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建庆  何建成 《中医药学刊》2014,(10):2354-2356
中医问诊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对历代医家及学术流派问诊文献的系统整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等方面,从而使中医问诊这一璀璨的医学明珠发出应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问诊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徐荣明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72-1773
通过对中医问诊追本求源的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试图从中医问诊的全过程联系现代医学理论.找出中医问诊的特征和原则等本质性内容,推动其向纵深发展,丰富中医问诊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中医问诊充分体现了中医科学理论中辨证施治的精髓:治病求本、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诊治“未病之病”(亚健康状态)。中医问诊的本质是祖国医学医德与医术结合的精华,体现了现代医学中“身心并治”的原则.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的中医问诊已经具备了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旨在为中医问诊的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开辟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明  徐荣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72-1773
通过对中医问诊追本求源的研究 ,并结合临床实践 ,试图从中医问诊的全过程联系现代医学理论 ,找出中医问诊的特征和原则等本质性内容 ,推动其向纵深发展 ,丰富中医问诊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在临床应用中 ,发现中医问诊充分体现了中医科学理论中辨证施治的精髓 :治病求本、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诊治“未病之病”(亚健康状态 )。中医问诊的本质是祖国医学医德与医术结合的精华 ,体现了现代医学中“身心并治”的原则 ,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的中医问诊已经具备了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旨在为中医问诊的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开辟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涵盖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而且还涉及到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问诊内容的教学侧重于理论讲解,课堂气氛较为枯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问诊操作技能。文章介绍了中医问诊视频的制作方法,探讨了它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中医问诊视频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病者之爱恶苦乐,即病情虚实寒热之征.医者望色切脉而知之,不如其自言之为尤真也."明代医家张景岳的<十问歌>对问诊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概括,"一问寒热二问汗…".可见,问诊对确诊病情有重要作用,而汗出情况对判断病邪的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临床问诊和辨治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试析问诊在临证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诊治中,问诊是医者对病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便了解病者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及既往身体状况等。问诊在中医临床的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一向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曾提出,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症之首务”。医者根据问诊,再结合望、闻、切三诊与必要的其他检查手段,才能对病者的病情做出较为全面、细致、准确的判断,以便为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望、闻、问、切四诊仍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笔者认为,问诊是其他三诊基础的根本。然而,有些医者为迎合患者的心理需要,故弄玄虚,淡化问诊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声  相似文献   

7.
关于改进中医诊断学"问诊"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问诊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观点: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不仅在全面系统了解病情、获取病人资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具有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治疗的作用.因此,问诊的地位与意义在四诊中当居首位.随着疾病谱的演变及症状学的深入研究,现有<中医诊断学>教材中问"现在症"的内容也应在以往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宽与修订,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满足临床辨证的需求.问诊技能也是问诊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问诊教学不应停留在问诊内容介绍的水平,还需采取一些方法、手段加强对学生问诊技能的传授与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中医脾系问诊信息规范化采集系统,探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问诊数据规范化管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方法基于中医脾系问诊量表,结合中医临床诊疗习惯,研制中医脾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系统界面采用 B/S架构,借助计算机编程语言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储存、查询、导出和打印等功能,并通过调用正确的算法程序对目标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采集软件已初步实现脾系疾病中以问诊为主的四诊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储存,能较好满足病例数据的查询、删改、数据导出、打印等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医脾系问诊采集的规范化和客观化。结论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中医问诊数据规范化管理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可作为今后中医四诊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问诊症状术语描述及其内涵的规范、中医症状量化分级、中医问诊信息采集的规范、中医问诊信息的规范化处理等方面对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问诊在四诊中收集的临床资料最多、最广,而且许多信息非问诊不可得,因而问诊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文章涉及一种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问诊软件系统,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中医理论相结合,实现中医问诊智能化.该系统的核心模块是问诊诊断模块,其特征在于,标准2数据表存放各问诊结论的编码及四个列表、三个标准分、一个总标准分,列表1及列表2存放症状编码,列表3存放问诊结论或/和症状的编码,标准分1定义一个结论的列表1里的症状必须出现的积分,标准分2定义一个结论的列表2里的症状必须出现的积分,标准分3定义一个结论的列表3里的结论或/和症状必须出现的积分;总标准分是判定为一个结论需要达到的结论的总积分.系统根据收集到的问诊症状做出问诊的初步判断,有利于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问诊的规范化,同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问诊初步判断的结果有目的地去采集其它临床信息.这样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辨证准确性和速度.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医问诊软指标的主观性、模糊性及多维性特性,是导致中医问诊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问诊规范化的重点及难点。同时现阶段症状、证候规范化尚缺乏行业标准、问诊症状信息采集方法的不统一、问诊症状信息分析方法的不统一的等因素,也制约了问诊规范化的研究,给问诊规范化的研究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2.
中医问诊技能训练改变过去以问诊内容介绍为主的做法,编写问诊基本技能训练操作规范,分述重点步骤的具体要求和意义。结合中医问诊范例视频拍摄,规范问诊的具体运用过程。同时设计问诊病例,给出主要症状,要求学生根据主要症状进一步收集相关病史,使学生掌握问诊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通过规范问诊技能的训练过程,加强学生问诊技能的培养,使之能够较为熟练的应用于临床,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问诊实验教学中,应用“学生模拟诊疗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接诊,在问诊实验过程中体现中医问诊特色,问诊采集病史是接诊病人的重要环节。该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中医问诊实验效果,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医问诊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中医模拟问诊训练是通过模拟就诊场景,运用标准化病人为学生提供中医问诊训练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中医问诊模块的学习现状,探讨中医模拟问诊训练教学对学生学习动力、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分析中医模拟问诊训练教学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标准化病人进一步服务中医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模拟问诊实验教学与传统问诊实验教学之间效果不同的差异。方法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中,选取具有可比性2009级、2010级、2011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和中医学专业教学班,进行模拟问诊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模拟问诊实验组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优于传统问诊实验组,问卷调查显示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方法深获学生的好评。结论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法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并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问诊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医智能问诊系统,实现快速获取关键症状并完成辨证,为中医问诊智能化、客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ItemCF)和遗传算法构建症状获取模块以获取患者的症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分类器并基于获取到的症状完成中医辨证。结果该系统实现了高效地获取患者症状并完成中医辨证。在13次提问次数下,便能获得辨证所需的核心症状,实现证候分类器90%以上的辨证效果。结论该问诊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医问诊中"问什么、怎么问"的两个核心问题,相比依据问诊量表获取症状,极大地简化了问诊中关键症状获取的过程,并能够在证候分类中保持较好的分类效果,在问诊客观化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柯韵伯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惠义中医诊断学是上承基础、下接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历代医家均给予高度重视。有关论述较多,但清代医学家柯韵伯对诊断学的贡献却人知甚少。本文就此初作探讨。四诊之问辨证首要问诊是临床治疗疾病,取...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诊断学》问诊实验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君 《西部中医药》2008,21(12):52-53
《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中医问诊的思维和技能,为日后进入临床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医问诊实验教学必不可少。实验内容及技能训练的方法均以让学生进行问诊实战训练为核心,包括如何总结归纳主诉,怎么围绕主诉展开问诊,并把中医思维运用到整个问诊过程,体现中医问诊的特色,边问边辨等等,实验效果良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兴趣性,使学生基本熟悉、掌握问诊的内容及技巧。  相似文献   

19.
李明  李时明 《光明中医》2016,(11):1536-1537
目的浅析中医问诊的临床意义,为有效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重温中医问诊的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中医问诊的临床意义。结果中医问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临床医师获取患者临床资料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现代的中医问诊具备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结论中医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一环,应准确把握其特点和掌握其技巧。  相似文献   

20.
问诊是临床诊察疾病、探明病因、推断病机的重要环节 ,在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医籍、医家对其有着详细的记载 ,认为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提出诊察病症“必审问其所始病 ,与今之所为病 ,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四论征失》也指出 :“诊病不问其始 ,忧患饮食之失节 ,起居之过度……不先言此 ,卒持寸口 ,何病能中。”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认为问诊是 :“诊病之要领 ,临证之首务。”笔者临证时遵循审谛覃思的问诊原则 ,根据问诊所得致病之因 ,四诊合参 ,辨证论治 ,对治疗功能性慢性疾病疗效显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