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森  周晓红 《耳鼻咽喉》1994,1(3):F002-F002
全喉切除后,病人失去发音能力,精神上十分痛苦.生活中十分不便。我科自1991年始已对10例全喉切除后的病人,行气管食管间造瘘,安装硅橡胶发音钮,除2例失败外,8例均获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喉全切除患者,应用Groningen发音钮,通过两步发音训练法进行发音训练的体会.方法 本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46~78岁,平均64.5岁,一期置放发音钮30例,二期置放2例,后者均为男性,上述患者均接受喉全切除手术治疗,术后随诊均为1年以上.结果 能进行言语交流31例,其中优秀者可以连续数35个数,并能进行电话交流,发音失败1例,患者为发音钮脱落.结论 喉全切除放置低阻力Groningen发音钮是喉全切除术后恢复发音功能的一种简便、效果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低阻力型Groningen硅胶发音钮喉全切除术后发声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低阻力型Groningen硅胶发音钮喉全切除术后发音效果及使用寿命.方法随机选择7例喉癌行喉全切除术的患者,术中一期安装发音钮;3例喉全切除后未做任何发声重建术的无喉患者,行二期安装发音钮.术后按照Parker制订的方案进行发音效果评估,并随访其使用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能较好的讲话,平均综合得分4.6分(3.3~6.9分),高于安装其他类型发音钮患者的得分,有效使用期均超过6个月.结论低阻力型Groningen硅胶发音钮具有配套的安装和更换器械,手术简单,术后发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适合在我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喉切除术后3种发音重建术的发音强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喉切除术后的3种发音重建术的发音强度。方法 用声级计测定发音强度。结果 全喉切除术后安装发音钮14例,发音强度达55-65db者6例(42.8%);全喉切除后气管上端食道粘膜声门重建9例,发音强度达55-65dB者2例(22%);次全喉术后气管咽发音管成形31例;发音强度达55-65dB者19例(61%)。结论 喉切除3种发音重建术,以次全喉切除气管咽发音管成形术的发音强度较好。  相似文献   

5.
喉切除后几种发音重建术的体会(摘要)程志强,王彦军,董凤增无喉的发音重建手术仍是当今喉外科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3年来行全喉或近全喉切除重建发音的12例报告如下。全喉切除一期安装发音钮(同产)9例,9例均为男性,年龄40~80岁,喉癌8例(T3N0M0...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无喉者发音问题,从1993年3月~1996年11月,利用自行研制的双瓣式喉发音钮及安装器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97例,其中男84例,女13例,年龄35岁~78岁。全喉切除术后Ⅰ期安装20例,Ⅱ期安装77例,效果满意,患者均能清晰说话,语言流利,地方语言特色明显。部分患者能唱歌,随访观察:在发音钮有效使用时间(1~2年)内,配戴满2年者68例,发音有效率100%,误咽率为零。该发音钮具有安装、更换方便,使用时间长,术后不用鼻饲等优点,为无喉者发音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双瓣式发音钮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解决无喉者发音问题,从1993年3月 ̄1996年11月,利用自行研制的双瓣式喉发音钮及安装器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97例,其中男84例,女13例,年龄35岁 ̄78岁,全喉切除术后1期安装20例,Ⅱ期安装77例,效果满意,患者均能清晰说话,语言流利,地方语言特色明显,部分患者能唱歌,随防观察:在发音钮有效使用时间(1 ̄2年)内,配戴满2年者68例,发音有效率100%,误咽率为零。该发音钮具有安装,  相似文献   

8.
喉发音钮术后痉挛性发音障碍丁浩,刘清明,韩在文,赵立民喉全切除术后用发音赝复物重建发音具有发育清晰、易懂、应用范围广、安装成功率高及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亦可见并发症或痉挛性发音障碍。我科于1990年用自行研制新型硅橡胶发音钮用于全喉切除患者,发现8例痉...  相似文献   

9.
喉全切除气管食管裂隙状孔发音重建术方法简便,发音效果良好,但存在误吸。本文总结78例术后出现误吸病人的处理情况,效果满意,并分析误吸原因和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1985年7月~2000年12月行喉全切除发音重建术(气管食管裂隙状发音孔发音)210例,为李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发音重建有人工喉和食管发音。人二:喉发音不自然,州外繁*。;食管发音不易掌握且声音小,语音低。发音钮是声音重建较新的方法,具有语言流畅易懂,容易掌握等优点。但一般发音或均存在两个弱点,气流通过发音钮及食道人口段的高阻力及使用寿命短。文所采用的Provo。发音钮系低阻力自固定,式发音钮,通过瓣膜的改良降低阻力,同时行单侧咽缩肌切开或咽丛神经切断术降低气流阻力,其效果满意。该作者发现真菌感染为影响发音钮寿命的主要原因,所以认为局部用抗真菌药可延长其使用时间。对37例全喉切除后行Provox发音或声音重建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人工发音钮发声重建7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因喉癌喉切除术后应用人工发音钮发声重建术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一期安放66例,发音成功率95.7%;二期手术12,发音成功率50.0%。手术气管造瘘直径大于20mm,按放发音钮采用横切口,且与发音钮的通气管直径大小相同,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发音成功率。不发音者其原因考虑为(1)环咽肌和咽缩肌痉挛;(2)术中下咽粘膜和食管粘膜切除过多,术后咽腔和食管狭窄;(3)高龄和体弱患者。本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几乎所有喉全切除患者均可采用此技术,发音亦可保持原有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全喉切除是治疗晚期喉癌的方式之一,患者因术后丧失发音能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经气食管安装发音钮是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的方法之一.1991至1997年我们对晚期喉癌72例施行了全喉切除术,其中12例安装了发音钮,10例1年内发音良好,2例并发气管食管瘘口扩大致严重误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发音钮发音重建出现发音障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癌病人施行喉全切除术后,恢复发音功能的方法很多。临床证明其各有所长,但亦有不足。我们以医用硅橡胶研制的发音钮,又叫发音管(图1),1900年2月至1994年5月,临床应用于75例本病患者发音重建,其中12例不能发音。为提高发音钮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对应用发音钮后出现发音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喉切除术后改良一期发音钮重建发音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喉切除术后不预置扩张管,一期置入发音钮的技术。方法 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2年5月行全喉切除术病人158例,其中71例(A组)采用先放置气管-食管扩张管,形成气管-食管瘘后再安置发音钮的方法;87例(B组)采用直接置入发音钮的发音重建的方法。结果A、B两组的发音成功率分别为95.8%和9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术式只需一次手术即可全部完成,减少了对病人的侵入性损伤,同时简便、易行、节约费用,更易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15.
全喉切除术后发音功能丧失,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使病人对手术产生顾虑。虽在第一例全喉切除之前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早期全喉切除仍以彻底切除肿瘤及挽救病人生命为主。由于手术不断改进,发音问题渐受重视,在发音重建上也有一定进展。全喉切除术后恢复发音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人工发音钮发声重建7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因喉癌喉切除术后应用人工发音钮发声重建术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一期安放66例,发音成功率95.7%;二期手术12例,发音成功率50.0%。手术气管造瘘直径大于20mm,按放发音钮采用横切口,且与发音钮的通气管直径大小相同,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发音成功率。不发音者其原因考虑为:①环咽肌和咽缩肌痉挛;②术中下咽粘膜和食管粘膜切除过多,术后咽腔和食管狭窄;③高龄和体弱患者。本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几乎所有喉全切除患者均可采用此技术,发音亦可保持原有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17.
喉癌术后伤口感染甚至咽瘘是一个较棘手的共发症,我科自1990年底籍中医科治疗肛瘘的有效验方生肌膏治疗此症10例,取得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0例中喉癌9例,下咽场1例;部分喉切除2例,近全喉切除2例,全喉切除6例;同期安装发音钮3例,须清扫《例,胸大肌修补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喉全切除术后发音钮的研制、安装及临床应用.方法 作者自行研制一种用硅胶制成的发音钮.115例喉癌患者喉全切除术后安装了发音钮,一期安装87例,二期安装28例.结果 随访0.5~10.0年,能够流利、清晰讲话者105例,成功率91.3%,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喉全切除术后发音钮的应用,能让安装患者讲话清楚、流利,保持原来的语言特点.该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便,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3例近全喉或全喉切除粘膜管成形发音功能重建术的结果,该手术用于侵犯范围较广而失去部分喉切除机会的晚期喉癌患者。13例中10例行近全喉切除,仅仅保留了残余披裂,摘除勺状软骨后,利用残余披裂粘膜和延续到气管的一条粘膜瓣缝合成一粘膜管而重建发音功能,3例行全喉切除,用其环后粘膜以及临近的粘膜结合成一粘膜管与气管相延续。13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发音效果而无误咽。该手术方法可使晚期喉癌患者在喉切除后用自身材料一期重建发音功能而取得较理想的发音和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喉全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术的效果,1977年8月到1994年12月,对喉癌患者共行各类喉全切除发音重建术125例。男119例,女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平均55.3岁。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45例,Ⅳ期66例,治疗后复发12例。喉重建术式有:咽气管吻合术18例,气管-食管造瘘术107例,后者包括直接法34例(其中12例安装发音钮),管道法19例,瓣膜法54例。125例中除11例失访外,皆获随访,最长18年,最短13个月,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2%,61.4%,40.5%。按听距法评价发音效果,总有效率:术后3周:84.6%,1年:81.1%,5年:67.5%。发音重建失败的原因有:术后造瘘口闭锁15例,术后误咽而关闭瘘口8例,原因不明3例。喉全切除发音重建术可明显改善发音功能,合并症少,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