/SS后。结果:肝脏恶性病变、良性病变、肝硬化和正常肝脏4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2±0.15)×10-3mm2/s、(2.21±0.74)×10-3mm2/s、(1.33±0.12)×10-3mm2/s、(1.50±0.11)×10-3mm2/s,除肝硬化和正常肝脏之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其他组,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其他组。恶性病变组SSr(ct)和SSr(mr)测量结果分别为1.52±0.60和1.79±0.35,良性病变组分别为1.26±0.41和1.19±0.36,正常肝脏组为0.72±0.26和0.66±0.24;肝硬化组为1.38±0.39和1.83±0.59。良恶性病变组之间、良恶性病变组分别与肝硬化组之间以及良性病变组和正常肝脏组之间,组间比较SSr(ct)和SSr(mr)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其测定的SSr(ct)和SSr(mr)结果与正常肝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良恶性病变组之间、良恶性病变组分别与肝硬化组之间以及良性病变组和正常肝脏组之间,以ADC值互相鉴别较CT和MR灌注测量更有优势。在肝硬化的诊断方面CT、MR灌注较DWI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3.0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6例患者共70个病灶纳入研究,同时期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采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行乳腺扫描,扩散敏感因子(b值)取50、450、850 s/mm2。观察病灶检出率及DWI影像表现。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观察不同b值下3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差异。结果病灶检出率为94.29%(66/70),其中恶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20例。b=50~850 s/mm2时,得ADC阈值为1.087×10-3mm2/s,诊断出假阳性6例,假阴性5例;b=50~450 s/mm2时,得ADC阈值为1.236×10-3mm2/s,诊断出假阳性9例,假阴性7例。b=50~850 s/mm2时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b=50~450 s/mm2,阴性预测值低于前者。不同b值时,恶性病变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良恶性病变组ADC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3.0T MRI-DWI可较好地检出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DWI(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6例乳腺肿瘤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按扩散敏感系数(b值)差(800—0及1000—0s/mm2)各两次扫描数据做出各自ADC图像。分析对相同b值下良恶性病灶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差异,对采集的ADC值数据进行分析,以乳腺恶性病变平均值95%参考值范围上限值作为恶性病变上限阈值点,取此阈值点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指标。结果:46例乳腺肿瘤中恶性病变18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16例,髓样癌1例,小叶癌1例),良性病变28例(其中纤维腺瘤20例,不典型增生2例,囊性增生4例,脓肿2例)。良恶性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在DWI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但恶性病变为更低信号。当b=800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分别(1.54±0.28)×10^-2mm2/s、(1.01±0.09)×10^-3mm2/s、(1.49±0.06)×10^-3mm2/s;b=1000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分别(1.45±0.28)×10^-3mm2/s、(0,90±0.08)×10^-3mm2/s、(1.49±0.09)×10^-3mm2/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的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90—0.97)×10^-3mm2/s、(0.49—0.58)×10^-3mm2/s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75%、70%,特异度100%、100%,阳性预测值100%、100%,阴性预测值90.2%、88.5%,诊断符合率92.4%、90.9%。结论:扩张加权成像不需要增强,检查时间短,ADC值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具有明确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2例正常人和101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常规MRI及DWI检查,b0,b1000的ADC图上测量ADC值,各数据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病变的ADC值为:肝细胞癌(1.0±0.13)×10~(-3)mm~2/s,胆管细胞癌(1.02±0.11)×10~(-3)mm~2/s,转移瘤(0.97±0.24)×10~(-3)mm~2/s;肝血管瘤(1.83±0.35)×10~(-3)mm~2/s;肝单纯囊肿(3.1±0.21)×10~(-3)mm~2/s;局灶性结节增生(1.14±0.14)×10~(-3)mm~2/s。12例正常肝组织(1.16±0.09)×10~(-3)mm~2/s。肝脏良性病变(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性结节增生、正常肝组织与恶性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3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有价值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探讨b值的优化选择。材料与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患者,DWI扫描选取3组b值(0、400 s/mm2,0、800 s/mm2,0、1000 s/mm2)分别进行扫描;对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和(或)针吸活检病理结果的59例患者共96枚腋窝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组b值下恶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b=400 s/mm2时,以1.24×10-3mm2/s为阈值,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88.53%、62.85%;b=800 s/mm2时,以0.95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77.14%、78.69%;b=1000 s/mm2时,以0.890×10-3mm2/s 为阈值,分别是77.14%、81.97%。3组b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49,0.873。结论 ADC值对腋窝良恶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当b=1000 s/mm2时,ADC值定量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MRI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鉴别诊断价值,以及优化最佳 b 值选择。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 CT 检查发现 SPN 患者82例,并经手术、针刺活检、综合影像或临床治疗随访后证实,其中恶性患者45例,良性患者37例,全部行 MRI 胸部常规 T1 WI、T2 WI 和 DWI 检查,b 值选择300,500,800和1000 s/mm2。以 SPN 在 T1 WI 最大直径15 mm 为标准分为两组,分别测量在不同 b 值情况下的 ADC 值。结果良、恶性 SPN 的 ADC 值均随 b 值增加而逐渐变小,最大直径小于15 mm 组中,良、恶性 SPN 在 b 值=500 s/mm2时,其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5,P <0.05);最大直径大于15 mm 组中,良、恶性 SPN 在 b 值为800~1000 s/mm2时,其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0,P <0.05;t =4.08,P <0.01)。结论 SPN 大小是 DWI 的 b 值选择影响因素,DWI 鉴别诊断 SPN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膀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3例膀胱癌及12例良性膀胱病变作为病例组,11例正常膀胱壁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DWI并测量病变及正常膀胱壁的ADC值。结果:所有53例膀胱癌表现为扩散受限。12例良性病变中,2例轻度扩散受限,余10例无扩散受限。DWI上检出膀胱癌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6.9%。膀胱癌的平均ADC值为(0.76±0.17)×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的(1.21±0.20)×10-3 mm2/s,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0.15)×10-3 mm2/s(F=89.04,P<0.001)。结论:DWI和ADC在膀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maga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MRIDWI)对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淋巴结病变患者21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2例(淋巴瘤5例,肺癌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WBMRIDWI检查,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3DMIP图像并翻转显示。分别计数淋巴结病变个数,测量ADC值。结果 WBMRIDWI清楚显示淋巴结病变,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均呈高信号。淋巴瘤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MRIDWI对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可作为探测全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一种快速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感兴趣区(ROI)大小对病灶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经临床随访或(和)影像学复查证实的椎体良恶性病变患者60例92个病变椎体,结合MRI常规序列,行扩散加权扫描,在DWI图像中病灶中心分别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感兴趣区ROI(30、60 mm2),测量病灶信号强度(SI)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大小ROI所测得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面积ROI比大面积ROI所测得的ADC均值高。小面积或大面积ROI所测得的椎体良恶性病变ADC均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I大小可影响椎体ADC值的测量,进而影响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中央腺体(CG)区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收集行D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CG区PCa和BPH各23例,分别为PCa组和BPH组,DWI序列b值分别取300、500和800s/mm2并自动生成ADC图。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各组DWI图像信噪比(SNR)和病灶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相同病灶不同b值时SNR和ADC有无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相同b值时PCa和BPH的ADC值有无差异,并利用ROC分析ADC鉴别PCa和BPH的曲线下面积(Az)、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G区PCa在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不同b值时,DWI图像的SNR之间及相同病灶的ADC值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相同b值条件下,PCa和BPH的ADC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300、500、800s/mm2时,Az分别为0.89、0.91、0.94;b=800s/mm2时取最佳临界值为1.305,敏感性、特异性均达87%。结论CG区PCa病灶区ADC值明显下降,与BPH表现具有显著差异;ADC值有助于CG区PCa和BPH的鉴别,对于提高CG区PCa的检出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