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37例ACS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6名健康人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果 SAP、ACS患者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ACS患者住院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均明显降低.入院时hs-CRP〉10.0 mg/L提示再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性很大,出院时hs-CRP〉3.0 mg/L的患者易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结论血清hs-CRP在ACS发生时明显增高,可以作为ACS的预报,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37例ACS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6名健康人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果SAP、ACS患者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ACS患者住院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均明显降低。入院时hs-CRP>10.0mg/L提示再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性很大,出院时hs-CRP>3.0mg/L的患者易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结论血清hs-CRP在ACS发生时明显增高,可以作为ACS的预报,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辛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60,辛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于入院或就诊24小时内和治疗后4周、8周时检测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r=0.55,P〈0.01)。结论抗氧化剂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更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OX—LDL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通过上述机制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颁域增加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应用 10mg和 4 0mg阿托伐他汀治疗 8周 ,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 ,做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对比。结果 ACS患者血清hs -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治疗 8周后 ,两组患者hs -CRP、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甘油三酯 (TG)和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升高 (P <0 0 5 ) ,大剂量组效果更好 ,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0 0 1)。结论 阿托伐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 ,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 ,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包立宁 《临床医学》2010,30(7):24-2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 h内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0 mg/d与40 mg/d,每晚1次,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1、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40 mg/d组在各时间段血脂达标情况优于20 mg/d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②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应用20 mg/d及40 mg/d的辛伐他汀均能有效降脂,40 mg/d辛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血管事件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 ,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 ,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 ,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高 ,有作者认为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2 ] 。为进一步了解AC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 ,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其发生机制是富含脂质的斑块破裂引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C反应蛋白是判断组织损伤的较敏感的指标,是急性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无症状人群,稳定和非稳定患者中,它是将来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强烈预示剂。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而且具有对抗炎症反应的重要作用。本文应用辛伐他汀治疗ASC,观察辛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的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调脂干预的作用。方法符合ACS诊断65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入院第2天)和治疗后30d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5mL,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ACS患者CRP、LDL、TC、TG含量明显升高,而NO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CRP、LDL、TC、TG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而NO水平明显回升(P<0.05)。结论ACS患者存在急性期反应,调脂干预能够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减少ACS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舒降之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舒降之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TC、TG、LDL、HDL,另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舒降之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序密切相关,舒降之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肌钙蛋白Ⅰ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两种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发生心脏事件的特点。方法受试者共113例,SAP40例、UAP43例、AMI30例,对照组35例。删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测定;hs—CRP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①UA组cTnI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②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1)AMI组hs-CRP与其它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UAP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而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时cTnI增高显著,是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金标准”;AMI时hs-CRP增高显著,表明AMI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的严重程度。而联合评估这两项标志物的水平则可以识别心脏高风险的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CRP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辛伐他汀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塞组30例,采用乳酸凝集反应法测定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组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测AC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中青年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PCI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60mg/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均1次/d,睡前顿服;比较2组PCI术前以及术后第7,15,30天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比较2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7,15,30天2组hs-CR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CI术后第15,30天,TC及LDL-C水平较PCI术前下降(P<0.05),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TC及LDL-C水平较PCI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第15,30天,TC,TG及LDL-C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HDL-C水平较术前增高(P<0.05);治疗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改善中青年ACS患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7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1)两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2)两组治疗4周与8周后,40mg阿托伐他汀组与10mg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40mg阿托伐他汀疗效优于10mg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等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脂,CRP等参数浓度,并与常规治疗119例作为定119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对照组。结果119例AC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CRP等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1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加明显,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脂、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早期动脉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它是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发病基础。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动脉硬化 (AS)的发展 ,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刺激与 ACS的发生有关[1 ] 。本研究重点观察了炎症反应指标血清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 CRP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依据 1979年国际心脏病协会及 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 ,对 1999~ 2 0 0 2 - 0 9间收治的 ACS患者 135例 ,其中男 99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5 9.5岁± 11.5岁。患者病种结构包括急性心梗 (AMI) 33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17.
张军堂 《临床医学》2010,30(9):37-3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辛伐他汀常规治疗组(48例)和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69例)。观察治疗后6周两组血浆hs-CRP和血脂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血浆hs-CRP、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的hs-CRP下降幅度较辛伐他汀组更大(P〈0.05),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hs-CRP浓度,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50例,同时选择56例稳定型心绞痛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常规治疗和辛伐他汀治疗后6周、12周及对照组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变化。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也显著升高,三酰甘油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别。辛伐他汀治疗与常规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也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且治疗时间越长,则下降越明显。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内存在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可以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起到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育鹏  吕键  郑小天  吴素华 《新医学》2009,40(9):601-60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硝酸酯类药物、B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杭州产)20mg,每日1次。2组均连续服药8周。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1.4±0.7)mg/L和(2.2±0.5)mmol/L,常规治疗组相应为(5.8±1.6)mg/L、(3.3±0.7)mmol/L,辛伐他汀组治疗后的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均为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超敏CRP水平降低与LDL-C降低无关(r=0.04,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这种作用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就近几年来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预测因子等方面做了如下综述。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主要由致炎因子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的一系列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炎症和纤维增生反应。CRP从其功能、特征来看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因而可作为预测因子,并可预示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在CRP对影响机制的研究方面,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