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霖 《科学养生》2006,(1):25-25
蜂蜜在我国用作药物治病已有数千年历史,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将蜂蜜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蜂蜜之功有六:“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全面地阐明了蜂蜜的医疗作用,对蜂蜜的保健养生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驯化蜜蜂的国家之一。蜂蜜早在汉代已作为普遍的饮品。蜂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称“岩蜜”、“石蜜”、“石饴”、“蜂糖”。《本草纲目》载:“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相似文献   

3.
六版《医古文》教材中,《养生论》一文有这样一句话:“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榖于旱苗者也。”查《说文》:“榖,楮也。从木,qiao声。”《汉语大字典》:“榖,木名。又称‘楮’,即构树。”知“榖”是树木的名称。如此,“望嘉榖于旱苗”则不易理解了,故疑“榖”为“穀”之误。  相似文献   

4.
贾延利 《中医杂志》2008,49(12):1138-1138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 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卷后《释音》:“ ,音殊,短羽鸟飞 也。”明代方有执注云:“ ,鸟之短羽者,动则引项几儿然,形容病人颈项俱病者,俯仰不能自如之貌。”其实,这一观点来自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 ,鸟之短羽飞 也,象形。凡 之属皆从 。读若殊,市朱切。”古今学习研究《伤寒论》者均读“ ”为“shushu”并把“ ”写为无钩挑的“ ”字。  相似文献   

5.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在朗朗上口的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已明确指出“三才”即指天地人而言,但究其出处乃源于《周易》。《易传·系辞下》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相似文献   

6.
板栗,又称栗子、栗果、大栗等,与枣、柿并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冠有“干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原产于我国,已有2000余年栽培史。《诗经》中就有“树之榛栗”的诗句,《吕氏春秋》也说:“果之美者有冀山之栗”,唐代杜甫咏叹“尝果栗皱开”,宋代晁公翔赞道:“风韵栗房开紫玉”。  相似文献   

7.
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二经。《本草纲目》认为.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蜂蜜质地滋润,可润燥滑肠。生用性凉,清热润肺;熟用补中,缓急止痛。甘以解毒调和百药,故常用于津液不足.大便燥结,肺虚津亏,口干燥咳。皮肤干涩,脾胃虚弱,神倦食少,心腹作痛。  相似文献   

8.
生姜拌蜂蜜治疗咳嗽之说,自古至今报道者甚多,早在古籍《千金方》和《本草汇言》中都有记载。只是咳嗽是多种类型的,并非生姜拌蜜都能治好;而生姜和蜂蜜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并非只治咳嗽。如何正确理解“生姜拌蜜,咳嗽可医”这句民谚呢?这得从咳嗽的成因和生姜、蜂蜜的药用机理谈起。  相似文献   

9.
何梦瑶,清代名医,字扳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医碥》为其代表作。《医碥》共7卷,刊于1751年。对于该书的评价辛昌五《医碥》序开言即道:“王金坛先生《证治准绳》脍炙人口,予友何西池称为近代医书之冠。虑其奥博难读,因作《医碥》以羽翼之。”将此书与《证治准绳》相提并论。何梦瑶在自序中则说:“或曰: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岘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成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予笑而不敢言。”在其凡例中更明言:“今日桂附之毒,等于刀钜。梦瑶目睹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初非偏执,读者幸勿以辞害意”,似有默认其针砭时医之意。  相似文献   

10.
盛誉 “北方人参,南方海马”——海马又名水马、虾姑、马头鱼、龙落子鱼.在中药里属于比较名贵的补品。《本草纲目》对它的描述很是温隋:“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故难产及阳虚多用之,如蛤阶、郎君子之功也。”中国古代医家都是出色的文字_T作者.常常把人类疾患和药物习性做暖融融的连类比附。《本草新编》把海马归为虾的一种,说它“专善兴阳,功不亚于海狗”,“更善堕胎,故能催生也”。还说海马不论雌雄,“皆能勃兴阳道”,大力推介海马的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