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23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型多发性硬化的MR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23例患者,年龄14-43岁,均行低场强MR检查,采用自旋回波序列,7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病灶病变以多发,散在分布为特征T1WI多呈低信号,T2WI信号增高,病变范围较T1WI明确,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MR可反映病变的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结论 MR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为主的多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根据其发生部位常分为三型:脑型、视神经脊髓炎型和脊髓型,其中以脊髓损害为主要(或惟一)症状则称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SMS临床上可以出现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磁共振是目前惟一能够直接观察脊髓情况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对SMS的敏感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显示病变及其大小、形态、数目、分布等特征。作者总结分析19例临床资料完整的SMS病例,着重探讨分析其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鉴别诊断,探索其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的高场强磁共振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现多发性硬化(MS)的特征性MR表现,提高MR对M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为MS的患者进行了MR扫描,并对MR征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脑部MR检查中,90%的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病灶可呈斑点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其长轴多垂直于侧脑室壁,依活动性不同而表现为均质性和环形两种增强方式。结论MR可早期发现MS,对MS作出定位与定性诊断,是目前诊断MS的最佳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赵志华  胡学强 《新医学》2014,(6):351-354
儿童多发性硬化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其临床特征易于与其它疾病相混淆。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患者在病灶的形态、分布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该文就以上内容及儿童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表现及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表现及新技术进展娄丽①综述赵斌任德印审校1概述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受累为主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因视神经、脊髓和脑内有散在多灶的硬化斑而得名。病情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病因尚不清楚,一...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MRS)波谱特征。方法经临床和MRI确诊的MS 28例,除行SE T1WI,TES T2WI,FLA1R扫描外,还作了1H-MRS检查。MRS检测分析NAA、Cho、Cr、MI 4种代谢物的谱线下积分面积,并计算其与Cr的比值,着重探讨其在病灶、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内的变化。结果NAA在病灶中央、病灶附近与正常脑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Cr、Mi以及Cho/Cr和Mi/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脑组织与病灶、病灶附近的NAA/Cr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MRS检测对MS还可提供更多生化代谢状态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多发硬化(简称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磁共振的液体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成像序列在多发硬化患者中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显示病变斑块能力明显增强,其影像学改变得到了大家的认识.本文结合本组病例对MS斑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灶、表现正常脑白质(NAWM)及正常志愿者脑白质的代谢差异,并探讨代谢物浓度比值与临床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MS患者和2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MRI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检查,测量各感兴趣区的代谢产物氮-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的浓度比率,并分析NAA/Cr及NAA/Cho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的相关性。结果MS患者的病灶内NAA/Cr及NAA/Cho显著低于NAWM(P<0.001),NAWM的NAA/Cr及NAA/Cho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MS患者病灶和NAWM的NAA/Cr及NAA/Cho与EDSS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H MRS能检测出MS患者脑部病灶及NAWM的代谢异常,为常规MRI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9.
马笑笑  娄昕 《磁共振成像》2016,7(12):945-950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和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在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治疗不及时及治疗方式的不当可能会促进疾病的恶化甚至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前准确地鉴别两者对于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显示病变形态及分布,MRI新技术有助于观察病变的病理学改变,显示潜在的损伤。本文主要对常规的MRI和MRI新技术在MS和NMO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往确诊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MR应用以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定位及定量诊断依据。本文讨论经临床证实的MS30例MR影像特点,旨在探讨早期诊断及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5~49岁,平均34.2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293年。发病因素:感冒9例,劳累2例;余无明显诱因。12例做了寡克隆曲带检查8例阳性;15例做了视诱发电位9例异常;12例做了听诱发电位11例异常;8例检查脑脊液IgG合成率4例升高;腰穿检查20例压力及常现正常,生化仅3例异常。使用1.…  相似文献   

11.
冯逢 《磁共振成像》2011,2(4):309-313
本文介绍了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重点描述多发性硬化MRI表现的典型征象,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的"煎蛋征"、"开环征"、"弓形征"、"晕环征",胼胝体早期改变的"条纹征"、"点线征",沿小静脉走行的"Dawson手指征"以及脊髓受累的典型表现等,这些征象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多发性硬化(MS)灰质病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利用多模态MRI可获得MS灰质病变的定性、定量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灰质病变,且多模态MRI可用于监测MS的病程进展.本文对MS灰质病变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行脊髓和/或头颅MR检查,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分布上以颈髓受累最多,占40%,颈胸髓同时受累占30%,胸髓受累占25%,全部脊髓受累最少,为5%.病灶形态,以条带状最多见,为40%,斑片状或云雾状为25%.矢状面T2WI均表现高或稍高信号,T1WI 90%为等信号,T2WI轴位病变,以类圆形高信号和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发现病灶,明确病灶位置,是目前诊断脊髓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MR三维双翻转恢复(3D-DIR)序列与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对早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变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12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和9例早期复发-缓解型MS患者(病程短于2年),采用3.0T MR分别对21例颅内病变患者行3D-DIR及T2W TSE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技术对早期MS患者颅内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与T2W序列相比,3D-DIR对总体病灶的检出增加了(P=0.007),对皮层内和皮层下病灶的检出也增加了(P=0.006,P=0.009)。在灰白质混合病变、深部灰质及白质病变的检测中,3D-DIR与T2WI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 3D-DIR序列可以提高早期MS患者皮层内和皮层下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定量测量多发性硬化(MS)患者白质斑块周围"正常表现白质"(normal-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脑铁浓度和灌注参数来评估其微循环变化与铁沉积的关系.方法 31例MS患者进行MR检查,包括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  相似文献   

16.
胡冰  杨洋  邹艳  康庄  邝思驰  罗琳  沈敏  单鸿 《新医学》2010,41(10):640-643,F0003
目的:探讨MRI的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较优参数。方法:对32例MS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头部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分别选取患者的脱髓鞘斑块、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区域和对照组相应区域测量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胆碱(Cho)/Cr比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绘制ROC曲线,分别计算其ROC曲线下的面积。结果:在脱髓鞘斑块的ROC曲线图中,NAA/Cr、Cho/Cr、ADC和FA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38、0.843、0.975和0.952,提示ADC值是诊断脱髓鞘斑块的最优参数;在NAWM的ROC曲线图中,上述4条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22、0.692、0.691和0.657,提示NAA/Cr比值是诊断NAWM存在异常的最优参数。结论:同时应用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定量测量其参数值,可以全面评价MS的脱髓鞘斑块和NAWM异常,将会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差异,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及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09,P=0.92)及MD值(t=0.72,P=0.48;t=0.20,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t=8.29,P<0.01;t=8.42,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MD值(t=7.17,P<0.01;t=6.58,P<0.01)均高于对照组;②左右侧视放射FA值(r=-0.24,P=0.30;r=-0.13,P=0.58)及MD值(r=0.16,P=0.50;r=0.31,P=0.19)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视力受损与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损害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82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临床明确MS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 MS好发于中年(平均发病年龄33.2±10.9岁)女性(68.7%),常见症状为肢体无力(74.2%)、感觉障碍(52.7%)和视力障碍(48.9%).MS病灶可单纯位于脑内(31.9%),或单纯仅位于脊髓内(31.3%),或脑与脊髓内均存在病灶(36.8%);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58.2%)、颈髓(52.8%)、胸髓(44.0%)、半卵圆中心(41.8%)和胼胝体(28.0%);病灶多呈斑片状;在T1加权像上可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病灶多为斑片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结合临床与MRI表现,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MS患者常规磁共振图像(cMRI)上表现正常的胼胝体部位的纹理特征及其方向特性,为显示MS患者脑组织的隐匿性损伤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37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37例健康对照者图像,在cMRI上表现正常胼胝体的矢状位T1加权图像提取膝部、压部、体部感兴趣区,分别组成三个部位的MS组和对照组样本集,映射成灰度共生矩阵,然后提取能量、逆差矩、熵等纹理参量,比较各部位两组间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在0°、45°、90°和135°四个方向,MS组能量和逆差矩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熵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部在0°、45°和135°方向逆差矩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患者MRI的T1加权图像上表现正常胼胝体的纹理特征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膝部和压部更为显著.纹理特征分析为显示MS患者cMRI上表现正常脑组织的隐匿性病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